近日,國產自行車海外遭瘋搶一事被推上熱搜,而上周正值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2021流行趨勢發布·新品試騎活動」舉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中國自行車製造量佔全球的七成,目前海外因為疫情原因,自行車大受歡迎,部分國產廠商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7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 三季度企業註冊量增長62%10月訂單同比增長220% 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自行車行業連續6個月實收GMV(成交總額)超過100%增長,10月份訂單量同比增長220%。 捷安特(崑山)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張海軍表示,捷安特的生產從今年四五月份就開始恢復了,目前的訂單排到了明年7月份。 廣州某自行車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近來訂單迎爆發式的增長,企業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七八月,現在基本處於滿負荷運轉,一部分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十二月。 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我國自行車出口4166.3萬輛,同比增長3.9%;出口額24.34億美元(約合159.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關鍵詞為「自行車」的相關在業存續企業64.34萬家,2020年前三季度共註冊相關企業11.77萬家,同比增長57%。從季度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共註冊相關企業(2.69萬家)、第二季度(4.54萬家)、第三季度(4.68萬家),第三季度註冊量同比增長62%,環比增長3%。 中國自行車協會郭文玉秘書長表示,中國自行車產量大概是8000萬輛,出口大概佔70%;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000多萬輛,出口不到200萬輛,佔比不到10%。 「今年1-9月份,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量實現兩位數增幅。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超過3200萬輛,同比增長超14%;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超2200萬輛,同比增長超30%。」 海外疫情暴發致出口大增越嚴重地區需求越旺盛 張海軍表示,國外疫情暴發是自行車出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外國人是比較喜歡騎自行車的,自行車的特點是單人單車,可以避免密集出行,特別像歐盟這樣的地區,疫情越嚴重需求越旺盛。」 「疫情對行業發展的作用超出預期,跟一季度悲觀感受不一樣,現在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充分發揮生產潛力。」郭文玉說道。 眾所周知,國產自行車廠家在2016年、2017年時出現過一輪暴漲,那時候中國的共享單車經濟爆發,曾經一度冒出30多家共享單車品牌同臺競爭,從而推動了國內自行車廠產量爆發。 公開數據統計,2017年共享單車預計投放總量接近2000萬輛;從產能來看,這個數字甚至達到3000萬。 不過,後來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了「百團大戰」的局面,大家在瘋狂補貼的泥潭中進行殊死搏鬥。結果也很明了,ofo小黃車早已資金鍊斷裂,辦公場所人去樓空;摩拜被美團收入囊中;青桔單車背靠滴滴出行,異軍突起;哈羅單車成為阿里的一顆重磅棋子。 隨著共享單車浪潮的退去,自行車需求量斷崖式暴跌。2018年,有著「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之稱的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自行車產量暴跌90%。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自行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量3641.1萬輛,同比下降34.1%。規模以上自行車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438.1億元,同比下降14.9%;實現利潤11.2億元,同比下降24.4%。在效益方面,2018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自行車和殘疾人座車製造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372億元,同比下降15.0%,實現利潤總額9.3億元,同比下降35.0%。 國產自行車一度出現貨品積壓、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這一次海外疫情暴發,又推動了國產自行車行業的發展。但是,業內人士也提醒自行車廠商需要警惕,避免重蹈覆轍。 超500元車子變速器全進口國產自行車行業待升級 「雖然中國是自行車生產第一大國,但是中國並不是強國。」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曾衡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我國自行車產業鏈條不斷聚集完善,但核心技術仍顯不足,目前單價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車幾乎全都採用進口變速器。尤其是日本巨頭禧瑪諾的變速器幾乎佔據了中高端市場八成的市場份額。 「其實我們國內能製造變速器,但是國外變速器廠商幾乎註冊了所有他們能涉及的專利,我們的困境就是如何繞開這些專利壁壘,設計出具有自主產權的變速器。」曾衡之說,繞不開這些專利,我們就不能實現自主生產,那我們的自行車行業就永遠被卡脖子。 據其介紹,國外變速器的價格普遍較高,國內自行車廠商很大一部分利潤都被變速器廠商拿走。「比如一輛一千多元的自行車,可能變速器的價格就要三百元,國外變速器龍頭的利潤甚至超過百分之三十,我國自行車廠商的利潤率僅有百分之幾。」 也就是說,中國自行車廠家做著整車的生意,賺的錢卻沒有配件廠商多。 當然這種現狀也正在被改變。目前國內有不少廠商正在尋求技術突破。曾衡之表示,「目前,我們已經主導撰寫了國家行業標準,而且我們的產品在同等性能的前提下價格能便宜20%-30%。」 「我們價格便宜並不是因為品質不好,而是我們可以把成本降下來,並且也能給國內企業一部分讓利。」曾衡之說道。 除了變速器,國內自行車廠商在高端鋁合金部件、高端碳纖維部件方面都缺乏自給自足的能力。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自行車品牌缺乏影響力,全球十大暢銷自行車品牌,只有中國臺灣品牌捷安特和美利達,大陸品牌一個都沒有。 不過這種情況也正在改變。郭文玉表示,我國正在由自行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在十四五期間,將打造國際化品牌作為發展方向之一,同時包括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等。
近日,國產自行車海外遭瘋搶一事被推上熱搜,而上周正值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2021流行趨勢發布·新品試騎活動」舉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中國自行車製造量佔全球的七成,目前海外因為疫情原因,自行車大受歡迎,部分國產廠商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7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任磊磊
三季度企業註冊量增長62%
10月訂單同比增長220%
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自行車行業連續6個月實收GMV(成交總額)超過100%增長,10月份訂單量同比增長220%。
捷安特(崑山)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張海軍表示,捷安特的生產從今年四五月份就開始恢復了,目前的訂單排到了明年7月份。
廣州某自行車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近來訂單迎爆發式的增長,企業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七八月,現在基本處於滿負荷運轉,一部分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十二月。
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我國自行車出口4166.3萬輛,同比增長3.9%;出口額24.34億美元(約合159.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關鍵詞為「自行車」的相關在業存續企業64.34萬家,2020年前三季度共註冊相關企業11.77萬家,同比增長57%。從季度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共註冊相關企業(2.69萬家)、第二季度(4.54萬家)、第三季度(4.68萬家),第三季度註冊量同比增長62%,環比增長3%。
中國自行車協會郭文玉秘書長表示,中國自行車產量大概是8000萬輛,出口大概佔70%;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000多萬輛,出口不到200萬輛,佔比不到10%。
「今年1-9月份,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量實現兩位數增幅。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超過3200萬輛,同比增長超14%;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超2200萬輛,同比增長超30%。」
海外疫情暴發致出口大增
越嚴重地區需求越旺盛
張海軍表示,國外疫情暴發是自行車出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外國人是比較喜歡騎自行車的,自行車的特點是單人單車,可以避免密集出行,特別像歐盟這樣的地區,疫情越嚴重需求越旺盛。」
「疫情對行業發展的作用超出預期,跟一季度悲觀感受不一樣,現在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充分發揮生產潛力。」郭文玉說道。
眾所周知,國產自行車廠家在2016年、2017年時出現過一輪暴漲,那時候中國的共享單車經濟爆發,曾經一度冒出30多家共享單車品牌同臺競爭,從而推動了國內自行車廠產量爆發。
公開數據統計,2017年共享單車預計投放總量接近2000萬輛;從產能來看,這個數字甚至達到3000萬。
不過,後來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了「百團大戰」的局面,大家在瘋狂補貼的泥潭中進行殊死搏鬥。結果也很明了,ofo小黃車早已資金鍊斷裂,辦公場所人去樓空;摩拜被美團收入囊中;青桔單車背靠滴滴出行,異軍突起;哈羅單車成為阿里的一顆重磅棋子。
隨著共享單車浪潮的退去,自行車需求量斷崖式暴跌。2018年,有著「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之稱的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自行車產量暴跌90%。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自行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量3641.1萬輛,同比下降34.1%。規模以上自行車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438.1億元,同比下降14.9%;實現利潤11.2億元,同比下降24.4%。在效益方面,2018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自行車和殘疾人座車製造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372億元,同比下降15.0%,實現利潤總額9.3億元,同比下降35.0%。
國產自行車一度出現貨品積壓、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這一次海外疫情暴發,又推動了國產自行車行業的發展。但是,業內人士也提醒自行車廠商需要警惕,避免重蹈覆轍。
超500元車子變速器全進口
國產自行車行業待升級
「雖然中國是自行車生產第一大國,但是中國並不是強國。」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曾衡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我國自行車產業鏈條不斷聚集完善,但核心技術仍顯不足,目前單價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車幾乎全都採用進口變速器。尤其是日本巨頭禧瑪諾的變速器幾乎佔據了中高端市場八成的市場份額。
「其實我們國內能製造變速器,但是國外變速器廠商幾乎註冊了所有他們能涉及的專利,我們的困境就是如何繞開這些專利壁壘,設計出具有自主產權的變速器。」曾衡之說,繞不開這些專利,我們就不能實現自主生產,那我們的自行車行業就永遠被卡脖子。
據其介紹,國外變速器的價格普遍較高,國內自行車廠商很大一部分利潤都被變速器廠商拿走。「比如一輛一千多元的自行車,可能變速器的價格就要三百元,國外變速器龍頭的利潤甚至超過百分之三十,我國自行車廠商的利潤率僅有百分之幾。」
也就是說,中國自行車廠家做著整車的生意,賺的錢卻沒有配件廠商多。
當然這種現狀也正在被改變。目前國內有不少廠商正在尋求技術突破。曾衡之表示,「目前,我們已經主導撰寫了國家行業標準,而且我們的產品在同等性能的前提下價格能便宜20%-30%。」
「我們價格便宜並不是因為品質不好,而是我們可以把成本降下來,並且也能給國內企業一部分讓利。」曾衡之說道。
除了變速器,國內自行車廠商在高端鋁合金部件、高端碳纖維部件方面都缺乏自給自足的能力。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自行車品牌缺乏影響力,全球十大暢銷自行車品牌,只有中國臺灣品牌捷安特和美利達,大陸品牌一個都沒有。
不過這種情況也正在改變。郭文玉表示,我國正在由自行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在十四五期間,將打造國際化品牌作為發展方向之一,同時包括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