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遊江津博物館丨《溯回長江要津》·宋代女性武士像石刻

2020-12-17 喜馬拉雅重慶服務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家喻戶曉的木蘭詞講述了一代巾幗英雄替父從軍的故事。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而在700年以後的南宋,女人們又一次卸下紅妝,身披寒甲踏上戰場。這一次的故事是收藏在重慶江津博物館的一對「宋代女性武士像」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對江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聽聽王世儉館長講講她們的故事。

這對石刻發掘於南宋的一個古墓。平常我們見到的古代女人石刻或者壁畫多是侍女造型的。一組女武士比較少見。女武士和侍女相比,身形則要健碩的多。她們像身邊的男武士一樣肩背寬廣而厚實。

雖然不像男武士那樣身披鎧甲,而是身著衫裙,但是也幹練地束起袖口和褲腳,頭挽髮髻目光如炬,一副颯爽英姿的樣子。

聽您的描述,兩尊石刻的造型已經非常傳神了。那要上戰場的女人是否也會像男士兵一樣手持武器呢?

她們其中一人手裡拿著銳利的劍,劍刃直指蒼穹,甚至就像能聽到人和劍的無聲呵斥,警告所有想要靠近的人,讓人莫敢再輕舉妄動。另一人手裡握著一種叫峨眉鑺(qu』)的戰斧,更有著如同鳥喙一樣的倒鉤狀斧背,那是一種既可近戰傷敵又能挖掘坑道的武器。她們的武器造型設計比旁邊的男武士像更為精巧輕便,細節中還多了一點生活化氣息。

那麼當時是哪場戰爭,使得這個時期的婦女走上了戰場呢?

其實並不是某一場特定的戰役。這是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的。南宋時期,尤其是在川渝地區的人,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從國將不國的後怕中走出來之後,「人皆尚武」就成了那時候的一種社會習慣。

那些豪門富家的人也還是會訓練家裡的男丁僕從來保護主人,同時也會讓身體健碩的侍女們拿著武器來護衛女主人,這種情況在當時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女主人在生前受到侍女們的服侍和保護,在修建墓葬時,也就將她們的形象也雕刻在墓葬中,讓她們在另一個世界中也繼續護衛。

歷史就是這樣有趣。一件文物背後就是一個時代。一對女性武士像石刻讓我們回到全民尚武的南宋。

最後還是用木蘭詞的名句為這對英勇的女性武士獻上敬意吧: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相關焦點

  • 聲遊江津博物館丨《溯回長江要津》國立十七中學鄧敬蘇學籍成績表
    在江津博物館的展廳裡,陳列著一份民國30年,國立第十七中學的學生學籍表,表上登記的姓名叫鄧敬蘇,而她的家長姓名則登記的是鄧燮康,通訊地址是江津白沙溜馬崗康莊。經過江津博物館工作人員多方調查核實,確定這份學籍表上登記的家長-鄧燮康,便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愛國企業家、抗戰時期擔任過四川商業銀行的總經理、並大力資助過外地遷入江津的文化機構、大中學校以及學者名流的鄧燮康先生。而這份學籍表上的學生鄧敬蘇,便是鄧燮康先生的大女兒,今年已經90歲了。
  • 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宋代《禹跡圖》石刻
    《禹跡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地圖之一,也是我國地圖學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及突出的歷史地位。
  • 5號線即將通車,江津未來身價要暴漲!
    建成6座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幾江長江大橋、鼎山長江大橋、觀音巖長江大橋、地維長江大橋、新白沙沱長江大橋 在建2座大橋: 白沙長江大橋、油溪長江大橋 規劃6座大橋: 五舉沱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公鐵大橋、市城(郊)鐵路跳蹬至江津線長江大橋、西彭長江大橋(支坪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銅罐驛長江大橋
  • 「美麗中國行」鏡頭下的江津如此驚豔
    江津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西南部,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江津區為「中國生態硒城」,先後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等榮譽稱號。2012年,江津區被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
  • 「帶你遊重慶江津支坪」聯聖鍾雲舫與真武場天上宮
    江津是清代中後期「湖廣填四川」運動的中心地帶之一。當時包括鍾氏等在內的一大批閩籍客家人先後到縣內綦江和筍溪河交匯處的筍裡真武場、高牙場等一帶「插笘為業」。這些閩籍客家人安居樂業後,為了「迎麻神、聚嘉會、襄義舉、篤鄉情」於光緒二年(1877年)在真武場修起了供奉海神媽祖神像的同鄉會館天上宮。
  • 下周,江津這裡持續上新|津城大玩家|房車幫|杜文飛...
    《鑫文說》主持人:鄧冰鑫 杜文飛 劉月姮播出時間:12月7日——12月11日(周一至周五)早上8:30至9:00播出平臺:FM106.7津廣之聲、江津融媒體中心抖音號、喜馬拉雅廣播內容簡介:江津區首檔廣播新聞脫口秀
  • 恭喜江津,榮升主城新區!你可太豪橫了!
    建成6座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幾江長江大橋、鼎山長江大橋、觀音巖長江大橋、地維長江大橋、新白沙沱長江大橋 在建2座大橋: 白沙長江大橋、油溪長江大橋 規劃6座大橋: 五舉沱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公鐵大橋、市城(郊)鐵路跳蹬至江津線長江大橋、西彭長江大橋(支坪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銅罐驛長江大橋
  • 老照片:80、90年代的重慶江津,四面山水,江津獨秀
    江津是重慶市轄區之一,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位於重慶市西南部,是開國元勳聶榮臻元帥的故鄉,是長江上遊航運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江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始建於公元487年的南齊,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
  • 五塔寺石刻虎文化系列之二:宋代小「小腦斧」
    這也是北京地區,宋代文物、遺存較少的原因。目前,館內上展的宋代石刻,除這隻「宋小虎」外還有4件,即:位於陵墓石刻區的翁仲武將,綜合展廳西廳牛眼蒜鼻的天王像和頂冠插簪的翁仲文官頭像,綜合展廳東廳的針灸穴位碑殘石。
  • 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搖頭晃腦從江津米幫沱碼頭遊進長江好奇了吧?這是江津在舉行增殖放流活動11月27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在江津舉行。
  • 軟硬兼施打造五條精品旅遊線路 江津 做好「雙曬」活動後半篇文章
    在提升自身的同時,積極聯動渝川黔周邊地區,加快推進中國康養旅遊「金三角」建設,聯動推出文化體驗遊、鄉村民宿遊、休閒度假遊、研學知識遊、紅色教育遊、生態康養遊等跨區域的精品旅遊路線。推進「文化+」「旅遊+」。
  • 「坐高鐵·遊慶陽」第六站合水丨養生福地 大美合水
    「坐高鐵·遊慶陽」第六站合水丨養生福地 大美合水 2020-12-20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FM106.7津廣之聲4檔節目改版上新 邀您一起傾聽
    江津網訊(記者 袁菲)11月30日,江津融媒體中心FM106.7津廣之聲4檔廣播節目陸續改版上新!快來收藏節目單,聽聽新鮮的聲音吧!江津融媒體中心廣播頻率FM106.7津廣之聲是江津區唯一覆蓋全區主城和鄉鎮的調頻廣播媒體。
  • 科普丨帶你追尋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科普丨帶你追尋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2020-05-17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藏族英語老師,投身石刻研究,成就了西藏唯一的石刻博物館
    在日喀則宗遺址的對面,發現了一個日喀則石刻藝術博物館。這是2019年6月剛開業的博物館,也是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藝術為主的專業博物館,帶你們一起去看看。走進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牆上三個巨大的佛像,濃濃的藝術氣息。
  • 研討丨丹鳳眼與美須髯——大足道教石刻藝術札記
    隋唐造像碑中,不僅老君如此,其它一些道教神靈亦有面部有鬍鬚的特徵,如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弗裡爾(Fleer)美術館的姚妙姿造元始天尊像石,造於大周長安三年(703),其像「戴蓮花冠,面相方圓,眉眼平直,頦下有W形短連鬢鬍鬚」。
  • 風物誌丨漢畫天趣 渾然如拙——漢畫藝術博物館
    這是獨屬於漢代的風格,濃烈的自信與極度的浪漫在誇張的石刻線條中被放大、延長,綿延成幾千年的藝術脈絡。 博物館的體驗區角落處,瀍河小學的孩子們前去研學的歡迎橫幅還未摘下。 史館長講道,博物館一直在對外承接研學體驗活動。
  • 大足石刻特展將在金沙遺址開幕
    新華網重慶8月3日電 8月16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清明節 | 石載千秋——南京丹陽六朝石刻尋蹤
    縱觀常州歷史孟郊、蘇軾、王安石、楊萬裡.無數名流大咖曾在常州興學修文推動了常州文化的發展宋代時期,常州州學可與當時極富盛名的湖州州學比肩到了明清與近現代時期常州更是名家輩出、學派蜂起。常州博物館第2層8面雕四天王、釋迦騎象圖和石門,每兩面之間界有石柱,柱上刻金剛經,四天王像側還刻有「作石人王文載」、「丁延規作石、匠人徐知謙」等題名。由於該塔過於殘損,1931年由建築學家劉敦楨負責設計施工,大體恢復了舊觀。
  • 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大足石刻全集》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8月16日,在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開幕儀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遺址博物館贈送《大足石刻全集》,受到在場嘉賓和媒體記者矚目。▲贈書儀式現場,左為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右為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