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家喻戶曉的木蘭詞講述了一代巾幗英雄替父從軍的故事。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而在700年以後的南宋,女人們又一次卸下紅妝,身披寒甲踏上戰場。這一次的故事是收藏在重慶江津博物館的一對「宋代女性武士像」。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對江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聽聽王世儉館長講講她們的故事。
這對石刻發掘於南宋的一個古墓。平常我們見到的古代女人石刻或者壁畫多是侍女造型的。一組女武士比較少見。女武士和侍女相比,身形則要健碩的多。她們像身邊的男武士一樣肩背寬廣而厚實。
雖然不像男武士那樣身披鎧甲,而是身著衫裙,但是也幹練地束起袖口和褲腳,頭挽髮髻目光如炬,一副颯爽英姿的樣子。
聽您的描述,兩尊石刻的造型已經非常傳神了。那要上戰場的女人是否也會像男士兵一樣手持武器呢?
她們其中一人手裡拿著銳利的劍,劍刃直指蒼穹,甚至就像能聽到人和劍的無聲呵斥,警告所有想要靠近的人,讓人莫敢再輕舉妄動。另一人手裡握著一種叫峨眉鑺(qu』)的戰斧,更有著如同鳥喙一樣的倒鉤狀斧背,那是一種既可近戰傷敵又能挖掘坑道的武器。她們的武器造型設計比旁邊的男武士像更為精巧輕便,細節中還多了一點生活化氣息。
那麼當時是哪場戰爭,使得這個時期的婦女走上了戰場呢?
其實並不是某一場特定的戰役。這是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的。南宋時期,尤其是在川渝地區的人,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從國將不國的後怕中走出來之後,「人皆尚武」就成了那時候的一種社會習慣。
那些豪門富家的人也還是會訓練家裡的男丁僕從來保護主人,同時也會讓身體健碩的侍女們拿著武器來護衛女主人,這種情況在當時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女主人在生前受到侍女們的服侍和保護,在修建墓葬時,也就將她們的形象也雕刻在墓葬中,讓她們在另一個世界中也繼續護衛。
歷史就是這樣有趣。一件文物背後就是一個時代。一對女性武士像石刻讓我們回到全民尚武的南宋。
最後還是用木蘭詞的名句為這對英勇的女性武士獻上敬意吧: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