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寧海警方經過連續攻堅,成功偵破「1999·11·2」命案積案,在連續破獲2起命案積案後再添戰果,抓獲潛逃21年之久的命案犯罪嫌疑人。這也是寧海公安今年以來偵破的第3起命案積案。
1999年11月2日凌晨,寧海縣公安局接到報警稱:城關鎮(現為桃源街道)竹口楊家村楊某在自家小店內被人捅傷,送醫途中死亡。民警對現場進行了仔細勘查,判定案件性質為入室搶劫殺人案,但現場遺留的痕跡物證很有限,也沒有目擊證人。
根據當時的交通條件和村莊周邊環境,專案組分析犯罪嫌疑人極有可能是就近作案,民警立即對案發村莊及周邊幾個自然村開展摸排調查,然而歷時四個多月,走訪上千人,專案組並沒有發現太多有價值的線索,受制於當時有限的偵查技術,案件偵辦一度陷入困境。
在隨後的21年裡,寧海警方圍繞此案組織開展了數次命案攻堅,寧海刑偵大隊明確專人保管所有涉案相關材料,只要破獲命案或其它重特大侵財類案件,就會與該案的相關物證進行比對。隨著時間的推移,案件調查工作雖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一代又一代的刑偵民警依然接力開展「1999.11.2」命案偵查追捕工作,21年來始終不曾放棄。
寧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胡碧波依稀記得,2004年自己參加工作,剛到刑偵大隊報到時,師父陳躍通就多次讓自己旁聽「1999.11.2」命案的討論,而老刑警們關於偵查方向的討論,常常持續到深夜。「這個案子是師傅的一個心結,我一定要解開它。」胡碧波在心裡暗暗發誓。
胡碧波也是幸運的,參加工作至今,刑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各地痕跡物證庫實現了聯網,他一有空,就把未破案件的卷宗都調出來,重新對提取的痕跡物證進行特徵編輯,用最新的技術再比對一遍、分析一遍,破獲了不少案件。今年公安部發起命案積案攻堅行動後,胡碧波第一時間把「1999.11.2」命案的痕跡物證翻出來,遞交給公安部命案積案攻堅小組專家分析。
寧海縣公安局並不是只有胡碧波一個人惦記著「1999.11.2」命案,全局上至局長,下至民警,都為破案緝兇憋著一股勁。為深入推進命案積案攻堅工作,寧海縣公安局大數據偵查實戰中心組建命案積案攻堅小組,1992年出生的楊海盟是「1999.11.2」專案組的成員。接到發黃卻沉甸甸的案卷後,楊海盟將所有卷宗仔細看了好幾遍。第一時間拜訪當年偵辦過案件的老偵查員,詳細製作筆記。整理案卷時,每當有點靈感,就會迅速在筆記本上記下,時刻為破案做好準備。
12月5日,公安部傳來好消息:「1999.11.2」命案的部分物證與福建永安警方上傳的物證相匹配,物證所有人為「王某金,貴州龍裡人」。專案組立即組織警力趕赴福建,可惜福建方面沒有找到「王某金」的具體身份信息;同時,貴州龍裡地區也反饋當地沒有叫「王某金」的人。案件似乎再次陷入迷霧中。
核查組民警並不氣餒,詳細走訪了當地公安機關,與可能接觸過「王某金」的民警一一聯繫,並反覆查找「王某金」的暫住地址。功夫不負有心人,12月10日上午10時,民警在走訪時,發現曾在永安務工的貴州龍裡人王某金,與之前的「王某金」發音相同,具有重大嫌疑,而該王某金正在餘姚。
當天晚上19時許,專案組成功在餘姚梨洲一暫住房內找到王某金。儘管面對民警,王某金矢口否認曾到過寧海,但憑藉著對整體案情的了解,楊海盟與同事在一個小時左右的交鋒中,成功擊潰了王某金的心理防線。
王某金交代:1999年,他在楊家村附近的一家磚瓦廠打工,收入微薄。案發當天,他口袋中僅剩20元錢,要留著吃飯,但自己又要抽菸,沒錢購買,就想搞點香菸抽。他想到經常去看電視的小店老闆,個子瘦小,還有點殘疾,力氣應該不大,認為自己可以到那個小店裡「弄」點香菸來。1999年11月2日的凌晨,王某金帶著刀和手電筒在小店周圍踩點,他看到受害人楊某要關店門,便一把推開門進去,楊某發現王某金後,王某金立即用手抱住楊某,楊某拼命掙扎,大喊救命,王某金卻用刀向楊某捅去……發案後,王某金逃回了貴州老家。
據王某金供述,他本以為這是一場噩夢,時間過去了,也就結束了,在潛意識裡,他也一直想忘記曾來過寧海這個地方。他沒有想到的是,寧海公安民警憑藉頑強意志,鍥而不捨追兇21年,並最終將他抓獲歸案。
至此,「1999·11·2」命案成功告破,王某金因涉嫌搶劫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來源:寧海公安
歡迎關注
寧波網警巡查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