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之美——來自3億年前的植物

2021-02-07 廣州花卉產業商會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蕨類植物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如今恐龍滅絕了,蕨類還在;蕨類植物是裸子植物的祖先,現在許多裸子植物都成了孓遺植物,蕨類仍舊生機勃勃;蕨類植物是有花植物的始祖,在花滿原野的今天,蕨類依然欣欣向榮。


鐵線蕨


起源與分類

蕨類植物(Fern)也叫羊齒植物。在古生代,蕨類植物中的鱗木、蘆木都很高大,是煤形成的重要原材料。現代生存的蕨類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倖存的桫欏是木本外,其他都是草本。蕨類植物沒有花,也沒有果實和種子,是以孢子來繁殖的。它大致可以分為松葉蕨、石松、木賊(以上為擬蕨類)和真蕨(真蕨類)4個綱。

蕨類植物的地下莖年年能隨處長出葉子來,嫩葉上部捲曲著,外面被有白色的茸毛,古時叫它為「拳菜」或「蕨拳」。葉子漸漸長大,葉柄上生有深綠而美麗的羽狀複葉。野生在山地的蕨樸素而茁壯,主要依靠它那葉子背面的褐色或黃色的孢子散落在潮溼的地方,經過繁雜的過程,發育成為新的蕨。


蕨類的嫩葉


蕨類植物的葉根據功能又可分成孢子葉和營養葉兩種。孢子葉是指能產生孢子囊和孢子的葉,又叫能育葉;營養葉僅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生孢子囊和孢子,又叫不育葉。有些蕨類植物的孢子葉和營養葉不分,既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又能產生孢子囊和孢子,葉的形狀也相同,稱為同型葉,如常見的貫眾、鱗毛蕨、石韋等;另外,在同一植物體上,具有二種不同形狀和功能的葉。即營養葉和孢子葉,稱為異型葉,如莢果蕨、槲蕨、紫萁等。



蕨類的孢子囊群


全世界蕨類植物約有1.2萬種。蕨類植物用途很廣。很多種類可供食用,嫩芽作蔬菜,如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譽。許多蕨類的根狀莖含有大量澱粉,可釀酒或製糖。觀音座蓮的地下根莖重量可達20~30公斤。許多種類是有名的藥用植物,如石松、卷柏和貫眾等。滿江紅和槐葉菊等是飼料,又是肥料。


文化與應用


蕨類植物給人的感覺簡單、平和、樸素、清新、優雅乃至略帶神秘。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蕨類植物的記載。《詩經》中所述「陟彼南山,言採其蕨」,記載了商代末年伯夷叔齊採蕨首陽山的傳說,共同鑄就了蕨類植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特異的文化符號。「何州有隱逸,河山富薇蕨」,採蕨成為方外之人追求解甲歸田的象徵;「處處兒童採蕨,紛紛幽鳥營窠」,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嚮往。
蕨類植物這個非常古老的類群,在適應極度陰暗環境、極度汙染環境、極度乾旱環境等方面具有眾多獨特的適應機制。在室內觀賞、城市立體綠化和城市重金屬汙染嚴重地區環境修複方面,蕨類植物也具有明顯優勢。目前蕨類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室內觀賞、切花和室外觀花植物的陪襯方面,屬於相對較新的園林綠化植物材料,應用並不是特別廣泛。



蹄蓋蕨的新葉



紐西蘭國花-銀蕨葉片


軟樹蕨


可供食用的野生蕨類


作為觀賞植物,蕨類植物在西方素有「無花之美」的稱譽。尤其是在日本、歐美,更被視為高貴素雅的象徵,代表著當今世界觀賞植物的一大潮流。在紐西蘭,銀蕨更被人作為是紐西蘭國花,隨處可見,籤證上、明信片上、甚至工藝品店鋪門牌上都有,逐漸成為紐西蘭的標誌。蕨類清雅新奇,碧綠青翠的葉色,以及耐陰多樣的生態適應性,使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在室內園藝上,更顯示出其優勢。近年來,公園、庭院應用蕨類作為布景和裝飾材料日趨普遍。
相對於有花植物來說,蕨類植物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蕨類植物耐陰,能夠在比較陰暗的環境中正常的生存並進行光合作用。其次,蕨類植物只產生孢子,不像有花植物產生具有很強的過敏性花粉,目前也沒有報導指出蕨類孢子會使人過敏。
現在已經開始建設的萬科東莞熱帶雨林植物園專門有一個蕨類植物區——桫欏谷。將古老的蕨類植物置於強烈的現代設計元素中,以展示蕨類植物在園林中的獨特魅力。配合雨林中蜿蜒的溪流和起伏的山體,突出蕨類植物質樸、清新、靈秀的風格,同時形成一種高雅、空靈、和諧的整體氛圍。



蕨類植物微景觀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的蕨類植物



夏威夷的蕨類植物



萬科建研基地熱帶雨林谷桫欏谷意向圖


好了,下面咱們來一一認識一些


鹿角蕨



鐵線蕨



翠雲草



垂穗石松



卷柏



中華水韮



松葉蕨



木賊



問荊



半邊旗



狼尾蕨



金毛狗




福建觀音座蓮




筆筒樹



烏蕨





水蕨



抱石蓮



烏毛蕨



中華裏白



芒箕



巢蕨



桫欏



大銀脈鳳尾蕨



盾蕨



海金沙



峨眉貫眾



槲蕨




紫萁


【武漢花卉博覽園】

打造全國最大花卉、園林為主題的一站式產品展示交易中心、賞花旅遊中心。全產業鏈模式,涵蓋景觀大樹、園林設計施工、苗木、花卉、資材、景觀用品、盆景、花鳥魚藝、根雕奇石、專業電子商務平臺,一站式採購。

園區位於江夏區五裡界梁子湖大道,用地面積216.8萬平方米,約3500畝,分三期開發,第一期約1300畝。

預計2015年10月(武漢園博會)期間開業,現隆重招商,誠摯邀請國內外花卉、園林企業加盟共創輝煌!

聯繫電話:

李先生18627189898

朱先生13657211522

龔女士18872283773

【廣州花卉產業商會】

廣州花卉產業商會是由從事花卉園藝、園林綠化、花木種植、花卉貿易、園藝資材等活動的企業自願組成的行業性、全國性、非營利性大型社會組織。

商會致力於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維權服務、政策服務、融資服務、交易服務、技術服務和人才服務等多方位、全方面服務,構建花卉產業發展平臺。

期待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的加入!

聯繫電話:020-81408615


相關焦點

  • 3億年前植物現身華農 鑑定為最原始的松葉蕨
    原標題:3億年前植物現身華農 鑑定為最原始的松葉蕨 華農校內首次發現的植物「活化石」松葉蕨。信息時報記者 巢曉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高金花 通訊員 吳淑婷) 如果在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內偶遇「鹿角」一樣的植物,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遇到了植物中的「活化石」——松葉蕨。  近日,10級林學專業學生黃戈晗在華農昭陽湖附近發現了一種「長得像鹿角一樣」的植物,出於「專業敏感」,黃戈晗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後經林學專業老師的鑑定,確定了植物的身份為松葉蕨。
  • 安溪福田發現3億年前植物活化石 或是松葉蕨
    ­  「重大發現,安溪福田發現3億年前活化石——松葉蕨。」近日,安溪福田鄉白桃村駐村幹部張錦彬的一條朋友圈引起不少網友關注。記者昨日從市林業局相關專家處獲悉,從提供的圖片看應該是松葉蕨,松葉蕨確實是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時代的植物,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維管植物之一,也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
  • 花草集 松葉蕨 —— 雁蕩山現存最古老的植物,大約3億年前
    ——民國·蔣叔南《雁蕩山志》上文出自民國蔣叔南《雁蕩山志》卷七《物產二·植物·草類》,描寫一種叫蟹箝草的植物,蓋於植物名稱不一,今昔又有區別,雖是不甚明了,植株形態卻與松葉蕨相近。松葉蕨始出現於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比植物「活化石」銀杏來得更早些。松葉蕨亞門植物現絕大部分已經絕跡,成了化石標本。尚存的僅松葉蕨目,包含二個小屬,在中國僅有松葉蕨。松葉蕨,因其葉退化成針葉型而得名。
  • 蕨之美
    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蕨類植物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如今恐龍滅絕了,蕨類還在;蕨類植物是裸子植物的祖先,現在許多裸子植物都成了孓遺植物,蕨類仍舊生機勃勃;蕨類植物是有花植物的始祖,在花滿原野的今天,蕨類依然欣欣向榮。
  • 3億年前的植物,依然活在我們身邊...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 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蕨類植物的神秘之美!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許多種類是有名的藥用植物,如石松、卷柏和貫眾等。滿江紅和槐葉菊等是飼料,又是肥料。文化與應用蕨類植物給人的感覺簡單、平和、樸素、清新、優雅乃至略帶神秘。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蕨類植物的記載。《詩經》中所述「陟彼南山,言採其蕨」,記載了商代末年伯夷叔齊採蕨首陽山的傳說,共同鑄就了蕨類植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特異的文化符號。
  • 植物認知蕨類植物之美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在志留紀晚期(4.2億年前)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距今4-3.6億年前)、石炭紀(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繁盛。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變遷,如今現存的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而我國有61科223屬,約2600種,主要分布在華南及西南地區,僅雲南一省就有1000多種,所以在我國有"蕨類王國"之稱。
  • 蕨類植物之美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 植物「鼻祖」之古老的蕨類植物,鮮為人知的美
    蕨類植物約3億前年就出現在地球上,其繁茂的枝葉像羽毛一般,適宜生長在陰溼的陸地,通常在森林和熱帶雨林常見。古老的蕨類植物——鮮為人知的美除了蕨類植物本身的獨特,以及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以外,還有更令人驚喜,超精緻的押制蕨類植物插畫~~~~藝術家及插畫師 Helen Ahpornsiri 畢業於英國 Falmouth大學,畢業後在東薩塞克斯郡開了一家工作室,創作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壓制蕨類拼貼插畫作品。
  • 世界最美手繪植物圖譜 展現蕨類植物之美
    「徒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詩經·召南·草蟲》蕨,路邊最常見植物之一 冷杉/攝  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植物圖譜》,1885年版,作者是Otto Wilhelm Thomé,書中收錄了700幅彩色手繪圖譜,涉及697種植物,其中包含了共20科27屬30種蕨類植物。
  • 蕨類植物——鳥巢蕨
    冬春花卉:風信子、瓜葉菊、長壽花、蝴蝶蘭、君子蘭、報春花、百合、雛菊、蟹爪蘭、水仙花、豬籠草室內觀葉植物:綠蘿、吊蘭、文竹、大葉傘、鵝掌柴、金錢樹、紅掌、白掌、豆瓣綠、合果芋、朱蕉、夏威夷椰子、魚尾葵、散尾葵、富貴竹、棕竹、幸福樹、滴水觀音、喜林芋、馬蹄蓮、竹芋、粗肋草、發財樹、虎尾蘭、牡丹吊蘭
  • 生命進化奇蹟 蕨類植物之美
    在生命的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蕨類植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
  • 蕨類植物——鹿角蕨
    冬春花卉:風信子、瓜葉菊、長壽花、蝴蝶蘭、君子蘭、報春花、百合、雛菊、蟹爪蘭、水仙花、豬籠草室內觀葉植物:綠蘿、吊蘭、文竹、大葉傘、鵝掌柴、金錢樹、紅掌、白掌、豆瓣綠、合果芋、朱蕉、夏威夷椰子、魚尾葵、散尾葵、富貴竹、棕竹、幸福樹、滴水觀音、喜林芋、馬蹄蓮、竹芋、粗肋草、發財樹、虎尾蘭、牡丹吊蘭
  • 蕨盆景,絕對美!
    蕨類植物我國蕨類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蕨類植物分布於大江南北,沙漠荒原都有它的蹤跡。。蕨類有陸生、石生或附生之分,少數為水生或沼生。除少數作為切葉材料或盆栽觀賞外,多數還未被開發利用。室內條件一般較乾燥、陰暗,且要求能耐粗放管理的種類,可以選擇蜈蚣草、腎蕨、烏蕨、鐵角蕨、全緣貫眾和大葉井欄邊草等。
  • 蕨類植物|鳳尾蕨的鑑賞與栽培
    鳳尾蕨是花卉市場和電商平臺上最常見的蕨類植物,其原因是名字帶鳳尾蕨的植物非常多,品種繁雜,往往形態差異很大,經常讓花友困惑,其實原因是鳳尾蕨科孢子繁殖可在孢子發育成熟之後,將鳳尾蕨葉片背後的孢子小心的分離出來,收集好,灑在蛭石或者泥炭土上面,保持涼爽潮溼的環境,在20℃左右的環境下,一般30-50天就可以發芽,當鳳尾蕨的小苗長到一定的3釐米左右,就可以將其分栽到花盆中養護了。
  • 蕨類圖譜|奧託手繪植物圖譜中的蕨類植物之美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
  • 常見蕨類植物類群的印象(三)——碗蕨科
    先來看看碗蕨科各成員的形態。碗蕨科各屬的代表植物。A 碗蕨(Dennstaedtia scabra);B 粗毛鱗蓋蕨(Microlepia strigosa);C 稀子蕨(Monachosorum henryi);D 慄蕨(Histiopteris incisa);E 姬蕨(Hypolepis punctata);F 臺灣曲軸蕨(Paesia taiwanensis)(來自CFH);G 蕨(Pteridium aquilinum )
  • 深圳發現四億年前的古老陸生植物「松葉蕨」
    由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和中山大學植物學教授廖文波,及其學生共同組成的考察小隊,發現迄今約四億年前的古老陸生植物「松葉蕨」,此外,還發現另外兩種野生植物,疑似「錦地羅」和「瓶爾小草」。劉蕾經常去南山區的一片荒地遊玩,她發現那塊荒地有一片少見的植物品種,經過她的初步判斷,認為是茅膏菜科的「錦地羅」。近日,當她再次去到這塊荒地時,發現有房地產商開始對荒地進行開發圍墾。於是,劉蕾就在微信群裡呼籲大家想辦法保護。從3月1日開始,劉老師的眾多群友(大部分是植物愛好者)紛紛轉發,並積極聯繫能幫忙來保護這些植物的人們。
  • 微景觀植物,造景,狼尾蕨(背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