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戴先任
家有孩童,誰也躲不過早教的誘惑。近兩年,早教英語培訓機構在各大城市遍地開花。其中號稱「國際背景」的早教英語課程價格動輒上萬元,仍舊被部分年輕父母追捧。但記者調查發現:步步領先變為步步入坑,早教英語「搶跑」背後亂象多。(8月23日新華網)
早教英語越來越成為「新時尚」,但不少早教英語培訓機構只是「看起來很美」,如將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早早送進英語培訓機構「搶跑」,並非好事。讓孩子在入學前惡補英語知識,有違教育規律與成長規律,這不是給孩子「鋪路」,而是在「挖坑」。況且這些早教英語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比如一些早教機構的教材資料「五花八門」,而教師資質也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早教機構把「黑外教」包裝成「金牌外教」,有些所謂的「金牌外教」還涉嫌非法就業。
早教英語行業雖已存在多年,但從行業監管角度來看,還處於「幼兒期」。正如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早教英語培訓機構多以教育培訓中心、教育諮詢公司名義在工商部門註冊後進行商業運營,工商部門無法對此類機構的辦學標準、師資準入、監督考核做出客觀評價,而教育部門沒有相關審批權,更是沒有權限進行管理,這就導致早教英語行業陷入「幾不管」的空白地帶。因此亟需填補早教英語行業的監管空白。確定監管機構,擰緊責任鏈條,抬高準入門檻,完善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才能避免行業野蠻發展下去。
對早教英語行業的諸多亂象,要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比如針對「黑外教」現象,需要相關部門完善中介機構及外教人員的管理規定;對於聘請「黑外教」的教育機構,也要提高違法成本。要適當降低外籍人才的準入門檻,填補國內外教資源短缺的缺口。廣大家長也不要盲目追捧外教,不要追求「搶跑」,要做到理性消費,正確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尊重教育規律、成長規律。
早教英語行業野蠻生長,無異於給孩子們設下了「成長陷阱」。遏制早教英語亂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更有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