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近四千級臺階!泰山挑山工:沉甸甸的扁擔挑起的是生活

2020-12-17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靜 王帥 王坤 金文茜

12月4日,早六點半,天蒙蒙亮,泰山腳下-12℃,哈氣成霜。

從天外村進山口乘坐環山大巴,一路上積雪尚未消融,歷時二十分鐘,行至中天門。

在中天門的挑山工駐地,有三位挑山工身著薄衣,套著一件印有「泰山挑山工」字樣的紅色馬甲,正在給扁擔兩頭木紙箱上的繩子打結。做好最後的檢查工作,他們即將開始一天的徵程。

長長的扁擔被磨得光溜溜

手上的老繭一層比一層厚

今天第一趟任務是將工藝品從中天門經過南天門,送至碧霞祠。

冬天天黑得早,為了保證每天能上山兩趟運送貨物,挑山工們六點多就早早地起床了。裝好貨物,瞅了眼表,已經七點十八分,王懷玉亮了亮嗓子喊了聲屋裡的同伴,徐西永與梁思臣邊戴手套,邊走了出來。泰山腳下溫度-12℃,山上要比山腳低五六攝氏度,但是他們都只穿了一件秋衣和一件褂子,外面披一件印有「泰山挑山工」字樣的紅色馬甲。王懷玉並沒有將多拿的那件棉襖穿在身上,而是系在了扁擔上,「不冷,你們往上爬就知道了」。

王懷玉將棉襖系在扁擔上

王懷玉的扁擔有兩米多長,兩頭各有五個木紙箱,用繩子牢牢地捆著。王懷玉說:「箱子裡裝的是工藝品,屬於易碎物品,挑擔子的時候得格外注意。」為了起身容易,他們將扁擔放在了高臺上,半彎下腰拱過扁擔,左手搭在扁擔上,右手撐住高臺,輕鬆地挑了起來。這一氣呵成的動作,看似輕鬆,其實挑起來的貨物足足百餘斤。

挑山工的扁擔挑起的貨物足足百餘斤

夏天赤著背,冬天著薄衣,長長的扁擔挑著貨物,在盤道上穩步斜行,成了泰山挑山工的標誌形象。而扁擔,一個充滿年代感的勞動工具,則是挑山工手裡的「金箍棒」。王懷玉是泰安人,今年52歲,做挑山工已有15年的光景。肩頭的這根扁擔,是刺槐木特製的,已經被磨得光溜溜的。十幾年來,他換過四五根扁擔,這根扁擔是跟他最長時間的,從最開始的原木色到現在的深棕色,浸透了汗水與歲月的痕跡。

為了讓身體保持平衡,讓扁擔「聽話」,他們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隨著步子有節奏地輕輕擺動,像划船一樣。累了,就把扁擔往上一擎,換到另一個肩頭,然後繼續重複著擺臂的動作。日復一日,挑山工的扁擔越磨越滑溜,但他們的手心與手腕卻變得又硬又糙,結了厚厚的繭子。

三人中年紀最小的是四十多歲的徐西永,也是挑山工隊伍中最年輕的,他幹挑山工已經十多年了。由於常年在山上,皮膚曬得黝黑,他的性格逐漸變得少言寡語。王懷玉走在最前面,梁思臣緊跟,徐西永走在最後,都是一步一個腳印。

徐西永是隊伍中最年輕的

因為前兩日下了雪,泰山上風景格外亮眼。然而對於挑山工來說,雨雪天並不是好事兒。山上積雪化得慢,山路變得又陡又滑,給上山增加了難度。從駐紮點要走一段又窄又曲折的小路,才能匯入遊客所在的山路。這條小路,他們走過無數遍,即便如此,每一次都還是格外小心。他們目光專注,步伐緩慢,只聽得到腳底下踩著雪的窸窸窣窣的聲音。

二十多年來

從未以遊客的身份爬泰山看風景

七點四十分左右,挑山工們到達了五松亭,整個過程他們始終保持著一樣的步速。越往上走,氣溫越低,挑山工們的臉上也凍得發紫。「這不是最艱苦的時候」,梁思臣說,「去年冬天最冷的時候,中午山上氣溫還是零下二十多度,一身全是汗,風一吹,真難受啊。」

梁思臣做挑山工已經22年

梁思臣做挑山工已經22年了,在這之前,他幹過建築工,打過零工。「最開始幹挑山工,是因為那時候家裡窮,幹挑山工能比打工多賺一點」。對他來說,這個每天登泰山兩三次的工作,是個養家餬口的營生。挑山工最害怕下雪天氣,雪沒過臺階,路都分不清楚。他們就用布纏在鞋子上,增加防滑的效果。一到了雨雪天氣,也是梁思臣家人最膽戰心驚的時候。梁思臣說:「有很多次,走在半道上下起雨來,就找個雨衣,蓋住貨物,繼續上。人淋著沒事,貨不能淋壞了,這是咱的責任。」

「路滑,小心點!」環衛工人路過挑山工,遞上一句叮囑。一路上,有不少環衛工、商家跟他們打招呼的人,不過都是簡短的對話。因為他們知道挑山工肩上的擔子很重,還要登山,需要氣息平穩,要是開口說話會洩勁兒。

挑扁擔上山最重要的是腳下要穩

過了對松亭,山坡越來越陡峭。「挑著扁擔上山,最重要的就是穩,不求快要求穩。」他們的路線呈「之」字形,可以避免掛在扁擔前面的貨物碰到臺階。挑山工們就穿著普通的布鞋、球鞋。梁思臣說,「走這個路沒有技巧,就是腳踏實地」。就像馮驥才散文《挑山工》中描述的:「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每一次轉身,扁擔換一次肩。」但這樣登山,無疑比旁人走的路程要多。

挑山工們一個跟一個登著山,而在他們的背後是朝陽升起,是雲海奇觀。泰山雲海是岱頂特有奇觀之一,群山被白雲濃霧吞沒,風吹過雲海浮波,猶如流動的海洋一般。但挑山工們卻不能駐足欣賞這番美景,甚至不能回頭看上一看。

泰山上,年年歲歲景不同。梁思臣幹挑山工的22個年頭,最忙碌的時候每天往返泰山三四趟,但是他卻從來沒有以遊客的身份爬過泰山,沒能輕輕鬆鬆地欣賞過泰山的風景。路上很多遊客對他們肩膀上挑著的百餘斤貨物,都感慨不可想像,他們紛紛拿出手機給挑山工拍照,記錄著泰山獨特「風景」。因為肩膀上挑著貨物,所以他們的目光所到之處,卻是前方的臺階,是腳上的布鞋。梁思臣說:「我最喜歡春天,那是泰山最好的時候,兩邊是綠色的松樹,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

兩個小時,3900級臺階

卸下擔子那一刻真輕鬆

登泰山的人都知道,十八盤山道是攀登泰山最艱難的一段路,卻也是登頂的必經之路。十八盤山道雲梯高懸,一公裡的路程,落差近400米,1633個臺階,相當於130層的高樓。王懷玉的額頭上大顆大顆的汗珠往外滲,他騰出一隻手扶著山道旁的圍欄。「剛開始走十八盤也害怕,能不能上去是個問題,但是現在知道了,我們肯定能上去。」

為了「衝刺」最難的路,挑山工們在途中要進行短暫的休息

八點半的時候,挑山工們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一的十八盤,再往上行,便是十八盤最陡的一段路程。梁思臣說:「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上面沒有平道,最快也得半個小時。」為了「衝刺」這段最難的路,挑山工們選擇在龍門坊進行短暫的休息。

他們仍然把扁擔放在高臺上,好方便下一次挑起來。兩手分別握緊扁擔兩頭的繩子以固定貨物,確認貨物妥善安置,便放開手,然後頭輕輕拱出來。這一連貫熟練的動作,是他們日積月累的經驗,省力氣又安全。梁思臣順手從扁擔一頭將繫著的毛巾解下來,一把一把地抹掉臉上的汗。登山過程,為了減輕負重,挑山工們並沒有帶食物和水。由於常年登山,他們的膝蓋很容易受傷或勞損,這也是挑山工的「職業病」。所以休息的時候,他們就活動一下腿和胳膊。

現在正是旅遊淡季,他們一天登山一兩次。到了旅遊旺季,尤其是五一假期、十一假期、暑假,他們一天得上山三四趟,早上四點多起床,天黑了才收工。梁思臣說,他們一般幹個二十來天,再下山休息幾天。「每次一休息就不得勁,渾身的毛病就出來了,一回來幹活,啥毛病也沒有了。」梁思臣笑呵呵地說。

雖然現在有貨運索道,但沿線商鋪仍喜歡選擇挑山工

沒過五分鐘,他們又挑起扁擔繼續出發。眼看著「南天門」就在前面,但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開始變得吃力,鞋裡像灌了鉛,頭髮像水洗一般。一路走來,經過了很多的小商鋪。薛老闆對著挑山工們喊了一聲:「喝口熱水不?」挑山工們擺擺手繼續向前。薛老闆的小店已經開了二十多年,幾乎是常年住在山上,而他店裡的商品,包括他自己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挑山工送上來的。水和食物都是明碼標價,一瓶水5到10元不等。「天天跟他們打交道,都是老夥計,他們很不容易。」對薛老闆來說,泰山挑山工就是他的「戰友」。

第二次休息的時候,到了昇仙坊,王懷玉開心得像個孩子。他指著前面說:「還剩下最後一段最陡的路了,也是最關鍵的一節,爬過去就到天街了。」王懷玉用手套擦了擦汗,他冬天出汗少,經常不帶手巾,但夏天不行,夏天必須帶手巾。來到海拔一千四百米的高度,我們一行人被挑山工落了下來,腿有些發顫,但挑山工們仍然「不緊不慢」地趕著路。

根據景區管理人員介紹,從中天門經南天門再到碧霞祠,共計3900多級臺階。王懷玉、梁思臣、徐西永一行走過這段距離,不過兩個小時。當放下貨物的那一刻,梁思臣感慨:「真輕鬆啊!」

以山為家,不可替代的挑山工

挑山工有著自己的「行業規則」,他們是挑山工隊長僱的勞動者,隊長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包工頭」。哪個商戶需要貨物就聯繫隊長,隊長再調度分配工作給挑山工,隊長從商戶收取費用,再把工資發給挑山工。趙軍隊長介紹,挑山工的工資是按照距離、貨物種類與重量來計算的。前幾年,普通貨物每斤幾毛錢,現在每斤一塊多,也就是說,梁思臣這一趟賺了一百多塊錢。

趙軍是從嶽父手裡接過來的「接力棒」,他幹隊長已經六七年了。從最開始的30多個人,到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人,最小的四十多歲,最大的六十多歲,隊伍平均年齡五十來歲。據他介紹,泰山挑山工最鼎盛的時期,有四百多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泰山還有百十號挑山工,後來愈發減少。「到了旅遊旺季,人手不夠,就得加班加點,要不然滿足不了山上商鋪的供貨需求。」

為了省力,挑山工爬山要走「之」字形

挑山工人數減少,一直是趙軍記掛的事兒。他說:「挑山工勞動強度太大,工資又少,再加上很多人感覺這個工作不體面,所以幹的人越來越少。」當時他接班的時候,心裡想的就是為了這個群體,希望能多維持一年,就為泰山多服務一年。所以在趙軍心目中,挑山工不丟人,是個令人驕傲的行業。但是這驕傲背後,還有無法言盡的辛酸。「大部分挑山工生活比較艱苦,沒有五險一金這些保障,有的連合作醫療都不捨得買,省下錢來留給孩子。苦一個人,幸福一家人。」

挑山工們用最原始的勞動方式,肩扛腰背掙點血汗錢。雖然現在有從桃花源到南天門的貨運索道,但是受天氣影響,靈活性差,中途不停站,再加上成本高,所以沿線的商鋪仍然選擇挑山工。一些貴重物品,只有通過挑山工運送,他們才覺得穩妥,才覺得有保障。山上工作人員和遊客所需物品,包括山上建築材料,都是挑山工一步一個臺階擔上來的,他們成為泰山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

梁思臣和同伴已經領完了配送的單據,身上的汗一蒸發,凍得他們披上了系在扁擔上的棉襖。他說:「雖然苦點,但是現在讓我下山,我不下去,幹了這麼多年,對泰山有感情了。」他準備幹到六十歲,「先幹吧,幹不動再下山養老去」。在梁思臣看來,「挑山工精神」是很實在的東西,「就是一股子精氣神兒,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吃苦耐勞」。

他今天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下山四十分鐘,然後給自己煮一碗麵,趕在中午暖和的時候,將蔬菜送上山來。「我要去追我的同伴了,要不然菜送晚了,該凍壞了。」梁思臣拾起扁擔,扛在肩頭,便匆匆告別,趕赴下一趟任務。

相關焦點

  • 跟著挑山工爬泰山兩小時近四千級臺階:沉甸甸的扁擔挑起的是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李靜 王帥 王坤 金文茜近日,泰山山頂礦泉水五元一瓶登上熱搜。「親眼見到挑山工,那麼陡的臺階,遊人走都費勁,他們挑著蔬菜甚至煤氣罐上去。」「挑山工太不容易了。」隨著網友熱議,泰山挑山工這個群體再次進入人們視線。
  • 兩小時登上四千級臺階 他們是泰山的一部分
    原標題:沉甸甸的扁擔挑起的是生活近日,泰山山頂礦泉水五元一瓶登上熱搜。「親眼見到挑山工,那麼陡的臺階,遊人走都費勁,他們挑著蔬菜甚至煤氣罐上去。」「挑山工太不容易了。」隨著網友熱議,泰山挑山工這個群體再次進入人們視線。
  • 他們是泰山靚麗的風景線,每天天不亮出發,用扁擔挑起美好生活
    1然而,在這「五嶽獨尊」的泰山,有這麼一群人,身穿薄衣,外面套著一件紅色馬甲,天蒙蒙亮,就開始他們一天的徵程,他們有個精神的名字,叫「泰山挑山工」,且與「波瀾壯闊」的泰山遙相呼應,僅一根扁擔就挑起了他們美好的生活。
  • 泰山挑山工,用脊梁擔起「天上的街市」!
    冬天著薄衣、夏日赤著背,長長的扁擔挑著貨,在盤道上「之」字前行……這就是泰山挑山工。根據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的研究,泰山自古便有挑夫(又稱挑山工)。資料圖:1994年9月,泰安市泰山管理委員會對泰山南天門景區進行了自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保護維修工程,這是泰山挑夫們在一起向山上抬運石坊。
  • 初三作文:泰山挑山工
    在泰山,挑山工的身影幾乎隨處可見。他們肩背上壓著一根光溜溜的扁擔,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或是捆綁在一起重重的幾大箱礦泉水,或是裝的滿滿的兩大籮筐米麵水果蔬菜,或是塞得鼓鼓的幾大編織袋水泥建材。他們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保持著身體平衡,隨著腳步一甩一甩。
  • 《挑山工》泰山挑山工歌曲全國評選一等獎作品.
    曾經去過2次泰山,每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樣,尤其第一次看到泰山挑山工黝黑的皮膚,結實的肌肉
  •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大學生把扁擔當成班級吉祥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泰山校區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2020級1班的教室後面,豎立著一根扁擔,這根扁擔是班級的吉祥物。為何把一根扁擔作為班級吉祥物?這是該班級全力傳承泰山挑山工精神的一個具體活動。12月13日晚上,該班級舉行了一場「傳承『挑山工』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國工匠』」的主題班會,以班級文化建設的形式全力傳承泰山「挑山工」精神。
  • 泰山回應雪鄉喊冤:山頂礦泉水5元一瓶 人力挑上山
    今年十一去泰山,親眼見到了挑山工,那麼抖的臺階,遊人走的都費勁,他們挑著蔬菜甚至煤氣罐上下!!去之前還想著自己帶水吧,萬一很貴,結果到了山上心裡開始感慨物價的性價比,真的一點兒不貴!據當地商戶介紹泰山山頂的礦泉水大多都是由當地挑山工人力挑上山的那麼泰山挑山工,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 泰山回應雪鄉喊冤:礦泉水5元一瓶人力挑上去的,早餐10元管飽
    今年十一去泰山,親眼見到了挑山工,那麼抖的臺階,遊人走的都費勁,他們挑著蔬菜甚至煤氣罐上下!!去之前還想著自己帶水吧,萬一很貴,結果到了山上心裡開始感慨物價的性價比,真的一點兒不貴!據當地商戶介紹泰山山頂的礦泉水大多都是由當地挑山工人力挑上山的那麼泰山挑山工,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 泰山礦泉水價格再掀波瀾 景區該怎麼定價?
    泰山山頂礦泉水5元一瓶》,在輿論場再掀波瀾。 「他們肩上搭著一根光溜溜的扁擔,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提到泰山,不免想起小學課文《挑山工》。山東商報此番特意強調,泰山頂峰5元錢的礦泉水是人力挑上山的。因此,雖然同樣的水比正常便利店多賣了兩三塊錢,人們還是紛紛稱讚泰山景區定價良心。
  • 泰山山頂的礦泉水貴不貴?景區商品到底怎麼定價?
    泰山山頂礦泉水5元一瓶》,在輿論場中再掀波瀾。 「他們肩上搭著一根光溜溜的扁擔,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提到泰山,不免想起小學課文《挑山工》。山東商報此番特意強調,泰山頂峰5元錢的礦泉水是人力挑上山的。因此,雖然同樣的水比正常便利店多賣了兩三塊錢,人們還是紛紛稱讚泰山景區定價良心。
  • 泰山挑山工起始於秦漢,千年曆程,現在只剩五十歲老人
    總有人抱怨,景區的東西貴,而去過泰山的人卻很少去抱怨。泰山的東西貴嗎?貴,一瓶三塊錢的水可以買到七八塊,但大多數遊客都知道,泰山的東西是怎麼上去的,海拔1500米,臺階6000多級,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挑山工挑上去。
  • 院線電影《挑山》在泰安舉行開機儀式,任達華、婁藝瀟等主演到場
    「歷經抗美援朝戰火洗禮,他轉業回到家鄉泰山腳下,照顧犧牲戰友年邁的母親,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泰山挑山工……」電影《挑山》將以電影、影像形式,把泰山挑山工群體永遠記錄下來,「雖然拍攝是在嚴冬進行,但我們也會學習挑山工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的精神,將鉛華退去,色彩隱掉,回歸泰山本真的狀態,展現泰山筋骨!把泰山的正能量傳遞出去。」本片主演任達華在開機儀式上說。
  • 院線電影《挑山》舉行開機儀式,任達華、婁藝瀟等主演到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侯海燕 江煥冉12月19日,院線電影《挑山》在泰安天地廣場舉行開機儀式。電影《挑山》劇組將在泰安開始為期45天的拍攝,開機儀式當天任達華、婁藝瀟、李菁、趙燕國等一線演員悉數到場。
  • 原 創:|泰山山頂礦泉水5塊一瓶,這也被吐槽?
    既然泰山那麼陡峭,這些礦泉水及生活日用品到底是怎麼送上去的呢?原來這些商品到達山頂的途徑,主要依據機器和人力共同實現。大多數的商品憑藉登山纜車進行運輸。但是,依然有一些商品則是通過人力運輸所送達,我們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挑山工這個群體。我們從泰山的地理位置來說,泰山雖然不是五嶽最高的山,但是它海拔也不低,有一千五百多米高。
  • 錦繡小康|「金扁擔」 挑起幸福生活
    剛到梁家河,習近平等北京知青和農民一起打壩、拉土、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什麼活都幹,扁擔是他們最常用的勞動工具之一。陝北的扁擔與南方的竹扁擔不同,竹扁擔挑東西時會產生形變從而起到緩衝作用,而木頭扁擔特別硬,沒有形變,把所有重量結結實實地壓在肩膀上。
  • 生活的支柱——父親的扁擔
    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掃帚,準備去清掃庭院的落葉時,又不由自主地朝東牆瞥了一眼,目光再次停留在那條老扁擔上。它微微地斜靠在牆角,光溜溜的、靜悄悄的,它就是我的父親曾經用過的扁擔,也是我的父親當年挑起生活重擔的見證。說起扁擔,上年紀的人都不陌生,並且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
  • 《你的青春在哪裡》再現泰山索道建設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肖揚)泰山索道是中國第一條客運索道,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你的青春在哪裡》是第一部再現泰山索道建設過程的院線電影。近日,影片在泰山腳下開機,影片總顧問、山東泰安建築工程集團董事長亓玉政,製片人鄭覺,導演劉小浩,主演李崇霄、秦衛東、張春年、張珺等主創亮相。製片人鄭覺表示,《你的青春在哪裡》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影片呈現的是索道建設者的青春故事,也希望當下的年輕人在看完影片後能有所反思、能反問自己:『我』的青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