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往事:俄羅斯內戰和二戰中的蒙古英雄

2021-02-13 倫敦老韓

蘇聯英雄奧卡·伊凡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Ока́ Ива́нович Городовико́в,1879-1960),蘇聯卡爾梅克蒙古和哥薩克將軍。

戈羅多維科夫1879年9月19日出生於羅斯託夫莫克拉亞耶利穆塔村的貧苦農民家庭沒有上過學,8歲開始放羊。

1903年戈羅多維科夫24歲時參加了帝俄軍隊。因為其軍事才能受到長官賞識,戈羅多維科夫得到了軍校培訓和提拔的機會。戈羅多維科夫先在波蘭服役,後被調入頓河哥薩克第43團。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戈羅多維科夫受傷退伍。內戰期間的戈羅多維科夫和布瓊尼

內戰期間的戈羅多維科夫和布瓊尼

1918年戈羅多維科夫組織了卡爾梅克騎兵團,接受俄共(布)阿斯特拉罕地區黨委的領導。內戰期間他歷任騎兵連長、團長、旅長、布瓊尼的第一騎兵軍下屬的第4師師長,(另一個師就是鐵木辛哥和約瑟夫·羅季奧諾維奇·阿帕納先科的第6師)。

戈羅多維科夫的老上司布瓊尼元帥。

羅多維科夫在布瓊尼指揮下在沃羅涅什作戰。白衛軍汪格爾將軍手下的哥薩克將軍Shkuro以作戰勇猛,對敵人殘酷著稱。1919年在沃羅涅什戰役中Shkuro將軍的哥薩克騎兵被羅多維科夫的騎兵擊潰敗走。

哥薩克將軍Shkuro以作戰勇猛,對敵人殘酷著稱

白衛軍Shkuro將軍內戰後流亡歐洲,在法國和塞爾維亞發揮哥薩克馬上技巧的特長,和其他流亡者表演馬術雜技。德軍入侵蘇聯後,又和德軍潘維茨將軍合作,組織哥薩克後備役騎兵部隊為德軍提供支援。Shkuro將軍後來被派往南斯拉夫圍剿狄托的共產黨遊擊隊。二戰後期他在奧地利成為英軍俘虜,後被移交給蘇聯,1947年在莫斯科被處決。

Shkuro將軍(左二)和德軍的馮·潘維茨中將(Pannwitz 1898 – 1947)

1920年戈羅多維科夫任騎兵第2軍軍長在南俄草原,在波蘭作戰,擊潰弗蘭格爾和鄧尼金和馬赫諾夫等白衛軍。

二戰開始後,戈羅多維科夫8次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奔赴西北前線,組織騎兵機械化集群襲擊德國戰線後方。1942年夏季戈羅多維科夫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赴史達林格勒前線指導騎兵作戰。

1943年後戈羅多維科夫以蘇軍騎兵副司令的身份指揮蒙古騎兵團打進柏林,1947年退役。

1958年獲蘇聯英雄稱號,當選為最高蘇維埃代表,在開會期間死於莫斯科,被安葬在新聖女公墓。著有《國內戰爭中的騎兵》  

1918年5月在保衛察裡津戰鬥中,卡爾梅克騎兵團抵抗逼近的哥薩克白衛軍。當時察裡津城防負責人、北高加索軍區司令斯涅薩列夫懷疑卡爾梅克援兵,阻止他們進城。當時率紅軍第5軍殘部從烏克蘭撤來的伏羅希洛夫收留了他們。後來伏羅希洛夫對斯涅薩列夫說:「(蒙古騎兵)比你的機槍大炮更能保衛察裡津。」

卡爾梅克騎兵團8月在察裡津保衛戰中有效遏制了哥薩克騎兵的突擊。10月,一輛名為「列寧」號的裝甲列車搭載一個連的蒙古騎兵,出其不意地殺到白衛軍控制的城郊火車編組站,搶走兩趟裝甲列車。這件事轟動了整個俄國,伏羅希洛夫興奮地告訴史達林:「如果能讓我擁有10萬蒙古騎兵的話,不光察裡津,整個黑海和高加索都會唾手可得。」

1930年戈羅多維科夫在克裡姆林宮同受勳的其他紅軍騎兵官兵在一起。

在紅軍打擊鄧尼金白衛軍的內戰中,蒙古騎兵頻繁出擊,殲滅了不少成建制的哥薩克騎兵。最終,鄧尼金率殘部逃往克裡米亞半島,他後來在自傳體史書《俄國內戰史》中將卡爾梅克騎兵團稱為「可惡的蒙古人」。1939年羅多維科夫作為最高蘇維埃代表同其他紅軍代表在一起

1920年底內戰結束,卡爾梅克騎兵團解甲歸牧。作為感謝,蘇維埃政權在伏爾加河下遊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並將大量叛亂哥薩克的牧場和牲畜劃歸卡爾梅克蒙古人。1935年,自治州升格為卡爾梅克共和國 。1935年戈羅多維科夫同義大利法西斯領袖墨索裡尼在羅馬。戈羅多維科夫當時作為蘇聯軍事外交代表團的一員見到了墨索裡尼,墨索裡尼贈給他一支獵槍。後來義大利成為軸心國同盟後,戈羅多維科夫把那支獵槍給了他的侄子,並對他侄子說了「豺狼來了有獵槍」之類的忠告。

史達林和伏羅希洛夫指揮的保衛察裡津戰役(1918-20)是史達林的得意之作,也是其政治資本,1925年察裡津被改名為史達林格勒。戈羅多維科夫的兩個老上司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在史達林指揮下為察裡津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是史達林的寵臣,也是1935年晉升的五大元帥中躲過「大清洗」倖存下來的兩個元帥。

I戈羅多維科夫憑當年在察裡津所立的戰功,也1937年的「大清洗」中躲過一劫。他在1938-1941年間擔任蘇聯紅軍騎兵總監,1940年被授予騎兵上將軍銜,之後便賦閒在家。

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中,兩個卡爾梅克蒙古騎兵師充當突圍先鋒,突破德軍對基輔的合圍。手持馬刀的蒙古騎兵與德軍坦克對抗,打出一個缺口,讓後來成為蘇聯元帥的巴格拉米揚等高級將領脫險。在基輔戰役的最後階段裡,被圍的蒙古騎兵整營整連向德軍的坦克大炮和機槍發起密集衝鋒。蘇軍此役損失約70萬人,卡爾梅克蒙古子弟則有1萬多人捐軀,近萬人被俘。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4月5日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蒙古。蘇軍騎兵總監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和喬巴山元帥。

1941年12月起在莫斯科反攻開始後,朱可夫根據蒙古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確定了作戰方針,即繞過德軍最猛烈的炮火和坦克的陣地,從側面插人德軍後方,使德軍的步兵背部受敵,蘇軍主力再從正面發起猛攻。

羅多維科夫1941年訪問蒙古,澤登巴爾在側

1942年8月12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攻克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首府埃斯塔那。為籠絡的蒙古人,納粹拆除集體農莊,將土地「還給」蒙古人,並許諾蒙古人能最終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三名卡爾梅克領袖同德國合作,幫助德軍司令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元帥組建第103蒙古營和2200名蒙古人組成的「多爾蒙古團」。

蒙古人同納粹合作令史達林震怒。史達林推動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2月27日發布命令:撤銷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蒙古族為「叛徒民族」,並將12餘萬名族人(參加蘇聯紅軍的除外)強制流放到西伯利亞、中亞和哈薩克斯坦。

1942年在史達林格勒鏖戰最艱苦的時候,已退居二線的前卡爾梅克騎兵團團長戈羅多維科夫冒死向史達林諫言,要求保留一支蒙古部隊,他以性命擔保卡爾梅克蒙古部隊永遠忠於蘇維埃國家。最終,史達林同意了戈羅多維科夫的請求,但將這支部隊的人數限定在2000人之內。

1944年3月,在戈羅多維科夫奔走努力下,蘇聯近衛第1騎兵軍直轄的蒙古騎兵團正式組建,由已有上將軍銜的戈羅多維科夫擔任團長。在這支二戰中後期蘇聯紅軍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蒙古部隊中,為鼓舞士氣,戈羅多維科夫要求將士在戰鬥中打出蘇聯戰旗的同時,也高舉成吉思汗時代的戰旗──蘇勒德(Sulde)。

蘇聯騎兵元帥布瓊尼在視察這支驍勇善戰的蒙古部隊時說:「這是一支生氣勃勃的軍隊,騎兵們期待『奧卡汗』(士兵們私下對戈羅多維科夫的稱謂)帶領他們橫掃敵巢。」

1943年夏,蒙古騎兵團併入蘇軍草原方面軍序列,參加了強渡第聶伯河的戰役。1944年9月初,草原方面軍改稱烏克蘭第1方面軍,蒙古騎兵團繼續隨行,參加了東喀爾巴阡山戰役。在衝破杜克拉山口的過程中,他們突遭德國武裝黨衛隊第1哥薩克師的攔截。儘管敵眾我寡,但戈羅多維科夫把這次遭遇戰看成是「長生天的指引」,高喊「為了祖國!為了史達林」,領著將士們衝向哥薩克人。戰鬥中,蒙古騎兵倒下一批,又衝上來一批,關鍵時刻,戈羅多維科夫帶領小分隊衝殺到第一線,親手斬殺了一名哥薩克連長,終於擊退了哥薩克人,第1哥薩克師不得不向斯洛伐克撤退。

攻克柏林紅軍中的蒙古人

 柏林

1945年4月蒙古騎兵抵達德國柏林郊外,戰士們下馬當步兵,與敵人展開逐戶逐院的近戰。隨著柏林戰役變成了消耗戰,蒙古團暫時在柏林郊區搭起帳篷,擔任警戒任務。於是,隨處可見的蒙古人和毛髮蓬鬆的小馬和駱駝,讓柏林市民感到自己的城市讓「蒙古人」佔領了。蒙古團的老上級、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科涅夫沒有忘記這群蒙古英雄,他點名要求德國國防軍第3騎兵師向蒙古騎兵團投降。1946年5月1日戈羅多維科夫少將在紅場五一閱兵的主席臺上

二戰期間,蒙古騎兵團共有12人獲得「蘇聯英雄」的稱號。戰後戈羅多維科夫為卡爾梅克蒙受的冤屈奔走呼籲。 1953年史達林逝世,蘇聯在1958年5月平反了卡爾梅克蒙古人的冤案,大多數卡爾梅克人返回伏爾加河兩岸的祖居地。

1958年11月7日,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重新建立。在卡爾梅克每年12月28日是卡爾梅克放逐受害者紀念日。

1960年2月26日,戈羅多維科夫在莫斯科去世。為了紀念他對蘇維埃政權的忠誠和做出的貢獻,1971年,蘇聯政府將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的一座城鎮命名為「戈羅多維科夫鎮」。

羅多維科夫同白衛軍戰鬥過的沃羅涅什的一條街道以 戈羅多維科夫的名字命名。

蘇聯授予戈羅多維科夫「一級衛國戰爭勳章」的命令。

卡爾梅克首都埃利斯塔的戈羅多維科夫的紅色花崗巖紀念碑


戈羅多維科夫在1960年去世後被埋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Novodevichy)。

相關焦點

  • 民國初期,蒙古已經被沙俄控制,為什麼後來沒有加入蘇聯?
    此時的外蒙古已經被沙俄滲透得千瘡百孔,在沙俄的攛掇下,外蒙古宣布自立門戶。這是沙俄吞併外蒙古的第一步,但是還沒來得及正式吞併外蒙,自己就先亡國了。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沙俄忙於內戰,自顧不暇。於是北洋皖系軍閥徐樹錚趁機於1919年出兵收復了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
  • 紅色帝國遺產:烏克蘭內戰中的二戰老古董武器
    2014年2月,烏克蘭內戰的槍聲,重新點燃了該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數百年恩怨。為了保衛自身利益,烏克蘭人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武器。不少武器被從倉庫和博物館中取出,坦克也經修復後從紀念碑上開赴前線。該槍由謝爾蓋-西蒙諾夫於二戰前夕研發,到1941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其採用了當時大的驚人的14.5×114mm穿甲彈,用於替代威力較小的12.7×108mm機槍彈。在100m距離下,可以擊穿50mm厚的裝甲。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莫斯科公國很快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在1547-1552年的遠徵中滅亡了蒙古人控制下喀山汗國,從此莫斯科公國的力量開始強於蒙古韃靼。隨後,南俄羅斯平原的阿斯特拉罕汗國、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先後被吞併,整個烏拉爾山以西、高加索以北盡為俄羅斯所有。16世紀後半葉,沙俄開始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西伯利亞旋即被徵服。
  • 美國篡改二戰歷史!肆意抹黑蘇聯,遭到俄羅斯強烈不滿和抵制!
    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二戰對人類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了2200萬平方千米。全世界一共約7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雖然最後代表正義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在巨大的傷亡面前,沒有勝利者,全人類都是失敗者!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近兩年,波蘭不斷指責俄羅斯,而且否認蘇聯二戰歷史功績,波蘭認為二戰時蘇聯與德國有過互不侵犯的協議,與德國一樣也是戰爭發起國。波蘭前總理甚至要求俄羅斯進行戰爭賠償。至此波俄之間關係陷入低谷。
  • 國際觀察|蘇聯在二戰中的歷史功勞,美國不服
    俄美「嘴炮」交火俄羅斯與美國近期圍繞二戰歷史問題齟齬不斷。美國國防部日前發布文件稱,「二戰始於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則在一檔電視紀錄片中說,一些國家試圖通過「篡改歷史」解決國內政治問題。蘇聯為贏得二戰勝利犧牲了2700萬人,「我們不能原諒那些試圖篡改歷史的人」。
  • 從英雄蛻變成叛徒的蘇聯紅軍上將
    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蘇聯紅軍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俘虜,繼而投降德軍,為法西斯德國效力,是二戰中蘇聯最大的叛徒。其實,此人原先是一名勇敢的紅軍戰士,優秀的指揮員。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人人唾棄的叛徒,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俄羅斯為什麼更改二戰結束日期
    法案說,新定義旨在「加強歷史基礎和愛國傳統,維護二戰勝利者的歷史公正,使為保衛祖國犧牲的英雄永垂不朽」。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公眾為日期更改發揮了作用,他們主張恢復慶祝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確立的對日戰爭勝利日。該紀念日先是根據史達林的指示慶祝,後遭遇與5月9日同樣的命運,不再作為休息日。勃列日涅夫恢復了5月9日勝利日,
9月3日卻被「遺忘」。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1939年,日本在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與蘇聯打了一仗。這場戰役雙方投入了近20萬兵力,在蘇聯超過7:1的坦克裝甲車、6:1火炮數量,3:1兵力優勢下,蘇聯戰勝了日本。蘇聯雖然贏了,但是傷亡比日軍高,消耗的軍事物資也比日軍高很多。
  • 美國和俄羅斯到底誰才是正義的?
    二戰之前的事兒就不提了,二戰結束後蘇聯在歐洲強行兼併了原本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鎮壓了波蘭工人大罷工運動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和匈牙利的十月事件,建立柏林圍牆阻止東德人民尋求自由。而在亞洲,蘇聯在吞併唐努烏梁海之後又策動外蒙古獨立,並在1969年3月悍然侵犯我國珍寶島,還陳兵中蒙中蘇邊境對我國進行軍事威脅。到1979年蘇聯又南下出兵阿富汗,試圖以此為跳板將勢力擴展至印度洋。
  • 蒙古國被稱為蘇聯「第16個加盟國」,在蘇聯解體後,有什麼變化?
    隨後俄羅斯又與東歐等15個國家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蘇聯。在人們的記憶中,蘇聯一直都是由15個國家組成的,但其實還有一個國家——蒙古。原本蒙古在清朝還是屬於我國領土的,但是在1921年蘇俄的支持下脫離中華民國獨立,並在1924年成立了蒙古國。它被稱為第16個加入蘇聯的國家。但是為什麼很多歷史上的記載蘇聯是15個國家組成的,卻不是16個呢?
  • 俄羅斯擴張史(4):帝國覆滅爆發兩場革命,蘇聯誕生開始爭霸
    在一戰結束後,蘇維埃俄國又爆發了內戰,當時因為不滿蘇維埃俄國單方面退出戰爭,英國、法國和日本等協約國,還對俄國內戰進行了幹涉,對資產階級的「白軍」展開了支持,但最終還是蘇維埃「紅軍」獲得了勝利。在內戰結束後,蘇維埃俄國便進入到了高速發展階段,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俄國與白俄羅斯、烏克蘭蘇,以及外高加索地區籤訂條約,組建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至此俄羅斯進入「蘇聯時代」。1924年,史達林正式上位掌控蘇聯,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的國力開始暴漲,在很短的時間裡,蘇聯便成為了歐洲第一經濟強國。
  • 歷史回望: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恩怨情仇
    鼎盛時期的基輔羅斯公國,包括如今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西部。在12世紀-14世紀,亞洲的蒙古鐵騎來了,在這地方建立了欽察汗國(金帳汗國),基輔羅斯公國就此玩完了,只留下奴役下的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在1283年,俄羅斯人在莫斯科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 二戰結束後,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又是如何解決的?
    二戰可以說是一次人口消耗極大的世界性戰爭,參戰國中除美國外,中國,蘇聯,德國,日本等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為直觀的就是人口的缺失,蘇聯在開戰之前人口約為1.96億,那個時候全球才20億人口。站後蘇聯一共四了2005萬男性,女性656萬。當時每七個人就有4個女性,兩個青年女性就有一個嫁不出去。
  • 如何看待2018俄羅斯勝利日閱兵掛蘇聯國旗?
    首先,舉著蘇聯旗幟入場的是二戰中大放異彩的T34,並不是同樣受閱的新式坦克T14。這就如同在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中,抗日英模部隊高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軍旗,這難道是暗示「國共合作」?
  • 從影視作品到書籍文獻,抹殺蘇聯二戰貢獻,美國忙了70年
    近日,圍繞紀念二戰歐洲勝利日和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俄羅斯國內對美國政要幾乎不提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甚至還暗示「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對二戰爆發負有罪責」的言論強烈不滿,認為美國既「自戀」又「變態」。回顧歷史,美蘇二戰期間也曾「並肩戰鬥」,但從冷戰開始,美國70多年來一直試圖顛覆蘇聯二戰貢獻甚至詆毀蘇聯:過去是影視作品、歷史書籍當「殺手鐧」,現在是美國總統推特和白宮網站粉墨登場。
  • 蒙古國軍諾門坎戰役的騎兵英雄,擊斃日軍中佐東八百藏
    1938年決定蘇日關係的一戰,諾門坎戰役中,表現出很多英雄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蘇軍外,作為聯軍的蒙古國軍隊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色,其中最出彩的是蒙古國騎兵,讓日軍也心驚膽寒。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下面的這位蒙古國軍的騎兵師長丹達爾。
  • 俄羅斯實力這麼強勁, 為何歷史上沒把蒙古吞掉?
    而那時,俄羅斯還只不過是蝸居在東歐一隅的莫斯科公國,後被蒙古帝國的金帳汗國統治長達225年,蒙古人深深影響了俄羅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前蘇聯科學院院士阿.勒.奧克帕拉德尼科夫曾指出:「蒙古徵服者入侵俄羅斯後,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各公國聯合起來同入侵者進行鬥爭。客觀上蒙古的入侵促進了俄羅斯的統一,同時為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汗國滅亡後建立統一、強大的俄羅斯國創造了條件。」
  • 二戰後各國如何恢復人口?蘇聯很「瘋狂」,越南和日本略顯「滑稽」
    在蘇聯政府授予的所有勳章當中,有三種勳章是屬於最高級別的榮耀,除了獎勵立下軍功的蘇聯英雄勳章,以及專門獎勵勞動者的勞動英雄勳章,還有一種就是這樣專門授予生育了10個或以上孩子的「英雄母親勳章」。
  • 蒙古人曾統治俄羅斯200多年,如今只剩下四個自治共和國
    布裡亞特人,是喀爾喀蒙古的一支,原名「不裡牙惕」。由於貝加爾湖地區寒冷荒僻,所以布裡亞特蒙古人是諸多蒙古部落中人數較少的一支。清朝時期,沙俄東侵,布裡亞特人被迫依附於沙俄。沙俄與清政府劃定邊界後,布裡亞特人從此徹底成為俄國臣民。在沙俄的長期同化和打壓下,布裡亞特人已經成為當地的少數民族,俄羅斯人佔到了當地總人口的66.1%,布裡亞特共和國名為蒙古人自治,其實已經成為了俄羅斯人的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