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新四軍的7個師,當中誰的兵力最多?最令人意外的竟然是他!

2021-01-13 騰訊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不願意踏出自己的圈子,去看看外面美麗的風景。他們把自己封閉在了這一方小小的世界裡面,寧做井底之蛙,也不願意和外界交流,這樣的人只此一生也都不會有所成長。

如今的我們都是循著那些英雄烈士的足跡,在不斷的追憶著過去的歷史。那段悲痛的回憶帶給了我們無盡的痛苦,但同時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溫度,英雄烈士們,他們替我們抵擋了風霜雨雪,給我們構築了一個和平盛世,他們值得我們永遠懷念,而當初能夠激勵他們這麼做,就是從心而發的信仰,在面對國家危亡的時刻,他們血液裡的信仰和理想,激勵著他們不斷的前行,而這些也將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斷的崛起。

國民黨跟共產黨雖然是華夏領土上的同胞血親,雖然在日本對中國發掠侵略戰爭的時候,我們也曾攜手並肩一擊驅逐外敵。然而終歸國民黨和共產黨所走的路是不一樣的,這也就註定了我們最終還是沒有辦法一直攜手並肩。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了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重建軍部下設7個師。在這7個師長裡面,有三個人被授予了大將的軍銜,這其中分別是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第2師師長張雲逸,第3師師長黃克誠。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為國家壯烈犧牲,也因此他並沒有被授銜。除此之外,第5師,第6師,第7師的師長因為都轉去政府工作,所以也沒有被授銜。說老實話,對於他們而言所謂受不受銜其實並不重要,對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終於走向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新社會。這才是他們不懈追求的最主要目的。

新四軍的7個師長,每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那麼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在新四軍時期這7個師長到底誰的兵力是最多的呢?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是第1師的師長粟裕或者是第2師的師長張雲逸,然而大家都猜錯了,在這7個師長當中兵力最多的是第3師的師長黃克誠,對就是很多人都覺得那個戴眼鏡不起眼的黃克誠。

新四軍的七個師,各師兵力都有多少?

在1942年年底,蘇北為新四軍的核心區,當時是由三師佔據的,而三師的師長就是黃克誠,黃克誠的兵力有2萬多。在那個時期,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都駐紮在蘇北,新四軍第1師,也就是粟裕的部隊,當時是在黃克誠部隊的南面和上海,南京的集中區呈對峙狀態,兵力有1.3萬。新四軍第2師,也就是張雲逸所帶領的部隊,當時位處淮南,兵力有1.5萬,彭雪楓所帶領的新四軍第4師則是在皖東北兵力有1.5萬。

第5師的兵力有1.4萬,雖然說名義上是新四軍下轄的師,但是因為遠在鄂豫皖地區,所以受到了延安的節制,還有第6師和第7師,人就更少了。這兩個師都處在敵縱深內的蘇南和皖南地區,人數分別是6000人和3000人,這兩個師分別由譚震林和張鼎丞執掌。

到了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新四軍的主力達到了21萬餘人,當時黃克誠的三師一共有3.5萬人。第1師一共有3.1萬人,第2師有3.3萬人,第4師有3.2萬人,當時6師已經和第1師領導機關合併了,只是對外保留分號而已,該師一共有2萬餘人。縱觀新四軍的7個師,我們可以發現粟裕的兵力在幾個師當中並不是處於第一第二的位置。

比起眼的黃克誠,手段雷厲,招兵有一套

大家都非常驚訝的就是黃克誠了,很多人都覺得近視眼的黃克誠應該不可能會這麼厲害,而事實證明,黃克誠不但善於打仗,也非常善於擴充部隊,從三年前的2萬餘士兵,到1945年的3.5萬餘人,可見黃克誠撒豆成兵的本事真的不是吹的。

黃克誠後來被授予大將軍銜,他完全也是實至名歸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只看表面,有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人,其實真的非常的厲害。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很多英雄早就已經長埋地下,但是他們帶給我們的那些美好回憶,會被我們一生銘記。

他們擁有著最高尚的情操,矢志不渝的信念,為了自己的信念,他們付出了生命,他們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其實這些英雄烈士在上戰場的那一刻,已經意識到自己最終的結局,他們早就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也只有真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能夠在戰場上打出最大的氣勢,只有這樣,才能夠帶領士兵們獲得最終的勝利。國家欠他們一句最誠摯的謝謝,而我們也虧欠了他們很多,我們享受了他們帶給我們的美好,而我們卻不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可能對於這些英雄烈士來說,最好的慰藉就是延續他們的志向,為國家不懈的奮鬥著。

總結:粟裕,黃克誠都曾經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除此之外,後來接任了彭雪楓第4師師長職務的張愛萍擔任過國防部長。都說英雄不問出處,自然英雄的長相我們也不需要去介懷。我們要專注於他們的實力,什麼近視眼這些其實都不影響人家的真才實學,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無論他有怎樣的劣勢,都能把自己的劣勢給隱藏,把自己優勢無限的擴大。對於這7個師的師長,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正面及敵後戰場重要抗日武裝之一,全稱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一個師兵力不到4000人!抗戰時期,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全面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一共有200萬人。到1945年初,僅國民黨軍陸軍就有38個集團軍、115個軍、近340個師和23個獨立旅的番號。單純以師級兵力而論,駐印軍的新22師等部可達約13000人的編制兵力。國內大多數陸軍師編制約為9000人,但由於補充不及且吃空餉的緣故,大多數師只有六七千人甚至五六千人。
  • 新四軍「雪楓刀」,劈碎2個疊加銅板!抗戰騎兵,讓日軍聞風喪膽
    到甲午和日俄戰爭時期,日本騎兵配備的馬匹平均身高已經超過1.42米,儘管於西方主力馬種的素質與訓練程度依然又一定的差距,但已經遠遠超越了當時中國所能找到的最優質馬匹。 馬匹素質的改善極大提升了騎兵的作戰能力,日本的騎兵戰術從秋山好古時期便全面參考法國,之後又習歐洲各騎兵強國之長,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訓練-作戰體系。
  • 1950年,中國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認真的說,每個師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首先,我們聊聊抗戰時期的編制情況,因為我們的部隊是從紅軍、八路軍一步步演變而來的。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我國開始了全面抗戰,而且打得非常艱苦。由於在各方面的差距很大,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日本軍隊先後佔領了華北、東南、華南的大片地區。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為何突然膨脹成7個師?師長是哪些人?
    國內頑固派不思抗戰,卻向抗戰的新四軍舉起屠刀,幾千新四軍將士活生生的倒在他們的槍口下。一時間山河變色,日月無光,投降主義也趁機興風作浪,抗戰前途被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為了回擊頑固派,打擊國內的投降浪潮,提振全國人們的抗戰信心,共產黨果斷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a少b奇為政委。
  • 抗戰時期,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一個戰區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的編制問題,例如集團軍、路軍等等。在抗戰時期,總計出現了40個集團軍、27個路軍。其實,在集團軍之上,還出現了戰區這個編制,編制的數量逐步增加。1937年,全國劃分了5個戰區。到了1945年,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
  • 山東兵團最多時有五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都為何軍銜?
    華東野戰軍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八路軍及新四軍基礎上發展而來,抗戰勝利後山東軍區主力一部北上挺進東北,新四軍一部北上後與山東軍區部隊組成山東野戰軍,華中地區新四軍主力組成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為原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及魯中軍區等部隊編成,司令員為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 新四軍最牛的師,走出7大名將,4位是上將,還有一位大將!
    很多人都知道,八路軍最牛的師是115師,這個師走出了三位元帥,2位大將,九位上將。那麼,我黨另一支主力部隊新四軍最牛的是哪個師呢?是新四軍第三師,從這個師,走出了一位大將,四位上將,兩位中將,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七大名將都是誰。
  • 國軍兵力最多的軍,有五個師7萬人,曾讓西北野戰軍蒙受重大損失
    1945年前,國民黨部隊的一個軍,一般都是下轄三個師,兵力最多的,也就三萬多人不到四萬,一個軍能達到七萬人,那可真是天下奇聞了,在淮海戰役中,國軍一個兵團才七到十萬人,一個兵力下轄好幾個軍。但在,在西北戰場上,就有一個軍,下轄六個師,總兵力達到七萬多人。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這支軍隊是黨領導抗戰正面戰場上主力部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進行了重建,由隴海鐵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編而成,共轄七個師,總兵力達到九萬多人。建國後,新四軍七個師的師長粟裕、張雲逸、黃克誠3人授予開國大將,有三個師的師長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未授軍銜,都成為開國元勳,後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 華野80萬人,16個縱隊,縱橫江淮,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
    在解放軍部隊的4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截至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2萬人。今天,我們聊聊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結束以後,華東野戰軍的總兵力,突破了80萬人,下轄了16個縱隊。那麼,華野一個縱隊,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華野和東野的不同之處。東北野戰軍是抗戰勝利之後,從各個解放區抽調力量建立的。
  • 抗戰時期,隨著八路軍的不斷壯大,武器裝備都是怎麼解決的呢?
    當時八路軍僅有119、120、129三個師,下轄6個旅4.6萬人左右,江南的新四軍約有1萬人左右,相比蔣介石的170多萬人的軍隊還是十分的弱小。可是就從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再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期間,八路軍及新四軍已經發展到了130萬人的兵力。
  • 新四軍準旅級幹部
    第18集團軍之所以只有三個師的建制(第115、120、129),是因為南京政府只答應給三個「國防師」的編制,屬於特殊歷史條件下特殊編制的部隊,但是它的級別仍然是集團軍而不是「軍」。一方面是政治地位超然,一方面紅軍當時總兵力也有74000餘人,只是將其中的精銳46000餘人編入了三個主力師而已,總兵力規模也遠遠超過一個軍。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問題,例如方面軍、軍和師團。分別對應了我國的集團軍、軍、師等編制,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旅團。與我國的一個旅相比,雙方誰的兵力更多呢?認真的說,日本軍隊的一個旅團,兵力卡在了旅和師之間。
  •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為什麼說「無湘不成軍」?這個說法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天下大亂時,出來收拾殘局的,往往都是湘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綜上所述,新四軍29名營長中,有7名營長犧牲,約佔營長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個是由於鬥爭錯綜複雜,個別人因種種原因離隊,下落不明。 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三營營長熊剛,江西弋陽人,參加過方志敏領導的弋陽暴動,因戰功升為贛東北紅軍團長。
  • 八路軍三個主力師的實力,誰的兵力最強?
    在這次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中,最終日軍獲勝。淞滬會戰後,使得國共雙方達成了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為八路軍。八路軍改編後,蔣介石只是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即,115師、120師和129師。這三個師,每一個師兩個旅,一個旅兩個團,規定1.5萬人。抗戰時期的這三個師,打出了很多漂亮仗,更是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旅,兵力我軍第一
    抗戰時期,山東湧現了很多地方武裝開展抗日活動。此外,山東還有國軍武裝,數不清的地方武裝。山東發展成第一大根據地,兩位元帥功不可沒。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除了步槍,還有手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山炮等,但主要是輕武器,重武器很少,更別說坦克、飛機了。八路軍、新四軍剛改編時,武器裝備一是改編前自帶的紅軍武器,二是國民黨政府撥給的少量武器彈藥。以後,就主要靠繳獲敵人的和根據地自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