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維斯特洛大陸最懂經濟學,最有錢的人?
懂經濟學是因,擁有財富是結果。
如果以結果來推斷,那麼權遊的故事中至少有三個人可以提名是維斯特洛大陸最懂經濟學的選手。
我心目中的三強分別是泰溫、小指頭、老玫瑰,排名不分先後。其他名單歡迎各位補充。
凱巖城坐擁金礦,又是西境守護,泰溫還曾當過幾十年國王之手,操盤過七國這麼大的盤子,自然是政治、經濟和權謀的高手。
而小指頭更是從海鷗鎮的一名小小稅官起家,走進權力核心,成為維斯特洛的財政大臣。在他管理財政期間,讓王室欠了巨額債務,而自己卻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王室欠下巨額債務這鍋不能全讓小指頭來背,憑心而論,一方面維持著勞勃和王室巨大而又不合理的開銷,同時還能總是按期還上鐵金庫的利息及本金不至於違約,而且還能維持君臨人民的基本生活水準,不至於讓人民日子過不下去而發生爆亂。坦白說,小指頭這走鋼絲的平衡術把控的還是不錯的。
五王之亂發生之前,奈德到君臨當首相的時候,王室就已經欠下蘭尼斯特家族300萬金龍,欠鐵金庫300萬金龍,欠七神教會90萬金龍。
能借給王室300萬金龍,蘭尼斯特家族真算得上是富可敵國了。
在中世紀的歷史上,能借給國王同樣巨大一筆錢的也有一個家族,那就是曾經被譽為可以左右歐洲政局的「影子帝國」的德國富格爾家族。
這個家族僅僅用兩代人就超過了義大利的美第奇家族,而美第奇家族用了150年,歷經三代人才開始穩固了銀行業的地位,花了五代人的時間才使影響力到達了歐洲的各個地方。而富格爾家族卻很快就開始了權力的滲透,他們花錢買了兩個教皇的皇冠,馬克西米安一世和卡洛斯一世(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都是在富格爾家族的資助下才戴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
光支持卡洛斯一世就花費了85萬古爾登。
到了查理五世統治後期,富格爾財團一共擁有資產500多萬古 爾登,而僅查理五世的債款就有二百多萬古爾登。雖然後來腓力二世繼承了這筆債務,但是隨著西班牙王室宣布破產,富格爾的貸款也有去無回。
當然借給國王們的巨額政治貸款也是有極大好處的。一是利率高,當時銀行家們互相借貸的利率是7%-8%,而借給國王們可以超過15%甚至更多。極端的時候曾經達到過40%以上。
而當時連年戰爭,誰能在國王們錢袋子空轉的時候提供金錢,誰就能獲得高額和較低風險的回報。
因為打了勝仗,就用掠奪的財物來還債。
如果打敗了,那國王們只好再借錢,進行下一次戰爭。
而這些家族甚至是可以在背後操縱王室權力的更替。
同時,因為和歐洲王室們來往密切,國王們在獲得貸款的同時,也常常會將採礦業的獨家開採權交給富格爾家族。所以獲利豐富,高回報,高收益。但是風險隨著歐洲戰爭越來越多,國家欠下的債務越來越大,國王們入不敷出,違約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富格爾家族最後的衰敗也因為給國王們提供了大量巨額的貸款,隨著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王朝君主們的多次戰爭,國家財政收入抵不上花銷和欠下的債務,最終政治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富爾格家族也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歸於沉寂。
但由於整個家族都遵循了家族中偉大的雅各布 富格爾的遺訓,一直留有大量土地,甚至在遭遇危機時也不曾變賣過,所以家族後人靠著祖先的先見之明還可以保有富足和體面的生活。
那麼國家欠下巨額債務,如何小心翼翼的既不能過度的增加稅收,又不引起國內混亂呢?
在中世紀的歐洲,既沒有中央銀行,也沒有紙幣,不能通過多印紙幣來將貨幣貶值。
那麼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劣幣來代替良幣。
維斯特洛有三種貨幣,金龍、銀月、銅星。
都是金屬貨幣,如果將金屬幣中黃金、白銀、銅的含量降低,政府就可以通過用貶值的硬幣去清償以前的債務,從而獲得更大的利潤。
假如原來造一個金龍的黃金,經過重新鑄造後可以造兩個金龍,那麼很顯然就多出一塊金龍出來,對於拿到新金龍的人來說,看起來,他所擁有的黃金減少了,但是不影響面值,它仍然是一塊金龍。
這一方法也被叫做鑄幣稅。
當人們將硬幣重新 交回鑄幣廠時,表面上人們仍然得到了等額甚至還多於表面價值的硬幣,但實際上,一部份貴金屬已經被國家收回了。
通過降低鑄幣成色而得到的利潤,來自於降低硬幣含金、含銀量時大幅度增加的鑄幣等價。
這一套把戲不僅僅是小指頭玩的溜到飛起,亨利八世也用過,16世紀英國、法國、西班牙各國的統治者都採取過降低硬幣成色的辦法來賴帳。
但是最後會引發什麼後果呢?
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
格雷欣法則---也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意在雙本位貨幣制度的情況下,兩種貨幣同時流通時,如果其中一方發生貶值,其實際價值低於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實際價值高於法定價值的「良幣」將被普遍收藏起來,逐步從市場上消失,最終被驅逐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法定價值的「劣幣」將在市場上泛濫成災,導致貨幣流通不穩定。
精明的人都不願意持有不足值的銀幣和金幣,拼命的貯存足值的銀幣、金幣、銀塊或者黃金。
所以,我們看到《權力的遊戲》各大家族都在貯藏老錢,而平時的花費和交易則用新發行的較「輕」的金龍。
而因為維斯特洛的貴族老爺、小姐、夫人們又特別喜歡奢侈品,與布拉佛斯的貿易來往頻繁,而布拉佛斯精明的商人們當然更樂意收取那些足夠份量的」老「錢。
所以,最後在維斯特洛大陸上,那些足額的金龍和銀月要麼在各大家族手中,要麼是流入到了布拉佛斯之類的自由城邦。總之,市面上足夠的黃金和白銀就越來越少了。
劣劣驅逐了良幣。
這也為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
再來看高庭的提利爾家族。
在維斯特洛的版圖中,只有高庭的氣侯、土壤是最適於人類生存的。
所以,高庭糧多、有錢。
然而老玫瑰卻一直在貯藏足額的舊金幣用於保值。
她貯藏了很多加爾斯十二世時所鑄造的青手幣。
書中的瑟曦還曾暗地嘲笑過老玫瑰,認為提利爾家族慷慨的名聲不過如此,那些小且簿的老幣肯定是老玫瑰用來坑商人的。
可惜泰溫沒有教給瑟曦經濟學的腦子。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小指頭或者小指頭的盟友,你知道馬上維斯特洛的貨幣將要貶值,你要怎樣做才能利用這個有價值的消息來大賺一筆呢?
比如,現在小指頭有一萬金龍,他換成了5000個布拉佛斯幣。金龍與布拉佛斯幣是2:1.
一個月後,由於小指頭對新金龍進行了貨幣貶值,對布拉佛斯幣的比例變成了3:1,那麼他的布拉佛斯幣就可以換15000個金龍。
他憑空賺出來了5000個金龍。
如果最先的那一萬金龍也是小指頭借來的呢,如果他借的不是一萬金龍而是十萬、幾十萬呢?即使扣除了借貸的利息和手續費,小指頭的財富也可以輕易的得來而全不費功夫。
凱巖城的金子是地下開採的,提利爾的黃金是通過糧食、馬匹貿易換來的,只有小指頭的財富是變出來的。
小指頭的發家絕不是靠著那些遍及全國各地的妓院,那些色情場所除了豐富七國人民的業餘生活和賺錢之外,還是小指頭的一張情報網。
如今現代的我們通過金融大鱷們一次次的全球表演,我們也懂得了什麼叫做套匯、做空。
只能說,懂金融的都有一個好腦子。
看完第七季小指頭的結局,我時常在想,如果小指頭沒有在維斯特洛大陸,而是去了布拉佛斯、潘託斯那些自由城邦,憑藉他過人的智謀、才智,成就絕對會在潘託斯的總督伊利裡歐之上。
那裡是自由城邦,沒有等級森嚴的階級,也不會唯血統至上,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可能。
所以,擁有一個全球化的大格局多重要啊,不能總在七國這嘎達死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