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經濟學:破解全球發展難題的行動方案》
[美]阿比吉特·班納吉 [法]埃斯特·迪弗洛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4月版
去年的兩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 和經濟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埃斯特·迪弗洛——繼《貧窮的本質》之後,再次合作了這部新作。然而估計是出於營銷的緣故,這兩本書的書名都沒有準確按照原文來譯。《貧窮的本質》原書名是Poor Economics: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即「貧困經濟學:徹底反思對抗全球貧困之道」;而本書原書名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即:「艱難時世的好經濟學」。顯然,原書名更準確一些。實際上,「貧窮的本質」這一書名還引起了不必要的誤解,豆瓣上很多短評都在抱怨它並沒有說清楚貧窮的「本質」,但此書的重點本來就不是在理論上研究貧窮到底是什麼,而是非常實踐地反思我們傳統的治理貧困問題的手段在哪裡出了問題。而本書的譯名再次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限定詞:艱難時世。兩位諾獎得主並沒有試圖在書中歸納出一種「好的經濟學」以對抗「壞的經濟學」,他們強調的是與過去半個世紀相比,一個新的「艱難時世」正在到來,從新德裡到達喀爾,從巴黎到華盛頓特區,移民問題、收入差距、全球化困局、技術顛覆、經濟增長放緩、氣候變化加速等等問題都越來越尖銳,而已經成為「傳統」的自由市場和理性預期經濟學並不能很好地應對這些問題。班納吉和迪弗洛是將實驗方法置於經濟學核心地位的重要人物,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驗,他們質疑了傳統經濟學的諸多假設,並提出了更切合人們的實際行為模式的經濟學理念。
《群眾與權力》
[英]埃利亞斯·卡內蒂 著
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 2020年6月版
從全球的政治經濟狀況看,我們很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民粹時代」。自19世紀中葉俄國民粹主義興起,並迅速在東歐和北美引起較大反響,至今已一個半世紀多。民粹主義的形象頗為弔詭,它極端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眾化作為所有政治運動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終來源,卻往往是極權政治的先聲,很容易成為權力操縱群眾的一種手段。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是20世紀最重要的德語作家之一,他出生於保加利亞,隨家人移居英國曼徹斯特,後又隨母遷至維也納,自此來往於德奧之間。1938年納粹侵佔奧地利,卡內蒂遷居倫敦,並於1952年入英國國籍。前半生的這段漂泊經歷,決定了他對20世紀的極端政治有切身感受,對納粹如何利用民粹攫取權力繼而發動戰爭,有深刻的認識。所以這位著名的小說、戲劇作家,寫出了《群眾與權力》這部政治哲學名著,探討了群眾與群體的動態關係,以及群眾如何、為什麼服從統治者的權力。「指令」和「蜇刺」是卡內蒂解釋群眾與權力關係的兩個核心概念,他認為,權力的本質是「指令」對人的傷害(即「蜇刺」)。追溯指令最原始的形式,是動物遇到死亡威脅時的逃亡,因此「每一道命令都隱含著殘忍可怕的死刑判決」。
《獵巫:塞勒姆1692》
[美]斯泰西·希夫 著
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2020年7月版
美國偉大的戲劇家阿瑟·密勒有部傳世經典劇作《塞勒姆的女巫》,首演於1953年,據說是當年為了反對麥卡錫主義而作。劇中,小鎮塞勒姆的普通民眾都是有點小私心而無大罪惡,但就是這樣一群人,在被捲入獵殺女巫的迷狂之後,做出了各種殘忍的事情,最終,人們在刑訊之下互相指責,造成了數百人被株連入獄,數十人被絞死。普立茲獎得主斯泰西·希夫的這本《獵巫》,講述的是同一事件。由於戲劇的容量原因,《塞勒姆的女巫》焦點集中在幾個戲劇衝突最典型的人物身上,以點帶面,效果強烈。而《獵巫》則被譽為「北美版《叫魂》」,更像是一部歷史人類學著作,全面地描述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就像我們所經歷過的一樣,在塞勒姆事件中,同樣可以看到那些普通人甚至好人,是如何在特定的歷史狀況下大批轉變為兇殘的施暴者的,而他們的受害者,通常是他們的鄰人,也就是另一些普通人和好人……建議將《獵巫》與《塞勒姆的女巫》對照來看,我們對當今的美國以至全球的社會、政治生態,當會有更深刻的見解。
【來源:第一財經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