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第四本讀書復盤,發現這個月啃的都是硬骨頭,也算是給自己松松筋骨,啃完這一本,3月份算是圓滿了,哈哈
第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去瞧瞧
第二本:被討厭的勇氣 也去瞧瞧
第三本: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再去瞧瞧
第四本:你正在看的這篇
搜索我的圖書庫,發現勉強稱得上算【經濟學】類別的記錄也就8條,四五本,基本上都是大學那時候在圖書館看的;後來工作,就不太關注這方面的書,對於經濟學最深刻的印象也就剩下了大學課堂上的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裡面的各種概念和定律。
打算接下來多接觸經濟學類型的書
去年年底,可能是通過《奇葩說》了解到薛兆豐,聽說他這本書還不錯,正好就安排上了。
書蠻厚的,552頁,我從11月18日開啟閱讀,到12月18日劃上句號,一共做了17頁的讀書筆記;期間也在同步閱讀孫圈圈的《請停止無效努力》,綜合來講這本書的閱讀周期有點長,因為對於我這樣一個經濟學小白來說,裡面的很多概念和故事都覺得很有趣,值得細細品味。
深夜會友,探尋經濟學的魅力
整整一個月的陪伴
這本書的內容來源於薛兆豐在「得到」APP上開設的在線經濟學課堂《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課程受到了很多的好評,後整理出書。因此我有幸閱讀,在2019年的年,探尋這本書的魅力。
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下面,我們一起來發掘經濟學的魅力,用經濟學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整本書一共十個章節,我們以章節為主題來簡單介紹,並附上每個章節的思維導圖,希望你在看到感興趣的部分時,可以私信和我一起探討,因為思維導圖和我的讀書筆記算是是我的視角提煉出來的知識點,不一定會完全對你的胃口,每一本書的閱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穫,所以本篇讀書復盤僅僅是在分享我的讀書收穫。
整本書的章節脈絡
序言:經濟學的魅力以及樂趣
序言部分作者主要是告訴我們:
經濟學的魅力和樂趣到底是什麼?
我們學習或者了解經濟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
我們可以帶著這樣的思考和疑問,翻開這本書,在書中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究竟對於我們的生活有沒有用?
作者希望我們通過對經濟學的入門學習,了解經濟社會運行的規律,顛覆自己的思維習慣,構築經濟學思維,培養經濟學品味,讓我們變得更理性、悅納和進取。
在那一個月的閱讀當中,我領會到了作者想表達的,以及我們應該培養的經濟學思維。
書中的理論和故事走向,會讓你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常見的那些問題,對很多常見的現象,會突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1.稀缺-為何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第一章的內容,乾貨特別多。
亞當斯密的人性觀裡面講到:人是自私的,人得首先愛自己;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真正的愛別人呢?但是人同時還具有同情心,具備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只是人的愛心有限,隨著距離遠近而減弱。【書裡面講的特別好,打算有機會可以去看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
還講到這樣一個概念:人際互動二分法。
小圈子靠愛心、講同情;不要在家庭,朋友圈裡斤斤計較,過分講究市場規則;
大世界靠市場、講規則;也不要在市場上強求陌生人表現出不切實際的愛心。
為了思維導圖更清晰,還有兩個故事以單獨的思維導圖展開,因為值得記錄的內容太多。
戰俘營裡的經濟組織: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經濟規律在哪裡都起作用,哪怕物質的總量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
馬糞爭奪案:
普世的公正觀-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獵心起,不能順手牽羊;
當我們討論公正的問題時,背後的含義往往是:
那些讓社會裡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劃,那些讓社會能夠健康發展的規劃,才是公正的規範,公平背後是效率考量!
著名的破窗理論: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比較和選擇的學問。
一般人只能看見【看得見】的東西;好的經濟學家能夠看見【看不見】的東西;
做決策時,要充分考慮那些暫時還看不到的,甚至是永遠也看不見的因素,要考慮到替代方案所導致的隱形損失和隱形利潤。
區分願望和結果,經濟學研究的就是事與願違的規律:
為什麼美好願望不一定帶來美好結果?
2.成本-不要只盯著錢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價值(所有放棄了的選項中價值最高的那個)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為什麼說給士兵發薪水比免費徵兵更便宜?
租與尋租
賊對社會有什麼害處?
乞丐看上去好想能夠憑空拿到施捨?
科斯定律:誰用的好就歸誰!
汽車和馬誰更環保?
布餐巾和紙餐巾,哪個更環保?
根據科斯定律,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資源衝突的問題。很多問題,不要講理,誰都有道理,講不清楚;要講數,找一個平衡點,尋求合作解。
3.需求-好東西運到遠方去
需求定律是關於人性的定律,也是經濟學思維的本質.
整個經濟學的思維都是關於邊際的,邊際效用遞減定律。
每個人都應當是邊際平衡的高手,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根據邊際平衡的規律來分配時間、金錢、精力和其他資源。
需求第一定律
需求第二定律
需求第三定律
4.價格-如何減少競爭的無謂損失
經濟學中學到地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看;願望是一回事,但願望造成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
沒有任何一個規則,比別的規則更公平!
每種競爭規則本身都會帶有成本。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競爭,按照出價高低來競爭,這樣造成的無謂損失是最小的,由於競爭而消耗的資源是最小的,同時能帶來社會財富的高速增長。
發國難財的人要受到制裁嗎?
到底為什麼要收稅?
人是追求損失最小化的生物
春運火車票應該漲價嗎?
追求公平還是個人權利?
富人應不應該享受一定的優先?
僅僅以金錢的方式給窮人補貼,是正確的嗎?
房價上漲好不好?
5.權利-自由不等於免費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
學習經濟學關於權利的知識,讓我們比一般人有更銳利的視角!
產權的界定與保護
6.耐心-想像力決定生產力
利息起源於時間,起源於人的耐心。
早一點消費呢?還是晚一點消費?
貼現率/有效市場假說理論
這個章節開始有些偏概念和理論,我閱讀的收穫沒有那麼大,可能是覺得和我的生活有點遠。
7.供應-好鋼用在刀刃上
8.信息不對稱-誰的話語權更大
人和人之間本來是沒有互信的,高品質的產品要把自己彰顯出來,與低品質的產品區分開來,需要很大的成本。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人們如何逐漸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障礙?
總店和加盟店,誰是弱者?
每當我們看到一種合約形式不公平,但是它卻很持久、存在很廣泛時,先不要去抱怨或指責,我們要想想為什麼,要去解釋它背後的原因。合同表面上看是不公平的,但它的存在很可能是要去糾正現實社會中的另一種不公平。
非常非常有趣的1947年「美國訴羅卡拖船公司案」
9.合作-為何同工不同酬
企業的團隊本質
資本方和勞動力,誰是強者?——勞動力
10.協調-眾人如何彼此影響
後記-何為地道的經濟學思維
呼!終於進度條拉到了最後!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放到大學課堂上,這可是整整一學期的課程啊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
一個星期的時間複習
一個下午的時間來答題,完成期末考試
總算,交卷了
至於能考多少分?
等下次復盤這本書時才知道,我掌握了多少,運用了什麼經濟學思維。
接下來,就是帶著經濟學思維,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