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近日,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王東京經濟學講義》,該書的作者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校(院)長、經濟學博士王東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舒志彪在讀完此書後表示,《王東京經濟學講義》是讀過的經濟學教材中頗有特色的一本書。作者不僅把經濟學基本原理梳理得系統和清晰,還藉助案例講解,條分縷析,通俗易懂,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教科書。
《王東京經濟學講義》的特點,是按照「三個假設、三個原理、三個方法」,構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學邏輯體系。所謂「三個假設」:即斯密的人性假設、資源稀缺假設、保護產權假設,而與其對應的是「三個原理」:即利益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和分配原理;運用上述假設和原理分析經濟現象,還有三種分析方法:即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以及帕累託標準。
王東京在書中多次提到,上面九句話,是經濟學的精髓。為了幫助讀者深入理解這九句話,他運用身邊的案例逐一作講解:從斯密的人性假設出發,根據利益最大化原理,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闡釋廠商和消費者理論。從資源稀缺假設出發,根據供求原理,運用均衡分析法,闡釋了價格理論。從保護產權假設出發,根據等價交換原理,運用帕累託標準,闡釋了分配理論。這樣,為讀者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難題提供了完整的理論框架。
除了結構體系外,舒志彪認為,《王東京經濟學講義》還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在闡述理論原理時追本溯源,對經濟學200多年的發展作了全景式展現。比如對自亞當·斯密以來眾多經濟學家的理論觀點,作者都進行了相應的梳理、比較,清晰地體現了經濟學繼承發展的主線或脈絡。這種寫作方式,不僅便於讀者全面了解經濟理論產生的背景、歷史流變以及適用範圍,而且幫助讀者建立起了觀察、解析複雜經濟現象的理論坐標,這是目前一般經濟學教科書所沒有的。
其次,對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進行破案式講解,深入淺出而又準確到位。比如,作者通過對機會成本、財務成本、沉沒成本、邊際成本、絕對成本、比較成本、交易成本、社會成本、私人成本等12個成本概念的比較和辨析,讓讀者真正掌握「成本」的本質,強化成本意識。再比如,對地價與房價、市場逆選擇、價格歧視、壟斷與競爭、國際經濟循環等的分析,令人茅塞頓開,讓讀者學會如何用經濟學思維科學作出決策。
再次,立足於中國實際,直面讀者困惑。本書在介紹經濟增長理論時,很自然地與中國當前正面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聯繫起來,使讀者能更好地領會中央提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意圖。在分析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時,作者對中國的扶貧實踐進行了生動的分析,提出政府扶貧應重點從供給側發力。
最後,用中國案例講理論,通俗易懂。本書很少用數學模型,故不像大多數經濟學教材那樣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數學功底。另外,本書在闡述相關理論原理時,作者都從某個現實案例出發,依託具體的案例邊講邊評,講評結合,使讀者能夠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並解決現實難題,或者是用實踐來檢驗理論是否正確。同時,作者長期在報刊上寫專欄,善於用家常話講經濟學,文字接地氣,讓人讀來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