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薦書 | 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

2020-12-23 第一財經

《如何創造可信的AI》

[美]蓋瑞·馬庫斯、歐內斯特·戴維斯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廬文化 2020年5月版

如今的人工智慧領域,已不僅僅是一些技術專家的專屬領域,而是幾乎集中了技術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生物科技、計算機等跨學科的各種頂尖智慧。比如本書作者蓋瑞·馬庫斯,除了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頂級專家,同時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在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語言學等領域都卓有成就,這使得他敢於挑戰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當整個人工智慧學術界都在過分樂觀地高歌猛進時,他不斷撰文和發表演講,來指出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當下AI的弊端和局限性,本書就是他關於人工智慧觀點的最佳總結。在蓋瑞·馬庫斯與他的合作者歐內斯特·戴維斯看來,關於人工智慧的炒作總是甚囂塵上,但要得到真正可信的AI,卻遠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超級智能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他們從深度學習算法固有的缺陷出發,闡述了當下AI技術發展的桎梏,對當前AI的場景應用和研究範式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當下AI真正的問題在於信任,而常識才是深度理解的關鍵。他們最終從認知科學中提煉出11條對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的啟示,以通用人工智慧為發展目標,給出了未來AI技術的一種發展方向。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

[美] 伊布拉姆·X.肯迪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20年5月版

隨著弗洛伊德事件再次引發席捲美國社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究竟什麼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歷史和思想根源、種族主義在美國的土壤等問題,也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本書作者伊布拉姆·X.肯迪(Ibram X. Kendi)是美國大學歷史和國際關係學教授、反種族主義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主任。2012年,他曾寫出獲獎作品《黑人校園行動:黑人學生與高等教育的種族重構,1965~1976》。本書令他再度獲得重量級獎項:201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肯迪在書中指出,事實上,種族主義思想如今仍在美國大行其道,而且比以往更加隱晦和複雜。他追溯了反黑人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以及這些思想的驚人力量。他挑選了美國歷史上五位傑出人物,用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們一窺同化主義者與隔離主義者、種族歧視者與反種族歧視者之間的激烈辯論。透過這些人,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支持奴隸制度與擁護黑人民權的優秀思想家們,如何鞏固或挑戰了美國的種族歧視觀念,以及背後的因素。在肯迪看來,種族主義思想不是由無知或仇恨引起的,而是由那些最具影響力的大腦設計出來的。

《大宋之變 1063—1086》

趙冬梅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所謂「秦漢唐宋元明清」,一直是代表著中國歷史巔峰的幾個大一統王朝。而除了元和清這兩個「徵服民族王朝」,面目最模糊不清的,要數宋朝了。這個被視為漢文化鼎盛時代的王朝,一方面經濟和文化極為繁榮,一方面在政治軍事方面又長期積弱不振,幾乎從一開始就處於北方各遊牧政權的重大威脅之下,最終也的確亡於此。如何看待宋朝的興衰?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認為,從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馬光離世,這24年間,是宋朝政治由盛轉衰的關鍵,堪稱「大宋之變」。本書以司馬光的後半生為線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壇風雲,深入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等歷史細節,以人物為經,以事件為緯,充分展現韓琦、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文人政治家在歷史大變局中的抗爭與博弈,再現了所謂「共治時代」末期知識分子的榮光與屈辱。趙冬梅筆下的司馬光,是儒家「聖人道德」教育出來的、嚴於律己同時也嚴於律人的典型,但恰恰是這種常常體現為非黑即白的道德觀,令他在現實政治上遭遇挫折。非黑即白造成的不是真正高蹈的道德政治,而是越來越惡性循環的黨爭,成為宋朝衰亡的禍根。

《圖案人》

[美]雷·布拉德伯裡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0年6月版

雷·布拉德伯裡的《華氏451》和《火星編年史》,都是科幻小說史上的不朽經典,並因「將現代科幻領入主流文學領域」,而獲2000年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卓越成就獎、2004年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和2007年普利茲特別褒揚獎。今年適逢雷·布拉德伯裡誕辰100周年,以這部《圖案人》中譯本作為紀念再好不過。《圖案人》是雷·布拉德伯裡的短篇小說集,以一個全身遍布可以預知未來的文身圖案的神秘男子為線索,牽出18則「黑鏡」式天馬行空的科幻奇妙物語,每一篇都有詩意而奇詭的想像和出人意料的結局。故事的關鍵詞是「如果」:如果男人可以給自己量身定製一具機械木偶,晚上出門鬼混時留它在家打掩護,不料它真的愛上了主人之妻?如果某座沉睡的城市一夕甦醒,啟動一切科技化感官,對人類展開瘋狂的復仇行動?如果你是一個虔誠的神父,在布道中卻發現真正的上帝並非如你想像的模樣?如果一群來自火星的入侵者戰戰兢兢地登陸地球,才發現人類不過是群沉迷於吃喝玩樂的蠢傢伙?……本書曾於1969年被改編為cult電影,同名系列劇集預計將於2022年由《超感獵殺》導演麥可·斯特拉辛斯基搬上螢屏。

相關焦點

  • 一周薦書|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的歷史》[美] 伊布拉姆·X.肯迪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20年5月版隨著弗洛伊德事件再次引發席捲美國社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究竟什麼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歷史和思想根源、種族主義在美國的土壤等問題,也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為何難以根除?
    在那片北美土地上,種族主義的歷史要比美國的歷史更漫長,種族主義者、反種族主義者、社會同化主義者三種力量的博弈從未停止,而要徹底解決目前隱性的種族主義思想極度困難,需要依靠多方合力,包括黑人自身的努力。今天推送的文章,我們從《天生的標籤》一書中選摘了部分內容,這本書是201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它揭示了美國種族歧視觀念的歷史根源,受到歐巴馬的盛讚。
  • 美國種族主義歷史觀察:根深蒂固的隱性歧視
    美國種族歧視事件為何頻發?其歷史根源是什麼?弗洛伊德事件將對美國政治產生哪些影響?本報記者專訪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丁見民。美國種族主義始終植根於歷史與現實之中記者:近期,美國種族主義騷亂持續發酵,透視這一現象,您認為其歷史根源是什麼?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哪些主要表現?
  • 【親筆】比爾-拉塞爾:種族主義不應該是歷史的腳註
    美國這樣的歷史背景,想要有真正的改變需要漫長的時間,這點很容易理解。我們這個國家其實一直都很矛盾,真實的美國和理想中差距很大。美國誕生於驅逐土著,靠著奴隸制度發展起來,卻聲稱自己是片自由的高地。也正是因為這種誕生和發展,美國其實是一直在和自己的歷史作鬥爭。
  • 「親筆」比爾-拉塞爾:種族主義不應該是歷史的腳註
    美國這樣的歷史背景,想要有真正的改變需要漫長的時間,這點很容易理解。我們這個國家其實一直都很矛盾,真實的美國和理想中差距很大。美國誕生於驅逐土著,靠著奴隸制度發展起來,卻聲稱自己是片自由的高地。也正是因為這種誕生和發展,美國其實是一直在和自己的歷史作鬥爭。
  • 一周薦書|什麼是好的經濟學?
    《貧窮的本質》原書名是Poor Economics: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即「貧困經濟學:徹底反思對抗全球貧困之道」;而本書原書名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即:「艱難時世的好經濟學」。顯然,原書名更準確一些。
  • 因為百年前的種族主義主張,美國這位前總統被普林斯頓大學「除名」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報導 普林斯頓大學周六宣布將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的名字從其公共政策學院和一所住宿學院中刪除。根據周六發表的一份聲明,這所常春藤盟校的理事們周五做出了這一決定。他們認為,威爾遜的「種族主義思想和政策」使他成為「不適合的同名人物」。
  •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對英國的影響
    原創 深度分析 上海美國研究「英國並非無辜」是此次英國反種族主義抗議的口號之一46歲的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德裡克·肖文 (Derek Chauvin)殺害事件事發以來已經一個月有餘,這一事件不僅在美國幾十個城市引發反種族主義的
  • 美國民眾請願:更換國歌!國歌作詞人是奴隸主,歌詞中含種族主義
    根據美國CBS旗下的WFRV電視臺於6月24日報導,因弗洛伊德遇害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在全美範圍內迅速發酵,繼抗議者拆除南部邦聯紀念碑以及種族主義者的雕像之後,6月19日,美國國歌作詞者的雕像也被推倒。幾天後,抗議者發起一項請願活動,呼籲將現在的美國國歌換掉,理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的作詞者是一名奴隸主,並且該曲的歌詞包含種族主義內容。《星條旗》於1931年由美國國會正式定為美國國歌,至今已有快100年的歷史。
  • 種族主義在美國有多嚴重?聽聽這些逃離美國的黑人怎麼說
    萊克茜表示,自己很慶幸當初的選擇,她也希望美國黑人們都能來非洲大陸走一走,哪怕不是為了徹底移居,也能通過尋根溝通感情,這是對文明的一種認同。 有趣的是,美國黑人們大都對美國的現狀既不滿又覬覦。美國通過政治,經濟、環境和軍事上對世界產生著重大的影響,美國的影響力也直接延伸到了美國人民的身上。
  • 你可能還不知道,美國的種族主義,曾被德國納粹奉為榜樣!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的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 )在接受採訪時用「Human Capital Stoke」形容美國工人,因為 「Stoke」一詞本身有 「牲口」的含義,所以不少美國網友表示用這樣的詞是在非人化工人,把他們比作牲口。
  • 為了清除種族主義遺留,美國海軍陸軍要封殺這面旗
    我正好剛看完一本2016年出版的書,叫《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作者發現,從1619年第一批黑奴登陸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永久居留地門羅堡算起,到南北戰爭時止,美國的奴隸制實施了250年。這比美國立國至今244年的時間都長。
  • 澳大利亞的種族議題與「白澳政策」的歷史演變(1)思想演進與階段劃分
    一、歷史階段劃分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歷史,大體上可以分為四段。
  • 記者觀察: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而對許多亞裔美國人來說,則另有一重擔憂,那就是在一些美國政客的煽動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可能繼續增加,從而加劇美國的社會分裂。疫情種族主義至少給亞裔美國人帶來三重傷害。不少美國媒體及專家指出,正是一些美國政要和極右翼人員甩鍋中國的做法,助長了對所有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比如美國政府一些官員公開將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據舊金山州立大學「停止仇恨亞裔」網站統計,從3月19日起的6周裡,這一網站收到來自美國各地逾1700份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報告。
  • 杜鋼建:將中國人等同黃種人是西方種族主義的陷阱
    但是,隨著西方種族主義陷阱設下以後,中國人的形象被變成黃種人。在古代西方人的記載中,中國人一直屬於白人種群。直到18世紀西方種族主義抬頭,開始從各個學術領域努力將中國人等同於黃種人。經過200多年的教育和宣傳,西方種族主義者成功地使得中國人自我承認為黃種人,將其他膚色人種視為異己,在骨子裡普遍接受白人上等、黃種中等、黑人下等的種族主義思想。
  • 美國羅得島州通過更名公投,此前全稱被認為涉及種族主義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這一美國目前最長的州名,即將成為歷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5日報導,該州選民以52.9%的投票通過一項法案,將正式名稱「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縮為「羅得島州」,刪掉州名中的「普羅維登斯莊園」部分。
  • 解決美國種族主義問題的妙招有了……
    我們都知道,上月25日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死亡所引發的強烈抗議和騷亂風波,已經席捲了整個美國。但在近幾天,除了反種族主義、反警察暴力和為遇害黑人討要正義等主要訴求之外,抗議者們還提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新訴求——要求政府停止給予警察的財政撥款。
  • 美國抗議示威不斷 韋氏詞典將訂正「種族主義」一詞定義
    海外網6月10日電 在美國抗議示威活動持續蔓延之時,一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致信出版著名韋氏詞典系列的梅裡厄姆-韋伯斯特公司,要求對方修改「種族主義」(racism)一詞的定義。在經過幾番交流後,公司最終同意了這一要求。
  • 從紀念館的懸掛紀念板到紀錄片,看美國面對種族主義的藝術
    近期,由於美國警察等暴力執法及引出的抗議活動,使得美國社會已然備受折磨,種族平等的話題再一次被放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紐約時報》的作者們推薦了關於種族主義的作品,包括紀念館的紀念板,影像,紀錄片,戲劇等。
  • 一周薦書 | 再見平成時代,日本失落的20年
    被譽為「麥克盧漢後最重要的媒體思想家」的列夫·馬諾維奇這本《新媒體的語言》,雖然引進得略有些晚,畢竟它是20年前問世的,但絲毫無損於它的價值,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好好深入地思考過書中論及的問題,而且馬諾維奇思維的敏銳性和超前性,決定了你讀它的時候絕不會有過時感。馬諾維奇以100年前電影的問世來對照如今新媒體的崛起,指出:「今天我們正在見證另一種新媒體的誕生,即數字計算機這一元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