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對英國的影響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深度分析 上海美國研究

「英國並非無辜」是此次英國反種族主義抗議的口號之一

46歲的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德裡克·肖文 (Derek Chauvin)殺害事件事發以來已經一個月有餘,這一事件不僅在美國幾十個城市引發反種族主義的 「黑人的命也是命」 抗議活動,也已經演變成一場反對系統性和制度性種族主義的全球運動。本文將探討抗議運動對英國的三大影響,即對警察暴行和種族主義的抗議、最近引發的關於在學校教授英國歷史和殖民主義的辯論,以及關於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社會經濟不平等的廣泛抗議。

警察過度使用暴力

美國的抗議活動發生以後,在英國各地的城市街頭,也出現了反種族主義抗議,這不僅是因為喬治·弗洛伊德的死,還因為他們認為英國警察部隊和其他英國機構也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英國反種族主義抗議者聲稱,英國警察部隊和美國警察部隊一樣都是種族主義者。

1993年,一個名叫史蒂芬·勞倫斯 (Stephen Lawrence) 的英國黑人少年在倫敦的一次出於種族動機的襲擊中被謀殺。倫敦警察局對此案進行了調查,逮捕了5名嫌疑人,但沒有受到指控。以威廉·麥克弗森爵士(Sir William Macpherson)為首對警方最初行動的公開調查得出結論,倫敦警察局是「體制上的種族主義者」。報告提出了70多條關於警察、刑法和刑事司法系統改革的建議,但尚未實施。

最近在英國發生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也進一步反映出英國一直缺乏有意義的變革,警察部隊中存在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只有1.3%的警察是黑人,儘管黑人佔總人口的3.6%。在2018年和2019年,黑人被警察攔截和搜查的可能性是白人的8倍。有數據顯示,警察對黑人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是白人的5倍左右。此外,黑人在警方拘留下死亡的可能性是白人的兩倍多。英國警察部隊中的種族主義問題顯然還沒有消失。英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表明,這場緣起於美國的反種族主義運動已經不僅僅只是美國警察中的種族主義,而是關係到在不少國家實現種族平等和社會正義。

抗議者給英國政府提出11大「訴求」

英國殖民歷史教育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也引發了一場關於英國殖民歷史和大英帝國教學的新辯論。大多數英國人仍然認為大英帝國是值得驕傲的,而不是可恥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者聲稱,英國兒童正被賦予一個扭曲的英國歷史版本,該版本沒有充分闡釋英國的殖民主義和在全球非洲奴隸貿易中的重要作用。雖然英國自豪地慶祝1833年廢除奴隸製法案的通過,但它沒有充分承認自己在奴隸制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於奴隸貿易中獲得的好處。

近日,英國關於公共場所雕像的地位,尤其是前英帝國主義者和奴隸販子的雕像的地位展開了一場巨大的社會和公民辯論。6月7日,在布裡斯託市的一次「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前保守黨議員兼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被推入布裡斯託港,隨後又被當地議會撈出來放在當地博物館。這是一個象徵性的時刻,因為布裡斯託當地居民決定,不應該用雕像來紀念前奴隸販子,因為他們在城市的慈善事業是基於他們參與奴隸貿易剝削而來的財富。

抗議者將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雕像推進布裡斯託港

議會廣場的溫斯頓·邱吉爾雕像遭到破壞,名字下面被噴上了「是一個種族主義者」的字樣

與此同時,英國二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議會廣場的雕像也遭人破壞,他的名字下面被噴上了「是一個種族主義者」的字樣。抗議者聲稱,邱吉爾在英國教育系統中的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傾向不但沒有得到解決,還毫不含糊地得到正面描繪,這象徵著英國教育系統中存在種族主義傾向的根本問題。這些事件的發生引發了一場關於各種雕像以及這些雕像是否應該保留或移除的全國辯論。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呼籲對倫敦所有雕像進行審查,以評估這些雕像是否與奴隸貿易有關聯,以及是否應將其拆除。關於雕像地位的爭論重新點燃了自2016年投票脫離歐盟以來困擾英國的所謂 「文化戰爭」。

英國奈及利亞裔演員約翰·波耶加(John Boyega)在海德公園的BLM抗議活動中發表講話

系統性種族主義與社會不平等

英國黑人和 「黑人的命也是命」 運動的不滿不僅僅涉及到警察的過度暴力。許多英國黑人認為,英國的機構對他們是歧視性的,與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想在英國獲得成功要難得多。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發現,英國白人家庭的收入比黑人家庭高出63%,而且這差距還正在擴大。經濟不景氣導致黑人群體更加絕望,犯罪數量上升。

黑人由於受到歧視而面臨的經濟痛苦使他們更有可能訴諸犯罪來養家餬口,從而使人們產生黑人更加暴力的刻板印象。抗議者呼籲對英國的經濟政策體制進行改革,以減輕貧困,而不要訴諸種族主義。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實施的緊縮政策以來,英國的不平等現象在過去十年中不斷加劇。對青年俱樂部和圖書館等公共服務的削減極大地傷害了英國的少數族裔。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表達的大部分憤怒反映了人們對經濟停滯、不平等和經濟困難的沮喪情緒。

英國的這些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是否會導致經濟體系發生變化?鑑於保守黨在2019年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這彷佛不太可能。不過,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在喬治·弗洛伊德遇害後宣布,將對英國的種族不平等問題進行一次重大審查。詹森首相表示,在解決英國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上,「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鑑於詹森先前的一些言論被認為是種族主義或冒犯性的,有人懷疑政府對付種族主義的行動將與他們的言論一樣強烈。鮑裡斯·詹森仍然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反對拆毀雕像,認為這是導致種族不平等的一種形式,這使他與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大部分主張者發生衝突。

結語

明尼蘇達州黑人喬治·弗洛伊德遇害事件的全球影響是巨大的,尤其對英國社會的影響是劇烈的。儘管抗議活動的數量和兇猛程度以後可能會減少,但有關英國種族、平等和正義的討論才剛剛開始。「黑人的命也是命」 運動在過去一個月裡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要求經濟和社會徹底改革的呼聲不會消失。這一悲慘事件是否會成為導火索,使英國徹底重新審視其殖民歷史和導致黑人面臨警察和其他社會機構歧視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值得我們進一步觀察。

本文作者:Jonah Kaplan(孔志努),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助理,現就讀於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原標題:《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對英國的影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點燃國旗、推倒雕像、混戰…英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場面失控
    一名抗議者被拍攝到爬上國家戰爭紀念碑,並點燃了英國國旗。(圖源:每日郵報)據報導,抗議者無視社交距離,密密麻麻地湧向倫敦市中心美國大使館周圍的街道。在唐寧街外,警方試圖控制混亂局面,並設置路障。高速公路上的許多司機從車裡出來,觀看這場始於下午5點左右的抗議活動,南行的車道關閉了大約兩個小時。7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表示,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已經「被暗殺所顛覆」。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人們有權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進行和平抗議,但他們無權襲擊警察。這些示威活動已經被暗殺所顛覆,他們背叛了自己所宣稱的事業。肇事者將被追究責任。」
  • 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爆發運動:釋放丹佛反種族主義運動的...
    (華中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師偉 編譯) 【編者按】9月以來,美國丹佛爆發了多次反種族主義運動,執法警察逮捕了多名運動的組織者,並進行起訴。2020年9月17日美國爭取社會主義和解放黨刊發此文,指出不僅僅是美國國內,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都爆發了反種族的抗議活動,抗議人群要求警察立即無罪釋放被逮捕的組織者。 關於聲援美國反種族主義鬥爭的抗議者的聲明!
  •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的觀察與思考
    2020年6月22日晚,華東師範大學ECNU-UBC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組織了一場線上對話,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主持,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白彤東和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圍繞著美國的反種族主義抗議運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美警暴力執法引發抗議 歐洲多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持續
    6月7日,在西班牙、匈牙利、比利時等國的多個城市,抗議者們也走上街頭,表達對於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的憤怒。在西班牙,7日,數千名抗議者聚集在首都馬德裡的美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外,就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表達憤怒和抗議。西班牙 抗議者: 使我來到這裡進行抗議的是我第一次看到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畫面,我感受到巨大的痛苦。我必須爭取我的權利,我必須為人們應有的權利而抗爭。
  • 「Panda News」英國上萬人參與反種族主義示威 倫敦市長譴責暴力抗議
    據報導,近日,成千上萬名反種族主義者在英國各地聚集。
  • 英國示威也爆發了!詹森卻喊話美國總統:種族主義沒出路
    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抗議示威,已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當地時間3日就此事發表講話,稱他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遞出一個信息,即「種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暴力在英國社會沒有出路」。據英國《標準晚報》報導,詹森3日在唐寧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 亞裔終於不做「啞裔」,加拿大發起打擊「反東亞種族主義」運動
    如今,加拿大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其他國家一樣,都在經歷著第二波新冠疫情,這使大家不得不擔心針對來自東亞人士,尤其是華人的種族主義行為會再次激增。 幾天前,日本媒體報導了日本爵士鋼琴家海野雅威(Tadataka Unno,40歲)前不久在美國紐約的一處地鐵站內遭人毒打,身受重傷。
  • 英超允許球員下跪抗議 溫格:足球本質是反種族主義
    英超回應球員的意願,除了能在球衣背面印上反歧視宣言,也允許球員下跪抗議。如果你能力夠好,你就能上場比賽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回歸在即,配合當下全球反種族歧視運動,除了確定在恢復賽季後首12場比賽各隊球衣背面印上「黑人的命也是命」標語,英超也支持球員在比賽中下跪表達訴求英超於星期五(12日)發表文告說:「聯盟支持球員的意願,在恢復聯賽的首12場比賽裡,把球衣背面球員的名字換成『黑人的命也是命』。
  • 21世紀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史(上):黑人之死與抗議源頭
    編者按:在過去幾個月內,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與警察的不公執法點燃了人們的怒火,進而導致了聲勢浩大的抗議。在人們驚訝於本次「黑命攸關」運動的巨大能量的同時,他們或許也應該意識到黑人群體所經歷過的傷痛和歧視。本文原文發表於《尾注》(Endnotes), 是駐紮在德國、英國與美國的一個討論小組發表的刊物。布朗訴弗格森案 BROWN V.
  • 21世紀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史(中):怒火蔓延與抗議的開始
    編者按:在過去幾個月內,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與警察的不公執法點燃了人們的怒火,進而導致了聲勢浩大的抗議。與其他類似國家相比,美國的社會爭論長期以來面臨著更大的人身暴力威脅——事實上,在弗格森抗議的人也會遭到身份不明的槍手的實彈射擊,有時還會被擊中。因此,警察對手無寸鐵的黑人的暴力行為並不是這些抗議活動的單一內容,這也牽涉到抗議活動本身的性質,那些天每個走上街頭的人都有可能是邁克·布朗。
  • 「反穆」言論引發英國抗議情緒,川普訪英計劃或取消
    「反穆」言論引發英國抗議情緒,川普訪英計劃或取消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怡清 2018-01-12 12:05 來源:澎湃新聞
  •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為何難以根除?
    傑斐遜在19世紀奴隸解放運動和民權運動前夕去世。該運動部分是由《解放者報》編輯威廉·勞埃德·加裡森牽頭。和他的同僚一樣,加裡森極具利用價值的強烈的反奴隸制思想,讓美國人思考廢除奴隸制和追求民權,然而這些思想通常並不是反種族主義思想。他推廣了社會同化主張,認為奴隸制——或者更廣泛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使黑人「變得野蠻」;這種壓迫使他們的文化、心理和行為變得低等。
  • F1多位車手就弗洛伊德遭暴力執法事件和反種族主義抗議發聲
    在六屆世界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的呼籲之下,多位車手就喬治-弗洛伊德遭暴力執法致死事件和反種族主義抗議發聲,包括勒克萊爾、裡卡多、小塞恩斯、諾裡斯、吉奧維納茲、拉塞爾和拉提菲。他們分別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傳到英國,邱吉爾的「至暗時刻」
    文/孫興傑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殺」,這一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演變為一場超出美國範圍內的反種族歧視的運動,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也成為這場運動的主戰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雕像底座的名字後面被噴塗上了「一個種族主義者」的字樣。
  • 英國黑人抗議活動及其背後的社會因素
    文 / 朱玥 王弘源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引發的反種族歧視示威,短短一個月裡席捲多個國家,英國的多個城市也同樣可見愈演愈烈的民眾示威:6月7日,在倫敦的國會廣場,示威者在邱吉爾雕像塗上「邱吉爾是一個種族主義者」(was a racist),並在雕像身體上綁上標語「黑人命貴」;而在布里斯托,因早年販奴買賣備受爭議的大慈善家愛德華
  • 因種族主義抗議,美國文學界陷入紛爭
    在公開信中,詩人們稱這個聲明「比最低限度還要糟糕」,是對喬治·弗洛伊德、布朗娜·泰勒和其他非裔美國人的侮辱,是他們在與警察的衝突中死亡,才引發了抗議。公開信稱,「這一聲明的態度模稜兩可,似乎只是面對現實局勢的權宜之計,如此模糊的立場相當於對黑人的種族滅絕,最終將呈現為一種暴力。
  • 德國柏林再現反種族主義示威
    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6月27日下午,德國柏林再度舉行有上千人參加的反種族主義示威。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暴力執法後,這是柏林第三次舉行反對種族主義和歧視行為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圖為示威現場。
  • 英國也爆發示威,詹森喊話川普「種族主義沒出路」
    【環球網快訊】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抗議示威,已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當地時間3日就此事發表講話,稱他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遞出一個信息,即「種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暴力在英國社會沒有出路」。據英國《標準晚報》報導,詹森3日在唐寧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 解決美國種族主義問題的妙招有了……
    我們都知道,上月25日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死亡所引發的強烈抗議和騷亂風波,已經席捲了整個美國。但在近幾天,除了反種族主義、反警察暴力和為遇害黑人討要正義等主要訴求之外,抗議者們還提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新訴求——要求政府停止給予警察的財政撥款。
  • 美國「黑人之死」引發反種族主義怒火
    (原標題:真相丨「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反種族主義怒火 專家:美政客無意根除社會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