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書網:《中國花經》

2021-02-12 茶書網

編號:GDZPS8913
書名:《中國花經》
版別: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陳俊愉 程緒珂主編
書號:ISBN 9787805113692
定價:78.00
出版日期:199008
內容簡介
一、本書共收花卉188科、772屬、2354種,147萬字,插圖1000餘幅。分為概論、綜論、各論三個部分。概論,以「中國的花卉」為題,全面介紹中國花卉的發展歷史的現狀。綜論,介紹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識。各論,分別介紹各種花卉的花名、學名、別名、科屬、栽培、科屬、栽培簡史、產地與分布、形態特徵、種、變種及品種、習性、繁殖、栽培、育種、同屬種、應用。另有附錄3種:〈中國花卉發展大事記〉、〈中國歷代花卉名著〉、〈中國著名園藝家〉。
二、本書收集的花卉,包括觀花植物、觀果植物、觀葉植物、草類、藤蔓類等。以介紹我國原產的花卉為主。有觀賞價值、有發展前途的野生花卉和從國外引進、已馴化較久或又有發展的花卉,也作適當介紹。
三、本書各論中各種花卉的排列次序,是將我國24種重點花卉排在前面,其中我國十大傳統名花排在最前面;然後,按照恩格勒植物分類系統順序排列(可參照〈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同科植物中,以每種植物的拉丁名首字母順序排列。
四、花卉的種或變種、變型的拉丁名,以斜體字排,品種的拉丁名,以正體字排。
五、花卉的栽培品種名,按「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的規定,加單引號或「CV」符號,首字母均大寫。
六、書末附有《筆畫索引》、《漢語拼音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便中外讀者檢索。
目錄

前言
概論
中國的花卉
綜論
一、自然環境和花卉
二、人工設施和材料
三、花卉的分類
四、花卉繁殖
五、花卉栽培
六、花期控制
七、花卉育種
八、植物保護
各論
梅花
牧丹
菊花
蘭花
月季
杜鵑花
山茶花
荷花
桂花
中國水仙花
蠟梅
鐵線蓮
香石竹
扶桑
紫薇
百合
玉蘭
海棠花
芍藥
石榴
報春花
丁香
紫藤

松葉蕨
筋骨草
石松
玉柏石松
卷柏
翠雲草
木賊
瓶爾小草
扇羽陰地蕨
陰地蕨
紫萁
華南紫萁
福建觀音座蓮
海金沙
芒萁
中華裏白
團扇蕨
姬蕨
巖穴蕨
烏蕨
團葉鱗始蕨
異葉雙唇蕨
骨碎補
圓蓋陰石蕨
腎蕨

井欄邊草
銀粉背蕨
稀葉珠蕨
中國蕨
鐵線蕨
水蕨
鐵角蕨
巢蕨
水鱉蕨
華南毛蕨
蘇鐵蕨
球子蕨
膀胱巖蕨
桫欏
貫眾
中華鱗毛蕨
燕尾蕨
中華雙扇蕨
扇蕨
金雞腳
二歧鹿角蕨
石韋
匙葉劍蕨
西地禾葉蕨

滿江紅
槐葉蘋
蘇鐵
銀杏
銀杉
雪松
……
附錄
附錄一:中國花卉發展大事記
附錄二:歷代花卉名著
附錄三:歷代著名園藝家
附錄四:筆畫索引
附錄五:漢語拼音索引
附錄六:漢語拼音索引
大量批發或經銷商面議
茶書網中國區北京經銷商:感德真品茶業機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6號北京國際茶城三樓西北角F3-19號
客服:010-63433810
詳見:茶書網(www.culturetea.com)說明

相關焦點

  • 茶書網:《臺灣有機茶地圖》
    .臺灣本有機茶&職人專書,書中一一介紹臺灣各地本格的有機茶園栽培現況與茶人理念。作者全臺灣走訪茶區32處有機茶園,是今年度完整有機茶全蒐錄。臺灣茶名聞世界,尤其是觀光客愛採買的特產之一,近年由於環境保育的觀念逐漸抬頭,以有機農業法種植栽培作物亦漸受矚目,加以自然養生的食品愈受重視,有機商店以及食用有機產品的人口也逐步擴大,而目前圖書市場上仍未見全面性介紹臺灣的有機茶著作,本書即以臺灣的有機茶種植產地、品種、故事與茶農生命故事為主題重點。以手繪插畫對比慣行茶樹,建立讀者有機茶基礎觀念,以及手繪地圖,讓讀者快速掌握全臺有機茶相關地理位置。
  • 茶書網:《茶世界:與35位茶職人的對話》
    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茶是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受到大眾歡迎。好的茶,從種茶、採茶、製茶到揉茶,無一不是經過茶人們細心呵護、精心研製。作者透過探訪茶職人,與茶職人的對話中,體會種茶之道,並提升至心靈層次;讓喝茶不只是喝茶,更能獲得心靈上之放鬆與滿足。
  • 茶書網:《臺灣吃茶》
    《臺灣吃茶》精選六大都、五大縣市特色茶館、連鎖茶飲名店;讓你一次享受品茶、賞器、吟詩、觀畫……的精採吃茶空間!從茶鄉之美到茶器之,阿亮造訪全臺八十餘間新舊茶館,深入探求其背後的茶文化與茶精神。來自不同領域、背景迥異的茶館主人們娓娓述說各自對茶的熱情、理念與堅持,以及茶館的掌故與變遷。每一間茶館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這些故事默默的打造出臺灣茶如今耀眼奪目、享譽全球的成就。
  • 茶書網:《臺灣人文茶器》
    》後又一力作涵蓋中國中國臺灣老、中、青三代茶器藝術家從陶、瓷、炻器到金、銀、銅、漆等茶器熔傳統與創新於一爐,集藝術與實用之大成呈現中國中國臺灣茶器豐富多樣的人文風貌! 中國中國臺灣現代茶器也由於文人的參與或人文思考的注入,運用不同的媒材傳達、彰顯個人的文士趣味,作品且更具原創性、內涵、美感與實驗精神,因此能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崛起而大放異彩,並閃耀國際舞臺,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融合了藝術美感、人文思維與歷史情懷的中國中國臺灣各式茶器,二十年來在全球市場上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為中國中國臺灣在茶的世界中開疆拓土,令人刮目相看。
  • 從《茶之書》看中國茶
    》(the book of tea,1906),後世稱為岡倉天心「英文三部曲」,這其中以《茶之書》影響最大,在西方被譽為「目前為止闡述日本茶道文化最好的一本小書」。經由《茶之書》,日本茶道開始受到世界關注,「和、敬、清、寂」的茶道美學也開始在世界傳播開來。在日本,《茶之書》更是被譽為與榮西法師《吃茶養生記》相比肩的日本茶道不朽文獻,並掀起了不斷的岡倉天心研究熱潮,足見這本小書的影響力。
  • 茶書網:《來喝臺灣茶:知識、產地、美學、品味,理解臺灣茶》
    一杯好喝的茶、一段舒心的時光、一份對茶農的尊敬、一場對美學的欣賞、一晚和朋友相處的歡快時光……茶從來沒有離我們太遠,但或許是因為太過親近,以致常無法好好觀看。這一次,讓我們從不同面向理解,臺灣茶的各種風貌。*知識端。知道「青心烏龍」是茶樹的名字嗎?烏龍茶、紅茶其實是一種製法茶湯的滋味與香氣,「發酵」是關鍵、臺灣茶的古早味是什麼?現在風行的又是什麼樣的茶?喝茶時,一定要知道的各種茶知識。
  • 茶書網:《直取茶湯:一位炭焙茶師的行與問》
    5.由茶悟道的生命故事。目錄序一  涓滴入大河  詹勳華序二  以生命叩問的焙茶工藝人  周渝序三  佛法入茶的意境之書  賴錫源序四  直取直書  周芬伶序五  直到杯中餘香散透  王尚智自序  焙茶之路不盡不悔第壹卷 為茶而來─從茶孩子到焙茶師為茶而來茶孩子的夢中茶香千茶嚐遍?莫若青春身入茶流?
  •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上)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上) 岡倉天心試圖以優美的文字,來消除歐美人對日本文化的誤解,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韓國的鳥叔用一曲《江南style》徵服了世界,一百年前,岡倉天心就是用《茶之書》來虜獲了西方人的心,甚至成為美國學生必讀的教科書。
  • 茶韻書香!東莞圖書館帶你閱書品茶
    茶事,人生事;茶道,人生道。結合首個「國際茶日」,東莞圖書館開展了兩期茶文化相關電子書刊及紙質圖書推介活動,第二期共推介了20本「茶書」,大家不妨泡一壺好茶,鑑一本好書;細品茶中滋味,領悟百態人生。其中,「郵享閱讀」這期推薦了10本「茶書」,包括《茶經:煎茶滋味長》《悠遠的祁紅: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席茶:茶席設計與茶道美學》《話說中國茶》《茶與健康》《好茶泡出好味道:老舍茶館掌門人親授泡茶技巧》《尋茶問道》《茶與茶器》《茶葉復興:易武與古六大茶山》《喝茶慢》,涵蓋關於茶的各個方面。
  • 用頂級思維,開一個有書又有茶的網紅花店
    關注我的都會發財不信你試試用頂級思維,帶你開一個有書有茶的網紅花店2020年因為疫情,所有行業受到影響,一直想開間花店,又猶豫了?想開間招人眼球的網紅花店可以嗎?怎樣的一間花店才可以不被取代?太可以了!
  •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齊喆:《茶書》給我最大啟示是保持文化自主性
    近幾年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本書,是日本作者岡倉天心寫的《茶書》,中文版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一位專門研究工藝文化的學者谷泉先生翻譯的,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岡倉天心是東京藝術大學的第二任校長,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日本去了美國,他的這本《茶書》是在美國波士頓,用英文寫的。某種程度上,這本書是東方文化對世界的宣言。
  • 2020年逢人推薦的書,《茶之書》講述茶文化,也在守護我們的心靈
    第一次讀日本作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臺灣作家谷意譯本),是在2020年的年初,那時的疫情正處在「烽煙四起」的嚴重狀態。封閉在小小的空間,書籍便成為打發無聊的最好伴侶。一本《茶之書》,讓因為疫情而心情焦灼的我平復了不少。讀完之後真覺得有唇齒留香的感覺,於是乎逢人便推薦之。
  • 岡倉天心 茶之書
    於是,法國人在1636年聞到了茶香,俄國人也在1638年品到了茶。英國人是在1650年迎接茶的到來的,他們這樣評論它:「這中國飲料美妙絕倫,醫生們也極度認可。它的名字在中國叫做茶,其它國家叫它Tay,或者Tee。」
  • 《中華茶通典》之《茶養生典》: 以茶養生,以道養心,養性為本,養生為輔.成就中國第一部茶養生正典!
    《茶養生典》,還系統介紹了茶俗、茶方養生的知識,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相關空白。書中對茶俗養生基礎、我國少數民族的養生茶俗、中國不同地域的養生茶俗、以及當代新興的養生茶俗等,都做了系統地探尋和研究。》、《神州問茶》、《茶道養生》、《亮劍普洱》等24部茶文化專著,主編了中國高等院校教材《中國茶藝學》、《中國茶道》,並參編了全國「十二五」規劃教材《茶學概論》、《茶葉企業經營管理學》、《茶館的設計與經營》。
  • 茶源於中國,傳播於世界
    衡州茶產於湖南,陸羽《茶經》有四次提到衡州茶。交趾便是越南,「常食之」說明唐朝中晚期,茶在越南已是較尋常的飲品了。越南因其地理的特殊性,成為中國茶葉輸出的重要中轉地。穆根來到中國之前應該沒有接觸過茶,在他的眼中茶及唐人飲茶的嗜好都充滿了陌生的新奇感。儘管如此,茶還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向西亞輸出。
  • 西泠網拍 · 六月月拍 | 文人與茶、日本器物、中國名茶精選
    :墨船 孝穆同志贈我以墨船書此為念說明:此壺由作者家屬友情提供。壺身一面刻「墨船」二字,一面為賴少其書。中國名茶專場6月19日 19:00開拍圖錄號 1002七十年代華僑茶廠芒市磚五片(生茶)說明:「文革磚」是「文革」時期所生產的磚形普洱茶,港臺茶人稱其為「文革磚」。
  • 茶書選摘丨綠茶
    茶書庫 茶藝師網 好書選摘,一起讀 綠茶的形狀 綠茶注重外形,不同的綠茶其外形各不相同,有針形茶,如安化松針等;扁 形茶,如龍井茶、千島玉葉等;曲螺形茶,如碧螺春、蒙頂甘露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等;蘭花形茶,如舒城蘭花、太平猴魁等;單芽形茶,如蒙頂黃芽等;直條形茶,如南京雨花茶、信陽毛尖等;曲條形茶,如婺源茗眉、徑山茶等;珠形茶
  • 最好的生活,是口袋有錢,手裡有書,杯中有茶
    而我答案是口袋有錢,書中有書,杯裡有茶。錢不需要很多,足夠就好,去維持一個人的經濟,獨立在溫飽之餘,還能追求精神的麵包。經濟上的獨立,才能讓人格獨立,當你在錢財上依賴別人,你很難有精神上的獨立,要想活得體面就要做到兩者都有。
  • 講好陝茶故事,陝茶上「網」讓茶博會成為常態
    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由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和共青團陝西省委指導,陝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辦,陝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陝西省發展特色與休閒農業指導中心、陝西省農業宣傳信息中心協辦,陝西農業品牌網承辦,西部網茶業頻道等單位支持,活動通過全媒體報導+直播+短視頻方式,向全國消費者展示推介陝茶優良的生長環境和獨特的品質,講好陝茶故事,助力陝茶品牌提升和市場銷售
  • 【產品篇】吃茶記,吃茶治未病
    它的「艱難」來自三個原因:一是所著者為著名的日本禪師榮西,南宋時期到訪中國學習佛學的日本僧侶學者、茶葉愛好者,被尊為「日本茶祖」,所寫《吃茶養生記》以日文和漢文雙語版印製,已不易;二是本版譯著者為雲南彝族詩人施袁喜先生,「家世營茶」的他,居然艱難地端起了古文今譯今注這門冷學科工作,也不易;三是本書內容實屬冷門茶文化知識,臨出版時,相關部門應承的出版經費又沒有落實,計劃中的四色精裝彩印版變成了黑白印刷的簡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