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篇】吃茶記,吃茶治未病
2015年4月,堪稱茶界第二部「茶經」的《吃茶記》艱難出版。它的「艱難」來自三個原因:一是所著者為著名的日本禪師榮西,南宋時期到訪中國學習佛學的日本僧侶學者、茶葉愛好者,被尊為「日本茶祖」,所寫《吃茶養生記》以日文和漢文雙語版印製,已不易;二是本版譯著者為雲南彝族詩人施袁喜先生,「家世營茶」的他,居然艱難地端起了古文今譯今注這門冷學科工作,也不易;三是本書內容實屬冷門茶文化知識,臨出版時,相關部門應承的出版經費又沒有落實,計劃中的四色精裝彩印版變成了黑白印刷的簡裝版,更不易。
榮西禪師(1141—1215年被尊為日本的「茶祖」,也是日本臨濟禪宗的「祖師」。榮西,字明庵,號千光、葉上房,俗姓賀陽。他出生於日本備中(今岡山縣)的一個神官家庭,自幼學習佛法,造詣深厚,曾兩次入宋,學得中國的禪修法與茶道,傳給日本大眾。1215年(日本建保二年),七十四歲的榮西禪師編輯出版《吃茶養生記》(《吃茶記》),並將這部書獻給幕府(當時日本的武士政權)。這是日本的第一部茶書,也是繼中國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以後世界上的第二部茶書。 《吃茶養生記》的重點不是講禪茶,也不是講茶道,而是一本論述吃茶能促進健康的書。八百多年前,榮西禪師從南宋將茶引入日本,並於日本鎌倉時代用中國古文體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榮西禪師在書中寫道:「茶是養生的仙藥、延齡的妙術,不可不知。」從而確定了這本書的主題:養生。 本書的開頭是榮西禪師的自序。書的正文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論茶的上卷《五臟和合門》和論桑的下卷《遣除鬼魅門》。序文中,將茶放在「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齡之妙術也」的重要位置,並闡述了養生的必要性:「其保一期之根源,在養生。」上卷先談五臟和合與飲茶的關係,後半部分論述了茶的名稱、產地、樹形、採茶季節和制茶技術。在下卷「遣除鬼魅門」中,榮西說的是亂世多疫病,闡述了桑粥法、桑煎法等。
施袁喜先生《吃茶記》的出版和牧童蟬「吃茶記」的研發源自2017年《吃茶記》脫銷後的再次出版,當時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譯著者施袁喜先生問及是否有興趣藉助《吃茶記》推介牧童蟬公司的一款茶,後經公司商討便開始了「吃茶記」的茶品研發,作為與茶書《吃茶記》的唯一配套茶品。如今,《吃茶記》再次脫銷了,「吃茶記」也剩下了不多的庫存,如此來看,讀書、喝茶確是不錯的標配 。幸好我們在書吧留了幾本供茶人閱讀,好講這麼一段茶與書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