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夸克粒子和五夸克粒子出現了,打破物理學認知,粒子或許更神奇

2020-12-22 美女小倩談科學

我們的宇宙非常龐大,促使著人們不斷地去探索宇宙,希望能夠找到宇宙終極奧秘。可是,無限大的宇宙並不是真正的全部,微觀世界更讓人們感到無比神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終於能夠看到很多以往無法知道的微觀世界現象,這讓科學家感受到了一種非常神秘的力量,現在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很可能我們對於微觀宇宙的研究了解太少。因此,微觀世界才是研究宇宙真正奧秘的一把鑰匙。所以科學家在這方面開始下大力氣,希望能夠找到微觀世界的一些極端現象,從而解釋微觀世界的情況。可是時至今日,科學家很多常識都被打破。朋友們喜歡科學類知識的話,一定要加我粉絲和關注,沒你,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微觀世界的科學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和我一起進行探討。

人類目前已經知道的物質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就是夸克,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熟悉。同時很多人也知道強子是由三個,或者是兩個夸克組成,點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科學共識。是最近科學家有了全新的發現,甚至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這一點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因為如果真正改變的話,那麼很可能會讓物理學,出現新的變化。

從很早的時候物理學家中,就有一部分人覺得,夸克世界很可能不簡單,他們早就預言了四夸克粒子和五夸克粒子的存在,不過這個理論有很大的爭議,科學界之中很多專家認為它們是不可能存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強子組成單位已經非常稀少,如果有更多夸克的話,那麼無疑將會非常不可思議。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近期科學家通過一系列縝密實驗,他們發現四夸克粒子和五夸克粒子,這些新的研究發現,顛覆了很多以往對物理學的認知。科學本身就是一種顛覆性的學科,每一次顛覆性證據出現,總是會給人類帶來新的契機,這次科學家突破,明顯非常重要,或許微觀粒子有更神奇的一些變化。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目前最先進的粒子研究設備,通過這個設備的不斷試驗,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四夸克粒子,這種粒子是由兩個粲夸克、兩個反粲夸克組成。這項研究成果,屬於世界上首次發現由同一類重夸克構成的四夸克粒子,徹底顛覆了以往認知,而且或許還有更多類似粒子會出現。

我們知道夸克本身有六種類型,也就是上夸克和下夸克以及粲夸克,另外三種是奇異夸克和頂夸克以及底夸克。這些夸克具體屬於哪一種類型,基本上是由其電荷、質量、自旋性質等屬性決定,這次科學家的發現,豐富了夸克領域,讓我們看到更多不同微觀粒子現象,或許目前模式會改變。

這次科學家發現的四夸克粒子是由兩個正夸克,以及兩個反夸克構成,這個結構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要比以往認識到的粒子更加複雜,因為科學家對於這些粒子,幾乎是一無所知。未來普通質子、中子的基本構成,或許會出現顛覆性改變。

相關焦點

  • 新五夸克粒子有望揭示夸克秘密 發布雄心勃勃超大型對撞機計劃
    繼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後,2019年,位於法國和瑞士邊界的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再接再厲,做出重大發現:LHCb團隊在中美科學家的領銜下發現了新五夸克粒子。新結果有望進一步揭示夸克理論的諸多奧秘。此前,五夸克粒子的存在只停留在理論層面,2015年,LHCb宣布發現五夸克粒子。
  • 跟蹤包含粲夸克的粒子以深入了解夸克如何結合
    粲夸克,英語:Charm quark,是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裡六種夸克中的一種夸克,其它五種分別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頂夸克、與底夸克。核物理學家試圖了解夸克和膠子的粒子如何結合形成強子,即由兩或三個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
  • 希格斯粒子也沒什麼:科學家正在尋找夠拿5次諾獎的粒子
    Peccei 和 Quinn 提出的解釋則是引入一個的新「場」來抵消看不見的 CP 破壞。 在嘗試證實這一「場」的存在的過程中,諾貝爾獎獲得者 Frank Wilczek 發現這個新的量子場能夠產生一種新的粒子,Wilczek 稱它為「軸子」。 粒子物理學的第二個問題大約在同一時間出現。
  • 《周易》隱藏了近代物理學的粒子標準模型?
    近代物理的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合乎這套理論的預測。它是目前權威界認可的最科學物理理論。一個是中國古代聖賢創立的「哲學體系」,一個是近代物理學家發現的「科學定律」。可是,兩者之間卻有千絲萬縷的共同點。
  • 粒子到底是什麼?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 來源:Ashley Mackenzie for Quanta Magazine既然宇宙中的一切都歸結為粒子,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粒子是什麼?一個簡單的答案是,它是像電子、光子、夸克這樣的「基本」粒子。但這樣的回答很快被證明是難以令人滿意的。因為這些粒子被認為缺乏亞結構,且不佔據物理空間。
  • 宇宙中唯一「裸露」的夸克,消失了138億年,科學家在實驗室製成
    因此,他們始終致力於尋找大統一理論以及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直到60年前,人們還相信質子和中子就是最基本的粒子。所謂的基本粒子,就是不可再分的粒子。但是,在1964年,蓋爾提出了著名的夸克模型,擊破了人們的認知。我們才知道,原來質子、中子以及大量的介子,都是由6種不同的夸克通過不同的形式結合而形成的。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這個問題如此的深刻地觸及到了基本守恆律,幾乎動搖了千百年來的物理學基石。但是在那個年代,相對論、量子理論的發展已經將物理學家的世界觀打碎了一次又一次了,人們已經開始在謹慎地考慮守恆律也被打破的可能性了。
  • 《自然》:核物理重大突破——高精度測量粒子間強相互作用
    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英語: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縮寫:ALICE,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五個探測器實驗之一。該研究合作報告說,質子之間高能碰撞的數據可用於研究質子與稱為超子的亞原子粒子之間鮮為人知的核力。
  • 粒子碰撞的數學結構進入視野
    他們的方法可能有助於帶來更高水平的預測準確性,如果理論家想超越領先但不完整的粒子物理學模型,則迫切需要這些預測準確性。杜爾說:「他們已經提供了許多概念驗證結果,表明這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技術。」新方法通過直接計算"相交數"來繞過傳統的數學方法,一些人希望最終能夠對亞原子世界進行更優雅的描述。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輕子和夸克這兩種基本粒子組成。輕子包括電子、繆子、陶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夸克則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異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些夸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質子、中子和其他複合粒子。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表明,輕子和夸克都有三代,其質量不斷遞增。而且,這兩類粒子迥然不同。
  • 測一測你是什麼粒子?
    大亞灣實驗所瞄準的目標就是宇宙中密度非常高卻最為神秘的一類粒子——中微子。在運行的數年間,大亞灣實驗為中微子的探索貢獻了許多關鍵線索,比如它曾於2012年發現了中微子振蕩的新模式。同時,它也為「接棒」而來的江門實驗奠定了基礎。
  • 「夸克之父」奇才默裡·蓋爾曼辭世
    蓋爾曼是一位粒子物理學界的奇才,作出了許多奠基性的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蓋爾曼在粒子物理學中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他於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開闢了人們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新篇章,被譽為「夸克之父」,196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蓋爾曼還是一個鳥類學家和語言天才。
  • 哈佛大學物理系學霸生動地講解基本粒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電子的行為可能會不同於它的反物質正電子,這可能會解釋許多關於物質和反物質的奧秘。但物理學家們已經反覆測量了電子的形狀,並發現它在他們所知的範圍內是完美的圓形。這個電子有兩個更重的表親,叫做μ子和τ子。當來自外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頂部,產生大量奇異粒子時,就可以產生μ子。
  • 粒子標準模型有錯?科學家急切想要找出其中的漏洞!
    粒子的「味」粒子原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但後來科學家發現粒子並不是像中子、質子等實際存在的具體的物質,而是它們的統稱粒子,其中還有許多,比如介子、夸克、輕子等。
  • 物理學家:對輕子夸克的數量設定了新的界限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兩種類型的粒子組成:輕子(例如電子)和夸克,它們結合形成質子、中子和其它複合粒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下,輕子和夸克都可以分為三代。但是,一些擴展標準模型的理論預測,存在稱為「輕子夸克」(leptoquarks)的新粒子,該粒子將通過相互相互作用來使夸克和輕子統一。CMS合作組織在一份新論文中報告了其最新結果,該結果將與第三代夸克和輕子(頂部和底部夸克,tau輕子和tau中微子)相互作用。
  • 粒子、場與群論,在最基本的尺度上,宇宙的基本構件是什麼?
    假設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粒子組成,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粒子?電子、光子、夸克和其他「基本」粒子被認為不可再分割的。「我們基本上認為粒子是一個點狀物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論家瑪麗·蓋拉德說,她在上世紀70年代預測了兩種夸克的質量。然而粒子有不同的特性,比如電荷和質量。一個無量綱的點怎麼能收到重力的影響呢?
  • 你以為的質量其實並不存在,宇宙最小粒子空無一物
    物質的原子數或者分子數作為假說,在古希臘就有了,但僅僅是假說而已,更像是一個哲學概念。而且一開始人們對分子和原子的定義也不是很清晰,經常混淆這兩個概念。近代物質結構的理論和古代的原子說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到了18世紀出現了化學,拉瓦錫等人發現了各種元素,而元素可以構成化合物,但是他們依然不知道化合物分子的概念。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由輕子和夸克這兩種基本粒子組成。輕子包括電子、繆子、陶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夸克則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異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些夸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質子、中子和其他複合粒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表明,輕子和夸克都有三代,其質量不斷遞增。而且,這兩類粒子迥然不同。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十一:站立在世界之巔的楊振寧
    1960年,格拉肖就是提出粲夸克那位大神,提出了電弱統一理論,就是把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統一成一種力,他使用的數學方法就是楊米爾斯方程。 ±W粒子和Z0粒子就是電弱統一理論預言的。楊米爾斯方程當初是為了解釋強相互作用的,在提出夸克理論後,人們並沒有捕捉到單獨的夸克,這給夸克理論蒙上了一層陰影,人們為此提出了一種"漸近自由"說法,就是說夸克之間離得越近,它們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越小,離得越遠,力越大,所以很難出現單獨夸克,這也很好理解,我們可以想像夸克之間一根橡皮筋連接,離得近的時候橡皮筋鬆弛,夸克可以在質子中子內部自由運動,要是離得遠呢,
  • 粒子加速器及其工作原理:9個有趣的事實
    粒子加速器正在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宇宙粒子加速器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在粒子物理、也稱為高能物理領域中。通過它們,粒子物理學家認知許多基本粒子的性質,以及控制從物質、能量、時空的一切事物的物理定律。4.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最大,功能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於2008年9月首次開放用於商業和井研究,它由27公裡長的超導磁體環組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發射亞原子粒子束。大型強子對撞機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包括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