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賣布真的越來越難了,今年的金九不金,銀十也很迷茫,紡織行業的春天在哪裡?在這紡織圈裡兜兜轉轉的人們,一些人說不幹就不幹,還有一些人卻一直在堅持!
小編與一位賣了機器的布老闆閒聊道:「為啥不做了?後悔嗎!」布老闆道:「賣布!錢沒有賺到,坑倒是一個比一個多,我也只是趁著前段時間指標價格高賣了,繼續做下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如見好就收!」
據悉,前段時間「賣指標」很流行,部分老闆覺得價格合適把機器賣了,總比行情不好被圈死強!小編認為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一番道理,畢竟紡織這個行業,每年都有新的企業,也每年都有企業涼涼!而企業涼涼大部分都是下面這幾種情況,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紡織企業面臨的挑戰
1.打價格戰耗死
紡織企業喜歡打價格戰,有些產品的價格本來很低,但競爭對手會把價格壓得更低,質量當然沒什麼保證。因為價格戰、惡性競爭,很多企業利潤微薄,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結果只能通過降價保住市場份額,形成惡性循環。在消費大升級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依然粗製濫造,通過低價搶佔市場,那只能是作死了。
2.勞動力成本壓死
如今,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著每年15%的工資上漲壓力,而產品的價格卻沒有得到提升。絕大多數企業都縮減了員工,但依然抵擋不住成本上升的壓力。目前中國工人的勞動力素質並沒有提高,很多「90後」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很多紡織企業已不堪重負。
3.亂擔保被害死
紡織企業現在還有很多都是一個村子裡或一個鎮上的人同時創業,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在生意做大的過程中,企業主之間的人情往來、相互幫襯少不了,因此出現了連環擔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銀行催著企業借貸,鼓勵他們互相擔保,還有相關部門為了地方經濟和就業考慮,大肆鼓勵擔保。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當銀行開始抽貸,就如火燒戰船一樣,害死了一些本來還算健康的企業。
4.亂投資被坑死
紡織企業不好賺錢,很多企業就會投資一些跟主業無關的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房地產。企業亂投資往往給現金流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旦銀行抽貸,後果很嚴重。跟風亂投資很容易將紡織企業的心態搞壞,嘗到了賺「快錢」的甜頭,就很難再踏下心來做實業了。
5.轉型太慢被拖死
紡織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很嚴重,如果不及時轉型,結果只能倒閉。其實,紡企轉型升級的空間還是有的,例如可以向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發展,或者將低利潤率的產品拋棄而側重於高利潤率的產品等。這個過程中,紡企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果不及時而任憑外部環境惡化,只能被淘汰。
6.環保不達標被搞死
環保督查越來越嚴,不達標則需要立即整改,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用於自我提升,但不少企業仍然只選擇「向錢看「,僅著眼於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被關停、倒閉也就成了遲早之事。
這些還只是紡織企業的第一關!後面還有第二關、第三關!好不容易生存下來接了單子,還有騙子等著你!
貿易陷阱多又深
閩恆織造的葉老闆表示人在紡圈混,哪有不挨刀!葉老闆告訴小編他在剛賣布的時候被人騙的褲衩都不剩!幸運的是還好翻身了。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的,那在貿易上,我們都要注意哪些呢?
1.千萬不要無單放貨
在當今的紡織品進出口貿易中,提單是非常重要的「貨權憑證」,在整個交易環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不過,提單不是萬能的。
「在目前的外貿陷阱裡,提單欺詐是常見的形式。」吳江蘇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浦建榮表示提單欺詐的形式多樣,主要有偽造提單、用保函換清潔提單、倒籤提單、預借提單,以及無單放貨。
「在上述行為裡,無單放貨的危害最大。」某位專業人士說,在某些情況下,收貨方會與運輸方相勾結,在沒有提單正本的情況下就把貨物提走,這會給出貨方造成重大的損失。
「想有效規避此類風險,首先要對貿易對象做好充分的了解。」企業在對外貿易時,首先要重視資信調查,選擇資信好的交易對象。同時,選擇可靠的、實力較強的船公司運載貨物,並對整個物流過程加以監控。
「現在,所有的跨國貿易都可以登錄www.evergreen-marine.com,通過訂單號查詢運輸情況。」浦建榮說,另外,如果運輸方出現因故延誤,因故障需中途掛靠修理等情況時,企業要保持警覺,儘量核實真偽,做好應變準備。
2.運輸費誰來買單需注意
「目前的對外貿易中,通常有兩種成交方式:CIF和FOB。CIF是「到岸價」,指由出貨方承擔跨國運輸的所有費用;而FOB是「離岸價」,出貨方只負責到貨物裝船,之後的運輸過程由買家負責。
「如果出貨方選擇CIF的成交方式,那麼自主權大,可選擇信得過的運輸方。」而在FOB的交易中,因為運輸方的費用是由買家負責的,對於某些船公司來說,買方是「上帝」,他們只顧及利益,很可能與買方合謀,坑害賣方利益。
「在我們接觸過的案例裡,南美、墨西哥、中東等地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浦建榮說,如果企業選擇FOB形式,那麼應事先與客戶協商,要求不指定貨運代理公司,也可以向籤發提單的國內貨運代理公司要求出具保函,以降低風險。
3.預付款的套路
目前,盛澤貿易企業的交易對象多集中於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多為新興的紡織產業集群,自身發展時日尚淺,產業基礎薄弱,在交易中,大多數會要求採取預付款的交易形式。
「比如買方會先付20%—30%的定金,然後要求賣方先發貨,等買方把貨物消化掉後補齊剩餘款項。」浦建榮說,近幾年,由於整體大環境的影響,許多企業在對外貿易時處於弱勢地位,只要有訂單就接,沒有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在這種模式下,買方可以等到貨品賣出後再給錢,把風險轉嫁到我們企業身上。」浦建榮說,還有部分買家在收到貨後並不取貨,而是積壓一段時間後突然要求降價,不然就取消交易。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許多企業只能忍氣吞聲。
因此,一般建議企業在和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對象交易時,先擇信用證的付款方式。
4.信用證「失信」怎麼辦?
所謂信用證,簡單說就是買賣雙方事先商定交易條件,然後買家找一家銀行作為「中間人」,把這些交易條件交給銀行,銀行出具一份文件作為雙方交易的依據。
「銀行作為中間人監督整個交易行為。賣方根據文件來備貨出貨,然後把代表貨物的全套單證交給銀行。銀行審核單證無誤以後,直接支付貨款。有銀行作保,只要賣家交了貨,就一定能拿到錢。」浦建榮說,這種方式,既不佔用買家資金,又給予了賣家很好的信用保證,其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銀行的選擇。
「某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喜歡選擇本地的小銀行作為『中間人』,這要儘量避免。」浦建榮說,那些小銀行缺乏抗風險能力,且多採用延期支付的遠期信用證,不確定因素太多。
「最好選擇國際信譽良好的跨國銀行,比如美國的花旗銀行和我國的中國銀行。」浦建榮說,如果交易對象堅持選擇小銀行,企業也可以找到與該銀行有業務關係的大型銀行進行保兌,以保護自身的權益。
編後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紡織產業的路真的不好走,處處都是坑,每一步都要謹慎,小心駛得萬年船,布老闆們萬不可粗心大意啊,小編也為布老闆們打電話!
來源:網絡、布工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