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魁陶藝觀:建水陶不應只有刻填技術,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和風格

2020-12-11 書影

肖春魁,建水陶藝人,別號「浪鬼」,建水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崇尚自然原物,注神於型態,痴迷於柴燒。

建水位於雲南的南部,隸屬於紅河州,古代叫「臨安」,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而陶藝也誕生較早,超過千年歷史,但是建水陶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建水紫陶」卻是在清代,距今200多年歷史。

1953年國家輕工部曾評出「中國四大名陶」: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紫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安富陶。這殊榮鑑定了建水陶六十年前在國家制陶文化的地位,也讓建水人對自己的陶藝有了信心,也有了發展的方向。

雖然地位有了,但建水陶的發展並不快,受地域文化限制,不僅沒有走出國門,甚至省外都很少有人知道獨特風格的建水陶。

寫此文時我查一下資料,在2004年,建水只有7家紫陶企業。甚至到了2014年,建水登記註冊的紫陶企業才329戶,從業人員也只有3000多人。

到了2020年就不同了,官方發布的資料,現在建水陶的從業人員有3萬人,年產值十幾個億了。

建水陶是如何走出困境,突破瓶頸的呢?

其一是在藝術上挖掘和光大,挖掘建水陶的傳統技藝,也就是刻填技術,將繪畫、雕刻、填充融入到建水陶的核心文化中。

另外就是新工藝、新技法、新藝術形式的探索,而本文的主人公浪鬼肖春魁就是這樣一位探索者。

肖春魁出生於1977年,他畢業於美術學校,系統學習過繪畫和雕塑,畢業後又做過美術教師,有紮實的美術功底和對藝術的想法,後來學習陶藝,2009年創建「浪鬼陶作坊」,在建水陶的領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建水藝術陶與柴燒的代表人之一。

肖春魁說現在人們提起建水陶就會想到它的刻填技術,似乎建水陶的精彩都在繪畫、雕刻與填色上,其實建水陶的歷史很悠久,在建水陶發展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生活陶為主,也就是為百姓的日常生活服務的,是做實用陶為主。而刻填技術在建水陶歷史上也是很短暫的瞬間,甚至不是它的主流產品,只是一種文化上的探索。

而今社會的進步,陶瓷業進入工業化生產,規模大,成本低,價格便宜,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而藝術陶開始興起,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和藝術的展示,而陶藝恰好可以成為最直接的家庭藝術表達方法。

肖春魁說建水陶不應該只局限在刻填技術上,應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走出自己的陶藝探索之路。

在肖春魁的展室裡,產品非常豐富,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和創意,但卻很少看到刻填工藝,他走的路同別人不同。

最吸引我的是他做了很多日式的「把壺」,這種壺是我喜歡使用的,以前一直以為是日本發明的,後來在四川省博物館看到一個更早的文物,其實800年前,我們就有了。

肖春魁說他多次去日本進行文化交流,並多次到日本辦展,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吸收了日本的制陶與柴燒經驗,。

但肖春魁的作品除了追求個性與藝術探索外,工作室主要是以民用陶,生活陶為主,讓民眾喜歡又消費得起,把制陶藝術與理念展示給更多的人。

讓有情趣的家庭使用有情趣的陶瓷,展示家庭的個性與審美,讓生活變得鮮活與不同,這是肖春魁的制陶理念。

肖春魁說陶藝本來就是來自生活,是為生活服務的,這也是制陶的根基,鮮活與生動是現代陶藝的目標和方向。

他堅持手工制陶,有別於大規模機器制陶,追求陶的靈性與靈魂,讓每一件產品都成為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的風格。

肖春魁的另一個追求就是柴燒,已經到了痴迷的境地,在他的工作廠區有大大小小五六個柴燒窯,不同的窯口燒制不同的作品,既有相似,又有很大的藝術區分,柴燒就是一個魔幻世界。

由於建水陶土的特別,除了含鐵量高,耐高溫之外,還藏著待燒制才能挖掘出的紫、白、青、黃、紅等色澤,既是自然的色彩,也是泥土的味道,肖春魁說柴燒的感覺太美妙了,既無法把控,也無法預知,窯變宛如人生的變化,瞬間既可以人生低谷,也能華麗轉身,異常驚喜。

當然了柴燒也具有更大的挑戰,廢品率很高,需要很強的心理因素來面對,要能夠淡定每一次失敗,總結經驗,繼續前行,其實這也是一個藝人從工匠到大師的心路歷程,任何的成功都是靠失敗堆積的。

他的產區車間與外牆,貼滿了失敗的作品,對他是激勵,也是從藝歷程的記錄,也讓每一個走過的人嘆為觀止。

中國人講究五行,既金木水火土和諧與包涵,也有陰陽演變的基本動態,也是世界萬物形成及其相互關係。而陶文化完美的將這些變化動態融為一體,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聽肖春魁講陶文化,既有藝術的認知,也有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依附。面對陶藝,不僅僅做出產品或作品,而是親近它、理解它、膜拜它!每一件陶都有生命,是鮮活的。

肖春魁眼裡的建水陶不單單是生活用品或藝術品,而是天、地、人之間的和諧對話,是自然的呼喚。

他充滿了敬畏,也信心滿滿,陶給了他希望,也給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

這也是很多建水制陶藝人的期盼和目標。

相關焦點

  • 肖春魁(浪鬼)紫陶作品欣賞
    肖春魁:號浪鬼,1977年生於雲南建水縣,1993年進入中等美術學校學習繪畫,1995年開始接觸雕塑
  • 建水· 紫陶裡:世界名片下 建水「文商旅」地標強勢樹立
    一段紫陶歷程 打磨新興商業的多元個性   「千年建水紫陶」、「千年臨安古城」是建水最具地域性的標籤,深厚的文化積澱從紫陶的發源開始。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四川榮昌陶(現為重慶管轄)一併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2019年建水被授予「中國紫陶之都」稱號,隨著城際列車的開通,更多人走進了這座千年古都。
  • 宜興市「前錦杯」陶刻技能大賽落幕
    原標題:「前錦杯」陶刻技能大賽落幕 8月26日,由江蘇省陶協、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陶協主辦,市陶協陶刻協會承辦的「前錦杯」陶刻技能大賽落下帷幕。
  • 古城建水 一千年的守望
    乾隆、慈禧等清朝皇室,更是天天不離燕窩。以某日慈禧早膳為例,一桌30多樣菜點中,就有7樣用了燕窩。相比家燕,建水燕子洞的數百萬大白腰雨燕築巢不用泥和,而是銜來山間的松枝和以唾液,生成的燕窩更加純淨,是燕窩中的佳品。
  • 不是只有大理和麗江!小眾古城建水才是雲南最美的模樣!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可以放米粉裡的,而且可以自己挑選菜碼,根據菜碼的不同價格不同,相比而言,蒙自的米粉菜碼就少得可憐了而且還是固定的不能選擇。既然蒙自是米粉的發源地,那看來其他地方的米粉就是在它的基礎上改進發展了;一起吃過米粉,和成都的小夥子分道揚鑣,他去了我推薦的普者黑(後來聽說玩得很嗨),我呢,北上去了建水古城。
  • 拜訪向炳成:做陶是使命,玩石是樂趣,來建水一定要看看貝山陶莊
    自小喜愛書畫,系統學習過中國畫和油畫, 1991年,進入了建水瓷廠當了一名燒窯的工人,開始系統的學習陶藝,並逐漸掌握這門技術,在三十年的不斷探索與追求中逐漸成長為建水陶的大師和引路人。來到向炳成的「貝山陶莊」不覺眼前一亮,這是一座很大規模的陶藝與奇石展示園,竟然佔地有百畝規模,也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這裡完全是對外開放的,就是一處制陶城堡啊。除了各種的陶藝,還有很多向炳成收集來的石頭,有奇石,也有化石,擺滿了院子裡,讓人不斷驚奇發現。
  • 建水觀光小火車,是中國最美的米軌小火車,帶你開啟百年穿越之旅
    雲南建水古城將一段13公裡長的米軌重新開通使用,建水復古觀光小火車,不僅將建水周邊的歷史景點連結起來,還被譽為「中國最美米軌小火車」。建水觀光小火車全程共13公裡,沿途設立臨安站(始發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終點站)。每日只設兩趟,分別於早上9:00,和下午14:30發車。若在節假日,想要如願坐上小火車,一定要提前購票哦:票價90元/位。
  • 雲南建水古鎮朱家花園,「紅樓夢大觀園」,一座不為人知的古城
    就像建水古城,古稱臨安,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全市有50多處精美古建築,保存完好,堪稱「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城裡最著名的建築是文廟和朱家花園。此外,還有許多古建築值得駐足。建水古城位於昆明以南220公裡處。是雲南四大古城之一。1994年,建水古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詔政權在唐,元時期,公元810年左右建城,元朝建立建水國,明代仍稱建水國。
  • 建水將啟用新版公交線路,新增車輛
    為改善建水縣城區居民及遊客出行環境,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公交出行分擔率,提升公交車輛檔次和服務質量。—廣慈湖—建設小區—建水六中正門—童怡幼兒園—幸福花園二期—幸福花園一期—紫陶街—盛世臨安一期—盛世臨安二期—盛世臨安三期(2號門)—盛世臨安三期(1號門)—臨安鎮政府—縣公安局—惠澤園—景欣家園—中醫院—建水四小—清遠路(教場路口)—人民銀行—朝陽北路(清遠路口)—建水一中—北門—龍井市場—東門—小桂湖廣場—新橋街—米軌小火車站—迎暉路(仁和路口)—客運站—永善小區—零公裡
  • 建水紫陶九魚澗 ——孫國堂和他的瑞祥紫陶作品
    -霧-【魚】萬物之始,金鱗也,祥瑞之代表,喻希望、安慰和某種力量的寄託。【澗】山夾水之清幽之地,亦做綿延不盡地流淌。-吾-莊子尚魚,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此為魚之本,亦制陶人之道。九魚澗創辦人孫國堂,以手為道,以心制陶。
  • 景致記錄:重慶市榮昌安陶,名列中國四大陶都之一
    重慶榮昌安陶,已有800多年的產陶歷史,與江蘇宜興、雲南建水、廣西欽州坭興並稱中國四大陶都。重慶榮昌安陶,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上世紀70年代,曾經作「國禮」贈送給世界各國政要。榮昌當地有一種陶礦,主要是紅色和白色,這就註定了榮昌陶的顏色。這種陶礦,經過日曬雨淋自然風化後,工匠們用石碾將它們研磨成土,再將這些土放進大水缸,加清水用木棍攪拌後,再用細篩過濾,於是選泥結束。
  • 給企業家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原標題:給企業家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昨天上午,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參加政協第十三屆東莞市
  • 《人間國寶》今晚21:30播出,尋找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人間國寶》由雲南衛視和國內免費直播鑑定領導品牌天天鑑寶App聯合推出,節目旨在向全社會展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雲南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建水紫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陶器硬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而且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的特點。如今,紫陶在建水已經成為了建水的一種生活方式,融入在這座城的點點滴滴,今天我們要尋找的寶貝就是建水紫陶。
  • 建水·紫陶裡| 千年古城煥新機!下一個文旅新地標在這裡!
    2020年11月24日,由雲南吉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雲南五龍紫陶文化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盛世紫陶裡,共贏新未來」建水·紫陶裡全球招商發布會在建水紫陶博物館·多功能廳盛大舉行。優雅的燈光秀和水鼓舞表演,奏響了招商會的啟幕樂章。
  • 中國古代釉陶發展脈絡及館藏舉要
    由於陶瓷界對釉陶的研究和收藏集中在唐三彩和明清時期的琺華、琉璃上,而對漢代到北朝時期的釉陶、宋金時期的三彩與釉陶研究重視不夠,少有專著和圖錄集中介紹釉陶在中國的發展和工藝、藝術特色。  釉陶誕生於西漢,盛於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筆者僅擇要略述其發展脈略。
  • 與宜興紫砂陶齊名,同為中國四大名陶,重慶榮昌陶成收藏界新寵
    榮昌陶,是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可見其江湖地位之崇高。說到榮昌陶,就不得不聯繫到安富鎮。說到安富鎮,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清康熙時期,但說到榮昌陶,則更可追憶到漢代年間。早在那個時候,這裡就是全國聞名的制陶基地,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榮昌陶就出產於此。我們來到安陶小鎮,這裡是原安富鎮舊址。
  • 幣安趙長鵬:區塊鏈未來還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接受採訪時,CZ表示「現在還是行業非常早期的階段,和當年在線上門戶網站開書店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門戶網站,電子購物、電子物流、信用卡與電子線上支付這些東西都還沒開始使用的情況很像,未來還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的確,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只存在於一個小眾的圈子中,即使它有太多的優點但落地的實體場景少之又少,"出圈"還存在一定難度。
  • 大連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規模10萬億元,2018年國家更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納入科創板5大領域之首,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連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優勢    大連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具有很多特有的優勢。    一是行業基礎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