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吃貨來說,物種入侵就像一個笑話,因為在中國吃貨的眼中,好像不管什麼東西都能製作成一道美味的菜餚端上中國人的餐桌,但是也有中國吃貨都無能為力的東西,比如說一種名叫福壽螺的生物,這是一種外來的且生存能力及其強大的物種,但它並沒有廣泛活躍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在福壽螺最初被發現的時候,它也很不幸地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因為中國人曾經把它當做田螺一樣食用,不過在後來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這種福壽螺體內含有大量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從此它也淡出了中國人的餐桌。但是,按道理來說,福壽螺如此頑強的繁殖能力應該在中國泛濫成災才是,但是如今的福壽螺卻消失不見,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頑強的福壽螺到底是遇到了什麼天敵?
我們飼養的像鴨和鵝這樣喜歡吃田螺的生物,其實也是很喜歡吃福壽螺的,所以很多人家就把福壽螺當做飼料來餵養自己的家禽,這樣原生態大自然的東西自然要比合成的飼料要好得多,並且這樣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福壽螺的繁殖,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現代工業化的發展,汙染問題也愈發的嚴重,福壽螺很不幸,即便它有頑強的生存能力也抵擋不了工業的汙染,所以這也是造成福壽螺並沒有大量入侵的原因。
如果福壽螺有思想那麼它可能很難相信自己在美食之國竟然是被他們飼養的家禽給消滅了吧!當然也可以看出在自然界中的生物要不就有與它相剋的另一種生物存在,要不就是自然環境,反正總會克制它的數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