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藍色「愛羽客羽毛球網」 關注
國內最大最專業的羽毛球平臺
戴資穎,一個近年在羽壇響叮噹的人物,因為前幾年偶像劇《小資女孩向前衝》的關係,有人開始暱稱她為小資,不過戴資穎更喜歡大家叫她戴戴或小戴,這會讓她感到特別親切。
這位21歲的少女也為球迷取了穎迷的外號,拉近彼此的距離。但別看她年紀輕輕,她2015年女子單打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三,2016年可望再度衝擊奧運這個運動競技的最高殿堂。
受父親影響,踏進羽壇
戴資穎父親戴楠凱熱愛羽球運動,在耳儒目染下,戴資穎國小三年級開始練習羽球,雖然她個頭小小的,但拿起球拍充滿自信,國小六年級打遍高雄,並贏得全國羽球排名賽乙組冠軍、升上甲組,成為臺灣最年輕的甲組選手。
戴爸說,當時他和太太跟朋友練球,戴資穎也跟著打,因此啟發她的興趣。戴資穎回憶,因為爸爸媽媽每天一早都會去打球,她和姐姐念幼稚園的時候就跟著爸媽一起打球,打著打著越來越有興趣,就開始認真練球了。
為了不讓女兒自滿,以免少年得志大不幸,戴爸會帶著小孩全臺巡迴比賽,戴資穎也曾向爸爸抱怨:人家放假都是全家出遊,只有我們家去球館觀光,感覺很瞎。
不過戴資穎抱怨歸抱怨,在羽球這條路上,她很感謝有父母作為後盾,因為媽媽總是幫她打理日常生活大小瑣事,讓她可以專心練球,爸爸也一路鼓勵戴資穎,不管是練球出現瓶頸,還是比賽遭遇挫敗,爸爸都幫她重建信心。
取代鄭韶婕,開啟小戴時代
有天才少女之稱的戴資穎很年輕就闖出名號,揮拍手感不管在國內或國外都一樣犀利。2009年亞洲青年羽球錦標賽獲得女單銀牌,2009年東亞運動會拿到女單銅牌。2011年,戴資穎以16歲又6個月之齡贏得臺灣羽球排名賽冠軍,取代鄭韶婕成為臺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球後,開啟小戴時代。
同年她在美國羽球公開賽拿下生涯首座國際賽冠軍,憑著一整年出色的表現,當年獲得有中國臺灣體壇奧斯卡之稱的精英獎最佳新秀運動員頭銜。
戴資穎身高163公分,在國際選手中沒有特別出色,雖然小時候沒有接受正規訓練,但在許多老球皮的調教下,手腕運用超乎於同年齡選手,幾經歷練,她從老油條打法逐漸提升至頂級優秀選手的水平,在國際賽展現穩定成績。
更在2014年世界羽球聯盟超級系列賽年終賽封后。這是中國臺灣第一位達到此成就的選手。近年成績也包括了2014年仁川亞運女單銅牌,以及2015年光州世大運女單銅牌,並於2015年再獲臺灣體壇最高榮譽精英獎肯定,得到最佳女運動員獎。
獲醫學團隊資助,成績越來越好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自2014年成立後,便開始贊助戴資穎,她回憶起第一次向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申請運動防護師隨同出國比賽,是由陳盈璇防護師支援,之後因團隊人力調度,陸陸續續也經歷過不少位防護師。
直到2014年底,兩人再度合作,連續拿下香港及年終杜拜兩站的冠軍,開啟兩人固定合作的模式。戴資穎表示,私底下都稱陳盈璇防護師為姐姐。
在國外期間防護師除了幫她立即有效的處理生理上的疑難雜症,還會帶著她做賽前的熱身運動,一起吃飯會幫她注意營養補充,表現不如預期時也會給她鼓勵,兩人相處得很愉快,有個人陪伴讓她出國比賽更有勁。
回顧2015年,戴資穎認為,雖然一整年都沒有贏得冠軍頭銜,有點美中不足,但平均來看成績比之前好,進入8強、4強的成績更多,她特別感謝防護師陳盈璇一整年的辛勞,以及長庚醫療團隊的照顧。戴資穎在2015年最後一場賽事,是在12月初前往杜拜參加世界羽球聯盟超級系列賽年終賽,但受傷勢影響衛冕失利。她表示,參賽前就知道狀況不好,因為有傷在身,練習不足,也因此世界排名略微下降。
不過返國前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就已經幫她安排好後續醫療計劃,回到臺灣第一件事就是專心治療腳傷,以便及早備戰下一年度的比賽。
十年辛苦訓練,望再次參加奧運
能進入奧運比賽是運動員一生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戴資穎表示,小時候打球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奧運,不過爸爸卻一直對她很有信心,知道有朝一日她終會登上這個舞臺。2012年戴資穎奮力爭取到倫敦奧運女單門票,在女單小組賽出線,不過卻在首輪敗給名將李雪芮,止步於16強。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6年里約奧運,戴資穎很有機會第二度站上這個運動競技的最高殿堂,而現在的戴資穎比起2012年,實力更為精進,她自認為改善最多的應該是穩定性,希望力拼成績比上一屆進步。
戴資穎剛進入羽壇不久正逢2008年北京奧運,當時只能在電視機前看著奧運比賽轉播,對照後來她能真正踏上奧運會場比賽,真的很不容易,因為這樣的成績是將近十年的辛苦換來的。
我們衷心期待戴資穎能在奧運會場大展身手,同時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也會在醫療防護上給予她最強大的支援,讓小戴在球場上能自信地揮動著羽球拍,正如同十年磨一劍後的鋒利寶劍出鞘,為自己,也為臺灣的羽壇,再創巔峰。
來源:中國臺灣《長庚醫譏》
編輯:愛羽客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