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洞察家族財富管理
Zoom創始人袁徵 / 圖源網絡
1.
一年前,袁徵(Eric Yuan)的身家還不到40億美元,我們說起「zooming」,通常是在說把攝像機的鏡頭拉近或者推遠,或者說一列子彈頭列車疾馳而去。
如今,袁徵的身家已達180億美元。從元首到牧師,再到流行明星,每個人都在「zooming」,也就是參加在線視頻會議。
這一切,多虧了袁徵於2011年在矽谷創立的Zoom視頻通信(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由於牽扯到隱私安全乃至意識形態,今年財富井噴的袁徵,有著其他企業家想像不到的無奈。他有時反而覺得,自己寧願Zoom沒有這麼火爆,「這個過程太痛苦了。」
2.
對很多商界領袖來說,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成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挑戰。而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執行長袁徵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管理業務量的極速增長。此前,事情進行得並不順利。
今年,Zoom從一家在商界之外鮮為人知的企業軟體提供商,成為一條對困守家中的美國人而言幾乎無處不在的社交生命線,但與此同時,該公司卻因其平臺上的隱私和騷擾問題備受非議。
面對這種挫折,袁徵一直試圖安撫不快的用戶,找出是哪裡出了問題,並反思近十年來專注於易用性的公司文化。
袁徵在一次採訪中說,某個晚上他一夜無眠,想了很多,如果公司再次搞砸,就完了。他還說,在現今承諾的隱私功能中,有一個選項是進行端到端加密,以保障對話的安全。
或許,相比隱私和騷擾問題,他的華人身份,也給他帶來了其他矽谷企業家不曾想到的麻煩。
由於袁徵和中國的關係,多位美國政治人物先後聲稱,Zoom是中國實體,袁徵可能討好中國。
最近在美國財經新聞界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新聞是:美國聯邦檢察官指控Zoom的一名駐華高管,密謀破壞內容不利於中國的視頻會議。一份長達47頁的起訴書,凸顯出試圖在美國和中國兩大市場取得平衡的科技公司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袁徵只能一再無奈回應道:「我於2007年7月成為美國公民。並且,自1997年以來,我一直幸福地生活在美國。Zoom是一家美國公司,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在德拉瓦州註冊,並在納斯達克公開交易。」
但這些言論,始終無法安撫西方輿論。由於飽受批評,袁徵和Zoom可謂今年公關壓力最大的企業家和公司。
Photo by Philipp Berndt on Unsplash
3.
袁徵1970年出生在山東泰安,1987年從山東科技大學畢業,專業是應用數學和計算機。他22歲在中國礦業大學攻讀工學碩士學位期間結婚。袁徵並沒有長期海外留學經歷,儘管2006年獲得了史丹福大學的MBA學位,但那是在他移民美國之後了。
1990年代,袁徵注意到了美國的科技熱潮,當時中國在這方面落後很多。他很想開一家公司,並且對比爾·蓋茨著迷。但他的赴美之路非常曲折,他曾經被拒籤8次,但他沒有放棄。
對於這段經歷,袁徵曾回憶說:「我會盡我所能,直到你告訴我,我再也不能來這裡了。否則,我是不會停下來的。」
1997年赴美後,袁徵加入了成立僅兩年的Webex。這是一家總部在加州的視頻會議技術公司。據《福布斯》報導,當時作為一名年輕的員工,袁徵在周五通宵編程是家常便飯,然後會在周六下午去踢球。
當時,Webex借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繁榮,憑藉利用更快網速的視頻會議工具,於2000年7月上市,並於2007年被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在那之後不久,思科讓袁徵領導Webex的工程團隊。
到2010年時,袁徵開始對現狀感到不滿,因為用戶每次登錄Webex會議時,系統都要識別用戶是在運行哪個版本的產品,PC、Mac、iOS還是谷歌安卓系統,這會降低速度,而且當線路上的人太多的時候,音頻和視頻會出現卡頓現象。此外,Webex的視頻會議缺乏手機屏幕分享等功能。
2011年,袁徵離開了思科,自立門戶創辦了Zoom。當Zoom發布時,它有幾個關鍵的與眾不同之處:一是Zoom的Web客戶端可以立即判斷出用戶使用的設備,這意味著它不需要專門針對PC或Mac的不同版本;Zoom還提供了一個軟體層,可以屏蔽Google Chrome、Safari或火狐等瀏覽器推送更新時引入的任何錯誤;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丟失40%數據的情況下,Zoom也可以運行,因此在網速不佳或斷斷續續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運行。
此後,Zoom不斷發展壯大,並於2019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通過IPO共籌得3.6億美元。在Zoom上市當天,公司市值達到159億美元。由於袁徵持有公司20%的股份,這使他的身家一躍達到32億美元,在49歲的時候加入到了億萬富豪俱樂部。
對於袁徵取得的成就,美國財經頻道CNBC把他的這段歷程稱為「一段史詩般的旅程」。
「從在北京創立一家小型軟體初創公司到納斯達克的舞臺,以及全美最有價值的10家雲軟體公司之一的執行長。」CNBC稱,「有很多華人軟體開發商有高級工程師的頭銜,但你看不到他們創辦公司並帶領公司IPO。事實上,在貝塞默納斯達克新興雲指數的50家公司中,沒有一家有華裔CEO。」
所以說,不要想當然以為,袁徵是因為新冠疫情暴富的,儘管他的名氣在今年大漲。
圖源網絡
4.
袁徵此前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他的赴美籤證一開始多次遭拒,直到1997年他才終於拿到美國籤證。外人很難知道,當時他孤身赴美,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經歷過怎樣的磨礪。他一直說,他的首要任務是為商業客戶提供順暢的用戶體驗,Zoom在這點上做得不錯,但在隱私問題上,它卻飽受爭議。
隨著新冠病毒大流行迫使更多的人居家禁足,Zoom的使用量呈爆發式增長。人們曾使用Zoom召開客戶會議或網絡培訓研討會,現在該平臺也用於舉辦虛擬雞尾酒會、教授舞蹈課程以及舉行兒童生日派對。
此前有報導稱,Zoom已成為蘋果iOS應用商店下載量最大的免費應用,一躍超過了TikTok、DoorDash和Disney+等大平臺。
不過,該平臺的人氣飆升吸引了水軍和黑客,以及隱私權倡導人士的審視。幾乎在一夜之間,「zoombombing」成為了流行詞彙。「zoombombing」指的是有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入一個會議,並分享仇恨言論或色情圖片。
安全專家發現,Zoom的技術存在一些被公開曝光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用戶數據容易被外部人士利用。
今年早些時候,袁徵在Zoom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長博客文章,承諾將讓該公司所有的工程師全力解決信任、安全和隱私問題。
但他永遠繞不過的問題是,一些批評者還質疑Zoom對中國工程技術的嚴重依賴,是否會帶來所謂的安全風險。
史丹福大學網絡政策中心高級顧問、原谷歌政策顧問Jacob Helberg表示:「Zoom在中國的運營一直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作為對外界的回應,袁徵一直解釋說,中國政府從未要求提供外國用戶的流量信息,他反覆強調,自己是美國人,Zoom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
據說,Zoom遭遇的強烈抵制,不僅來自安全專業人士,還有一些企業用戶已經放棄了這個平臺。袁徵對此很沮喪,他說:「作為CEO,我真沒做好,我們需要重新贏得他們的信任。這種事本不應該發生。」
「每一天,都感覺背後有什麼東西,在試圖摧毀我們。」袁徵說,他有時反而希望,Zoom要是沒做那麼大就好了。
他對《華爾街日報》說:「這個過程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