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推出副牌「湊湊」 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1-01-11 聯商網linkshop

  湊湊,一看到這個名字,就有一種呷哺呷哺的既視感,需要特別注意「湊」是三點水而不是兩點水,是不是像極了呷哺呷哺剛出來的時候,需要注意應該念「bu」,而不是「pu」。作為呷哺呷哺的新創品牌,湊湊想要做的仍然是火鍋,但卻又不局限於火鍋。

  對於湊湊,其創始人團隊給出的解釋是:「湊」字在《說文》和《廣韻》中本義都是指人們在水上相會。創始人團隊認為,「湊」的意思與火鍋的非常貼切,就是朋友因為火鍋,即傳統意義上的因水而相聚。湊湊將於4月份在三裡屯試營業,了解過湊湊的內容之後,我更願意用兩點水的「湊」來解釋,「湊在一起」是湊湊的特點,在湊湊餐廳裡,傳統的中國茶飲將與火鍋搭配,不僅如此,茶飲還不是簡單的扮演配角,已經列入湊湊未來更大的發展計劃。

  

  (據說未來湊湊的門店效果是這樣的)

  我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湊湊誕生過程中對品牌區隔的思考和邏輯,很值得餐飲人研究。下邊就將仔細說說湊湊誕生背後的觀點。

  湊湊說:下午茶是個偽命題

  對於餐飲品牌來說,提高營業額的辦法無外乎兩種:增加銷量和提高單價。大眾餐飲時代的來臨,提高單價策略的風險增加,餐飲企業紛紛想招增加銷量,延長營業時間提高翻臺率成為相對保險的辦法。

  午餐後的14:00到晚餐前的17:00這段時間,通常被認為是下午茶時段,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往往也是生意最為清淡的時候,原有的做法是這段時間直接歇業。但在延長營業時間增加銷量概念的刺激下,這段時間被餐飲企業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時間段。在下午茶經濟理論下,這段時間儼然成為黃金時間。

  

  (內部裝修風格效果圖)

  針對湊湊的茶飲,採訪過程中一提到「下午茶」概念,就被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緯打斷,「我們的茶飲並不單純是下午茶」。在張振緯看來,傳統的下午茶只是在原有經營內容的基礎上生硬的增加了下午時段的經營,不管是全菜單還是單獨設立下午茶菜單,稱之為「下午茶」就把自己框在了下午的時間段。

  說到這個,此前在採訪中,一家中式快餐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增加下午茶只是為了把下午的時間段利用起來,經營核心仍是快餐,「並不依賴下午茶賺錢」。飲料+茶點是下午茶的標配,張振緯表示,如果不以更廣的視角思考下午茶,下午茶不僅不能賺錢,還會成為雞肋。

  回到湊湊上,對於茶飲的定位,張振緯首先想到的是星巴克、Costa這樣的咖啡品牌和都可、快樂檸檬、蜜菓等茶飲品牌。而其最終的目的也是將茶飲產品做出品牌。

  把中國茶做成咖啡一樣的街邊飲

  在中國如今的消費市場上,隨時拿一杯奶茶或是咖啡已經不足為怪,因此能夠與咖啡相媲美,品牌相對空白的茶市場又成為商人的下一個獵物。對於這一點,咖啡品牌星巴克花費6.2億美元收購美國茶葉零售商Teavana足以證明。

  茶飲的生意並非想像中的好做,今年年初,星巴克就宣布,美國的5家茶吧將關閉其中4家。而在中國,功夫泡茶模式僅僅培養了一批小眾消費者和單體茶品牌。

  而對於這一點,湊湊可謂佔據了臺灣文化的優勢,推出的茶飲是臺式手搖茶。據介紹,這種茶飲被稱之為是中茶西制。經過調茶師的手,傳統的紅茶、鐵觀音、普洱被做成了擁有奶泡、碎冰和焦糖的時尚飲料。不僅如此,糖的添加分為三個檔次,由消費者自主選擇。

  

  (湊湊的裝修風格與呷哺呷哺相距甚遠)

  茶飲貫穿湊湊餐廳全時段,未來,湊湊的茶飲還將進行外送服務,通過外賣平臺銷售。

  珍珠奶茶、檸檬紅茶等茶飲早就已經不是新鮮事,湊湊的思路之所以值得思考,原因是湊湊將茶飲聚焦在了茶上,而非單一款產品或是飲料上。而這帶來的變化是,湊湊像咖啡品牌在全球尋找不同品種咖啡豆一樣,經由臺灣、印度、錫蘭、中國大陸等地遴選原葉好茶,提煉萃取茶湯的過程就如同煮咖啡豆。

  張振緯表示,日常我們喝到珍珠奶茶、檸檬紅茶這些加冰、加奶、加茶的飲料,並非真正的臺式手搖茶,手搖茶來源於調茶師對傳統茶湯的西式製作,需要遵循的標準和品質是日常飲料無法擁有的。

  「茶+火鍋」構建新的消費場景

  火鍋不同於其他正餐類品牌,打造一個不依靠菜品的高客單價品牌,有海底撈作為競爭對手,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在火鍋的基礎上提供與高客單價匹配的價值,並讓消費者認可,成為湊湊誕生的關鍵。張振緯表示,任何一種新產品,新模式,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對消費者具有多大價值,解決了什麼樣場景需求。

  

  (火鍋依然存在)

  在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內,我看到將近一面牆的架子上擺滿了鐵鍋、鐵壺和各式各樣的餐具。據了解,這裡累積了從籌備初期到最終定稿的各個版本的樣品,作為火鍋主要容器的鐵鍋,先後打造了19個版本。

  張振緯表示,湊湊的差異化重點定在了消費場景上,即通過不同的消費場景與其他品牌區分。這也是為什麼張振緯強調湊湊的茶飲不是單純的下午茶。「火鍋解決了親朋好友聚餐的需求,茶飲則滿足了休閒聚會的需求,這兩種業態嫁接在一起,能發揮出1+1>2的效應。」

  而這背後的邏輯,張振緯認為是購物中心休閒化趨勢的必然產物。「當前的購物中心已經逐漸變成商業休閒空間,喝茶、看電影、購物等需求集中,但當前購物中心的格局仍然區隔明顯,餐飲購物佔據著各自的空間,並未真正達到休閒化。」在張振緯看來,香港以及新加坡的一些商場格局是當下購物中心的發展趨勢,直觀的不同是購物、餐飲與休閒空間交融在一起。

  結語

  對於一個尚未開業的品牌,過多的推薦和探討總有廣告之嫌,但作為一個在模式和內容上均在努力尋求創新的品牌,其對於品牌定位和產品定位的思考的確值得餐飲人深思。

  呷哺呷哺作為休閒時尚的火鍋品牌,其成功不言而喻,在這樣的品牌基礎上創造一個新品牌,對於保持本質和創新點的選擇邏輯想必是很多餐飲人好奇的地方,本文以茶飲為案例,深入解讀湊湊增加茶飲背後的產品、市場以及未來考量。

  (來源:掌柜攻略 文/賀陳慧)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半年虧損2億,新開36家餐廳,翻臺率不及海底撈
    6個月裡,呷哺呷哺新開了31間呷哺呷哺餐廳和5間湊湊餐廳;截至6月30日,公司有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其中1線城市364間,二線城市405間;有107間湊湊餐廳,其中一線城市57間,二線城市51間。呷哺呷哺餐廳收入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由去年同期的21.99億元下滑至12.28億元,但佔總收入的百分比上升至63.6%;湊湊餐廳產生的收入同比增加21.3%至5.93億元,主要是持續擴張其餐廳網絡所致。 和海底撈一樣,呷哺呷哺上半年的顧客人均消費也有所增長。
  • 呷哺呷哺2018年營收47.34億元,翻臺率卻從3.3降至2.8
    速途網4月1日消息(報導:李楠)近日,呷哺呷哺發布2018年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2018年呷哺呷哺營收額47.34億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9.2%;經調整純利4.75億元,同比增長10.0%。據財報顯示,呷哺呷哺營收的增長,主要是來自門店的大幅擴張以及客單價上漲,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新菜品的推出推動了人均消費的上漲,全國同店銷售增長8.5%。
  • 呷哺呷哺「LIGHT-POT」新店模型:「一人一鍋」挖掘空間仍廣闊
    除此之外,呷哺呷哺新店模型不僅僅是裝修風格和屬性定位的改變,更多的是商業模式上的考量,「我們這次升級不是簡單的變成白色變明亮或者任何什麼顏色,核心原因是這種風格,我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奶茶,而從奶茶我可以切到下午茶的領域。」這種考量一部分源自於趙怡此前在麥當勞的經驗,「麥當勞給我很大的啟示。他為什麼要做現在這種店鋪色調?
  • 上海湊湊火鍋靜安晶品店
    推文有辦法附上其他公眾號的連接麼………………分類:中餐火鍋價格:人均180~200湊湊火鍋是呷哺呷哺旗下的,據說是拿出來死磕海底撈上市的品牌。但是好像說開了以後也是一路賠錢,可能是名字有點問題吧,叫了湊湊,大概沒湊上。
  • 大和勁升呷哺呷哺目標價1.3倍至23元 續籲買入
    原標題:《外資精點》大和勁升呷哺呷哺目標價1.3倍至23元,續籲買入   大和發表研究報告指
  • 一文講清楚餐飲股九毛九、海底撈、呷哺呷哺該不該買
    最重要的是,市場看好呷哺呷哺旗下的中高檔火鍋品牌「湊湊」,認為這是呷哺呷哺的未來增長動力,湊湊上半年為呷哺呷哺貢獻了5.93億元的收入,增長了21.3%,佔呷哺呷哺總收入的30%。由於疫情因素,呷哺呷哺上半年開店步伐放緩,上半年新增5家湊湊及31家呷哺呷哺餐廳,合計共經營1010家呷哺餐廳及107家湊湊餐廳。下半年加快開店步伐,目標是全年新增約100家呷哺呷哺餐廳,新增約50家湊湊餐廳。市場預期湊湊明年的同店銷售可恢復至去年水平。
  • 美銀證券:重申呷哺呷哺(00520)「買入」評級 目標價上調100.9%至22...
    智通財經獲悉,美銀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呷哺呷哺(00520)復甦步伐好於預期,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增長加快,因此將2020年每股盈利預測提升至2分人民幣,並將2021至2022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提高6%及3%。
  • 20多年火鍋生涯,"一人一鍋"到底給呷哺呷哺帶來了什麼?
    再搭配自有供應鏈下,品質和安全均有保障,且能穩定供應的優良食材,以及基於此推出的營養均衡的品質套餐,讓呷哺呷哺能夠以"一人一鍋"+優質單人套餐的完美CP組合實現新的商業擴展。也讓呷哺呷哺在有效確保飲食健康的同時,大幅縮短出餐及用餐時間,跟時下年輕主力客群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更讓一個人的火鍋也能有滋有味,進一步擴大了呷哺呷哺的受眾基礎。
  • 呷哺呷哺啟動品牌升級聚焦95後消費族群 明年將新增100家門店
    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記者 陳瓊)12月17日,呷哺呷哺啟動品牌全新升級,呷哺呷哺集團行政總裁趙怡表示,呷哺呷哺未來發展將更加聚焦以95後為主的年輕消費客群,品牌策略也會使用更順應年輕人的方式來展開。
  • 20多年火鍋生涯,「一人一鍋」到底給呷哺呷哺帶來了什麼?
    而從1998年呷哺呷哺首次出現在北京,就一直在通過「一人一鍋」,傳遞這種健康安全的餐飲模式。時至今日,呷哺呷哺已經藉助「一人一鍋」在火鍋賽道走出一條以小火鍋為代表的全新路徑,在全國擁有了數千家直營門店,成為國內第一家把中餐規模化的餐飲企業。而細數呷哺呷哺20多年來的穩步發展,其始終倡導的「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也成為支撐其不斷向前的重要元素。
  • 呷哺呷哺全新品牌升級:深度挖掘「一人一鍋」核心競爭力
    在剛剛結束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就基於「一人一鍋」對時下消費客群的深刻洞察,推出全新品牌升級下的集團logo和「自在一鍋,生而不凡」的slogan,並順勢推出的「LIGHT-POT」新店模型,此舉的深層邏輯,則是代表了未來呷哺呷哺將會從更深層次挖掘「一人一鍋」的核心價值。
  • 深度解碼呷哺呷哺品牌升級,「一人一鍋」如何成其核心競爭力?
    在剛剛結束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就基於「一人一鍋」對時下消費客群的深刻洞察,推出全新品牌升級下的集團logo和「自在一鍋,生而不凡」的slogan,並順勢推出的「LIGHT-POT」新店模型,此舉的深層邏輯,則是代表了未來呷哺呷哺將會從更深層次挖掘「一人一鍋」的核心價值。
  • 正牌、副牌、貼牌、行貨、水貨,這些「行話」到底什麼意思?
    在購買葡萄酒的過程中,我們總能聽到許多「行話」,無論是名莊的正牌副牌,還是經銷商口中的貼牌、行貨和水貨,這些詞都能給很多人帶來困惑。傳說中的各種「牌」、各種「貨」,到底是什麼意思?
  • 小龍坎推「小龍坎mini火鍋菜」,餐飲企業為何都愛做副牌?
    而公司推出這類新品和這個新品牌的初衷,就是要做區別於冒菜的一個品類。「小龍坎的火鍋菜首先源自我們的牛油鍋底,且每份都是單獨鍋底;食材包括羊肉卷、毛肚、黃喉、千層肚等人們吃火鍋時必點的菜品。對比傳統的冒菜,從製作工藝和原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區別。此外,區別於大火鍋,火鍋菜更適合一人食,且不受場景限制。前期,我們重點推出的是外賣端,之後也會發展堂食業務。」上述負責人說。
  • 中國瓏岱酒莊推出副牌佳釀-琥嶽
    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非常榮幸能夠在此隆重推出中國瓏岱酒莊的副牌佳釀。  繼多年等待後,集團於2019年揭曉了其位於中國酒莊的名稱,並推出了正牌佳釀——瓏岱的首個年份。而今年,集團為副牌葡萄酒——琥嶽揭開面紗,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挑戰。
  • 海底撈上市了 全聚德、廣州酒家、呷哺呷哺等如今怎樣了?
    2017 年,全資子公司利口福貢獻淨利 2.4 億元,佔總利潤的 71%,其產品覆蓋月餅、速凍食品、腊味、西餅麵包、 方便食品、放心午餐等系列共計 160 餘個品種。中秋月餅系列更是連續多年產銷量位居全國前列,此外,2016 年推出的新品核桃包成為當年爆款,配合奶黃包、糯米雞等定位較高的粵式點心,廣州酒家在食品業務方面不斷縱深化發展。
  • 正牌、副牌、貼牌、行貨、水貨、山寨貨,這些「行話」到底什麼意思?
    在購買葡萄酒的過程中,我們總能聽到許多「行話」,無論是名莊的正牌副牌,還是經銷商口中的貼牌、行貨和水貨,這些詞都能給很多人帶來困惑。
  • 呷哺呷哺品牌發布會再落上海,傳遞一大重要消息
    而根據最新數據,呷哺呷哺在餐飲必爭之地滬浙地區所取得的亮眼成績,以及剛剛在上海結束以「自橙一派」為主題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高層對於其未來發展方向的全新規劃,也在進一步增添投資者對呷哺呷哺全國擴張,不斷向上打開利潤空間的投資信心。
  • 瑪歌副牌的成長史
    其實除了正牌酒外,瑪歌酒莊還出產高品質的副牌酒。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便為您介紹瑪歌酒莊的副牌酒。 瑪歌酒莊建築外觀 瑪歌酒莊釀造副牌酒的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其副牌酒是波爾多最早的名莊副牌酒之一。
  • 呷哺呷哺(0520.HK)「自橙一派」,年輕化品牌聚勢而發
    品牌全方位煥新升級,把握最富有潛能的趨勢據了解,呷哺呷哺的新logo取材「呷哺」二字中的20個「口」,意在升級演繹。以首家在北京悠唐購物中心開業的模型店為例,它的整體店面形象大方明亮,茶飲吧檯植入在整個餐廳的前端,為後端的小火鍋業務引擎、導流,有效解決銷售品效的問題,推出後迅速引起消費者的追捧及業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