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市民會選擇到健身房裡健身。那麼在健身的過程中,如何避免不科學的鍛鍊而造成運動損傷呢?雙成健身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專職教練趙紹波建議,在健身前,市民應儘量選擇具有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有一定工作經驗、自身也熱愛健身的教練,先根據具體情況來擬定一份科學的健身計劃。「有些會員因為不注意鍛鍊的方法,在跑步機上練著練著就出現頭暈等不適症狀。」趙紹波說,科學健身講的是體適能訓練,體適能就是我們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在逐漸變強,鍛鍊要結合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如果不注意科學鍛鍊的方法,往往會健身不成反而傷身。
不科學的健身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平時不運動,一運動就用力過猛
有的市民辦會員卡後又抽不出時間和精力鍛鍊,偶爾有空的時候就瘋狂訓練,這樣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科學的訓練方法基本分為三個周期,適應期、訓練期、鞏固期。凡事講究循序漸進,突然增加運動量會讓身體的肌肉和肌腱無法適應,輕則出現肌肉、肌腱拉傷等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如果平常不能去健身房鍛鍊者,可以在家試試徒手的方式健身,慢慢提高運動量,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運動時過於自信,盲目攀比
部分市民在健身的時候喜歡和周圍的人比較,還有些「健身小白」對自己的身體過於自信,這兩類人都容易出現身體損傷的情況。除了容易出現肌肉韌帶拉傷外,進行重量訓練的時候,盲目增加身體無法承受的重量,極有可能會危及到自身生命。「健身小白」應選擇輕重量、低強度的運動,再根據身體自身情況,逐漸地增加身體能夠承受的強度,時刻要注意自己的心率,強度不要超過自身最大心率的55%-60%。
運動後立即停下來
很多人會有這個誤區。運動時,心率加快,毛細血管擴張,肌肉也會強力收縮,血液循環加快,靜脈血會跟快地流回心臟,心臟再將動脈血輸送到全身。在這個身體的機能下,如果突然停下來休息,肌肉會停止收縮,靜脈血液無法及時地流回心臟,導致心臟血液不足,大腦缺氧,導致頭暈,視線模糊,休克等不適的症狀,長期會導致腦萎縮,記憶力下降。
訓練前不熱身
訓練前的熱身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沒有充分的熱身,肌肉溫度和肌肉收縮速度沒有達到一定水平,會引起運動損傷,抽筋、關節損傷等。
空腹運動
有的人為了更快地瘦身而選擇空腹運動。實際上,空腹時人體血糖濃度會偏低,如果在血糖濃度偏低的情況下進行訓練,會造成運動性低血糖,頭暈眼花、嘔吐的症狀,還會讓腸胃的代謝功能下降面對肝臟造成負擔。
原標題: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 你的鍛鍊方法對了嗎?教練:要結合自身情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