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出類拔萃的著名人物。他們是「文聖」孔子、「武聖」關羽、「詩聖」杜甫、「詞聖」蘇軾、「醫聖」萬密齋、「藥聖」李時珍、「書聖」王羲之和「畫聖」吳道子等等,他們大都是被後人稱之為聖人。然而,「醫聖」萬密齋卻是被康熙皇帝追封為聖人的大醫學家。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被皇帝封為「聖人」者極為罕見,他們的存世真跡可謂鳳毛麟角。對聖人的稱頌,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學者黃錦祥說:「聖人徳才高叡,聞頌天下!」可見,他們的成就確實非同凡響,常人無法企及。
大凡某位聖人,除了品格高尚之外,都是有開宗立派本領的大學問家,開創了顯赫廣博的學術風格。作為16世紀中國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萬密齋的書法成就,不經意被遮蔽在他聲名隆隆的醫學貢獻之下,世人也難得一見他的書法墨寶。萬密齋不僅醫術高尚、醫術精湛,著作豐富、影響深遠,而且工於書法,卻鮮為人知。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醫聖」萬密齋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稿本,筆畫古雅雄健,自然流暢,頓宕純和,一氣呵成,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運動感。頗具晉唐法度,可以視為古代書法教材之一,難能可貴!
萬密齋書法筆力雄勁,點畫變化多端,近觀給人氣勢磅礴之感。信筆揮灑,放浪形骸,去盡雕飾,一任自然。以行草為主,筆墨「蒼勁雄渾」。萬氏中鋒用筆,筆力內聚,有「錐畫沙」之效果。他的著作手稿保留了張即之、趙孟頫和魏碑痕跡,尤重魏晉書風的點畫之趣,較之二王筆致迅疾,可見當時「醫聖」陶醉在書寫的快感中,深得右軍筆法。他行醫用藥的軌跡,大都記錄在這些珍貴的稿本上,可惜大部分原著手稿經已散佚無蹤。
著作豐碩的萬密齋出身於醫學世家,祖父萬杏坡是位名醫,他的父親萬筐擅長兒科,尤精於痘疹,樹立了「萬氏小兒科」的聲望,名噪鄉裡。萬密齋自幼天資聰穎,8歲能吟詩,後科場失意,隨其父習醫繼承家學。他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詩、詞的形式書寫,便於學習和記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萬密齋有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為後世所推崇。像清代醫學家沈金螯、武之望;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湯本求真;朝鮮醫學家許浚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萬氏的學說,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的著作墨寶曆來為世所珍。
集書法與中醫之大成,萬密齋書法雄奇飄逸獨樹一幟,稿本脈絡清晰可考,從青年到中年以及晚年的珍貴手跡清晰可見,書中較多用硃筆批註的痕跡,跨越了萬氏幾十年的從醫時光。萬密齋晚年書法奔放流暢,謀篇布局一揮而就超凡脫俗。雖無意安排,偶有連筆,卻成了章法多變的書法神品,著實耐看。加上自然得體的敘事記錄,顯示出「醫聖」深厚的文學功底,為書法史增添了一種個性鮮明的書體。眾所周知,中醫藥古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它對世界醫藥的發展具有極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這些古老的藥方,我們看到萬密齋醫學以外的傳統文化,書法美觀大方,古意盎然,清晰易讀。萬密齋醫德高尚,對患者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倡導「醫乃仁術」,用畢生精力踐行自己的醫德理念。萬密齋是中華醫學發展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明朝後期的醫學家王肯堂、張景嶽等人的著作中,也大量引用了萬密齋醫學觀點。由於他在醫學上的傑出成就,清初被康熙皇帝追封為「醫聖」。《萬密齋醫學全書》實踐性強,論述精闢內容豐富,是明清兩代頗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醫學著作,大部分分冊被收輯編入康熙年間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為皇家珍藏。
從術語上說,醫聖是指品德最高尚、醫學最高超的人,歷史上被公認為「醫聖」的只有東漢末年傑出醫學家張仲景和明代著名醫學家萬密齋二人,他們精通醫術德澤後世,而且醫學聖人的手跡是十分罕見和珍貴的!《萬密齋醫學全書》對後世和海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收錄了《萬密齋醫學全書》中的10部,朝鮮醫學家許俊於1611年所著《東醫寶鑑》、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於1853年所著《雜病廣要》、日本醫學家湯本求真於1904年所著《漢皇醫學》等著作中,均取論過萬密齋醫著。建國後,為繼承和弘揚萬密齋醫學遺產,湖北科技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曾先後幾次組織出版發行。
萬密齋重視祖國醫學遺產,但不拘泥守舊,而注重於具體分析病情,靈活運用古方。他寫的診斷書,言簡意明,所開藥方,藥少而療效好,創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蹟。曾兩獲羅田知縣朱雲閣、湖廣右布政使孫應鰲親書「儒醫」牌匾,時人稱為「神醫」。由於萬密齋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影響大。他辭世後,是用「京畿御葬」的形式,安葬於家鄉大河岸廣家崗。鄉民自願築祠於墓旁作為紀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羅田知縣沈廷楨親自為其重樹墓碑並題寫碑文,碑文中有「國朝加封醫聖」字樣,字跡至今清晰可見。1992年12月萬密齋墓被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萬密齋(1499~1582),史稱「醫聖」。原名萬全,號密齋。生於羅田(今屬湖北)大河岸,是我國明代與李時珍齊名的著名醫學家,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萬密齋博學多才,能詩善文,精醫術,擅書法。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多年,以兒科、婦科、痘診科享有盛譽,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獨樹一幟,譽滿鄂、豫、皖、贛,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所著《萬密齋醫學全書》對臨床醫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子目有《萬氏兒科》、《婦科發揮》等10多種,108卷。其專著《養生四要》對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優生優育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寡慾、慎動、法時、卻疾」的養生理論不僅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心理平衡、營養均衡、適當運動、戒菸限酒」的養生理念早幾百年,而且內涵更全面、更先進、更科學,為「中華養生第一人」。 2016年11月,著名學者黃錦祥發現了「醫聖」萬密齋《醫學原著》手稿真跡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是研究萬氏醫學的珍貴史料。
2020年1月27日,著名學者黃錦祥查閱「醫聖」萬密齋《醫學原著》親筆手稿時發現孔子研製的秘方——《孔子傳避瘟疫秘方》,所載功效是每年預防瘟疫。內容是:每年臘月二十四,取井華水,平旦第一汲者盛淨器內,計中人口多少浸乳香,至元旦五更,暖令溫。從幼小至長老,每人以乳香一小塊,飲水三口嚥下不染時疫。孔氏今經七十餘代不患時疾,用此方也!孔平仲(傳)。此《孔子傳避瘟疫秘方》又名為《孔夫子傳避瘟疫方》,是由孔子後裔孔平仲相傳下來的,上圖為萬密齋早年記載的孔子「醫學傳方」手跡,實屬罕見。
孔平仲(1044~1111),北宋文學家、詩人,孔子後裔。字毅父,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幹)人。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為秘書丞,集賢校理。出知衡州,轉任韶州。宋徽宗即位,召為戶部員外郎,遷金部郎中,提舉永興路刑獄,任職於鄺延、環慶。因朝廷黨爭被罷免。孔平仲是北宋中後期著名的文臣,與二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章名世」(《宋詩鈔》) ,嘉祐、治平年間連續三科順次登進士第,元祐初同入朝為官,聲名卓著,時號「三孔」。黃庭堅稱:「二蘇(蘇軾、蘇轍)聯璧,三孔分鼎」之譽。著有《續世說》、《孔氏談苑》、《珩璜新論》等。《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孔平仲佔21卷。
在這些珍貴的親筆手稿上,萬密齋又提及了自己妻妾「袁氏」病故的原因,與史料記載是一致的。內容是「此方未試,餘妾袁氏因病後虛弱,大怒喉生瘜肉。如新荷,初吃鮮柿及翻症方稍平,後屢犯,且虛熱大作,不能多進飲食而逝。」未試用偏方和對亡妾的病況前後,中年的萬密齋也作了詳細紀錄,從抖顫的字跡上反映出痛惜之情。(如上圖)
據史料記載,明代中期湖北黃岡市誕生了「醫聖」萬密齋和「藥聖」李時珍兩位醫學界的偉人。萬密齋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攻讀經史律歷之學,比李時珍年長十九歲,與李時珍齊名於嘉靖至萬曆年間,是極負盛名的名醫,也是「鄂東四大名醫」之一。明代已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也就是說「萬密齋」因醫而聞名,「李時珍」因藥而著稱。他們兩人有著相似的生平經歷,對中醫均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黃岡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自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知覺齋主人黃錦祥先後發現的「醫聖」萬密齋手稿真跡共有三本,分別是《醫學綜合原著》、《幼科心法》和《痘疹心法》,在歷史上有重大意義,見證了萬密齋行醫救世的史實,充分體現了萬氏治學嚴謹的作風。另一方面,又體現出萬密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文學修養,用儒學文化譜寫醫學論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化遺產。從歷史角度看,「醫聖」萬密齋的真跡是「聖人」手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可謂一字千金!在文獻上,萬密齋的墨跡與「藥聖」李時珍的手跡同樣重要,遺憾未曾發現李時珍的真跡存世。故此,萬密齋遺墨更受到世人的矚目,是舉世無雙的「聖人」真跡墨寶,更是收藏界夢寐以求的至寶。
學者黃錦祥慧眼獨具,不僅在2016年發現明代「醫聖」萬密齋唯一存世著作手稿,還發現過轟動全國的(唐代)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和明代堪輿學家孔聞星(如玉徹瑩大師)《選擇要訣》手稿孤本,引發《廣州日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報導,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上廣受讚譽,他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藏家曾經發現一本「清代」嘉慶御醫汪必昌著作手稿《聊復集·怪症彙纂》被估價2億元人民幣,而時代更久遠的「明代」聖方手稿孤本——「醫聖萬密齋」真跡就更加珍貴了,是屈指可數的頂級珍品!一位是清代「御醫」,另一位是明代與李時珍齊名的「醫聖」,是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傳奇人物!
名人真跡《藥方》自古受藏家的重視,正如臺北故宮現藏北宋黃庭堅書寫的藥方《制嬰香方帖》(如上圖),亦稱《藥方》。紙本,縱28.7釐米,橫37.7釐米,只有 9行81字(「嬰香,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之,龍腦七錢別研,麝香三錢別研,治弓甲香壹錢末之,右都研勻。入牙消半兩,再研勻。入煉蜜六兩,和勻。蔭一月取出,丸作雞頭大。略記得如此,候檢得冊子,或不同,別錄去。」),是價值連城的藥方,一頁已達過千萬元,雖然價值不菲,但是一紙難求。因為名人《藥方紙》留存下來不易,許多被時人所忽略而遺棄,故此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學者黃錦祥珍藏的「醫聖」萬密齋存世孤本有數百頁,是非常珍稀罕見的「聖人」手跡,無疑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自康熙四年起,歷代志書中均有對萬密齋醫學成就的文字記載,並設有個人傳記。1998年版《羅田縣誌》記載的萬密齋醫學成就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醫學實踐方面。他繼承家學的同時,注重臨床實踐,尤精於切脈、望色,對疑難病症善於辨析和診斷。而萬密齋寫的這些藥方子,筆墨精妙,靈動自然,如同欣賞一幅幅精美的書法佳作!
萬密齋紙條上所說的《針灸大成》,有可能是指同為明代大夫的楊繼洲(1522~1620)撰寫的書籍,指出關於盤針之法在《針灸大成》中未說明清楚存在缺憾,其實古時的《針灸神書大成》早有提及,此書又名為《瓊瑤神書》。而《瓊瑤神書》的作者是宋代醫學家瓊瑤真人。從這裡可以看出,萬密齋對著書立說是相當嚴謹的。
一張信手拈來的小紙條,也彰顯出萬密齋不凡的書法功力。著名書法家伍嘉陵觀賞稿本時稱道:「這是真正的古人筆法,現代人懂的不多,甚為難得!」並題寫「醫聖萬密齋著作手稿墨跡」書名。萬密齋用筆不拘成法,以氣引筆,點畫線條,盤旋飛舞,變幻莫測。通幅結構嚴密,情墨交織,奇姿異趣,給人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這正是「醫聖」 萬密齋別開生面的書法魅力,令人讚嘆不已。
點擊往期連結:
毛主席指揮送瘟神
郵箱:2727619943@qq.com
【更多精彩期待大家共同發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