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裔孫】梅洲有位滿腔愛國心的黃埔軍校生吳立厚

2021-02-18 福建漸山七賢文化

文:吳福順  吳清林       圖:吳振興

編輯:慎    言

  吳立厚先生,1917年3月13日出生於福建省詔安縣梅西村,2015年5月7日因病逝世於臺灣新北市,享年98歲。根據梅洲吳氏族譜世系表,系子棠祖(大學尾)懷瑛祖世系二十五世,家中共有五兄弟,排行老大。是詔安縣梅洲鄉自吳大成祖南宋開基以來為數不多的黃埔軍校畢業生之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日寇的鐵蹄賤踏中華大地,讓廣大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八年抗戰,許多知識青年從軍報國,可謂風起雲湧。吳立厚先生當時年僅二十,他的軍旅人生,隨愛國心而起,也隨抗日戰爭而了。他不是青史名將,生命卻緊扣中國近代史脈動。畢生低調,自認為滿腔愛國心的平凡人。

  立厚先生父親英年早逝,在那軍閥混戰的舊中國,人禍天災不斷,生活艱辛,家庭的重擔很早就落在知書達理的母親和他這個長兄肩上。初中畢業後,他受聘在家鄉梅洲小學當老師。抗日戰爭爆發後,吳立厚先生從報紙上看到大片國地淪陷,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報導。吳立厚對此義憤填膺,滿腔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投筆從戎,拿起武器,抗戰救國,以洗國恥。他瞞著家人來到龍巖縣師管區報到,響應國家的號召知識青年從軍報國,共赴國難,起初被指派擔任"上兵見習文書",只能拿毛筆寫公文,後來升任成為"文書上士"、"特務長"等職務。

      在此期間吳立厚先生左思右想,想要報國就要進入一流軍事學府接受正規軍事教育,由於報考資格至少要高中學歷,他透過不斷刻苦自修,隔年便插班進入龍巖縣的省立高中。後來,他以同等學歷報考中央陸軍官校。考試當天,他聽到錄取者必先備妥"保證書",無奈地長聲喟嘆。有位中校軍官出面關切,得知吳立厚找不到保證人,當面允諾作保,幫他籤名蓋章,他才得以順利錄取,入學後方知該幫忙具保的貴人實為其大隊長。

      部隊駐防連城縣朋囗時的某一天,吳立厚先生目睹一群鄉民,正圍毆一名賣藥郎中,原因是郎中手裡的母雞,不論羽毛、體型都和鄉民失竊的母雞相同。他決定從中調解,找出當初賣雞者對質,終於還給賣藥郎中清白。

  當時黃埔軍校第四分校設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和國民黨中央陸軍測量學校同在一個地方。「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對聯高高掛在黃埔軍校第四分校的大門上。1938年暮春,吳立厚先生準備啟程前往廣西報到之際,不幸身染疥瘡。他走進連城縣某家藥店抓藥,店家老闆竟是那位郎中。有感於解圍洗冤的恩情,賣藥郎中分文未取,拿出祖傳秘方,讓吳立厚先生的疥瘡快速痊癒,得以通過官校報到時的體檢。人生的際遇,總在冥冥之中。

       吳立厚先生被編入黃埔軍校桂林分校十七期十七總隊。第一學期學習課目:步兵操典射擊、野外勤務、築城教範等。第二學期又進行了分科考試,不及格的又淘汰了一批,成績優秀者分配到炮科、通訊科,成績中等者到步兵科,體格矯健者分配到騎科。吳立厚被分配到步兵科。第三學期學習連、營、團的指揮部署,攻防戰術等。第四學期學習營、團以上圖上戰術、沙盤戰術、陣地攻防演習、重兵器的使用及教練方法等。學習時間二年,於1941年畢業。

      抗戰中的軍校條件很艱苦,學員自己造房,房子條件簡陋,點的是桐油燈。吃飯定量,只有野菜,用水是引用山上的泉水。軍事理論科目,要學戰術,學典範令、築城學、地形學,學繪製地圖。實戰訓練很苦,每天都是摸爬滾打,訓練非常嚴格,他都咬牙挺住。

      在軍校期間,吳立厚先生各門功課考試成績都是優秀,受到教官和學員們的稱讚。這期軍校畢業生的分配,基本上是從哪裡來的再回到哪裡去,加強當地軍隊指揮和教練力量。吳立厚先生返回福建省福州市擔任八十師239團的見習軍官。

  由於吳立厚曾經當過幾年小學教師,寫得一手好字,深得八十師領導的賞識,欲讓他在司令部當文書發揮他的特長。吳立厚婉言謝絕,多次要求到一線部隊抗戰,上前線殺敵才是中華男兒本色。八十師領導被吳立厚的精神所感動,就升任他為機關槍連排長,以酬其志。

      1944年9月,日寇再次對福州發動了攻勢。9月28日,日軍從連江、鎮海登陸。吳立厚擔任239團第一營機關槍排長奉命攔截日軍,卻因地勢、火力不及日軍,損失慘重,苦戰三天後撤退。一連連長楊清波、排長李太和壯烈犧牲。

      此後,日軍進佔福州,國軍部隊撤守到福州城外的山區。後來,吳立厚請求團長讓他帶著圓鍬重回戰場,將陣亡弟兄屍體掩埋。

      1945年5月間,抗戰末期,日軍部隊在炮兵掩護下從福州城撤退,國軍八十師展開進攻。吳立厚先生率眾來到閩浙交界的白馬河畔,卻遭到日軍優勢火力的攻擊,炮彈彷如雨落。他在翻滾過程中,腳部、臀部相繼中彈,很快便失血昏厥,所幸被一名傳令兵發現,背著他在漫天烽火裡撤退。他在野戰醫院開刀住院,前後將近一個月。同年8月,日軍豎白旗投降。吳立厚先生跟著國軍部隊到臺灣接管駐防。

  去臺灣後,吳立厚先生選擇重執教鞭。他陸續在"省立員林高農"、"竹南高農"、"省立北港高農"等高級農校擔任軍訓教官,直到1984年,才從臺南縣監水國中退休,任教長達39年,培育英才無數。

      無論是早期戰火紛飛年代,或是後來海峽兩岸隔離的歲月,吳立厚先生最掛念的是家鄉的親人,朋友和祖國家鄉的發展。當臺灣政策允許回大陸探親時,老先生不顧高齡,馬上攜夫人分別二次回到闊別50載的家鄉,祭拜先祖,與親人團聚重敘親情。並拿出他退休後大部分的退休金資助家鄉親人建設發展和後輩的教育求學 。

  吳立厚先生早年投筆從戎,奔赴戰場,為危難的家國浴血奮戰,抗戰勝利後的他在臺灣多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同時,他的這種為家國奮鬥和重視教育的精神也深刻影響他的下一代。吳立厚先生在臺灣共有6個兒子,其中:吳振國,排行第三,目前居住在南美洲的巴西,有三個兒子,都已經從巴西知名大學畢業,分別研讀計算機工程、化學工程、法律本科,在政府和大公司就業,他和夫人都是葡萄牙語翻譯師,多次被中國到巴西投資的大型企業和有牽涉到中國人的法院審理聘為翻譯。

      吳振邦,排行第四,早年留學美國,目前定居在西雅圖,歷任德州儀器、微軟等高級工程師,現就職於Facebook(臉書).育有二女一男,他們都畢業於美國常春藤名校,其中,二女兒吳亞欣,2012和2013年本科和研究生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2018年博士畢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電子&電機計算機科學博士,目前,年僅29歲是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方面的助理教授 。

       吳振興,排行第五,從事微電子行業,目前,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兒子畢業臺灣清華大學,獲美國密執根大學計算機碩士後,就職於亞馬遜公司。

吳振華,排行第六,從事漁事行業,女兒畢業臺灣中山大學,目前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修習工業工程碩士學位。

        附:【黃埔軍校校名演變】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臺灣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附註:吳立厚的兒子吳振興先生為本文提供一些翔實的史料和圖片)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 簡史
    圖:左起 校長蔣介石、校總理孫中山、國民黨黨代表廖仲愷黃埔軍校創設之初,由總理、校長及國民黨代表組成的校本部為最高領導機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軍校吸取蘇聯建軍經驗設立的黨代表和政治部是黃埔軍校成為新型革命軍校的重要標誌。
  • 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開展
    ,通稱黃埔軍校。為了傳承黃埔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管理中心、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聯合主辦,廣東省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清心閣和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協辦的「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今天起至7月16日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展,《<黃埔日刊>資料彙編》首發儀式同時舉行。
  • 黃埔軍校名將眾多,有資格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的學生都有誰
    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有名的軍校,創建於1924年,是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的。首任校長蔣介石,總教官何應欽,包括顧祝同,劉峙,陳誠等人都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而且黃埔軍校也為近代史上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無論是蔣介石陣營,還是我黨將領都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家,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正因如此,黃埔軍校才名聲顯赫,成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所學校。同時,黃埔軍校走出的學生,也成為抗戰時期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浴血全國,在八年抗戰時期常年累計與日寇戰鬥,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在民國各路軍隊中,各級軍官的基本來源分為四類:黃埔軍校畢業生、保定軍校生、日本軍校留學生、各地自辦的講武堂畢業生,其實在此之上,還有一個高級軍事人才的培訓機構「陸軍大學」。那麼,除去像四大講武堂之類的地方軍校之外,保定軍校、黃埔軍校、陸軍大學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學制學科建設上,以及軍事專業傳承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此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碌碌無為,生個女兒卻成為歌星,如今家喻戶曉
    鄧麗君,上世紀後半期最有影響力的華語女歌手。當年鄧麗君的影響力是今人難以想像的,她優美動人的歌聲,為她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生前足跡更是遍布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美國等,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在全球華人界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歌手。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是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為了應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了這座享譽中外的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其本校畢業生計有41386人,各分校、戰幹團、訓練班在內,共計23萬餘人。黃埔軍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周至籍學員: 何文鼎(1903-1968)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與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困難重重,軍閥百般刁難,蘇聯軍援令其蓬勃發展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致辭黃埔軍校建校之初,全校僅被批准裝備500條槍,孫中山先生雖然是當時中國名義上的大總統,但是卻受到各地軍閥的排擠,並沒有實權,無力為黃埔軍校爭取到更多硬體條件。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這時候孫中山實行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得到了回報,在黃埔軍校最困難時期,蘇聯一次就通過海運向黃埔軍校秘密運送了8000支嶄新的俄式步槍,並且每槍配備子彈高達500發,黃埔軍校的青年軍校生們欣喜若狂
  • 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
    原標題: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黃埔三傑人盡皆知,他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而黃埔四兇則是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
  • 解密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解放軍猛將排行榜
    人們早已熟悉共和國將帥的名字,卻並不熟悉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將帥之星中,竟然有那麼多人出自同一所軍事學校,這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有著堂堂陣容。出身於黃埔的中國共產黨人,後來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外交家,更多的成為將帥之星。
  • 黃埔軍校第一至十九期姚家老兵名單(更新)
    我想要說的是:這些名單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黃埔軍校具體的姚人姓名,重要的是,在花名冊中還有他們的地址和通聯地址,這些信息對我們研究家譜是很有價值和幫助的。七期:姚本培,行稱姚尚武,字植棠,號心栽,生於一九一三年十月十三曰,系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之後在時任軍長高述勳部任團長,抗戰期間隨高軍長投誠於共產黨時因內奸告密不幸遇害。
  • 黃埔軍校,90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原創」
    軍校門口的上方有「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門側各有一個木板衛兵崗樓。門口正對濤濤珠江,當年這裡給軍校供水的挑水工就有四五十人,可見當年軍校的規模。進大門,首先是衛兵休息室,裡面八個床位,一切擺放十分整齊。再向裡走就是軍校主幹道走廊,大的結構是五進院,由主幹道向兩側對稱展開,建築皆為三層,大氣整潔。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
  • 人文 | 高陵籍黃埔軍校一期學員周鳳岐(通遠街辦周家村人)
    飲酒中,石說:「當今天下大亂,我乃一企武夫,去年之事( 指高陵兵變),深感欲成大事非知識莫為,我願資助二位學成之後報效國家。聽說孫文在南方要辦軍校,你們到上海上大學或上軍校,可請於司令安排」。飯後,石給于右任寫了一封親筆信,給二人各贈一百元做路費。石象儀本是曹俊夫(曹世英,字俊夫)的舊部,1922年4月因反對曹接受直系改編,曾拒曹於高陵城外後,石象儀失敗。
  • 1937年淞滬會戰,參加戰鬥的師以上軍官有多少畢業於黃埔軍校
    3師團,已在上海的吳淞、川沙強行登陸,黃埔軍校教官陳誠,顧祝同也率部趕到上海前線協助張治中將軍指揮戰鬥。中央軍的師以上軍官差不多都是黃埔軍校前三期畢業,排以上軍官大都是後來中央軍校的,在當時淞滬戰場雲集了大量黃埔軍校畢業生。
  • 世界十大著名軍校:中國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要強
    二十幾位上將;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三個國家軍隊的總司令出自這裡,有韓國首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李範奭、越南臨時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講武堂韶關分校畢業)、朝鮮人民軍總司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元帥。從這裡先後走出300多位將軍,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有數十人,數以千計的校官和尉官,他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極其重要位置。
  • 黃埔軍校的老師方鼎英,沒有跟隨蔣介石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方鼎英出生於1888年,他是湖南新化人,方鼎英的家庭條件優渥,這讓他有機會接受先進的教育。方鼎英年輕時赴日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深深地明白了軍事力量的重要性,同時也從日本方面學到了很多先進的軍事知識。博覽群書的方鼎英學成後回到祖國,為祖國培養一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 廣州長洲島,黃埔軍校就在這裡,還有愜意的美景、懷舊的美食
    說起長洲島,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有個長洲島。感受歷史的痕跡長洲島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這裡絕不僅有著名的黃埔軍校,還有辛亥革命館、中山公園、文塔公園……可以說是文化古蹟遍地。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2000年,黃埔軍校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