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丨二十五 磨豆腐

2021-02-13 大營鎮人民政府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

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要趁早。

在古代,人們到了臘月二十五便忙活起來,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豆腐介於葷菜和素菜之間,比雞鴨魚肉差一點,比蘿蔔白菜強一點。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但是,肉類對於窮苦的人家來說並不是承擔得起的,所以就會選擇豆腐。

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諧音,取吉祥如意好兆頭,二十五磨了豆腐,祈願來年的生活能過得富富裕裕,豆腐聽起來像「都富」,家裡團團圓圓吃豆腐,年味兒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卻溫馨美好。

基於以上兩點:「二十五,磨豆腐」這一年俗一直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所說的「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經過民間的傳承,已經成了臘月二十五的老規矩。

民俗學家表示,「做豆腐」也有象徵性的意義,豆腐諧音為「兜福」、「多福」,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具有祝願來年生活幸福、吉祥有餘的美好願望,所以老百姓都會在春節時在家中準備豆腐,圖一個好彩頭。

如今,人們並不會自己做豆腐,他們會有更多別的選擇,非常常見的有,中國人常把剪好的「福」字倒著貼在窗戶或者門上,這樣,人們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氣」來到他們的家。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二十五磨豆腐
    年前傳統活動安排有迎新年歌謠,各地的基本內容相近,各地風俗不同,配以不同方言鄉音,頗有味道:「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雞去趕集;二十八,發麵貼花花;二十九,打酒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 【年俗大科普】臘月二十五 磨豆腐
    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裡,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3、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
  •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搶「頭富」
    臘月二十五,舊俗共有兩種:一是"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二是"接玉皇"。豆腐是老百姓的吃食,不比珍饈百味,不過飽腹而已。        玉皇則是仙班之首,雖然被孫悟空失了威嚴,但也是神仙裡的皇帝。這兩項習俗粗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
  • 民俗 |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這「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實際上也是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這一天家家戶戶做豆腐,源自清代百姓對奸臣和珅的抗爭。因為那個年代老百姓特別恨腐敗,就想跟腐敗做鬥爭。怎麼辦?於是就在這天要做豆腐。春節吃豆腐(鬥腐)就是跟腐敗做鬥爭。如今,這種習俗傳承下來,到臘月二十五,豆腐就成了備受青睞的食品。
  • 話年俗 臘月二十五,糊窗戶磨豆腐
    」;另一項是「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時至今日,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 【中國傳統文化】 春節習俗(一):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Grinding tofu is an ancient traditional craft.On the 25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there is a custom of making tofu by grinding,the legend says the Jade Emperor will descend and taste the soybean curd residue to experience an austere life.磨豆腐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
  • 俗語:「二十五,做豆腐」,讓你一年都幸福!
    臘月二十四,忙完掃房子,又到了臘月二十五。再有五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年味是越來越濃。       可是,你知道臘月二十五有哪些習俗嗎?你別說,還真不少。一、做豆腐有句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這在以前,一到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做豆腐。
  • 臘月二十五,為什麼要推磨做豆腐?
    「二十五磨豆腐」過年的老話俗語每句都有一定的說法和來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十五、磨豆腐這一習俗的來歷。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
  • 邢臺北國超市◇年貨盛宴 ┃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還可以這樣做……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南宋朱熹有首《豆腐》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關於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的習俗,傳說是因為灶王爺上天后,各家各戶為了防備玉帝再派人下界查訪,吃豆腐以示清苦,從而躲過玉帝的懲罰。「豆腐」是「都福」的諧音,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祈福啦。
  • 二十五、磨豆腐,化學原理說清楚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與「頭福」諧音,因此過年吃豆腐也代表著祈「福」。傳統製作豆腐,常用鹽滷或石膏點滷。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也就是要使蛋白質發生凝聚而與水分離。
  • 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還有六項習俗,你準備了嗎?
    導語: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還有六項習俗,你準備了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還有很多俗語是關於過年期間的習俗的,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意思就是在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做豆腐了
  • 臘月二十五的習俗
    臘月二十五的習俗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 天下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天下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小編今天就給你們說說為什麼了?小編覺得首先這三樣是一天天不亮就要幹,一直幹到黑,相對比其他工作要辛苦好多,再說這三樣工作都比較枯燥。第一苦:打鐵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活著就如入地獄,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活著就如入地獄。 掄一輩子的大鐵錘,勞力費神。
  • 世間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在傳統的行業裡,有一句順口溜:世間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說的意思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就是撐船打鐵磨豆腐。世間三苦之一:磨豆腐磨豆腐聽上去並沒有那麼辛苦,那麼它為什麼會是世間三苦之一呢?主要是因為需要不停的推磨子,要把黃豆磨成漿,還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能製造成豆腐。
  • 雙色豆腐丨菜品研發
    >主料:雞蛋6個,日本豆腐3根,磨芋豆腐500克。>配料:肉末150克,蔥白5克,紅椒米5克,韭菜120克。>製作方法:1.將雞蛋打算製成12塊直徑10釐米左右的圓蛋皮,將日本豆腐1根改成4段,每塊蛋皮包1個日本豆腐,再用韭菜綁好待用。2.將磨芋豆腐改成塊中間釀入調味的肉末,入平底煎香煎熟,然後加高湯稍燜擺入盤中。
  • 做豆腐,過大年!泰興人你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做豆腐的場景嗎?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泰興人的年豆腐是怎麼做的?泡好豆子便正式進入到磨豆子的過程了,過去,是通過石磨手工磨出來的,現在有了打磨機,倒是省時省力,浸泡好的黃豆,按比例倒入打磨機,磨好的漿經細棉紗布過濾,濾出的漿水細滑。
  • 失落東北:磨豆腐的啞巴舅舅
    文:小杜 / 獨立文學創作者--1 母親來美國幾個月,我帶她去了無數次華人超市,最常買的就是豆腐:水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凍豆腐、油豆腐、糯米豆腐、麻油豆腐……再加上豆腐乾豆腐乳之類,我的冰箱整整一層都是各種豆腐。
  • 豆腐 家常 不簡單
    ——《詠豆腐》 明  蘇平豆腐,一種傳統中國美食,古老、家常而不簡單。家常,卻不簡單有句老話,叫做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在過去的三百六十行中,人們通常把撐船,打鐵,磨豆腐稱為最苦的三個行當。然後就是不停的推磨,邊磨邊加水。這需要花很長時間,也是最累人的步驟。同時還要控制好水的比例,如果加的太多,磨出來的豆漿就太稀了。
  • 豆腐白
    臘月二十五,古有推磨做豆腐的風俗。
  • 太子豆腐:熟悉的老味道
    太子鎮屋李村大屋李灣街角處的作坊內,鎢絲燈綻放著溫柔的暖光,燈光下,三口大鍋在土灶上一字排開,鍋內冒著騰騰的蒸汽,裡面翻滾著剛磨好的豆漿。 乳白色的豆漿在鍋面漸漸凝結了一層淡黃色的薄膜,那是加熱分離出來的豆油。李小東用竹杖輕輕一挑,豆油便被挑出來掛在大鍋之上。薄如輕紗的豆油在暖光下顯得越發通透、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