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韋莊落榜後,寫了一首七絕,看似直白其實含蓄

2020-12-26 沉於古詩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

晚唐詩人韋莊,一生至少參加了4次科舉考試,年近60歲才考中進士。

我們今天要讀的含山店夢覺作》,就是他在第3次落榜後客居外地寫的一首詩。

這首詩看似很直白,但是感情很含蓄,尤其是次句。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次句隱藏了什麼樣的感情。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江南

您看,這首詩是不是非常簡單?

每一句都很容易理解,這就是一首普通的思鄉詩。

其實不然,這首詩的感情非常複雜。

在讀這首詩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

這非常重要,否則就不能完全讀懂詩人的感情。

先看詩題,也很簡單:在含山的一個旅館中,夢醒之後所作。

有兩個問題很容易誤導讀者:

(1)含山在什麼地方?

很多人都認為,含山是指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

其實不對。

首先,雖然韋莊漂泊過很多地方,但是從他的旅途看,並沒有路過含山縣。

其次,含山縣與江南就只隔一條長江,詩人為什麼會做「江南夢」呢?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詩題中的「含山」並不是指安徽的含山縣。

其實,在山西運城市聞喜縣有一條含山路,詩人第三次落榜後剛好就經過了這裡。

(2)詩人的家鄉在哪裡?

我們知道,韋莊是長安人。

那麼詩人為什麼會做「江南夢」呢?

這也需要我們仔細查查原因很簡單,黃巢起義以後,詩人為避戰亂,在浙江衢州重新安了家。

詩人第三次參加到長安參加科考,就是從浙江衢州出發的。

可見,詩人夢見的是浙江衢州的家鄉。

好,理解了這兩點,我們再來讀詩。

江南

1、曾為流離慣別家。流離,流轉離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曾經因為流轉離散,習慣了離別家鄉。

這句話很好理解。

詩人之所以習慣了離別家鄉,是因為「流離」。

流離,是指流轉和離散。

詩人為什麼會流轉?又是和誰離散呢?

這也需要我們查他的生平。

公元880年,詩人二次應舉不第,正值黃巢起義,與弟妹失散,為躲避戰亂,舉家離開長安赴洛陽,後來又輾轉到浙江衢州。

您看,詩人願意習慣離別家鄉嗎?

很顯然,詩人因為戰亂不得不離開家鄉,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詩人為什麼要寫自己「慣別家」呢?

是在為後一句做鋪墊。

2、等閒揮袂客天涯。等閒,輕易。揮袂,揮手。這一句的字面意思是:輕易地揮手,在天涯作客。

您看,詩人離開家鄉與一般人不同。

古人離開家鄉,一般都會很傷感,但詩人呢?

「等閒揮袂」,看起來很輕鬆,很瀟灑,沒有一絲愁緒。

但詩人為什麼會「等閒揮袂」?

就是因為「慣別家」。

已經習慣了,所以這一次離別也覺得很普通,沒什麼大不了。

很多人讀到這裡,容易忽略一個關鍵問題:既然詩人已經「慣別家」,而且離開家鄉時很輕鬆,那麼詩人為什麼又會回想起離開家鄉的這一幕呢?

按正常人的心理,越是平常的事情,越不容易被記起。

對吧?

我們繼續讀後兩句,看看詩人為什麼會突然想到自己離開家鄉的情景。

3、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起來,起床。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在燈前睡了一覺,夢到了江南的家鄉;心中惆悵,起床後看到了山月已經西斜。

這兩句話理解起來也不難,但是很值得推敲。

詩人為什麼會產生思鄉情?

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詩人做了一個思鄉夢。

那麼我再問您:他思鄉就思鄉唄,為什麼會想起自己離家時「等閒揮袂」的動作?

這個動作很普通啊,又不是一次兩次了,他早就習慣了離別家鄉,為什麼這次他偏偏要想起呢?

很顯然,這一次有和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哪裡不一樣?

原因就是,他這次離家的目的與以往不同。

他這次離家是為了參加第三次科考,也是定居浙江衢州以後的首次科考。

我們再回頭看,詩人為什麼會「等閒揮袂」地離開家鄉?

這一方面是因為習慣了離開家鄉,另一方面是因為詩人滿懷希望,他認為自己考中的可能性很大。

但很可惜是,他這次又沒有考中。

再加上剛才做了一個思鄉夢,所以他才很自然地想起自己離開家鄉時輕鬆自信的狀態。

他不僅想起了自己離家時的情景,更想起了以往因為戰亂不得不離開長安的情景。

您看,他心中有三種感情的交織:應舉失敗的痛苦之情,思鄉之情,還有對戰爭的厭惡之情。

但是他能馬上啟程回家嗎?

顯然不能。

您想想看,地方割據,戰爭不斷,詩人為什麼不找個地方安安穩穩過日子,還要考進士呢?

可見詩人建功立業的願望非常強烈。

既然出來了,自然要找一找出人頭地的機會,對不對?

他之所以從長安轉到山西,正是為了到河東道投靠鄭尚書。

應舉失敗,又不能回家,所以他才想把對親人的思念寄託給明月。

於是起床,結果才發現月亮已經西斜,無法再為他傳遞思念了。

詩人心中的痛苦,又增加了一層。

我們回顧這首七絕,如果沒有次句的「等閒揮袂」以及首句的「慣別家」,那麼這首詩就是一首很普通的思鄉詩。

這個本不應該成為習慣的習慣,本來一直隱藏在詩人心底,沒有被揭開。

但是,詩人的科舉再次落榜,再加上夜裡的思鄉夢,突然喚起了詩人對這個習慣的思考。

於是,詩人科舉失敗的痛苦之情、思鄉之情和對戰爭的厭惡之情,三種感情突然噴湧而來,對詩人形成了巨大的心裡衝擊。

這就是詩人惆悵的原因。

是不是很含蓄?

如果我們不仔細分析詩人的寫作背景,不仔細推敲詩人這個不正常的習慣,那我們就很難讀懂詩人的感情。

#唐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詩。

相關焦點

  • 晚唐詩人韋莊夜裡思鄉,寫下了一首五律,頷聯讓人嘆服
    (全文共270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韋莊的詩,構思往往很獨到。之前我們讀過他的一首七絕《江外思鄉》,借喻手法用得非常巧妙。而他的五律《章臺夜思》,也深受歷來學者的好評。
  • 晚唐詩人李群玉登上石頭城,寫了一首懷古詩,含蓄耐讀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了解李群玉,他是晚唐詩人,詩寫得好,名氣很大,連杜牧也慕名與他交友。提到《石頭城》,大家想到的應該是劉禹錫寫的七絕。其實李群玉的這首《石頭城》,讀起來也很有味,而且更加含蓄。這就與詩人所在的位置有關。詩人站在石頭城上,而石頭城就在長江邊,可以正面看到海潮,遠處的天空與潮水相接,看起來就是一條橫浪。這句話其實是描寫潮水奔湧而來的情景。而「斷岸落潮聲」,則是描寫潮水到了石頭城下的情景。
  • 晚唐詩人黃滔路過洞庭湖寫了一首五絕,看似簡單,但容易被誤解
    (全文共26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黃滔,是晚唐五代時期的文學家,被譽為「福建文壇盟主」。他曾經路過洞庭湖,寫了這首《秋思》,經常被人誤解為山水詩。其實,這首詩寫得相當含蓄,其中隱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詩人是如何表達出自己感情的。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霽天。
  • 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其實蘇軾並非首創,早在晚唐時就有一位詩人進行了積極嘗試。下面介紹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憶昔唐代:韋莊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韋莊是晚唐著名的婉約派詞人,他的詩作並沒有他的詞作流傳久遠。但這首詩卻水平高超,採用了多種修辭手段,不僅極具藝術價值,而且令人啟迪深刻。晚唐時代,各地戰亂不止,百姓民不聊生。詩人有一次來長安應試,可是不巧當時黃巢正在攻打京城,從而讓很多地方變得一片荒蕪。詩人撫今傷昔,寫下了這首婉而多諷的七律。
  • 韋莊的一首清平樂,開篇引人入勝,結尾更是無理而妙
    晚唐的一位才子也在其作品裡採用類似手法,下面介紹韋莊的一首清平樂,開篇引人入勝,結尾更是無理而妙。清平樂·鶯啼殘月唐代:韋莊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名詩《無題》背後是真實含義
    詩詞的鼎盛期是唐、宋時期,唐宋詩詞可以說是中國詩詞的代表,湧現了許多詩詞大家,有的浪漫奔放,氣勢恢宏,如李白;有的現實樸實,悲天憫人,如杜甫;有的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如白居易,有的悱惻纏綿,晦澀難懂,如晚唐的李商隱。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
  • 晚唐詩人羅隱的這首諷刺詩,為何耐讀?妙在含蓄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晚唐詩人羅隱寫過不少諷刺詩,比如《蜂》、《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不過在很多人心中,《贈妓雲英》才是羅隱諷刺詩的代表作。這句話很簡單,就是寫詩人與雲英久別重逢。醉別,說明他們曾經的關係很不錯,不然不會醉酒分別。那麼老朋友久別重逢,會聊一些什麼呢?很顯然,會彼此詢問這十年的境況。
  • 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詞,短短幾句,美得讓人心動不已!
    韋莊,晚唐著名詩人、詞人,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代表人物,合稱「溫韋」。韋莊的詞,主要以描寫自身的生活體驗以及抒情為主,詞風清麗,意象鮮明,所表達的情感真摯深沉。除此之外,韋莊的一些詞作還深受民間詞的影響,以決絕的語言直寫一往情深之意,如《思帝鄉·春日遊》。
  • 「七絕聖手」王昌齡,將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寫出了中晚唐的味道
    極高的質量,也使得王昌齡在盛唐詩壇乃至之後的時代裡被人極為推崇,甚至給出了「七絕聖手」等美譽。與眾不同的「邊塞」風格,有著超越時代的遠見說起「邊塞」這個題材,其實起源很早。《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被傳唱了非常久,《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裡也經常演唱。
  • 韋莊的兩首詞,描寫工細,出語卻很自然,驚豔了整個晚唐
    晚唐著名詞人韋莊也有這樣的經歷,他早年屢試不第,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王建稱帝後,他就在次年升任宰相。可是後來王建卻奪走了韋莊的愛姬,讓他悲憤交加,卻不敢反抗。下面介紹韋莊的兩首詞,描寫工細,出語卻很自然,驚豔了整個晚唐。女冠子·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 他被後人稱為「詩虎」,一首經典的七絕《蠟燭》,寫得很是感人
    羅鄴的名氣儘管不如李杜,但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寫過很多的經典七絕,尤其是他的一首《梅花》,寫得生動有趣,把梅花的風骨,還有獨特的品格,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很傳神。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 愛姬被蜀王奪走,韋莊忍氣吞聲寫下一首詞,叫人不忍卒讀
    盛唐遠去,詩人不復當年。時代的衰敗隱沒了許多精彩,晚唐的詩人就吃了這個虧,縱然才華橫掃李杜,卻也無法突破大環境的束縛。除卻著名的小李杜之外,溫庭筠、羅隱、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名氣就不行了。晚唐詩人韋莊便是這其中的一個。韋莊是京兆郡人士,祖上有文昌右相韋待價和蘇州刺史韋應物,可謂是書香門第、名門之後。可是,韋莊在晚唐屢試不第,最高官職也只出任了個校書郎,並無多大成就。但當其進入蜀中後,為王建所用,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 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其實韋莊除了是一位詞人之外,同樣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寫過了很多經典的詩作,其中一些作品也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那韋莊的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充滿了一種悲痛之感,特別是他在遊歷了江南,來到金陵參觀了六朝古都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為此信手拈來間,也是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名篇《臺城》,這首詩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通篇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悽美,把六朝古都的繁華,以及過後的落幕,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令人讚嘆不已,而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是最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晚唐最深刻的諷喻詩,像是參透世間百態,看似調侃其實卻耐人尋味
    尤其是在唐代的詩歌當中,中唐和晚唐的詩歌之中,以詩歌諷喻當前社會生活和朝廷事務的不計其數。我們今日所分享的這首古詩,堪稱是晚唐最深刻的諷喻詩,看透世間百態,看似調侃其實卻耐人尋味。且看: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裡人。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蠶婦》,作者是唐代詩人來鵠。
  • 宋朝詩人寫了一首小詩,不輸賈島的千古名篇,更含蓄有味
    但您可能不知道,宋朝初期有一位叫魏野的詩人也寫過一首《尋隱者不遇》。初讀這首詩,您會覺得很簡單,但讀得越仔細,就會越覺得含蓄有味。這首詩好在哪裡?風不動,其實就是指「無風」。那麼詩人為什麼不直接寫「無風」,而要寫「風不動」三個字呢?因為這三個字把「風」寫活了。這裡的風好像有靈性,可以選擇靜止,也可以選擇運動。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知人論世,了解韋莊的生平足跡後,也就讀懂了他的五首《菩薩蠻》
    公元約836年,在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韋莊來到了這個世間。韋莊祖上顯赫,曾祖父是唐代山水田園派大詩人韋應物。再往上追溯七代,祖上韋待價曾被唐睿宗李旦遷升為文昌右丞相,這是公元686年的事情,這也是武則天還政於睿宗的第二年。
  • 韓偓:影響李清照詞風的晚唐詩人,寫豔情詩的高手,自創香奩體
    這首《如夢令》其實有著清晰的唐詩傳承,曾被李商隱讚賞「雛鳳清於老鳳聲」的韓偓有一首詩《懶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趙挺之帶著趙明誠,父子二人親自到李府求親,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經過多方了解了趙明誠的人品學識後,最後親自定下了親事。在趙明誠到李府送聘禮的時候,李清照也偷偷去看了,她還填了一首《點絳唇》,生動地記下了這一幕: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 【世界讀書日】讀瑰麗奇崛的晚唐小李杜詩歌有感
    他們的詩歌寫的確實是萬古傳揚。但是,有可能看的多了之後,就會有審美疲勞,無法品味其中的含義。那我們不妨換個視角,今天就給詩歌的愛好者另闢蹊徑,推薦一下我讀的由胡先可編著的,中華書局出版的《小李杜》。學習強國上,想必大家也答過小李杜的題目,他們就是晚唐的著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
  • 皮日休很有趣味的一首詩,著墨不多,卻意味無窮
    詩歌藝術追求含蓄和形象,不一定非要堆砌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長篇大論。有時看似淺近樸實的語言、普通常見的素材,但只要體察入微,描寫生動,反而更能打動讀者。比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野草、斜陽都是常見的素材,結合特定的場景,卻令人感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