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2020-12-10 筆上青雲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藝術的發展和藝術的分類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黑格爾以藝術美的理想以及這種理想的運動變化為依據,具體來說,就是從「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中所說的「理念」與「感性顯現」的對立面矛盾運動來劃分藝術,從而把藝術劃分為象徵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和浪漫型藝術以及相對應的建築、雕刻、音樂和詩歌等若干類,並且認為三種類型的藝術是相互承繼發展著的。

關於象徵性藝術,黑格爾這樣分析:「理念在開始階段,自身還不確定,還很含糊,或則雖有確定形式而不真實,就在這種狀況下它被用作藝術創造的內容……理念還沒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所以還只是對形式的掙扎和希求。我們可以把這種類型一般稱為象徵藝術的類型。」黑格爾的觀點大致有這麼幾個方面:其一,象徵型藝術是理念內容顯現為感性形式的早期階段的產物。其二,象徵型藝術中,理念內容與感性形式不相吻合,是物質形式壓倒了心靈內容的藝術類型。其三,象徵型藝術主要是東方原始藝術的典型類型。其四,象徵型藝術的特點在於它的希求、它的騷動不寧、它的神秘色彩和崇高風格。其五,象徵型藝術典型的藝術種類是建築,如印度的神廟、埃及的金字塔之類。

關於古典型藝術,黑格爾寫道:「象徵型藝術的形象是不完善的,因為一方面它的理念只是以抽象的確定或不確定的形式進人意識,另一方面這種情形就使得意義與形象的符合永遠是有缺陷的,而且也純粹是抽象的。古典型藝術克服了這雙重的缺陷,它把理念自由地妥當地體現於在本質上就特別適合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滿的協調。從此可知,只有古典型藝術才初次提供出完美理想的藝術創造與觀照,才使這完美理想成為實現了的事實。」黑格爾對於古典型藝術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觀點:其一,古典型藝術是對象徵型藝術的缺陷的克服。其二,在古典型藝術中,理念內容與感性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滿的協調。其三,古典型藝術主要表現為古希臘藝術。其四,古典型藝術的特點主要在於,它把理念圓滿地顯現在人的形象之中,達到了和諧統一。其五,古典型藝術的典型藝術種類是雕刻,如古希臘的雕像等。

關於浪漫型藝術,黑格爾這樣說:「浪漫型藝術又把理念與現實的完滿的統-破壞了,在較高的階段上回到象徵型藝術所沒有克服的理念與現實的差異和對立。」「在這第三階段,藝術的對象就是自由的具體的心靈生活,它應該作為心靈生活向心靈的內在世界顯現出來。」③黑格爾對於浪漫型藝術的分析也包含這麼幾方面的觀點:其一,浪漫型藝術是由於古典型藝術把理念(心靈)化為有限的人的形象而產生的無限理念的表現。其二,浪漫型藝術出現了理念與形象的新的不一致。它是心靈內容壓倒了物質形式。其三,浪漫型藝術主要表現為近代歐洲的基督教藝術。其四,浪漫型的特點主要在於,它的內在心靈世界的超感性形象的表現。其五,典型的浪漫型藝術是繪畫、音樂和詩(文學)。其六,藝術經過了以上三個階段,在浪漫型藝術這裡自己超越了自己。

黑格爾的這種藝術類型和藝術種類的學說是劃時代的,它已不是靜態的,而是歷史動態的,是很值得注意的。它以古希臘雕刻藝術為其完滿的理想實現,表現了古典現實主義的藝術趣味和審美追求。它把各種類型藝術的特點與審美價值、美的形態、人的生命演進聯繫起來,也是很卓越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一位網友對黑格爾美學的深層論述,太深刻太給力了!
    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美。關於什麼是美這個話題,我們可以一直討論下去,甚至還可以列出很多著名的書單,但是今天咱們不來討論這個,今天咱們看看西方偉大的哲學家之一黑格爾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美的,他的美學有什麼背景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好的,廢話不多說,一起趕緊進入。美是具體化的理念,理念美將自身外化為自然美。
  • 黑格爾的文論簡析
    其中都有涉及美學和文藝理論的,而美學(藝術哲學)的專著是《美學講演錄》(1835一1838整理出版),它是黑格爾講課的學生筆記,在他死後由學生們整理出版的。朱光潛先生的中譯本名為《美學》,分三卷出版。黑格爾的美學是他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 德國唯心論哲學大師黑格爾
    畢業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克福等地從事了8年的家庭教師工作,30歲與人創辦《哲學評論》雜誌;31歲成為耶拿大學編外講師,4年後成為副教授;37歲時出版了首部著作《精神現象學》,此後在紐倫堡當了8年的中學校長,期間完成了《邏輯學》;46歲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次年出版《哲學全書》,完成了他的哲學體系;48歲任柏林大學哲學教授,59歲當選柏林大學校長,期間出版《法哲學原理》;1831年,62歲的黑格爾不幸身染霍亂而逝
  • 王元化:自從讀了黑格爾哲學以後,我成為他的景仰者
    現在本書所影印的《讀小邏輯筆記》就是第三次讀畢之後所寫的筆記,記筆記的時間約在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光景。我讀黑格爾《小邏輯》共有三次。韋卓民先生在通信中,曾稱我讀黑格爾「韋編三絕」即是指此。這三次閱讀《小邏輯》是就通讀而言,至於平時翻閱檢索的次數,就沒有記錄了。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比喻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哲學作過許多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01廟裡的神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正是憑藉著這種審美現代性的信念,先鋒派最終向資產階級「藝術體制」(Institution Kunst)發起了總體批判。簡言之,哈貝馬斯的觀點可以這麼概括:審美現代性的藝術綱領雖然直到現代藝術(波德萊爾)和先鋒派(超現實主義)那才明朗化,但其理論萌芽事實上早已蘊藏在康德美學之中。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精彩比喻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哲學作過許多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01廟裡的神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
  • 李超傑:論張世英對黑格爾學術的貢獻
    張先生在一系列著作中對「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所涉及的若干具體內容如道德、國家、藝術、宗教等進行了討論。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僅就張先生在現當代哲學背景下對黑格爾美學的分析批判做一簡單介紹。第一,關於審美與驚異。由柏拉圖肇始的傳統形上學製造了哲學(美學)與驚異的對立。在柏拉圖那裡,人們驚異於感性世界的感性表象,而哲學的展開則是驚異的終止。
  • 黑格爾對自由主義法哲學的批判
    黑格爾的法哲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其保守主義的集中體現,不僅黑格爾本人被當作普魯士官方的國家哲學家,甚至被指要為其身後才出現的那些意識形態負責,畢竟納粹的法學家們揮舞著的是新黑格爾主義的大旗。然而,隨著20世紀下半葉西方學界對於黑格爾興趣的漸次恢復,對於其法哲學的評價也開始變得正面。
  • 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比喻
    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按照黑格爾的比喻,廟裡的「神」是使「廟」成其為廟的「靈光」,哲學則是使人類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成其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的「靈光」。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01哲學就是哲學史在黑格爾的觀念中,哲學發展的歷史秩序也同時是思想展開的邏輯秩序。在歷史上,哲學家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推動哲學向前發展,這就相當於哲學思想中的一個環節。後面的哲學家也是如此。最後,這些概念作為精神運動的過程同時構建起了哲學思想的體系。因此,哲學就是哲學史。哲學史上的概念,看起來是在歷史長河中依次出現的,但它們同時也是一個邏輯嚴密的哲學體系在時間中的展開。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說實話,這種區分與結構的方式的確是「導論」性質的,甚至可以說是由作者本人的學術與思想處境所規定的某種方便法門或權宜之計,因為按照黑格爾本來的設想,他的哲學體系只包含邏輯學和應用邏輯學兩個大的部分,其中應用邏輯學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而諸如歷史哲學、法哲學、宗教哲學、美學等等都可以在精神哲學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我們的評述,將跳過第一部分,直接從「形上學」談起。
  • 美的本質的兩極運動
    很明顯,黑格爾所說的理念,就是客觀的實在與主觀的心靈辯證的統一體。根據這種思想,黑格爾展開了他的美學體系。黑格爾之所以對自然美評價不高,是因為他認為自然美中實在高於概念即客體高於主體,而不是主客體的辯證統一,反過來,黑格爾把他的美學命名為藝術哲學,認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是因為藝術美達到了客觀與主觀的辯證統一。
  • 經典推薦之《美學與藝術》:觸摸美學的質感,體驗藝術的詩情
    合作方:公眾號吉師閱讀(關注公眾號)世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世間萬物都有其獨特的美,美在於發現,在於邂逅,在於機緣。只有了解美的本身,你才會發現美原來真的令人砰然心動。1920-1925年留學德國,先後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1927年起先後任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美學散步》、《藝境》、《流雲小詩》等,其著述及譯著結集為《宗白華全集》。本書簡介宗白華先生是中國當代融通中西的美學大家。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近來,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出版了《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8月17日,在上海書展的「黑格爾的哲學遺產與中國哲學的話語」活動中,吳曉明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陳立新和《學術月刊》總編輯、研究員姜佑福,共話黑格爾對於我們當今的啟迪。
  • 《浮士德》:歌德的文學實踐助力黑格爾近代悲劇美學的誕生「三」
    黑格爾在《美學》中分析:經歷這種對立,矛盾和矛盾解決的過程是生物的一種大特權;凡是始終都是肯定的東西,就會始終都沒有生命。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進的,只有通過消除對立和矛盾,生命才變成對它本身是肯定的。如果它停留在單純的矛盾上面,不解決那矛盾,它就會在那矛盾上遭到毀滅。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哲學類 · 255種
    28.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英]羅素29.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德]費爾巴哈30.多元的宇宙 [美]威廉·詹姆士31.發生認識論原理 [瑞士]皮亞傑32.法哲學原理 [德]黑格爾113.枚農篇卡爾彌德篇 [古希臘]柏拉圖114.美學 [德]黑格爾115.美學的歷史 [義大利]克羅齊116.美學史 [英]鮑桑葵117.美學原理 [意]克羅齊118.面向思的事情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2020-12-1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昌航空大學737美學原理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從根本上說,審美活動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具本質性的存在方式。2美元答:美學是研究美、美感、審美活動和美的創造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③車爾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爾派美學觀點,同時非常強調對現實美的研究,強調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④近代心理學美學認為美學是研究審美心理學的學科,如「移情說」「心理距離說」等。
  • 黑格爾經典哲理名言!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時代略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首府斯圖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時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