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比喻

2021-02-13 思廬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哲學作過許多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仔細地品味這些生動比喻,不僅能使我們了解哲學的深刻意蘊,而且會使我們在欣賞、品味中體悟到什麼是哲學思考,獲得哲學的辯證智慧。

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按照黑格爾的比喻,廟裡的「神」是使「廟」成其為廟的「靈光」,哲學則是使人類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成其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的「靈光」。哲學,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陽光一樣照亮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學,人類的生活就會變得黯淡無光。

整部人類哲學史充滿著哲學家們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鬥爭,基於這種客觀事實,黑格爾把哲學史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廝殺的戰場」。黑格爾說:「全部哲學史這樣就成了一個戰場,堆滿著死人的骨骼。」在黑格爾看來,哲學總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發展的,因為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表達新時代的哲學必然要通過對表達舊時代的哲學的批判而獲得哲學的統治地位,由此便構成了哲學史的「廝殺的戰場」。

黑格爾說:「花朵開放的時候花蕾便消逝,人們會說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時地,當結果的時候,花朵又被解釋為植物的一種虛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實是作為植物的真實形式出現而代替花朵的。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並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們的流動性卻使它們成為有機統一體的環節,它們在有機統一體中不但不互相牴觸,而且彼此都同樣是必要的,而正是這種必要性才構成整體的生命。」

「密涅瓦」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棲落在她身邊的貓頭鷹則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徵,黑格爾說,哲學就像密涅瓦的貓頭鷹一樣,它不是在旭日東升的時候,在藍天裡翱翔,而是在薄暮降臨時才悄然起飛。在這裡,黑格爾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時起飛來比喻哲學,旨在說明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是一種沉思的理性。「反思」是對「認識的認識」、對「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如果把「認識」和「思想」比喻為鳥兒在旭日東升或豔陽當空的藍天下翱翔,「反思」當然只能是在薄暮降臨時才悄然起飛了。黑格爾把哲學比喻為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這就是:哲學的反思必須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黑格爾說:「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的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作的鬥爭,曾經大大地佔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活動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

黑格爾認為,哲學反思並非有些人認為的「是我們達到永恆或真理的主要條件,甚至是唯一條件。」他說,「這種說法,無異於認為在沒有知道食物的化學的、植物學的或動物學的性質以前,我們就不能飲食;而且要等到我們完成了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之後,才能進行消化。」這種說法顯然有悖於情理。所以對於哲學反思的作用不宜無限誇大,以為人類的存在都繫於哲學。一種較為客觀的說法是,不學哲學照樣可以思維,不過學哲學可以更好的思維。生理學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學也不是教人思維的。研究哲學是訓練思維以達到其它的目的。

在黑格爾的這個譬喻裡也隱含著對康德哲學的批判。康德哲學的主要課題是考察在什麼限度內,思想的形式能夠的達到關於真理的知識。康德特別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驗知識的能力。黑格爾認為這會引起一種誤解——以為在得到知識以前已在認識,他打了另一個異曲同工的譬喻說,那是認為「在沒有學會遊泳以前勿先下水遊泳」。黑格爾提出「我們必須在認識的過程中將思維形式的活動和對於思維形式的批判結合在一起」,「必須由其(思維形式)自身去規定自身的限度,並揭示其自身的缺陷」。這即是他所謂的思想的「矛盾發展」。

黑格爾說,同一句格言,在一個飽經風霜、備受煎熬的老人嘴裡說出來,和在一個天真可愛、未諳世事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含義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雖然小孩也會講,可是對於老人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全部生活的意義。即使這些小孩也懂得這些宗教真理的內容,可是對他來說,在這個宗教真理之外,還存在著全部生活和整個世界。」黑格爾這段話告訴我們,哲學不僅僅是一種慎思明辨的理性,而是一種體會到的真切的情感;哲學不僅僅是一系列的概念的運動和發展,而且是蘊涵著極其深刻的生活體驗。人們要真正地進入哲學思考,還必須具有中國傳統哲學所提倡的體會、頓悟、品味。

哲學不是現成的知識,如果把哲學當成現成的知識去接受,雖然可以使人獲得某些哲學概念,但卻始終不知道哲學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進入哲學思考。就「像某些動物,它們聽見了音樂中一切的音調,但這些音調的一致性與諧和性,卻沒有通過它們的頭腦」(黑格爾語)。黑格爾通過這個比喻,尖銳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形成哲學智慧的智慧。黑格爾曾說:「常有人將哲學這一門學問看得太輕易,他們雖從未致力於哲學,然而他們卻可以高談哲學,好像非常內行的樣子……」這些人「高談哲學」,當然也就如同動物聽音樂一樣,可以聽見「音樂中的一切音調」,但卻聽不到這些音調的「一致性與諧和性」。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哲學不是現成知識的結論,如果只是記住了某些哲學知識或使用某些哲學概念,那就會像「動物聽音樂一樣」,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音調」,卻聽不到真正的「音樂」。

摘自 《中國哲學網》

獨家【哲學帆布袋】上新中


極簡黑白&牛油果綠


這個夏天買它!回頭率爆棚!



▼最潮 哲學帆布袋 入口在此!

相關焦點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比喻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哲學作過許多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01廟裡的神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精彩比喻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哲學作過許多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01廟裡的神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黑格爾借用「廟」與「神」的關係來生動比喻人類生活與哲學兩者之間的關係。
  • 黑格爾對自由主義法哲學的批判
    黑格爾的法哲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其保守主義的集中體現,不僅黑格爾本人被當作普魯士官方的國家哲學家,甚至被指要為其身後才出現的那些意識形態負責,畢竟納粹的法學家們揮舞著的是新黑格爾主義的大旗。然而,隨著20世紀下半葉西方學界對於黑格爾興趣的漸次恢復,對於其法哲學的評價也開始變得正面。
  • 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德國唯心論哲學大師黑格爾
    黑格爾(1770—1831年)黑格爾(1770 -1831年),全名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德國19世紀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傑出代表、政治哲學家。黑格爾畫像出身官吏家庭的黑格爾自幼聰明好學,10歲起就讀於斯圖加特文科中學,18歲進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主修神學和哲學。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近來,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出版了《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8月17日,在上海書展的「黑格爾的哲學遺產與中國哲學的話語」活動中,吳曉明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陳立新和《學術月刊》總編輯、研究員姜佑福,共話黑格爾對於我們當今的啟迪。
  • 世界哲學史丨施杜裡希 :黑格爾哲學的一般特徵——辯證法
    ,一位美國的批評家這樣寫道:「它們是令人費解的偉大著作,因為文體簡潔而抽象,因為裡面充斥了大量的哲學術語,還因為他對所有的哲學原理所作的過分誇張和謹慎的界定,這一切都使他的著作變得更加晦澀艱深。」為了迴避困難,我們可能只想選擇黑格爾著作中那些容易理解的部分,比如他的歷史哲學,在其中他舉出了一些具體的歷史事實,因而比他的著作中的那些較為抽象的部分如邏輯學就更為直觀一些,但是這樣做是不妥當的。
  • 黑格爾的面具
    黑格爾的這個策略是否達到了目的?顯然,只有逐一揭開黑格爾的諸多面具的真相,我們才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一黑格爾熱衷於將哲學比作「密涅瓦的貓頭鷹」,它只有在黃昏時才會振翅高飛。黑格爾通過這個比喻強調的是哲學價值的歷史性,只有在歷史的某些關鍵時刻,在平時專注於反思的哲學才能夠在改造人類命運的使命中大展宏圖。
  • 王元化:自從讀了黑格爾哲學以後,我成為他的景仰者
    我讀黑格爾《小邏輯》共有三次。韋卓民先生在通信中,曾稱我讀黑格爾「韋編三絕」即是指此。這三次閱讀《小邏輯》是就通讀而言,至於平時翻閱檢索的次數,就沒有記錄了。我應該承認,如果說我也有一些較嚴格的哲學鍛鍊,那就是幾次認真閱讀黑格爾《小邏輯》為我打下了基礎,使我以後可以順利地閱讀黑格爾的其他一些著作。 自從讀了黑格爾哲學以後,我成為黑格爾的景仰者。
  • 哲學家羅素說:黑格爾的哲學幾乎都是錯的,他的理由是什麼?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一些批判,前面一篇文章我們聊到了,費爾巴哈和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黑格爾「絕對精神」的一些批判,今天我們再來聊聊羅素和一些哲學家對黑格爾邏輯學和辯證法的批判。英國這麼的哲學家羅素,毫不隱晦地直接說:黑格爾的哲學幾乎都是錯的。
  • 【圖文版】黑格爾研究必讀的十本書
    最早介紹黑格爾到國內思想界的時間可以追溯 1902年(參見張仲民:《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的譯介》,《哲學研究》,2012年第9期),如此算下來,黑格爾研究在國內已有108年的歷史。在這百餘年中,黑格爾對於中國人而言已經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不得不歸結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主導地位,稍有學識的人都知道馬克思曾經受到黑格爾的影響,可稱作黑格爾的私淑弟子。
  • 李超傑:論張世英對黑格爾學術的貢獻
    第二,它對黑格爾哲學的若干重要原則和思想進行了初步的提煉和概括,比如,關於思維與存在同一的原則,關於本體論、邏輯學和認識論一致性的原則,關於認識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的思想等。第三,它對黑格爾哲學各個部分即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的基本內容做了提綱挈領式的介紹。第四,它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拜塞爾的成功之處不在於他作為「思想家」的獨到與深刻,而在於他作為黑格爾研究專家的集中與準確。科耶夫著《黑格爾導讀》除「前言」「導論」和「結語」之外,《黑格爾》全書正文分為五個部分:早期觀念與語境、形上學、認識論的基礎、社會和政治哲學、文化哲學。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2020-12-1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哲學家黑格爾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一些評論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連馬克思在談到黑格爾時都曾經說:「我要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黑格爾大器晚成,在建構自己哲學體系的過程中材料極為豐富、視野極為開闊。他不僅把西方哲學發展史作為一個整體貫通了起來,而且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哲學也都進行了考察。不過,令許多人感到不解甚至不能接受的是,黑格爾對中國的哲學評價並不算高。他明確說:「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但黑格爾對中國的哲學思想並非空洞地貼標籤,而是的確進行了一定的學習了解,尤其是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內容有過具體評論。
  • 黑格爾的文論簡析
    黑格爾(Ceorg Wh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國古典哲學和德國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等。
  • 論海德格爾與黑格爾的爭辯
    20世紀30年代,海德格爾與黑格爾展開了本質性的哲學爭辯。從形式上看,爭辯(Auseinandersetzung)具有彼此分離而又相互設定的雙重含義。《否定性》手稿為爭辯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例子。海德格爾指認否定性為黑格爾哲學的基礎規定而黑格爾哲學並沒有嚴肅對待之。黑格爾從意識的區分出發來思考否定性,因而在某物和他物的關係中規定否定性。
  • 論黑格爾的「市民社會」概念
    (Pelczynski,p.6)黑格爾的「倫理」談的主要是社會組織秩序、制度及人對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組織秩序、制度的意識和情感。這說明,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是「倫理」的核心。  我認為,在黑格爾那裡,所謂的「倫理精神」,作為絕對精神的一個階段,主要是一種關於人的社會本質、社會關係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唯心主義的表述。在法哲學體系中,「倫理」是客觀的抽象法(權利)和主觀的道德的的綜合。
  • 一位網友對黑格爾美學的深層論述,太深刻太給力了!
    關於什麼是美這個話題,我們可以一直討論下去,甚至還可以列出很多著名的書單,但是今天咱們不來討論這個,今天咱們看看西方偉大的哲學家之一黑格爾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美的,他的美學有什麼背景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好的,廢話不多說,一起趕緊進入。美是具體化的理念,理念美將自身外化為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