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槍林彈雨,赤手空拳的醫務兵營救了一百名戰友,道斯與鋼鋸嶺

2020-12-22 騰訊網

衝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具戰略意義同時也是最殘酷的戰役之一,美軍曾計劃奪取衝繩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但衝繩戰役中日軍和平民瘋狂的同歸於盡似的頑抗讓美軍傷亡慘重,迫使美軍放棄登陸日本的計劃,改為使用原子彈,事實證明這是迫使日本投降最有效的方式。

在衝繩戰役中,美軍出現了一名卓爾不凡的英雄,他既沒有殺死日本人也沒有摧毀敵人的火力點,相反,他在整個戰爭中從沒有攜帶過任何武器,但他被美國授予了軍人最高的獎勵-榮譽勳章,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位赤手空拳的醫務兵在血腥的戰場上冒著日軍機槍掃射和炮彈爆炸勇敢的從陣地上營救了近一百名負傷的戰友,他的名字叫德斯蒙德·道斯。

德斯蒙德·道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二戰爆發前他在維吉尼亞一家造船廠當木工,1942年4月加入美軍服役。在新兵訓練中,道斯的奇怪行為遭到戰友們的譏諷和欺辱,因為作為一名軍人,他居然拒絕使用武器,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道斯堅決不使用武器的原因,一是受信仰的支配,二是發生在他家族裡的一件事對他的影響,他的父親與叔叔曾因故發生爭執而動槍,兩人爭執過程中槍走火差點傷人,這件事讓道斯發誓永遠不碰武器。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把這件事情改編成道斯父母之間的糾紛,雖然更具有戲劇性,但歷史上的確發生過這個故事。

由於道斯的堅持,最後他成為一個醫務兵,在太平洋戰場上,他很快就讓戰友們改變了此前對他的偏見,在菲律賓他勇敢救助傷員獲得了兩枚銅星勳章,這足以彰顯他的英勇表現。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在衝繩戰役中的所創造的奇蹟。

在衝繩島上,有一個叫「前田高地」的地方,美軍稱之為「鋼鋸嶺」,它是個斷崖似的峭壁,就像一堵牆擋在美軍面前,坦克裝甲車都無法翻越,只能靠步兵用繩梯攀登上去。4月26日美軍展開第一次進攻,29日道斯所在的307團接替攻擊不利的友軍,當步兵爬上鋼鋸嶺後,立刻遭到日軍的猛烈反擊,日軍在鋼鋸嶺上苦心構建的各種縱橫交錯的戰壕、暗堡、火力點讓美軍傷亡慘重,鋼鋸嶺上血肉橫飛、慘叫不斷。

勇敢的道斯穿梭在密集的槍彈和爆炸中,不停的救治傷員,把他們拖到懸崖邊上用繩子放下懸崖。即使美軍抵擋不住撤下懸崖後,道斯依然堅持留在崖上尋找傷員進行搶救,他不斷的把傷員一個個放下峭壁,讓這些無法行動的傷員免遭日軍屠殺,對道斯自己來說,他壓根就沒有武器,這樣做無異於把自己置身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這樣的行為足以讓他令人尊敬。

美軍再次進攻鋼鋸嶺時,道斯一如既往地搶救傷員,但這次他很不走運,5月21日,他被一枚手榴彈炸傷,可他沒有呼救,而是自己處理傷口,五個小時後他才被擔架抬走。在撤退時又遭到日軍炮火攻擊,道斯看見附近有一個重傷員,便爬下擔架,讓戰友先抬走那名重傷員,在等待擔架返回的時候,他被日軍狙擊手打斷了左臂,道斯以驚人的毅力拖著受傷的胳臂和大腿,在崎嶇不平的地面爬行了近300米,硬是自己爬到了急救站,後來醫生從他身上取出了17塊彈片。

關於鋼鋸嶺戰役的具體過程,電影《血戰鋼鋸嶺》中表現得非常詳細,這部戰爭片對戰場上血腥恐怖的刻畫足以讓人震撼。

道斯在鋼鋸嶺上究竟搶救了多少傷員,沒有具體數字,他的連長說有一百多人,可道斯卻謙虛地說沒那麼多只有五十人,於是取了個中間數字,向上級報告搶救了七十五人。

1945年10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白宮為道斯頒發了美軍最高等級的勳章-榮譽勳章,以表彰道斯在戰爭中表現出的英勇事跡,他也是首個沒有消滅一個敵人卻獲得榮譽勳章的軍人。

戰後的道斯深受傷痛折磨,他本打算重操舊業依然當木匠,但一身的傷病讓他無法正常工作,在醫院接受了幾年的康復治療後,他與妻子在喬治亞州經營一個小農場養家。

好萊塢曾多次希望將道斯的故事搬上銀幕,但每一次都被道斯拒絕了,他不相信好萊塢會保持歷史的客觀性。2006年3月23日,87歲的德斯蒙德·道斯病逝。他去世十年後,好萊塢著名影星和導演梅爾·吉勃遜終於把道斯的事跡拍成了電影《血戰鋼鋸嶺》,該片準確的描述了道斯的傳奇故事,遺憾的是,道斯本人已經無法在銀幕上看到自己的事跡了。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請點開我的用戶名,在「文章」欄目裡查看。

相關焦點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以二戰時期的衝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宗教信仰而拒絕持槍上陣的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日軍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本土,在衝繩島這個最後的屏障上做出了最為恐怖和頑強的抵抗,整個戰役歷時近三個月,日軍傷亡超過十萬人,美軍也付出了七萬多人傷亡的慘痛代價。梅爾·吉勃遜的《血戰鋼鋸嶺》用最傳統的方式和毫無保留的手段,超真實還原了這場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還原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影片的後一小時幾乎全部是戰爭場面,其血腥程度令人震驚。
  • 《血戰鋼鋸嶺》:他赤手空拳救回75人,卻曾被戰友嘲諷為「軟蛋」
    《血戰鋼鋸嶺》是美國梅爾·吉勃遜導演的作品之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二戰時期,不願拿槍的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自願投身戰場,在血肉橫飛的鋼鋸嶺上,他克服重重困難,赤手空拳地救下75條生命的故事。
  •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一句「上帝啊,讓我再多救一個」震撼心靈
    《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二戰時期的衝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良知而拒絕持槍上陣的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非常熱血的戰爭片,敘事非常的直白。
  • 「潛意識意識化,用自我成長去療愈創傷」:《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很早就看過二戰影片《血戰鋼鋸嶺》,不過也就僅此一次而已,本以為已經看懂了。 近來偶爾機會,陪著家人又看了一次,才發現之前是白看了。 再看《血戰鋼鋸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看似是戰爭片,其實是心理片,或者說就是生活片,只不過特殊的背景是戰爭年代而已。 無論什麼年代,我們總是要活著,身處生活中,經歷著心理困惑,因此縱觀那些優秀經典影片,無不是展示生活與心理的佳片,畢竟打動人心的不是故事背景,而是背景下這個人的心理世界。
  • 《血戰鋼鋸嶺》——蜘蛛俠不用槍
    道斯所在的95連奉命接替前一支連隊攻取衝繩島制高點鋼鋸嶺。經過激烈的戰鬥,95連成功在鋼鋸嶺站穩腳跟。但在第二天清晨,日軍猛烈的反擊打了95連一個措手不及。95連傷亡慘重,被打下鋼鋸嶺,嶺上遺留了大量傷兵,他們只能等死。
  • 《血戰鋼鋸嶺》主題解析:多斯堅守的既是信仰,又是人性的善良
    但是,在爭奪衝繩島鋼鋸嶺的戰役中,多斯雖然不拿槍,卻在槍林彈雨中創造了奇蹟:救下75名負傷的戰友。作為謳歌英雄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的獨特之處在於,主人公不是武力值爆表的殺敵硬漢,也不是以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孤膽英雄,而只是一名不拿槍殺人的普通醫務兵。
  • 《血戰鋼鋸嶺》「別人都在殺人,我在救人,這才是我參軍的目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部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為我們描述了在那個充滿戰爭的烽火歲月裡,一個拒絕拿槍的士兵,卻依靠自身的力量拯救了75條生命的故事。正是因為道斯堅守的信仰與與原則使他在軍營中不得不忍受戰友的排擠和嘲笑,甚至為此上了軍事法庭。但他最終說服了軍隊讓他可以不用攜帶任何武器,並被召入美軍第77步兵師醫療隊。是年,決定戰爭走向的衝繩島戰役拉開了帷幕,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直到他們到達戰爭的具體地點鋼鋸嶺才知道這是一個地獄般的地方。
  • 電影《血戰鋼鋸嶺》:我是名士兵,不拿槍一樣可以戰鬥
    但是在如此殘酷戰爭中,不拿槍無異於把自己和戰友乃至整支隊伍的生死置於兒戲。可是面對戰友的侮辱、群毆和上司蔑視、反感,道斯還是堅持這一條,他甚至為此被告上了軍事法庭。片子中,稱呼這為"信仰"。道斯的信仰最終還是成功了。他成為了一名醫務兵,奔赴前線——鋼鋸嶺。
  • 他是「血戰鋼鋸嶺」式的英雄,腸子被打出來仍然搶救戰友
    幾年前上映了一部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片中身材瘦小的軍醫道斯不願意拿槍上戰場,但卻在攻擊衝繩戰役中捨生忘死搶救戰友,孤膽在危機四伏的陣地中穿梭,救援了上百名美軍士兵(上級把幾個數字綜合,確定道斯搶救了75個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戰後道斯受到杜魯門的接見,並獲得最高榮譽勳章。
  • 血戰鋼鋸嶺: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
    《血戰鋼鋸嶺》宏大的歷史背景,感人肺腑的故事,精良的影視製作,久久不能忘懷的戰爭場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美軍源源不斷順著攀爬網登上鋼鋸嶺,加劇著戰爭形式的推進。另一方面,在槍林彈雨中,攀爬成功的美軍幾乎轉瞬倒地,然後再也爬不起來。問題來了:為什麼日軍沒有選擇割斷攀爬網,為什麼美軍要源源不斷的去送死?
  • 《血戰鋼鋸嶺》帶來戰爭中的親情與愛,讓我們感受到溫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喲的大學生活(jinrixiaoyuandaxue)等著大家關注哦(瘋狂暗示)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血戰鋼鋸嶺》01該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均已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小時候在於哥哥玩耍中,差點錯手將兄弟殺死,因為這一件事,他開始相信了上帝的力量。
  • 《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中英文字幕)
    《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是熙頤影業、麒麟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勃遜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裡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 原來他才是《血戰鋼鋸嶺》真正的男主
    《血戰鋼鋸嶺》是梅爾-吉布森自2006年《啟示錄》後,暌違導演椅十年後再次擔任導演的作品。
  • 「不一樣的英雄」——戴斯蒙德·道斯 《血戰鋼鋸嶺》
    像《血戰鋼鋸嶺》這樣的R級戰爭片,毫不避諱的將戰場的殘酷呈現給觀眾,被炮彈炸成兩截的美軍士兵哀嚎著自己爬回戰壕,有人正和你說著話就被子彈穿越頭盔,噴火器直接將人變成了移動的火球 這個以二戰太平洋戰爭,美日衝繩島之戰為歷史背景的《血戰鋼鋸嶺》,除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更真實的戰場,也讓我們認識了一位「不一樣的英雄」—
  • 《血戰鋼鋸嶺》戰場天使,真實的戰爭題材影片
    接下來給大家聊的是《血戰鋼鋸嶺》這部戰爭類型的電影,傳統的戰爭題材作品很多都是以戰爭和殺戮為主,這部作品且是以救人為主,而且就算是敵軍也聽同樣救。這部作品在豆瓣評分8.7,是屬於為數不多比較有特色的戰爭類型的作品,備受大家好評。接下來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部作品備受關注,且得到了眾多好評。
  • 以《血戰鋼鋸嶺》為例,解讀戰爭片對於人性和信仰的思考
    《血戰鋼鋸嶺》是 2016 年 上映的影片,由梅爾·吉勃遜執導,是繼《勇敢的心》之後的又一部以「二戰」為題材的佳作。延續了梅爾·吉布一貫的風格,在融合真實美學和暴力美學的基礎上,重現戰爭場景。影片榮獲第 89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電影剪輯,被稱為是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偉大、最震撼的戰爭片。
  • 好電影《血戰鋼鋸嶺》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聲譽良好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血戰鋼鋸嶺》主要是二戰衝繩戰役中75名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徒手空拳解救的戰友的傳奇故事。拯救戰友是如此簡單。在日本鬼魂的瘋狂行動中,要挽救近80名同志的生命,實在是太難了。
  • 鋼鋸嶺戰役中,日軍為何不切斷攀巖網,讓美軍無法爬上懸崖戰鬥
    由二戰軍醫德斯蒙德·道斯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向觀者講述了衝繩島上一場殘酷的戰鬥。主人翁道斯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捨命救下75名戰友的傳奇事跡固然令人驚嘆,但與此同時很多朋友也心存疑惑,為何抵禦吃力的日軍沒有選擇切斷攀巖網來阻止美軍的進攻呢?
  • 美國人看《血戰鋼鋸嶺》:戴斯蒙·道斯的真實故事
    這個數字是這樣得出來的:道斯自己估計救了五十個士兵,他的指揮官們卻認為在100人左右,於是他們平均了一下,確定的官方數字為75人。(美國聯邦政府/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01月12日《南方周末》)編者按:基於醫務兵戴斯蒙·道斯(Desmond Doss)真實故事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在美國和中國等市場票房頗佳,亦受觀眾好評,並得到多個電影獎。
  • 電影「血戰鋼鋸嶺」
    信是他照曾經的戰友寫的,如今那人已經是華盛頓的指揮官。這封信確定了多斯放棄用槍的權利。於是營長撤銷了對多斯的指控,法官恢復了多斯的軍職。最終多斯成為了一名不拿槍的軍醫。不久後訓練結束,他們被派遣到了日本的衝繩島,小隊要攻下一處名叫鋼鋸嶺的要地,但那裡及其兇險。美軍進攻六次全都被打了回來。鋼鋸嶺是一處險峻的懸崖,士兵們必須通過繩網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