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部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為我們描述了在那個充滿戰爭的烽火歲月裡,一個拒絕拿槍的士兵,卻依靠自身的力量拯救了75條生命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戴斯德蒙·道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體格瘦弱,性格內斂,同時他也是一個軍醫。因為自身的信仰和來自於童年的陰影使道斯堅決拒絕在戰場上拿起武器,因為在道斯的眼裡自己參軍入伍,不是拿起槍來傷害生命的,而是拯救生命的。正是因為道斯堅守的信仰與與原則使他在軍營中不得不忍受戰友的排擠和嘲笑,甚至為此上了軍事法庭。但他最終說服了軍隊讓他可以不用攜帶任何武器,並被召入美軍第77步兵師醫療隊。
是年,決定戰爭走向的衝繩島戰役拉開了帷幕,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直到他們到達戰爭的具體地點鋼鋸嶺才知道這是一個地獄般的地方。面對瘋狂的日軍,道斯他們節節敗退,道斯親眼目睹了戰友們一個個的倒下,這是道斯明白該是自己承擔起一份醫療兵的責任了,把受傷的戰友送回後方。就這樣道斯在大部隊撤退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的往返,每一次的往返就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是這樣道斯在這場戰役中總共拯救了75條生命,並贏得了戰友的尊重,以至於後面大部隊決定再次徵戰鋼鋸嶺的時候,總攻時間往後推遲了十分鐘,為的就是等道斯做完禱告。
整個影片其實是描寫了一種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而這正是當今社會我們所欠缺的東西。信仰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可以從道斯的身上看到,當道斯冒著槍林彈雨,拖著受傷的戰友一次次地往返於懸崖邊上時,當道斯一次又一次默念再救一個,讓我再救一個時,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信仰。正如影片中所說每個人都有信仰,而且都應該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