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回放
《血戰鋼鋸嶺》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二戰時期軍醫德斯蒙德· 多斯赤手空拳在鋼鋸嶺戰役中救助了75名戰友,是美國第一個獲得榮譽勳章的「因良心而拒絕的參軍者」。
德斯蒙德生長在維吉尼亞,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10歲的時候與哥哥哈爾打鬧,用磚擊中哥哥頭部,導致哥哥休克,嚇壞了的他徑直走到禱告牆,凝視十誡中「不可殺人」的警示,被媽媽告知殺人是眾罪之首。25歲時,街頭止住車禍中傷員的大腿動脈,展現了他的救人恩賜,並收穫了愛情。
這樣一個凡事禱告的熱血青年不顧家人反對,報名參軍,矛盾衝突凸顯在傑克遜堡戰前訓練中。德斯蒙德的與眾不同是不拿槍、守安息日、不參加射擊訓練,在長官和戰友看來他簡直就是瘋子、神經病,是懦弱的表現,招致大家對他的霸凌、侮辱、群毆,但德斯蒙德不會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的信仰,最終因「違背命令」在他休假結婚前被指控上軍事法庭,這是他信仰受到最大攻擊的時候。儘管有未婚妻前來勸解,但他堅持法庭上自己作無罪答辯,陳述作為軍醫服役的他,在戰場上不是殺人而是救人,在世界自我毀滅的時候,盡職補救。當他蒼白的辯白似乎無力回天時,一戰時兩枚勳章獲得者的父親身著軍裝入場,送來華盛頓準將的一封信,軍事法庭撤銷了對德斯蒙德的指控,他獲準作為軍醫不持任何槍械進入戰場。
鏡頭進入1945年5月的鋼鋸嶺戰場,彼時二戰進入尾聲,美軍從太平洋向日本本土推進。鋼鋸嶺是位於衝繩島懸崖絕壁上的要塞,而衝繩島是佔領日本本土的橋頭堡。日軍依託地道垂死掙扎以至美軍死傷慘重,說是血戰絕不為過。瘦弱的德斯蒙德赤手空拳穿槍林躲彈雨,在日軍打死軍醫有獎勵的血腥戰場,毫不退縮,勇敢救扶戰友。夜晚與史密提在彈坑內休息,德斯蒙德夢見自己被日軍捅死而驚醒,並與史密提談及自己不碰槍的原因:父親持槍醉毆母親,年少的他奪過槍後試圖殺死父親,在母親的制止下,他未扣動扳機,但他那時在心裡已經殺死了父親,從那以後自己發誓再不碰槍。
影片的高潮是在史密提犧牲後,此時的德斯蒙德毫無保護,他向神禱告「你要讓我去哪?我不明白,我聽不到你」,當他聽到「軍醫,救我、救我」時,他一人留在戰場,藉助一根粗繩和大樹,將傷員從峭壁上送下,在他精疲力竭時,他呼喊:「ONE MORE,ONE MORE!」懇請上帝幫助他再救一個,一個又一個……當他救出中士一同被送回時,戰友驚訝和敬佩的眼光是整個影片的轉折點,上尉向他道歉,他的勇氣超過任何人,大家被他的虔誠折服,在殺戮中徒手救助75名戰友完全是他信仰的奇蹟!官兵們奉命最後一次上戰場時,他們在等待德斯蒙德,等待他禱告結束後才開始進攻,此時他已經成為大家的精神支柱,戰友們相信他仰望的上帝能夠帶領他們扭轉戰局、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保佑每個人的平安!
感悟分享
影片開場就是血腥的殺戮、炮火中屍體橫飛的場景,蹂躪你的眼目,但隨即出現這樣的畫外音:耶和華是永恆之神、創造地極之主,他既不疲乏、也不睏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他賜力量予疲乏者,增能力予軟弱者,仰望上帝者,必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並不跌倒。媒體把《血戰鋼鋸嶺》歸類於戰爭片,我認為它是基督教信仰勵志片。在二戰的殘酷戰爭環境,軍醫德斯蒙德·多斯堅守自己的信仰、忠於自己的內心,藉助禱告倚靠神的力量,不持槍械在紛飛的炮火中救助了75名戰友。在這場血戰中,聖經是他看得見的武器,信仰是他看不見的武器,他永不妥協的信仰行為,成就了不可思議的神跡,影響和改變了身邊的人,也像一面鏡子反照觀影中的我們。
信仰滲透在多斯活出來的生命裡。當他還是10歲的孩子時,闖禍後先跑到禱告牆尋求幫助;當他告訴父母參軍決定時,父親說他是凡事禱告、坐下思考的孩子;當未婚妻勸他妥協時,他說,「不忠於信仰,怎樣面對自己?怎樣面對你?」透過上面幾個細節,可以看出多斯是個凡事禱告的虔誠基督徒,他忠實於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但不會因為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的信仰。聖經不離身,讀經、禱告在他生活中不可或缺,這是他磐石般信念的基礎。戰場失去密友史密提的多斯,急難中向他的神禱告呼求,「你要讓我去哪?」他所信仰的上帝,藉著傷兵的呻吟「救我、救我」,引導他留下;在他體力枯竭時,懇請上帝「再救一個、再幫我救一個」,禱告是他的武器,藉著禱告支取上帝無限大能。玉米稈一般的多斯讓被救的中士驚訝,上尉請求多斯原諒,「瘦小子,我不了解你,你的勇氣超過任何人,這一切完全是神跡!」是的,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多斯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他緊緊倚靠無處不在的上帝,救護戰友、救贖自己。上帝賜力量予疲乏者,增能力予軟弱者,仰望上帝者,必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他奔跑卻不睏倦,行走並不跌倒!
多斯信仰的實踐默然地影響著周邊的人。行出來的彼此相愛和職責中為別人捨命和安慰鼓勵,不僅改變了戰友對他的認知,而且最終使他成為團體的凝聚核心。戰友曾試圖使用群毆虐待方式使多斯退出,儘管被辱罵、毆打,但他篤定、不退縮,還在關鍵時刻保護戰友,對長官說滿臉的傷痕是自己睡覺不老實摔的,實踐了他所信奉的「彼此相愛」,也就在那一刻史密提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以至於在戰場上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多斯救助傷員。搶救中不知疲倦的奔跑、不分敵我的醫治,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舍己的大愛,被他救下的傷員中有日本士兵,在世界自我毀滅的補救中,多斯跨越種族、跨越仇恨、跨越敵我,最高境界地詮釋了他的價值觀。對待垂死的傷員,經常會聽到他說:保持呼吸;我救你;你沒事了;堅持住;是我,你會好起來的……,他寬慰的話語,在慘烈的血腥中,傳遞給人的何止是溫暖,更是勇敢活下去的盼望和力量。最後一次進攻,全體官兵在上級命令下達十分鐘後仍未出發,因為他們在等待多斯禱告的結束。那一刻他儼然已經成為整個群體的靈魂支柱,隊友在他身上不僅看到了勇氣、愛和舍己,更希望藉著他所信仰的上帝,也帶給整支隊伍剛強、勇力和最終的勝利。
影片中對於多斯的母親著墨不多,但不知為何,我久久不能忘懷。他誤傷哥哥面對父親即將的暴揍,母親第一時間挺身攔阻,並意味深長地告知多斯殺人是眾罪之首;母親被父親醉毆後,多斯去安慰母親,母親沒有一句埋怨父親的話,只說父親如果回到戰前的狀態該有多好啊;未婚妻電話告知多斯父母他將上軍事法庭時,母親安靜地讓兒媳轉達多斯:媽媽愛他,為他禱告。多斯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帶給他的財富留給我們很多遐想空間,就像年輕的多斯與媽媽一起去教會,多斯說媽媽是天使。多斯凡事禱告、不看環境虔誠品格的塑造,與媽媽耳濡目染的屬靈影響休戚相關。
最後鏡頭特寫,擔架上躺臥的多斯被置在光芒四射的半空,仿佛有神的榮光在上面照耀。他平和的面容帶著一絲美好的微笑,仿佛上帝對他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在血淋淋的戰爭環境,多斯仍保守他的心勝過保守一切,靠著愛他的神,最終贏得了一切。和平環境的我們卻經常趨同於環境,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思想或不敢表達自己的價值觀。片尾幾分鐘戰後對那場戰役中被救者的真實採訪是畫龍點睛之筆:「信仰不是胡鬧;任何幹預信仰的行為都是錯誤的,不管在部隊還是別的地方」。多斯永不妥協的信念真的是一面鏡子,帶給我們更深的思索。
cathy原創文章:
雪後的清澈
父親的囑託
旅行札記-德意瑞匈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
克羅埃西亞---地中海之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