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信念---重溫《血戰鋼鋸嶺》

2021-01-18 歡歡的樂遊

            

                   

                     

                          鏡頭回放


《血戰鋼鋸嶺》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二戰時期軍醫德斯蒙德· 多斯赤手空拳在鋼鋸嶺戰役中救助了75名戰友,是美國第一個獲得榮譽勳章的「因良心而拒絕的參軍者」。

 

德斯蒙德生長在維吉尼亞,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10歲的時候與哥哥哈爾打鬧,用磚擊中哥哥頭部,導致哥哥休克,嚇壞了的他徑直走到禱告牆,凝視十誡中「不可殺人」的警示,被媽媽告知殺人是眾罪之首。25歲時,街頭止住車禍中傷員的大腿動脈,展現了他的救人恩賜,並收穫了愛情。

 

這樣一個凡事禱告的熱血青年不顧家人反對,報名參軍,矛盾衝突凸顯在傑克遜堡戰前訓練中。德斯蒙德的與眾不同是不拿槍、守安息日、不參加射擊訓練,在長官和戰友看來他簡直就是瘋子、神經病,是懦弱的表現,招致大家對他的霸凌、侮辱、群毆,但德斯蒙德不會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的信仰,最終因「違背命令」在他休假結婚前被指控上軍事法庭,這是他信仰受到最大攻擊的時候。儘管有未婚妻前來勸解,但他堅持法庭上自己作無罪答辯,陳述作為軍醫服役的他,在戰場上不是殺人而是救人,在世界自我毀滅的時候,盡職補救。當他蒼白的辯白似乎無力回天時,一戰時兩枚勳章獲得者的父親身著軍裝入場,送來華盛頓準將的一封信,軍事法庭撤銷了對德斯蒙德的指控,他獲準作為軍醫不持任何槍械進入戰場。

 

鏡頭進入1945年5月的鋼鋸嶺戰場,彼時二戰進入尾聲,美軍從太平洋向日本本土推進。鋼鋸嶺是位於衝繩島懸崖絕壁上的要塞,而衝繩島是佔領日本本土的橋頭堡。日軍依託地道垂死掙扎以至美軍死傷慘重,說是血戰絕不為過。瘦弱的德斯蒙德赤手空拳穿槍林躲彈雨,在日軍打死軍醫有獎勵的血腥戰場,毫不退縮,勇敢救扶戰友。夜晚與史密提在彈坑內休息,德斯蒙德夢見自己被日軍捅死而驚醒,並與史密提談及自己不碰槍的原因:父親持槍醉毆母親,年少的他奪過槍後試圖殺死父親,在母親的制止下,他未扣動扳機,但他那時在心裡已經殺死了父親,從那以後自己發誓再不碰槍。

 

影片的高潮是在史密提犧牲後,此時的德斯蒙德毫無保護,他向神禱告「你要讓我去哪?我不明白,我聽不到你」,當他聽到「軍醫,救我、救我」時,他一人留在戰場,藉助一根粗繩和大樹,將傷員從峭壁上送下,在他精疲力竭時,他呼喊:「ONE MORE,ONE MORE!」懇請上帝幫助他再救一個,一個又一個……當他救出中士一同被送回時,戰友驚訝和敬佩的眼光是整個影片的轉折點,上尉向他道歉,他的勇氣超過任何人,大家被他的虔誠折服,在殺戮中徒手救助75名戰友完全是他信仰的奇蹟!官兵們奉命最後一次上戰場時,他們在等待德斯蒙德,等待他禱告結束後才開始進攻,此時他已經成為大家的精神支柱,戰友們相信他仰望的上帝能夠帶領他們扭轉戰局、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保佑每個人的平安!

 

                            感悟分享


影片開場就是血腥的殺戮、炮火中屍體橫飛的場景,蹂躪你的眼目,但隨即出現這樣的畫外音:耶和華是永恆之神、創造地極之主,他既不疲乏、也不睏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他賜力量予疲乏者,增能力予軟弱者,仰望上帝者,必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並不跌倒。媒體把《血戰鋼鋸嶺》歸類於戰爭片,我認為它是基督教信仰勵志片。在二戰的殘酷戰爭環境,軍醫德斯蒙德·多斯堅守自己的信仰、忠於自己的內心,藉助禱告倚靠神的力量,不持槍械在紛飛的炮火中救助了75名戰友。在這場血戰中,聖經是他看得見的武器,信仰是他看不見的武器,他永不妥協的信仰行為,成就了不可思議的神跡,影響和改變了身邊的人,也像一面鏡子反照觀影中的我們。

 

信仰滲透在多斯活出來的生命裡。當他還是10歲的孩子時,闖禍後先跑到禱告牆尋求幫助;當他告訴父母參軍決定時,父親說他是凡事禱告、坐下思考的孩子;當未婚妻勸他妥協時,他說,「不忠於信仰,怎樣面對自己?怎樣面對你?」透過上面幾個細節,可以看出多斯是個凡事禱告的虔誠基督徒,他忠實於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但不會因為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的信仰。聖經不離身,讀經、禱告在他生活中不可或缺,這是他磐石般信念的基礎。戰場失去密友史密提的多斯,急難中向他的神禱告呼求,「你要讓我去哪?」他所信仰的上帝,藉著傷兵的呻吟「救我、救我」,引導他留下;在他體力枯竭時,懇請上帝「再救一個、再幫我救一個」,禱告是他的武器,藉著禱告支取上帝無限大能。玉米稈一般的多斯讓被救的中士驚訝,上尉請求多斯原諒,「瘦小子,我不了解你,你的勇氣超過任何人,這一切完全是神跡!」是的,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多斯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他緊緊倚靠無處不在的上帝,救護戰友、救贖自己。上帝賜力量予疲乏者,增能力予軟弱者,仰望上帝者,必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他奔跑卻不睏倦,行走並不跌倒!

 

多斯信仰的實踐默然地影響著周邊的人。行出來的彼此相愛和職責中為別人捨命和安慰鼓勵,不僅改變了戰友對他的認知,而且最終使他成為團體的凝聚核心。戰友曾試圖使用群毆虐待方式使多斯退出,儘管被辱罵、毆打,但他篤定、不退縮,還在關鍵時刻保護戰友,對長官說滿臉的傷痕是自己睡覺不老實摔的,實踐了他所信奉的「彼此相愛」,也就在那一刻史密提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以至於在戰場上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多斯救助傷員。搶救中不知疲倦的奔跑、不分敵我的醫治,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舍己的大愛,被他救下的傷員中有日本士兵,在世界自我毀滅的補救中,多斯跨越種族、跨越仇恨、跨越敵我,最高境界地詮釋了他的價值觀。對待垂死的傷員,經常會聽到他說:保持呼吸;我救你;你沒事了;堅持住;是我,你會好起來的……,他寬慰的話語,在慘烈的血腥中,傳遞給人的何止是溫暖,更是勇敢活下去的盼望和力量。最後一次進攻,全體官兵在上級命令下達十分鐘後仍未出發,因為他們在等待多斯禱告的結束。那一刻他儼然已經成為整個群體的靈魂支柱,隊友在他身上不僅看到了勇氣、愛和舍己,更希望藉著他所信仰的上帝,也帶給整支隊伍剛強、勇力和最終的勝利。

 

影片中對於多斯的母親著墨不多,但不知為何,我久久不能忘懷。他誤傷哥哥面對父親即將的暴揍,母親第一時間挺身攔阻,並意味深長地告知多斯殺人是眾罪之首;母親被父親醉毆後,多斯去安慰母親,母親沒有一句埋怨父親的話,只說父親如果回到戰前的狀態該有多好啊;未婚妻電話告知多斯父母他將上軍事法庭時,母親安靜地讓兒媳轉達多斯:媽媽愛他,為他禱告。多斯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帶給他的財富留給我們很多遐想空間,就像年輕的多斯與媽媽一起去教會,多斯說媽媽是天使。多斯凡事禱告、不看環境虔誠品格的塑造,與媽媽耳濡目染的屬靈影響休戚相關。

 

最後鏡頭特寫,擔架上躺臥的多斯被置在光芒四射的半空,仿佛有神的榮光在上面照耀。他平和的面容帶著一絲美好的微笑,仿佛上帝對他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在血淋淋的戰爭環境,多斯仍保守他的心勝過保守一切,靠著愛他的神,最終贏得了一切。和平環境的我們卻經常趨同於環境,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思想或不敢表達自己的價值觀。片尾幾分鐘戰後對那場戰役中被救者的真實採訪是畫龍點睛之筆:「信仰不是胡鬧;任何幹預信仰的行為都是錯誤的,不管在部隊還是別的地方」。多斯永不妥協的信念真的是一面鏡子,帶給我們更深的思索。

        cathy原創文章:

        雪後的清澈

        父親的囑託

        旅行札記-德意瑞匈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

        克羅埃西亞---地中海之藍


相關焦點

  • 《血戰鋼鋸嶺》不是數字。這是生命
    《血戰鋼鋸嶺》講述的是德斯蒙德和哥哥以及父母生活在美國的小城市的故事。雖然處於戰時狀態,但明媚的春花盛開著。如果不上戰場,戴斯蒙德可以自由地戀愛,可以安心地工作,像遵守秩序的公民一樣,過著輕鬆的日子。但是戰爭爆發了。所有的年輕人都為國家獻出了生命。戴斯蒙德也不例外。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以二戰時期的衝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宗教信仰而拒絕持槍上陣的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梅爾·吉勃遜的《血戰鋼鋸嶺》用最傳統的方式和毫無保留的手段,超真實還原了這場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還原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影片的後一小時幾乎全部是戰爭場面,其血腥程度令人震驚。梅爾·吉勃遜在雪梨郊外炸平了一個農場,打造成被炮火炸成焦土的鋼鋸嶺。而片中所有被炮彈炸飛和被火焰燒焦的場面,全部都是現場實拍。《血戰鋼鋸嶺》是一次對信仰和堅守信仰的人的偉大致敬。
  • 《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中英文字幕)
    《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是熙頤影業、麒麟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勃遜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裡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 好電影《血戰鋼鋸嶺》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聲譽良好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血戰鋼鋸嶺》主要是二戰衝繩戰役中75名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徒手空拳解救的戰友的傳奇故事。拯救戰友是如此簡單。在日本鬼魂的瘋狂行動中,要挽救近80名同志的生命,實在是太難了。
  •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借用《血戰鋼鋸嶺》電影中的一句話開篇:和平年代子葬父,戰爭年代父葬子。電影開場就是轟炸炮雷聲開場,士兵們痛苦的慘叫混雜,伴隨著各種嘈雜音,電影的背景音樂恢弘氣勢,讓人一下子就能代入到那個戰爭的年代中。一天的轟鳴終於得以消停,然而鋼鋸嶺上的慘叫聲卻並沒有停止,作為軍醫的Desmond,用盡全身的力氣救了一個又一個受傷無法走動的戰士,我印象深刻的兩位士兵,一個是滿臉黑土,他的眼睛也是烏黑烏黑的,Desmond跑到他的身邊,問他傷到哪裡,他大叫說,我看不到了。Desmond說,別急。
  • 《血戰鋼鋸嶺》:信仰的力量,這次我信了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以前我從不明白外國人對宗教的推崇與信仰,談不上不屑一顧,但也絕對算不上尊敬,最近看了《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我才了解真正的信仰確實是可以升華一個人的。《血戰鋼鋸嶺》男主角不知道大家看這部電影看到這裡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小編當時是覺得戴斯蒙德太過矯情了。
  • 《血戰鋼鋸嶺》——蜘蛛俠不用槍
    大家好,今天與大家一同回憶的電影是《血戰鋼鋸嶺》一把槍的威力有多大?軍迷們會扔出來一堆數據加上一點帶髒字的形容詞來描述它。那炮的威力呢?估計不用加數據了,帶髒字的形容詞就行了。那飛彈……估計就剩髒字了。我來總結一下吧,地球上,不存在人類殺不死的生物個體,即使是人類本身。
  • 《血戰鋼鋸嶺》與其他四部二戰電影的PK
    《血戰鋼鋸嶺》2016,圖片來自豆瓣■《血戰鋼鋸嶺》梅爾·吉勃遜的電影中,《耶穌受難記》還可以,但吉布森卻因此片得罪了很多人,之後的《啟示錄》又得罪了人,緊接著的反猶言論徹底令其離開導演椅達十年之久,其間他只能出演一些諸如《黑暗邊緣》這樣的類B級片,再就是客串《敢死隊》這樣的養老院動作片,直到2016年的鋼鋸嶺才得以重執導筒。
  • 血戰鋼鋸嶺: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
    《血戰鋼鋸嶺》是近年來好萊塢少有的二戰經典電影,由知名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影片燃爆全球觀眾,再一次證明梅爾·吉勃遜寶刀未老。(梅爾·吉勃遜曾執導《勇敢的心》)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或許答案只有一個:最大限度殺傷美軍!
  • 電影「血戰鋼鋸嶺」
    大家好,歡迎收看妖靈追劇,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高分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 故事開頭男主多斯來到一個奇葩的軍營,多斯一進軍營就看到一個新兵在全裸健身,十分辣眼睛。另一邊兩個男的在互擲飛刀,這時長官來了,一個人正好被飛刀插中了腳。
  • 《血戰鋼鋸嶺》主題解析:多斯堅守的既是信仰,又是人性的善良
    《血戰鋼鋸嶺》以二戰太平洋戰爭為題材,由真人真事改編。醫務兵德斯蒙德·多斯堅定地信仰基督教,在新兵訓練中拒絕練習槍械,被戰友和長官視為懦夫,遭到百般羞辱,並因此上了軍事法庭,差點被判為逃兵。但是,在爭奪衝繩島鋼鋸嶺的戰役中,多斯雖然不拿槍,卻在槍林彈雨中創造了奇蹟:救下75名負傷的戰友。作為謳歌英雄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的獨特之處在於,主人公不是武力值爆表的殺敵硬漢,也不是以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孤膽英雄,而只是一名不拿槍殺人的普通醫務兵。
  • 資訊 《血戰鋼鋸嶺》憑什麼在上映第二周末再次逆襲
    我們看到一個在精神力量感召下的一血肉之軀,居然一天一夜在鋼鋸嶺上救下了75個人。他偉大的力量感召了他的同僚,他的戰友,最後大家奮勇殺敵,一舉奪下了鋼鋸嶺,可以說《血戰鋼鋸嶺》是梅爾吉普森《勇敢的心》的升級版,同時也是《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電影。
  • 美國人看《血戰鋼鋸嶺》:戴斯蒙·道斯的真實故事
    (美國聯邦政府/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01月12日《南方周末》)編者按:基於醫務兵戴斯蒙·道斯(Desmond Doss)真實故事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在美國和中國等市場票房頗佳,亦受觀眾好評,並得到多個電影獎。但這個以二戰中衝繩戰役為背景的電影,卻遲遲沒有在日本放映的計劃。衝繩是二戰期間在日本唯一成為與美國之間戰場的地方,雙方及當地居民死亡總數接近30萬人。
  • 《血戰鋼鋸嶺》:一個有信仰的男人是多麼的可怕
    而就在小編最近看的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男主道斯的經歷讓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才是信仰。《血戰鋼鋸嶺》是2016年上映的影片,完全根據二戰時期的真人真事改編。男主因小時候傷害了他的兄弟,所以他發誓再也不傷人了,從此開始信仰基督教懷抱著和平理想。只要是能動嘴解決的事,他絕不報警。就是這樣的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毅然決然選擇參軍,走上保衛祖國之路。
  • 大家看過 有中國版《血戰鋼鋸嶺》之稱的《血戰湘江》嗎?
    眾所周知好萊塢在2016年出品的《血戰鋼鋸嶺》一經播出大獲好評,斬獲2項奧斯卡大獎,影片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在衝繩戰役中冒著戰火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其實在2017年我國也拍攝了一部史詩級戰爭大片,叫做《血戰湘江》,又名《第四道封鎖線》,絕對的好看,是可以媲美《血戰鋼鋸嶺》的存在,看完保準你熱血沸騰。影片講述了1934年長徵時期紅軍34師掩護黨中央和群眾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 《血戰鋼鋸嶺》我知道你的信仰有多麼堅定……
    如果《血戰鋼鋸嶺》能做到這個,那就絕對是它的勝利,不僅在票房上還是在內涵上。《血戰鋼鋸嶺》一定能算得上2016年最「猛」的動作戰爭電影。我從電影院出來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實」,太真實了,其電影尺度如此之大,竟然也被引進了。具體原因不再細究,但是我們真的看多了中國式抗日神劇或者各種奇幻武俠作品,在潛意識裡大概已經忘記了真正的戰爭電影應該是怎麼樣的。
  • 「不一樣的英雄」——戴斯蒙德·道斯 《血戰鋼鋸嶺》
    像《血戰鋼鋸嶺》這樣的R級戰爭片,毫不避諱的將戰場的殘酷呈現給觀眾,被炮彈炸成兩截的美軍士兵哀嚎著自己爬回戰壕,有人正和你說著話就被子彈穿越頭盔,噴火器直接將人變成了移動的火球 這個以二戰太平洋戰爭,美日衝繩島之戰為歷史背景的《血戰鋼鋸嶺》,除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更真實的戰場,也讓我們認識了一位「不一樣的英雄」—
  • 另類英雄養成記,電影《血戰鋼鋸嶺》的史實和劇情賞析
    而在《勇敢的心》之後,吉布森卻在20年的時間裡始終無法此再次闖入奧斯卡各項大獎決賽圈,直到2016年的這部《血戰鋼鋸嶺》,才讓他再次的站在了奧斯卡的舞臺之上。 2016年執導《血戰鋼鋸嶺》時,礙於年齡原因以及分身乏術,吉布森並未在《血戰鋼鋸嶺》中出場和露面,但整部電影的風格卻徹底的貫徹了吉布森的「簡單風」,只不過在這份簡單粗暴的風格下
  • 從美伊衝突,到《血戰鋼鋸嶺》
    話不多說,開始我們今天的故事—— 《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是導演梅爾·吉勃遜在2016年的作品,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
  • 《血戰鋼鋸嶺》:他赤手空拳救回75人,卻曾被戰友嘲諷為「軟蛋」
    《血戰鋼鋸嶺》是美國梅爾·吉勃遜導演的作品之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二戰時期,不願拿槍的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自願投身戰場,在血肉橫飛的鋼鋸嶺上,他克服重重困難,赤手空拳地救下75條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