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團隊在國土空間生態網絡規劃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大太行區域荒野地網絡規劃的多情景分析。清華大學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近日,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系主任楊銳教授團隊在國土空間生態網絡規劃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提出了一種荒野地網絡規劃的新方法,能夠在物種數據缺乏、需要快速評估的背景下高效地構建生態網絡,有助於景觀破碎化區域中的自然保護。該工作為生態網絡規劃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土空間規劃、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可持續人居環境建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自然棲息地的破碎化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增強的背景中,通過構建生態網絡來保護和恢復景觀的連通性,已經成為當前自然保護中一項最核心的策略。然而,以往多數的連通性建模是基於焦點物種的方法,存在著物種數據難以獲得、在大尺度上計算成本較高等局限性。

據悉,本研究則從「景觀自然度」和「生態完整性」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種荒野地網絡規劃的方法,使用荒野度的數據代替物種數據,使用荒野地圖的結果數據作為連通性建模的輸入數據,應用最小阻力模型和電路理論模型,採用Linkage Mapper和Circuitscape軟體,將荒野地作為「源斑塊」,基於荒野度生成「阻力值」,從而構建荒野地之間的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同時可以識別生態廊道中的關鍵瓶頸點,以作為生態修復的目標區域。

本研究提出的荒野地網絡規劃方法,有潛力應用於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為規劃和構建區域尺度生態網絡的一種新方法,能夠快速模擬生態廊道,並識別生態廊道中的關鍵瓶頸點。通過構建生態廊道,有助於完善國土生態安全格局、減少棲息地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負面影響,並為可持續人居環境提供生態保障。由於該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因此也有潛力推廣應用於世界各國的破碎化景觀之中。

該研究成果以「連接荒野製圖與連通性建模:一種荒野地網絡規劃的方法論框架」為題發表在保護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博士生曹越,通訊作者為楊銳教授,論文合作者為英國利茲大學地理學院荒野研究中心主任斯蒂夫·卡佛(Steve Carver)博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實踐經驗的階段性總結
    清華同衡一直密切跟蹤國家發展的新形勢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清華平臺和產學研結合的優勢,積極參與部委和各省市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標準體系制定和試點工作,廣泛開展全尺度、多專業領域合作,全面探索國土空間規劃的新理念、新方法和關鍵技術,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全流程業務系統整合。
  • 張險峰:國土空間規劃的半程體會與思考
    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2020年11月17日上午8:30由清華同衡總體規劃研究中心、貴州分院聯合主辦的「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專場準時拉開帷幕。
  • 踐行生態文明之「道」——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三重探索
    導讀:在生態文明背景下體現新時代新要求,是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市級總規)最突出的特點。作者:劉瑞剛,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總規三所所長 高級工程師汪 淳,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總規中心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2020年9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了《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
  • 暢談《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
    清華同衡作為參編單位之一在指南編寫過程中積極貢獻同衡智慧,在指南發布之後又圍繞「規劃定位和工作原則」「踐行生態文明」「空間格局優化」「城市設計」「歷史文化保護」「基礎設施保障」等主題積極進行解讀,相關文章已陸續刊登在「中國國土空間規劃」公眾號。
  • 2019規劃年會 | 專題會議20:國土空間規劃
    第一,要深刻認識國土空間規劃體制改革的意義,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黨的十七大首提生態文明,十八大以來基於生態文明的空間規劃體系改革路線圖逐步明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要注重破解新時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需要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
  • 國土空間規劃意義_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意義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保護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對於繼承悠久的文化遺產,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1)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2)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3)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4)&n 立即下載 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機制探討
  • 國土空間綜合整治項目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了有效的進行國土空間綜合整治項目規劃設計,應該積極採取有效的設計策略,重視研究設計過程存在的不足,通過科學的進行實踐總結與分析,從而不斷提高國土空間綜合整治項目規劃設計技術水平。希望通過本文的進一步闡述,能夠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有效技術參考。
  •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公示
    2019年5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要求共同編制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聯合按程序報批。
  • 「行業觀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思路:廣東萬裡碧道規劃建設探討
    本文通過回顧廣東生態修復的歷史進程,重點分析、研究廣東流域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功能優化的新舉措——萬裡碧道,闡述其建設背景與目標、實現路徑和統籌實施機制。02 廣東生態修復的歷史進程:從要素治理到網絡連接廣東北依南嶺、南臨南海,地處珠江流域下遊,颱風、暴雨、洪水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多發,對社會經濟影響嚴重。
  • .| 「後疫情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高質量發展暨2020北京卓越...
    「一優三高」理念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核心價值觀,高質量發展是前提,高品質生活是目標,高水平治理是保障;國土空間規劃應該達到的目標,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物質存量足夠化、自然消耗最小化、空間發展公平化、區域治理一體化、生態環境最優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 常州市新北區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取得階段性成果
    搭建組織架構,緊密與鎮村布局規劃優化、高鐵新城建設、長江大保護等工作銜接,開展規劃實施評估等7個專題研究和4大類28個專項規劃的研究。研判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利用中存在的核心問題,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大都市圈等區域發展新格局,明晰未來發展定位,提出交通樞紐戰略、智造高地戰略、生態示範戰略、城鄉共榮戰略等四大戰略。按照生態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自然資源和生態要素評價的基礎上,對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進行保護與分類管控。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形成全區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和空間布局優化預調整方案。
  • 「行業觀察」張險峰:國土空間規劃的半程體會與思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2020年11月17日上午8:30由清華同衡總體規劃研究中心、貴州分院聯合主辦的「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專場準時拉開帷幕。
  • 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_2020年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資料...
    本指南適用於市級(包括副省級和地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市級總規)編制。地區、州、盟可參照執行。直轄市可結合本指南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有關要求編制 市級總規是城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城市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
  • 海口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12月14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主持召開市政府專題會議,聽取海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和階段性成果匯報,
  • 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條例
    開發利用城市公共綠地地下空間的,應當符合建設規範,不得改變公共綠地性質,地下空間頂部覆土厚度應當滿足喬木正常生長需要。第三十八條 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戰略留白控制,劃定戰略性儲備空間。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要點
    協調對接綜合交通、水利、生態修復等省內特定區域和特定領域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指導各地開展各類空間性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因地制宜指導各地推進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工作。  (二)實施「三線劃定」工程。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實現生態保護紅線應劃盡劃並協調處理矛盾衝突。配合做好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工作,建立規劃成果與永久基本農田布局調整銜接機制。
  • 邵陽:重點研究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綱編制等事項
    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通訊員 朱傑)12月19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事青主持召開市政府2020年第29次常務會議,重點研究了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綱編制工作,討論了即將提請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和《關於邵陽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 廿年不忘@大師講堂 | 陳軍:對標聯合國2030 SDGs 助力國土空間規劃
    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優勢互補的區域協同,並建設引領支撐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最後,對編制完成的規划進行規劃傳導和分區指引,以及規劃制度創新與實施保障。國土空間規劃不是簡單地把城市規劃跟土地利用規劃結合在一起,所以自然資源部對其規劃理念、理論方法、技術手段、數據資料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五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_蚌埠市人民政府
    根據五河縣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發展與保護等關係,統籌考慮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相關需求,保持規劃前瞻性和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將用途管制制度擴展到所有自然生態空間,從嚴控制各類建設佔用自然生態空間。
  • 澄城縣「三個強化」紮實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近期,澄城縣堅持以發展規劃為統領,按照「多規合一」的理念,統籌協調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高標準實施、高質量完成。強化溝通對接。組織專業編制團隊迅速行動,紮實開展前期調研工作,梳理國土空間規劃中應針對的要點問題,開展擬定的15個重大專題研究。做好實地調研踏勘、研究論證、資料收集等工作,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國土資源數據支撐。強化協調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