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忘死」抗疫精神的文化意蘊

2020-12-12 荊楚網

作者:徐奉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如是總結偉大的抗疫精神。

「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這樣評價抗美援朝的偉大壯舉。

捨生忘死體現生死觀和義利觀,是中國創造抗疫奇蹟的精神支撐。精神是民族之魂,是心之定所和行之依歸。鉤沉稽古、扶隱發微,挖掘和揭示捨生忘死的文化意蘊與本質內涵,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

捨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緣起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寫照。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文明雖風雨滄桑,卻曠古無兩,生生不息,千載傳承。

捨生忘死的抗疫精神,淬鍊於革命文化。紅船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抗聯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標識。「豪情做囚徒」「滿腔熱血沃中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一腔熱血勤珍重,撒去猶能化碧濤」「剜心也不變,砍首也不變」「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等,都是革命文化的思想精髓。

革命文化熔鑄於「風雨如磐暗故園」的近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精神結晶。同時,我們黨成立前仁人志士的救國救民探索,以及「將不畏死、兵不惜命」的抗戰壯舉,為革命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精神土壤。「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等,立起一座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有了這種精神,近代以來的中國,雖飽經風霜,卻艱難竭蹶,浴火重生。

捨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慶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北大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都蘊含捨生忘死的傲骨與血性。郭永懷用生命守護國家秘密,鄧稼先抱定「為了它,死了也值得」的信念在危險崗位默默奉獻數十載,焦裕祿為了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王進喜發出「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等,都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鮮亮底色。有了這種精神,70餘年的新中國史,雖風雷磅礴,卻乘長風破萬浪;40餘年的改革開放,雖荊棘載途,卻能成就家邦之富。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捨生」是精神外化行為,「取義」和「求法」是精神內在本質。捨生取義和捨身求法,是捨生忘死的信念基礎及價值魂魄。「義」是「四維」之一,漢代有「廉而不劌,義也」。中國文化中,關於「義」的表述不可勝道,如「君子喻於義」 「度義而後動」「見利不虧其義」「行則思義,不為利回」「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等。「義」和「法」是時空概念,其內涵依情境變化而變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義」和「法」,重在維護社會倫理;革命文化中的「義」和「法」,志在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義」和「法」,訴求同樣在於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稽古察今,稽古啟新。捨生忘死是精神,也是文化和氣節。只要有捨生忘死之義,就一定能彰顯護國佑民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血戰到底的浩然氣概、臨危不懼的犧牲精神、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百折不撓的必勝信念。在抗疫鬥爭中,捨生忘死的故事不勝枚舉,既撼人心魄,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新冠病毒研究者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以及無數「最美逆行者」感人肺腑的壯舉,都將彪炳史冊。歷經苦難和輝煌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偉大徵程中再次創造歷史。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2日 02版)

相關焦點

  • 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③:捨生忘死,是以生命赴使命的頑強意志
    江學慶、李文亮、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在與疫情的殊死較量中,有人把生命定格在抗疫戰場,有人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堡壘,那些閃耀著光輝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回頭看,更能體會一路走來的艱辛。危急時刻,醫務工作者無畏逆行、連續奮戰,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壓力;建築工人奔赴疫情防控的主戰場,爭分奪秒、不舍晝夜地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新聞工作者一次次深入重症病房,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下驚心動魄的現場……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病毒面前,誰不怕呢?超負荷運轉,誰不累呢?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捨生忘死--以生命赴使命 用大愛護眾生
    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一個個閃耀著光輝的名字不僅被人們銘記,還激勵著廣大幹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 抗疫音樂中的意象、境界與精神
    音樂家們通過極具地域性的符號特徵、形象表現和富有文化意味的形式表達,將武漢人民遭受的苦難轉化作對武漢這座城市的牽掛,熔鑄在武漢的一江一橋、一花一景、一餐一飯之中,深入挖掘武漢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抒寫對武漢人民的關切與祝福,謳歌「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抗疫精神與體育精神
    一、偉大抗疫精神與中華體育精神的釋義與內涵  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 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 強大動力、重要法寶:偉大抗疫精神築起新時代精神豐碑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表彰個人和集體,也是在為偉大抗疫精神「加冕」,體現出國家對全民族抗疫精神的高度重視。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高健: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迎戰新型冠狀肺炎,初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抗疫勝利,為世界各國的抗疫行動贏得了寶貴的準備時間。捨生忘死、勇於奉獻的中國人民積極投入到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抗疫事跡,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與世界情懷。
  • 弘揚傳承好偉大抗疫精神
    同這場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在新時代的生動彰顯。
  •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奮力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認真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對於我們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廣泛凝聚力量,奮力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回顧抗疫鬥爭的不平凡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而且是一次戰爭。
  •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展現出並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一步錘鍊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林振義:用偉大抗疫精神凝聚民族奮進偉力
    內容提要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總結概括,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焦點訪談:如何理解偉大抗疫精神?
    大會開始前,人民大會堂二樓宴會廳2000多名抗疫英雄站在一起,等候合影儀式的開始。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站在一起就是一道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大會就是對他們進行表彰。表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講到了偉大抗疫精神。怎麼理解這個精神,這次抗疫大戰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礪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抗疫精神主題宣講會在鹹寧舉行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0日電 由湖北省鹹寧市政府、新華網、華彬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強大奮進力量」抗疫精神主題宣講會,12月10日在鹹寧市金桂湖舉行。  弘揚抗疫精神 逆行不負韶華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徐明偉講述抗疫事跡 華彬集團供圖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徐明偉,中國紅牛湖北生產基地員工、全國勞動模範劉磊結合親身經歷講述了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抗疫事跡,對「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進行了闡述。
  • 偉大抗疫精神豐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涵
    2020-09-16 09:54:12 來源:南京日報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無精神則不興。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新華社評論員: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抗疫鬥爭的不平凡歷程,深刻闡明偉大抗疫精神,系統總結抗疫鬥爭取得的重要啟示,對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飽含深情、振奮人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在億萬中華兒女心中引起強烈共鳴,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 探索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蘊
    我們取得的科技成就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塑造的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積極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工藝傳承到今天並開拓創新的時代表徵。從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蘊出發,在工藝傳承中持續開拓創新,是新時代大國工匠必須擔當的崗位責任。  價值目標:為由富向強接力創新擘繪。
  • 2020年12月時政熱點分析:弘揚當代抗疫精神
    2020年12月時政熱點分析:弘揚當代抗疫精神 2020-12-02 18:01:54| 來源:中公教育
  •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暨「抗疫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陳大文以「抗疫精神與制度優勢」為題作了交流。他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彰顯出政治保證優勢、經濟支撐優勢、文化凝聚優勢和社會動員優勢,保證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最終所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也使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生產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復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