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認為,小學成績好,將來成績一定也不會差,其實這可不一定。
很多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名列前茅,但一上高中,不管怎麼努力都考不好。家長除了擔心會對高考產生影響,同時也考試疑惑:難道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沒用對嗎?
孩子上了高中後成績卻開始下降,父母內心擔憂:對高考影響大嗎?
悠悠從小學開始成績都保持在班上前幾,一直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在別人眼中,她就是個「學霸」,但上了高中後,她的「學霸」身份卻不保了。
悠悠讀的是市重點高中,被分到的是次重點班,這個班級不像重點班那樣學生基本都是固定的,而是有「淘汰制」——多次考試沒考好就有被分到普通班的可能,普通班拔尖的學生就有機會「上位」。
激烈和殘酷的競爭促使孩子們努力學習,因為沒有人希望被「淘汰」到下面的班級中。對於悠悠來說,她內心的擔憂更加明顯。
因為上了高中的悠悠,成績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趨勢,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老師都會找到悠悠談心,問悠悠是不是覺得壓力太大。
而這樣的「淘汰制」讓悠悠開始變得焦慮,她害怕自己有一天會被「淘汰」,讓爸爸媽媽失望,同時也會被很多人笑話。
悠悠的爸爸媽媽也開始擔憂了起來,孩子以前考試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怎麼到了高中就退步了呢?
悠悠的班主任解決了這個疑惑:小學初中成績好,高中卻學不好,這很可能是學習能力還不夠,對高考影響當然大!
小初高三個階段,同樣是考試,要求的學習能力卻不同
1.小學:要求記憶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習對孩子的能力要求,通常只有基本的機械記憶要求,學習的科目僅為語數英3科。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孩子記憶好,在考試前「惡補」,平時稍有馬虎,考高分也不是問題。
那是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學的內容,靠記憶力就能掌握,考試內容都從課本來,對理解能力要求還不高。因此只要孩子學習態度好,平時不作妖,成為學霸並不難!
2.初中:要求邏輯思維能力
上初中後,孩子光靠單純的背誦已經很難獲得高分,學的科目一下子由3科變成了9科,不僅學習內容增加,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數理化等科目都需要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了。
多學科的學習更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如果還像小學時候一樣光靠課本的知識或者是只在考試之前惡補,已經不足以應對這個階段的學習和考試了。
所以,初中階段已經有孩子慢慢掉隊了,但只要邏輯思維能力不差,外加多複習多練習,成績也不會太差。
3.高中:要求情緒管控能力
高中階段,單純地靠努力啃書,真的很難提高成績。因為高中的考試常常超出所學的知識點,考試時很少會出現「原題」,需要拓展所學的知識。
高中學習講究方法,知識主要靠聽課和理解,能力通過練習提升,考試就要靠能力了,包括自我管理、情緒管理等能力。
因此一些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平平,但各種能力都很強,到了高中時就像「開掛」了一樣突飛猛進,相反,欠缺這些能力的孩子成績就會下滑或跟不上學習。
高中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得比較全面,不少孩子會出現一些叛逆的跡象。比如說上課的時候故意頂撞老師,故意和別的同學發生口角或者肢體衝突,或者是故意不聽家長的教導,和異性的關係過於親密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些叛逆的跡象時,說明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家長應該儘早重視。
高中學習對孩子的能力要求那麼高,該怎麼提早做準備?
1.思維能力要早訓練
相比於到了高中才後知後覺,發現孩子思維的重要性才去培養,倒不如早做準備,在孩子小時候就有意識去訓練。
比如在孩子啟蒙時期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儘可能讓孩子親身去經歷和了解事物。平時多給孩子提供思考的機會,啟發孩子思考,以達到鍛鍊思維的目的。
孩子多看、多讀、多練、多模仿都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家長應該早一些準備好素材,讓孩子有鍛鍊思維能力的機會。
2.學習習慣早培養
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當孩子上學後,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去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
也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讓「制定計劃」成為孩子的習慣。當孩子出現如做事拖拉、專注力差、耐心不夠等問題時要第一時間採取措施糾正。
3.孩子的心理多關注
孩子讀小學,家長逼一逼孩子可能孩子多背背書還能考高分,但到了初高中,逼孩子學習不一定能奏效,甚至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家長們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給孩子關心和愛護,為孩子的學習保駕護航,而不是拿著鞭子跟在孩子後面「督促」學習。孩子的心態要呵護好,同時也要適當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畢竟在高考面前,心態很重要!
小學初中成績好無法保證高中成績依然拔尖,孩子的學習就像建樓,地基打不好,建高了就容易塌掉,家長們可要和孩子「打好地基」;同時,當孩子出現一些叛逆的跡象時,家長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上了高中後成績還能保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