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2020-12-16 沙漠花旅行

賀蘭山,被稱為「軍山」,因歷史上無數次戰爭在此發生,漢族和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為爭奪賀蘭山戰爭綿延不絕;被稱為「鬼山」,因無數將是馬革裹屍於此,西夏王朝10帝9陵在此;被稱為寧夏保護神,因自古這座山阻擋西伯利亞寒流,阻截騰格里沙漠東侵,造就了塞上江南。

在這裡,能看到全國最大的巖畫,感受到依稀的西夏王朝曾經的燦爛文化;同時又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地理分界線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劍鋒直指賀蘭山。

賀蘭山,充滿了神奇色彩,強盛一時的西夏王朝,在成吉思汗五攻不下的情況下,是如何在第六次進攻一夜消失殆盡?為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唯獨少了西夏這個片段?賀蘭山體上的巖畫什麼時候哪個朝代什麼人所為代表的什麼意思?一切都歸於塵埃,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訴說曾經的歷史。

抵達賀蘭山入口,在陽光的炙烤下,缺少了樹蔭的遮擋,對涼爽的渴望超過了對歷史的興趣。遂決定主看巖畫、巖羊和西夏王陵。其他風景捎帶環顧。

跟著人群乘景區內環保車抵達巖畫入口,兩邊蒼山茫茫,山體上有寥寥幾顆生命力超級頑強的樹木長在懸崖峭壁,雜草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夾縫中探出頭,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走在棧道上,隔著柵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圖案,有人形、有動物、有植物、有不明符號、有文字……, 有的出現在外面的石頭上,有的在石洞口旁,也有的在石洞內測;

描述的場景有狩獵、放牧、舞蹈、械鬥、雜技和圖騰;巖畫高度不一,相對集中在10-50米的高度。顏色不一,有巖石的本來顏色,直接刀刻斧鑿出各種圖形;有其他顏色,也許是宗教信仰或者被人觸摸要麼自然風化。

賀蘭山巖畫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巖畫,同時又是誕生最早、遺存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的巖畫。有人猜測如此集中的巖畫到底出自何人之手?不明字符代表什麼?西夏文明戛然而止,是否在此可尋找端倪?目前沒有任何人能夠給出答案。推測此處是共工撞斷的不周山,因為這裡石頭顏色多樣、形狀奇特,跟神話故事相吻合。謎一樣的巖畫,謎一樣的賀蘭山。

突然聽到叫聲,扭頭一看,身旁的人們朝向對面的山,光禿禿的山上有矮灌木叢,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眼光掃射之餘,發現了移動的石頭。對,移動的石頭,異常陡峭的崖壁阻擋不了「石頭」的閃挪騰移。

偶爾停下,再繼續移動。近了,近了,終於看清是一隻羊,正在貼著崖壁上下跳躍。如果羊不活動,人們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看不出那是一隻羊。羊毛的顏色跟巖石融為一體,非常棒的保護色。從形體看,有山羊的形也有綿羊的狀。人們的呼聲叨擾了羊的安詳,又激起了羊的好奇,所以逃離原來的位置,又忍不住停下回頭看這些不速之客。

眼瞧無路,小小的四蹄緊扣一腳之稜,羊兒竟能貼壁前行;在落差有十米之地,竟能欣然躍下而後撒蹄跑開;上坡之路不在話下,輕輕一跳身姿輕盈美妙如同輕功附體。

午飯時,據說吃的就是巖羊肉。沒吃出跟其他羊肉的區別,因為寧夏的羊肉很鮮美,沒有任何羶味,也就是在寧夏,愛上了吃羊肉。

歷史書上,對西夏文化基本是一帶而過,導遊也講不出太多的知識,就連景區講解員基本照本宣科說了景點介紹。參觀西夏王陵博物館,了解相關的一些知識,意外的得知西夏文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

直接前往西夏王陵。提起王陵,恢弘大氣、威嚴肅穆才是應有的氣度。遙觀西夏王陵,外觀簡樸,有人稱之為「東方金字塔」。

陵墓以夯土築成,呈塔狀,曾經也是布局嚴謹、規模宏偉。人為和自然的破壞,目前只能看到王陵的骨架和格局遺址。西夏存在了近200年的王朝,曾雄極一時,「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兩百年」,前期曾與遼、北宋鼎立,後期與南宋、金鼎立。

問導遊,既然是王陵,為何用黃土造就?是否跟帝王的身份不符?被告知寧夏的西夏王陵為什麼是土堆原因如下:

古代生產力不發達,除了黃土外並沒有其他高級的建築材料。古代對素土夯實的技術已經成熟,夯實後的黃土有足夠的強度。黃土的使用造價低廉,取材方便。當地缺乏石材,黃土是唯一的選擇。

隨意走動之時,被告知「軍事重地」,不得靠近。賀蘭山守護這方土地幾千年,現在仍持續守得一方安寧。

相關焦點

  • 《江城子》——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有沒有想過,如果蘇軾生活在戰亂紛紛的南宋,他會成為怎樣一位詞人呢?會像辛棄疾、陸遊一樣「沙場秋點兵」或者「匹馬戍梁州」嗎?或許在這首《江城子》裡能找到一些答案吧!詞作源於蘇軾出任密州知州時的一次打獵活動。
  •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歷代的評論家們,對蘇軾的詞,雖褒貶不一,議論殊異,但稱蘇詞「豪放」、「橫放傑出」,似是多數人所認可的。這首熙寧八年(1075)冬在知密州任上寫的《江城子》,也是他豪放詞風的一首代表作。「老夫聊發少年狂」,這一起來得很突兀,卻也十分利落,單刀直入,一個「狂」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旋入主題。
  • 十首豪放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有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風格,如浪漫的李白和現實的杜甫。兩人的作品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但是給讀者帶來的感受和意境完全不同。宋詞也是如此,宋代詞人雖然創作風格各異,但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
  • 十首愛國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後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0句極有力量的古詩詞
    嶽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杜牧: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荀鶴: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徐錫麟: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 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老則會挽雕弓如滿月,射天狼
    如大唐戰神李靖熟讀兵書,那也是儒將。如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就是隋唐演義上的軍師徐茂功,不過在隋唐演義上是定位於文人型,智如諸葛亮的人物,但是實際歷史上是文武雙全的儒將之一。
  • 治庸·戰「疫」|披戰甲射天狼——致敬戰「疫」中所有的警服藍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曾幾何時,我總會不由自主的念出這句詩: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時候的我,年華初好,對金色盾牌懷著無限嚮往和崇拜。許多時候,我都曾夢見自己穿上警服的樣子,威嚴,剛毅。
  • 【文帝】二十二、會挽雕弓如滿月
    我倒覺得是執法如山還是不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好人薄昭會變成一個擅殺皇帝使者的罪犯?很明顯,是當時的法律改變了薄昭。法律規定了,薄昭這個級別的官員殺人不用處以死刑,應該按照官員內部的處理辦法去處理。而官員內部處理辦法當中,薄昭也構不成死罪。這時候漢文帝還想讓薄昭去死,那就是體現皇帝個人意志了,這就叫人在法上。只要人在法上,法就可以左右搖擺,如同虛文。
  • 男兒到死心如鐵——最霸氣的十首古詩詞,一字一句都讓人熱血沸騰
    這種驍銳善戰,視對手如草芥的氣勢,在唐朝的邊塞詩中比比皆是,但是在宋詞中卻不多見。盛唐之威,宋朝難以比擬。玉門關外,有兩個唐朝的強敵,一個是吐蕃,一個是突厥。唐朝初期,也曾有過「渭水之盟」的無奈之舉。但是這次委曲求全讓李世民如鯁在喉,渾身難受。十年後,他命戰神李靖徵討突厥,僅僅不到三個月,就幾乎打得突厥乾乾淨淨。8、密州出獵——宋朝:蘇軾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