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西平鎮小城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21-01-09 四川新聞網綿陽頻道

四川新聞網綿陽10月27日訊(秦虎)三臺縣西平鎮位於三臺縣城以西的凱江之濱,古名觀音場,與德陽市中江縣毗鄰,東距三臺32公裡,西距成都80餘公裡。全鎮幅員面積77.01平方公裡,轄7個黨總支,36個村、6個社區。全鎮總人口6.06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3餘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萬餘人,城鎮化率達38.5%。 

近年來,在省、市各級的關心支持下,西平鎮認真貫徹落實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和改革創新等部署要求,按照「活力新城、韻味古鎮、秀美鄉村、幸福家園」的目標定位,深入實施「高點定位、改革創新、項目支撐、投入拉動」發展戰略,立足區域、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條件實際,高標準規劃、嚴要求推進,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承擔了全國建制鎮示範試點、省百鎮建設行動、市小城鎮建設、縣重點鎮建設、縣擴權強鎮等改革試點,榮獲「四川最美古鎮」「省歷史文化名鎮」「省環境優美示範鎮」「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五年以來,爭取省「百鎮建設行動」重點鎮、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示範鎮財政補助資金6540萬元,爭取全國建制鎮示範試點財政補助資金6000萬元,整合各級項目資金近3億餘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資1.5億餘元。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建制鎮投融資體制、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初步形成,建立健全了有利於建制鎮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努力將建制鎮發展成為以城帶鄉、鄉村聯動、一體發展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增強了建制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基本打通了基本公共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為全國建制鎮發展提供了可借鑑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一、推進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小城鎮建設質量和水平

小城鎮是城鄉融合的交匯點,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有利於城鄉統籌發展,改變城鄉二元分割格局,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圍繞建設縣域副中心目標,通過科學編制城鎮發展規劃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提升小城鎮建設質量和水平。

(一)強化規劃引領,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遊」 小城鎮,堅持「跳出西平規劃西平」,將西平融入到全縣、全市乃至全省大格局規劃,先後編制完成《鎮總體規劃》《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性規劃》《西平—凱河同城發展規劃》等多項總體規劃和啟動《西平古鎮旅遊規劃及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專題規劃,確立了以客家文化為特色風格的城鎮建設思路和「三臺縣域副中心、商貿旅遊基地」發展目標。規劃城鎮形成「四軸、一帶、八組團」的空間布局形態和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的城鎮保護分區規劃。規劃到2030年,鎮區建成面積達5.3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4.5萬人。

(二)堅持多元投入,提高承載能力。推進小城鎮基礎配套建設,資金是關鍵。被列為國家省市縣重點鎮以後,市、縣相繼將西平列為重中之重來抓,在全力用好上級專項資金的同時,積極創新多元投資模式,切實發揮了上級財政引導資金的撬動作用。一是統籌資金,合力共建。通過向上爭取並發動群眾籌資投勞,近年來投入1.7餘億元新建村社道路130餘公裡,建成縣道「蘆躍路」、鎮鄉道路「西八路」」「樂建路」「西進路」,城鄉交通路網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整合國家省市縣重點鎮資金1.5餘億元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6段、8公裡、人行道改造45000㎡、新建改建雨汙管網16.8公裡、栽植行道樹1500餘株、安裝路燈400餘盞,即將完成近2公裡的濱江路提升工程和佔地50餘畝的休閒廣場,日處理汙水3000噸的西平汙水處理廠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是市場融資,借力擴建。採取市場化手段引進興達利房產、許氏陽光房產、鑫華房產、博洋房產等企業參與場鎮發展建設,近三年投資2餘億元新建商貿型居住小區6個,建設商品房近12萬㎡(其中住宅10萬㎡、商鋪2萬㎡)。

二、突出資源優勢,推動產城融合

圍繞「宜居、宜業、宜商、宜遊小城鎮」發展目標,充分發揮西平文化底蘊深厚、商貿流通繁榮、農業基礎較好等優勢,大力培育壯大關聯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基本形成以文化商貿旅遊為特色的支柱產業。一是培育發展觀光旅遊。西平歷史悠久,客家、宗祠、古鎮、觀音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鑄就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質。在加大客家會館、吳氏宗祠、古街道、觀音廟等歷史建築保護的同時,編制了《西平古鎮旅遊策劃方案》《西平古鎮旅遊規劃及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西平鎮「一鎮五村」旅遊規劃方案》,待古鎮旅遊核心區設計完成將啟動古鎮旅遊保護性開發帶方案招商工作,預計2018年將全面形成接待能力,年接待遊客50萬人以上。二是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充分發揮四通八達、交通便捷的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本地扶持、優質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餐飲等現代服務業。目前,全鎮有商鋪門店824個、金融服務機構3家、大型超市5家、大型餐廳8家、商務賓館2家,服務業每年實現新增就業崗位近300個。同時按照以獎代補的思路積極推進城鎮市場新建工程。三是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在鞏固傳統種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業專合組織和農業大戶,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和規模化種養殖,按照縣委確定的「3+2」產業發展方向,鎮黨委提出了「三個一萬畝」的產業發展目標,即實現藤椒種植1萬元,觀賞性中藥材種植1萬畝,優質高效糧油1萬畝。年內計劃種植藤椒1萬畝,引導發展觀賞性中藥材500畝,待「千億斤糧食」項目落地後將集中連片發展優質糧油1萬畝。

三、堅持改革創新,紮實推進全國建制鎮示範試點

成功爭取全國建制鎮示範試點鎮後,西平鎮立足區域、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條件實際,高標準規劃、嚴要求推進,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截至2017年7月31日,計劃總投入8664.959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6000萬元、整合資金1330.6644萬元、其它投入1334.2954萬元,已完成投資6000餘萬元。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建制鎮示範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探索建制鎮發展經驗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

鎮村環衛一體化建設項目。聘請西南科技大學專家進行調研,通過在建林總支7個村開展試點,探索「源頭分類、村社收集、回收利用」模式。完成垃圾中轉池(房)建設和試點機制配套的設備採購,同時對村社幹部進行了垃圾分類專題培訓,目前在試點村已基本形成 「四級運轉模式」,真正達到垃圾減量化、資源利用化、處理生態化的目的(第一級以農戶為主體「源頭分類」。以農戶為主體,開展「源頭分類」。第二級以社為主體「由社致戶」,每社安排垃圾收集員一名。第三級以村為主體「以村納社」,每村安排垃圾轉運員一名。第四級以總支為主體「集中承載」,扶持設立數個「西平再生資源回收分中心」並擇地建設「有毒有害垃圾轉運站」)。至此,從農戶源頭分類開始,有機垃圾及其他垃圾已由農戶自行「消化」處理,再生資源進入了再生資源市場進行市場化流通,有毒有害垃圾由鎮上統一組織轉運車輛運至專業處理公司進行處理。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紅梁村日間照料中心和文化活動公園建設已竣工,新廟村聚居點配套建設工程已全面完成,南埡村綜合市場建設已完成投入使用。

城鄉通暢工程。已完成絲廠路道路建設工程,目前正在完善資料,即將進行項目審計結算工作。

排洪溝治理項目。對場鎮內1.2公裡排洪溝進行景觀排汙改造。主要包括渠溝硬化,截汙管網鋪裝,安全護欄及部分景觀小樣建設。已完成該項目的95%工程量,預計年內將全面竣工。

月牙灣文化休閒娛樂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對佔地50餘畝月牙灣廣場進行規劃設計,採取政府投資建設,社區集體土地入股,外包運營的多元投資模式進行旅遊綜合性開發。截止目前已完成該項目的40%工程量,預計年內將全面完工。

雨汙管網建設配套工程。已完成第一批雨汙管網工程和車行道鋪裝工程,目前已竣工驗收,正在準備完善資料,待審計結算。

(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建立城鎮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完成西平消防站建設並投入使用;完成西平城管執法中隊業務用房裝修;西平數字城管信息系統和公安「小天網」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以擴權強鎮試點為契機,承接縣級部門下放88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完成制度建設,電腦、印表機、桌椅等23項辦公室設施採購工作。建林小學5人制足球場、明德小學8人制足球場已竣工並投入使用。智慧西平項目已進入採購程序,預計年內將投入運行,屆時將實現西平政務線上線下同步辦理。

(三)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完成《三臺縣西平鎮統籌城鄉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編制》,編制完成《文商旅農業產業整合發展總體規劃》;新建和改建5個村、11公裡的農村道路;完成3.17公裡建林中溝整治水利項目建設。

古鎮旅遊產業項目。採取「政府引導、財政補助、群眾主體」的方式,項目建設上將過去的「政府配餐」轉變為現在的「群眾點菜」,問需於民、問效於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群眾、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觀音寺街風貌改造採取「三統三自」模式(統一設計、統一材料、統一施工,自行確定施工隊伍、自行採購建築材料、自行監督施工質量)進行,預計12月底將全面完成。按照財政獎補的方式已完成凱麗濱江仿古風貌改造和廣東館保護性修繕工程。

綜合市場改造項目。按照《西平鎮總體規劃》,採取「政府引導、財政補助、群眾主體」的方式,新建西勝街綜合市場一處,目前已進場施工,預計12月底將全面完工。

四、下一步工作

(一)做實規劃,力求在規劃引領上取得新突破。始終堅持商貿旅遊文化強鎮戰略,用活資源和區位優勢,立足「三臺縣域副中心、商貿旅遊基地」的目標定位,結合實際做實旅遊發展規劃,打造商貿旅遊型現代小城鎮。

(二)做優產業,力求在城鄉統籌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實施「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穩步推進第一產業、不放棄第二產業」的發展戰略,以西平古鎮、客家文化吳氏宗祠、觀音文化觀音廟為開發重點,以引進旅遊開發公司為切入點,採取PPP模式用活用好項目專項資金、城市棚戶區改造補助資金、社會資金,連片打造鄉村觀光旅遊。同時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物流,就地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

(三)做大城鎮,力求在城鎮承載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以重點鎮建設為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產業發展,不斷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儘快建成成巴高速西平出口及城市連接線工程;積極推進凱江攔水壩及凱江河堤二期工程;規劃啟動城鎮北區開發項目,高規格建設一處佔地100餘畝的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啟動佔地100餘畝的工業園區。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實幹,為加快建設三臺縣域副中心和幸福美麗西平而努力奮鬥!(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相關焦點

  • 三臺縣西平鎮深化基層治理體制改革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春玉 謝細歷)為切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深化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三臺縣西平鎮結合工作實際,先行先試,努力探索綜合行政執法發展新模式。建好「綜合行政執法平臺」。
  • 三臺縣西平鎮:一手牢抓防疫 一手穩抓生產
    2月19日,三臺縣西平鎮黨委副書記、產業發展分管領導代金鳳在西平鎮翰彬霖鞋業有限公司2020年首日生產復工檢查中進行強調。企業復工指導和檢查連日來,西平鎮黨委、政府積極作為,嚴格按照《三臺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區分類防控工作方案》工作要求,暢通企業復工辦事渠道,實行村社群眾復工事前登記,與衛生院、派出所、消防隊等部門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引導復工人員錯峰出行,有序組織鎮內企業復工復產。
  • 綿陽市三臺縣計劃拍賣出讓三宗商住用地,分別位於北壩鎮、西平鎮
    位於三臺縣潼川老城以北,是三臺縣新城區,與潼川鎮同為三臺縣城駐地。2006年以前與1992年成立的三臺工業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體制,2006年三臺工業經濟開發區更名為三臺縣工業園區後實行「區轄鎮」體制。2013年6月北壩鎮與三臺工業園區(兩江工業集中區)分設運行。
  • 三臺縣西平鎮:發揮人大職能 助推災後自救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春玉 吳桂林)連日來,受強降雨影響,三臺縣西平鎮境內多處山體滑坡,農業生產和部分道路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給全鎮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災情發生後,西平鎮各級人大代表聞「汛」而動,積極響應黨委號召,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搶險排障和災後生產自救工作,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財產損失,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人大代表的「硬核」擔當。
  • 三臺縣西平鎮:構建農村區域應急保障體系 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
    四川新聞網消息(馬銀多 吳桂林)10月29日,三臺縣西平鎮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森林火災撲救演練在金星村進行。19名應急搶險隊員完成救援隊伍集結、搶險和群眾疏散轉移等一系列應急搶險工作,迅速排出險情,圓滿完成任務。這些參演人員都是來自西平鎮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的應急搶險隊員。
  • 三臺縣應急管理局到西平鎮開展「春安行動」安全防範督導
    安全防範督導四川新聞網綿陽2月26日訊(王智 吳濤)2020年2月25日下午,三臺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楊興寬帶隊到西平鎮開展「春安行動」安全防範督導工作。安全防範督導楊局長一行重點檢查了疫情期間西平鎮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查看了西平鎮應急值班值守情況,實地查看指導復產復工企業翰彬霖鞋業、溫州華聯超市、加油站安全生產情況。指導翰彬霖鞋業要落實安全責任制,明確安全職責,要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開展消防演練,員工要按操作規程在崗位操作,要做好安全警示標誌牌。指導溫州華聯超市商品擺放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應急通道。
  • 三臺縣西平鎮: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激發人大工作活力
    今年10月,三臺縣西平鎮人大主席團組織代表對西平凱江生態修復南海山段及絲廠路段進行視察,代表們建議在抓好環境整治、綠化改造的基礎上,注重體現休閒健身功能。目前,該路段環境優美,成為群眾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 三臺縣西平鎮召開行政區劃調整大會暨授印儀式
    四川新聞網綿陽1月19日訊(劉春玉 劉金鐘)1月19日,三臺縣西平鎮召開行政區劃調整大會暨授印儀式,鎮機關幹部、村(居)幹部、城鎮單位負責人19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唐明朋同志主持。會議一是由鎮黨委副書記任地同志宣讀縣政府關於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將原凱河鎮轄的李家嘴村等8個村、1個居委會劃歸西平鎮管轄。
  • 三臺縣西平鎮謀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三臺縣西平鎮緊緊圍繞「建設三臺縣域經濟副中心」目標,全面發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三臺縣金星村村民劉永新告訴記者,現在應急隊員就在自己身邊,心裡踏實多了。為提升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農村應急救援能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西平鎮依託閒置村級活動陣地,實施農村區域應急保障服務站建設,奮力打造基層應急「前沿陣地」。通過應急陣地向基層延伸,全鎮應急響應半徑由15公裡縮至5公裡以內,平均應急響應時間節省30分鐘以上。
  • 三臺縣西平鎮場鎮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成效顯著
    三臺縣西平鎮立足現實,多方舉措,出重拳對城鎮生活垃圾進行專項治理,並取得良好的成效。強化組織落實。組織召開專項會議,研究工作方案,落實鎮相關部門、場鎮社區等工作職責,切實解決當前場鎮生活垃圾治理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治理能力。
  • 綿陽市三臺縣西平鎮中心衛生院舉行重陽節活動
    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前夕,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傳統美德,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孝親敬老的社會氛圍,體現院黨支部、院工會對退休職工的關心,2020年10月23日綿陽市三臺縣西平鎮中心衛生院結合實際,特組織退休職工開展「健康重陽行.情暖夕陽紅
  • 彭清華在綿陽市三臺縣鹽亭縣蹲點調研
    調研期間,彭清華深入三臺縣蘆溪鎮、建平鎮、西平鎮、中新鎮、景福鎮、新德鎮和鹽亭縣巨龍鎮、大興鄉、富驛鎮、嫘祖鎮、玉龍鎮及有關村(社區)、學校、衛生院、派出所、消防站等,通過聽取匯報、翻閱資料、與鎮鄉幹部座談交流、基層群眾壩壩會交談等方式,詳細了解改革進展成效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深化改革的舉措辦法。
  • 三臺縣西平鎮:構建農村區域應急保障體系 打通應急服務「最後一...
    四川新聞網消息(馬銀多 劉春玉)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建建制調整改革後,西平鎮幅員面積增長至133.42平方公裡,應急響應半徑大幅增加,應急管理壓力持續增大。為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西平鎮利用閒置資產建設農村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按照「中心+片區」模式加強鎮村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促進閒置資產再利用、應急響應再提速、公共服務再優化、基層治理再升級。
  • 彭清華在綿陽市三臺縣鹽亭縣蹲點調研,主題是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7月22日至24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圍繞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前往綿陽市三臺縣和鹽亭縣開展蹲點調研。調研期間,彭清華深入三臺縣蘆溪鎮、建平鎮、西平鎮、中新鎮、景福鎮、新德鎮和鹽亭縣巨龍鎮、大興鄉、富驛鎮、嫘祖鎮、玉龍鎮及有關村(社區)、學校、衛生院、派出所、消防站等,通過聽取匯報、翻閱資料、與鎮鄉幹部座談交流、基層群眾壩壩會交談等方式,詳細了解改革進展成效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深化改革的舉措辦法。
  • 三臺縣永新鎮情況介紹
    三臺縣永新鎮嶄山村享有「中國米棗之鄉」美譽,位於縣城以東13公裡,幅員面積3.1平方公裡,人口1391人,黨員42名。該村因「嶄山米棗」聞名,是四川最大的棗類生產基地,是三臺縣委「三級聯創」示範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三臺縣鄉村旅遊開發示範村。
  • 三臺縣躍進鎮:一個年輕而又古老的鄉鎮
    躍進鎮位於三臺縣西南部,東靠上新鄉,南與中江縣永安鎮相連,西同中江縣回龍鎮、悅來鎮相交,北依西平鎮,距縣城38公裡。轄區面積16.7平方公裡,轄翻水堰、老龍觀、馬房樓、高橋寺、馬家觀、川祖廟、圓潭子、王長溝8個行政村及躍進場鎮社區。
  • 南安羅東:「三高」標準推進小城鎮建設
    原標題:南安羅東:「三高」標準推進小城鎮建設   日前,南安羅東鎮舉行銀河新城控規二期、三期徵求
  • 【微建設】松煙鎮小城鎮建設展新篇
    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推動小城鎮建設發展(一)二龍-產業升級型,助推城鎮轉型升級。
  • 我市安州區、三臺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通過評估驗收
    11月10-12日,水利廳二級調研員張春紅率由省節水辦、綿陽市水利局和相關專家組成的評估驗收組,對三臺縣、安州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開展了技術評估和省級驗收。 評估驗收組通過實地抽查企業、公共機構、居民小區、灌區等節水載體建設情況,查閱臺帳資料、聽取政府匯報,對照《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評價標準》對2縣(區)達標建設工作逐一分析、評價、打分,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
  • 縣域新型城鎮化與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12月8日,由住建部村鎮建設司主辦的縣域新型城鎮化與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全國各地住房建設部門的村鎮建設工作負責人齊聚郟縣,共商發展。  據了解,本次會議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為引領,積極推進縣域新型城鎮化,抓緊抓好探索以縣域為單元的就地城鎮化路徑的重點任務落實工作。  縣城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抓好縣域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人居環境整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和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