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馬銀多 吳桂林)10月29日,三臺縣西平鎮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森林火災撲救演練在金星村進行。19名應急搶險隊員完成救援隊伍集結、搶險和群眾疏散轉移等一系列應急搶險工作,迅速排出險情,圓滿完成任務。這些參演人員都是來自西平鎮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的應急搶險隊員。
「以前出現了災情,鎮上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夠趕到,自從我們村上建立了應急保障服務站後,打個電話馬上就能夠趕到處理,現在可放心了。」金星村村民劉永新說。為了提升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農村應急救援能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西平鎮充分利用村閒置資產,分片區建立農村應急保障服務站,一旦有突發情況,便可啟動就近的應急資源,從而大幅縮短應急救援響應時間,大幅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據了解,2019年12月,在三臺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中,西平鎮將原西平鎮與相鄰的原躍進鎮和原上新鄉合併,面積133.42平方公裡,總人口11.5萬人;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由改革前的70個村(社區)、533個村(居)民小組合併為30個村(社區)、269個村(居)民小組。怎樣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釋放改革紅利,惠及廣大群眾?西平鎮緊緊圍繞「建設三臺縣域副中心」目標,全面發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資源再配置、陣地再延伸,推動應急響應再提速。西平鎮依託閒置村級活動陣地,實施農村區域應急保障服務站建設,奮力打造基層應急「前沿陣地」。通過應急陣地向基層延伸,全鎮應急響應半徑由15公裡縮至5公裡以內,平均應急響應時間節省30分鐘以上。以西平鎮建林片區為例: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依託原竹林村閒置活動陣地改建而成,輻射半徑5公裡,服務覆蓋5個行政村、18786人。
物資再集聚、隊伍再升級,推動應急能力再提升。為實現應急物資集中規範管理,西平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按照「一部三室」的模式,著力打造規範化應急服務陣地。即:設置應急指揮部和應急物資儲備室、臨時醫療救助室、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室,實現應急指揮科學有效、應急物資保障充足、應急醫療救助有力。培育壯大應急救援力量,精選各村(居)黨員幹部、志願者、民兵中的積極分子,組建起19人的建林片區急救援隊伍,並從鎮衛生院選派6名專業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該站點。同時,結合本地易發的火災、地災等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模擬森林火災、突發洪災、地質災害等突發情況,提升應急綜合處置能力。
機制再創新、體系再完善,推動應急管理再提效。創新構建農村區域應急保障服務體系,按照「一中心四站點」的模式(即:設置西平鎮應急保障中心和城鎮、躍進、上新、建林4個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推進應急管理工作向基層延伸,打通應急服務「最後一公裡」。強化應急網格員隊伍建設,推進「全科網格」工作,賦予綜治網格員應急管理權限,實現就近就便快速反應。健全完善應急聯動體系,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依託綜治中心建立應急指揮中心,利用「智慧西平」信息平臺,全面構建「中心+片區+部門+網格」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全覆蓋、網格化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真想不到20分鐘就解決了突發問題,小小的應急保障服務站竟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金星村臨時黨委書記王大勇對建林片區應急保障服務站辦事效率嘖嘖稱讚。
據悉,下一步,西平鎮將利用原馬家觀村、原上新鄉閒置資產陸續在上新、躍進片區建立農村應急保障服務站,實現全鎮應急保障服務提檔升級,使老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