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基層治理,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兩項改革後,三臺縣轄33個鄉鎮,383個行政村,79個社區,如何更加快速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最大程度發揮基層力量合力,釋放改革紅利,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臺縣緊緊圍繞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總目標,堅持黨建引領、綜合施治,完善治理體系,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不斷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面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不斷拓展功能治理平臺智能化
「農村到處有監控,莫法做了……」通過「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八洞鎮派出所抓到了一名自怨「苦命」的偷雞盜竊犯,伸手就被捉,在審訊室裡,他向審訊人員抱怨農村到處有監控,妨礙了他的「工作」,讓人啼笑皆非。
按照「資源眾籌、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思路,依託兩個平臺即「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視頻監控平臺,三臺縣將社會資源及網格化系統等信息資源進行大整合,實現重點單位、部位和主要交通路口全覆蓋,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智能化的能力和水平。
「雪亮工程」主要負責鎮村視頻監控網絡,「慧眼工程」承擔村居、院落視頻監控網絡,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視頻監控網絡主要服務於治安防控、民生服務以及鄉村治理。目前,該網絡正探索向交通節點管控、智慧農業生產、環境保護、重點人群精細化服務等功能拓展。
在西平鎮智慧綜治中心指揮室裡,工作人員為記者進行了演示:一鍵點擊,透過小天網、「雪亮工程」和數字城管的攝像頭,違法分子的一舉一動和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動態及時呈現在值班人員和警務人員的眼前。「藉助智慧平臺,發揮群眾力量,極大地降低了犯罪率,違法亂紀現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西平派出所所長蔣剛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所在智慧平臺的幫助下,先後查處不實名登記案件10多起,受理群眾求助100餘起,切實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了解,截至10月底,三臺已布控「雪亮工程」監控點位1709個,建成「慧眼工程」視頻監控點位2.2萬個。公安機關通過「兩個平臺」視頻監控網絡支撐,研判案件線索1852條,破獲違法犯罪案件314件,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分子225人,有效提高了社會治安「管防打控」能力。
狠抓隊伍建設治理人才專門化
「穿上這身制服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一有空閒,王世權便穿上警服到村子裡巡邏。在蘆溪鎮三橋村,王世權不僅僅是臨時黨委書記,也是該村的「警務助理」。為了當上「警務助理」,他經過了層層考核。
長期以來,基層警力不足是制約基層治理工作的一大瓶頸。今年以來,三臺縣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結合當地實際,推行「一村一警務助理」,補充基層警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蘆溪派出所所長張博楠介紹,蘆溪鎮有23個村,戶籍人口9.1萬人,常住人口12萬人。然而,而蘆溪派出所只有14名警察和16名輔警,年接出警約2000次,派出所民警工作壓力較大。為了將警務陣地前移到群眾家門口,該所通過考核選聘了23名村幹部作為警務助理,配合基層民警開展入戶走訪,矛盾糾紛化解以及治安管理等工作,讓派出所警力得到有效補充。
在蘆溪鎮的試點基礎上,三臺在全縣推廣「一村一警務助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該縣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兩項改革後,由縣委政法委牽頭,釐清網格員、警務助理、法律顧問等各類基層社會治理人才職責邊界,網格員強化主抓排查,警務助理主抓處置,法律顧問主抓專業法律辦理,實現了基層執法與社會管理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村裡一有情況,我們就立即打電話給相關部門和派出所,他們很快前來進行解決。」西平鎮南埡村網格員彭加松說,除了藉助「雪亮工程」,村裡還有幹部和網格員隨時監督,信息能及時傳送、警情能及時處理,群眾非常滿意。
截至目前,三臺共有專職網格員115人,兼職網格員662人,累計發現、上報、辦理各類事件5.14萬餘件,其中民生服務1.11萬餘件、矛盾勸解1107件、參與治安防控6832件、社情民意收集9123件。全縣383個行政村、79個社區,共配備警務助理462名,全部聘請了法律顧問,開展宣講政策法規842次,參與村民自治管理452次,化解矛盾糾紛722件,提供法律諮詢2450人次,協助和提供法律援助139件。
提升治理效能治理處置規範化
今年4月,西平鎮朱君村90歲高齡的王太婆(育6男3女),因子女間不和導致其無人贍養引發家庭矛盾糾紛,村幹部反映情況後,鎮社會治理和應急管理辦組織派出所、司法所、村幹部共同到王太婆長子曾某家中進行調解。
原來問題癥結主要是前幾年王太婆住院時相關醫療費用幾個子女之間存在疑問,因未及時溝通公布帳目造成了矛盾。經調解後,大家面對面了清之前的一些舊帳,同時達成一致協議,由長子曾某負責管錢,其他子女管卡、管帳,大家輪流贍養母親,兄弟姊妹感情重歸於好。
為創新基層管理,三臺縣堅持以鏈條化實現「矛盾大調解」,推動執法與調解並進,建立「事前溝通、事中協調、事後跟進」的全過程矛盾化解工作機制,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按照「集中辦公、統一管理、協調高效」的原則,該縣將鄉鎮司法所、社會治理辦、網格化管理服務等部門整體納入綜治中心,增設應急救援、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窗口;整合基層政法工作矛盾糾紛化解、社會風險排查、網格化管理服務、社會心理諮詢、特殊人群管控、公共法律服務、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日常環保巡查等職責,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觸角向每個角落延伸,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同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權益、化解矛盾、防控風險、維護穩定,實現執法司法有效銜接,樹立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形成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據了解,兩項改革後,三臺縣對蘆溪鎮、西平鎮、龍樹鎮、魯班鎮、中太鎮等5個鄉鎮綜治中心進行了改造升級,進一步規範了治理處置流程,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來源:三臺縣文明辦)
【來源:綿陽市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