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數治」,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鄉賢胡穎廉暢談「蕭山基層...

2020-12-26 澎湃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重在基層。近年來,蕭山基層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和長足進步,那麼接下來該如何不斷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和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進一步提升蕭山基層治理效能?瓜瀝鄉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穎廉來談談他的看法

接下來

我們一起來看鄉賢為家鄉

貢獻了哪些「金點子」?

人物名片

胡穎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監管、社會治理。

記者:這幾年,蕭山在基層治理中也摸索出了一系列經驗,比如河上眾聯村的「五和眾聯」模式、聞堰老虎洞村的「五福臨門」、臨浦的「平安釘」、寧圍的「寧聚藍」等。您覺得這些經驗應該如何提升群眾的參與度、保持長效性?

胡穎廉: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基本原則,是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其邏輯內涵是主體共建、風險共治、成果共享。

如今,應用網際網路手段,數字應用在蕭山基層治理中逐漸擴散,老百姓們的利用率持續提高。比如寧圍的「寧聚藍」智慧治理平臺打破傳統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管理一體化、事件處置及時化、管理服務閉環化。「數治」最大的特點就是改變了以往人工發現和處置的方式,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蕭山這些鎮街都是有益的嘗試和實踐。

不過,目前蕭山的基層治理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數治化。如何提高村民數治的使用率,保持App的點擊率,提高老百姓們的參與度,都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從理論上說,由於現代社會事務和風險具有複雜性,解決問題的資源、知識、信息散布在不同主體手中。各級幹部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群眾參與不是可有可無的「盆景」,而是需要細心呵護、有巨大成長空間的「苗圃」。要保持群眾的參與度和長效性,關鍵是要讓群眾享受到共建共治的成果,讓大家有參與感、獲得感和成就感。比如義橋鎮啟動了「微信治村」模式,即設立村社專屬微信號,與村民建立朋友圈,向村民宣傳村內近期工作、村莊建設進展和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等內容,讓村民參與村莊治理、村務管理,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可以把原先停留在村社片區的綜合治理網格,延伸到了千家萬戶,義橋用「零成本」搭建了一個基層治理「大舞臺」。

記者:國家要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蕭山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今年以來,更是發揮了數字優勢,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會治理的融合,探索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模式。您怎麼看待數位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應用?

胡穎廉:

總體而言,蕭山基層治理近年來逐漸呈現「數治」和「人治」相結合的特點。其中,數位技術和智慧政務,絕不是單純的手段和工具,而是包括理念、結構、方法在內的一整套變革。

傳統基層管理體系,是建立在非數位化科層制基礎上的,不論是辦證、檢查等行政事項,還是社區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提供,都耗費大量行政資源,也讓群眾疲於跑腿。所以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是一種時代趨勢。數位技術的應用如今在蕭山已經打好基礎,並且多個鎮街已有個性化「數治名片」,但基層治理最為關鍵的還是應當回歸到「人治」本身,兩者需要相互結合。「人治」是基層最重要的手段,基層治理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溫度的。

在聞堰街道老虎洞村,每家每戶門口有一塊集福牌,每月老虎洞村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根據五大內容下的34條負面清單對每一戶村民進行考核,考核達標即可拿到相應的「福牌」,若五項均達標就能集齊「五福臨門」。這樣的治理方式,幫助群眾實現了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

目前,還需要注意對「數字弱勢群體」的保護,比如說老年人群體,同時還要特別小心數位技術對個人隱私的侵害。

記者:當前,村社組織換屆工作正在全區開展,在前期的試點中,書記主任一肩挑、村社幹部年輕化等特點已經顯現出來。您覺得在當下時代的村社幹部,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

胡穎廉:

年輕力量是充滿活力的鮮血,基層需要這樣的幹部隊伍。村社青年幹部應該著力提高七大能力,即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在此基礎上,就基層社會治理而言,青年幹部還需要鍛鍊社會風險研判、社會組織培育、社區建設發展、社會心理引導等具體能力,上述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都不可或缺。

我有一些中學同學在蕭山黨政部門工作,也有親戚朋友在其他行業工作。從他們的言談以及我的觀察中得知,蕭山基層組織建設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服務意識等方面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鎮街換屆選舉試點過程,更是令人對未來的基層幹部隊伍充滿期待。對於目前蕭山呈現「年輕化」的基層幹部隊伍,必須有效地利用「傳幫帶」,老一輩的幹部應當通過群眾工作等方式帶領年輕幹部。年輕幹部也應當發揮自身在信息技術運用、媒體傳播、文化知識、國際視野等方面優勢,補足自身在基層治理方面的短板,加強實踐。

記者:這幾年,蕭山大力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讓政府職能逐步轉型為服務型。結合亞運籌備,蕭山又提出了政府數位化轉型的方向,您覺得在優化基層服務能力方面蕭山應該發揮哪些優勢,彌補哪些短板?

胡穎廉:

蕭山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的優勢很明顯,短板也存在。優勢在於蕭山雄厚財力支撐的基層服務基礎設施、數位化平臺以及民眾整體素質等,短板則是現代化公共服務的專業人才隊伍、幹部的人文理念等,這些情況各地都存在,但對勇立潮頭的蕭山而言,顯然要有更高要求。

傳統政務服務是基於非數位化形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新形勢下,打造服務型政府,定製服務,通過數位化轉型,需要向定製精準服務發展。具體而言,根據企業需求來提供對應的服務,而不是以往的有什麼服務,來滿足企業需求。這既可以讓數據「多跑腿」,節省大量行政資源,又能夠讓群眾「少跑腿」,降低市場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優化基層服務能力過程中,並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提供,需要發揮社會組織、專業第三方市場主體、志願者等力量。這才是「整體智治」現代政府的應有之義。

文字:黃婷

原標題:《「人治」+「數治」,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鄉賢胡穎廉暢談「蕭山基層治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完善治理體系 夯實治理基礎 提升治理效能——基層社會治理路徑的...
    社會基層治理,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兩項改革後,三臺縣轄33個鄉鎮,383個行政村,79個社區,如何更加快速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最大程度發揮基層力量合力,釋放改革紅利,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臺縣緊緊圍繞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總目標,堅持黨建引領、綜合施治,完善治理體系,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不斷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面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永和:在「疫」考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鞏固防控成效,防範化解村居一線的疫情風險,持續考驗著全鎮的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永和鎮在全面、精準落實上級防控舉措的同時,也把防控工作作為提升各村治理能力的抓手,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和基層社會治理效應,建立了多條戰線,凝聚了強大的合力。
  • 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柯柯鎮「五治融合」穩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今年以來,烏蘭縣柯柯鎮黨委、政府立足全鎮實際,以政治為引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教化、自治為活力、智治為支撐,通過「五治融合」不斷開創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是政治引領,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同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推動興隆村、興樂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選優配強村社幹部隊伍,著力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並通過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等多種形式,引導全鎮黨員幹部群眾、鄉賢、「三老」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創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二是自治強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 杉山鎮: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杉山鎮始終把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為重點,緊扣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加速、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等農村實際,充分發揮基層力量,引導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不斷改進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 海鹽縣秦山街道永興村「紅色鄉賢」開闢「賢治」社區治理新路徑
    永興村位於海鹽縣秦山街道西南部,全村區域面積3.86平方公裡,總人口1576人。近年來,先後獲得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特色精品村、省級森林村莊、市文明村、市民主法治村、市生態村、市優美庭院示範村。隨著文溪塢風景區的開放,各項建設的推進,面臨諸多基層治理難題。
  • 邵剛亮做客蕭山網 暢談如何實施「1258」戰略
    邵剛亮:城廂是蕭山最早的政治文化中心,我們將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背景下,在區級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深度挖掘城廂古城文化,通過對浙東運河城廂段文化遺產開展「一軸一館一園三區」的打造,提升城廂人文魅力,激發城廂發展活力。  近期打造城河景觀軸。沿河設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標識標牌;修繕永興橋、市心橋等七座古橋,實施城河亮燈工程等。  中期打造一館一園。
  •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
    既要做大做強基層主流輿論陣地,強化價值引領,又要引導民眾合理表達利益訴求,增強民眾的政治認同感與鄉土認同感,凝聚思想共識、凝聚百姓人心。二是創新基層社會的智慧服務體系。既要讓民眾充分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又要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科學決策、高效服務與精準治理。三是推動城鄉社區的多元協同共治。
  •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四個關鍵
    基層工作雖然瑣碎,但關乎民生冷暖。抗「疫」關係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少數基層幹部習慣於「一刀切」處理方式,缺乏服務意識,面對人民群眾差異化的合理需求,缺少溫情和關懷。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也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五是法治思維缺失。法治思維是基層幹部必備的一種重要思維形式,是守住法治底線的必備素質。
  • 昌邑市:探索「三化」融合模式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近年來,昌邑市在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促進基層和諧穩定方面不斷探索創新,通過構建「三化」融合模式,打造以村黨組織為核心、各基層部門為支撐,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效。黨員管理「項目化」,調動黨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性。確立了定計劃、列清單、領項目、幹項目、評項目「五步工作法」,促進項目落實落地。
  • 平安村社「小標準」撬動平安蕭山「大提升」
    去年開始,蕭山對準「平安創建」中最活躍的「細胞」,把平安考核延伸至村社,在全省率先出臺平安村社創建「雙十條」評審辦法。一年多來,蕭山各村社面貌、治理模式、幹群關係發生了嶄新的變化,村級組織開展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上下一條心、工作全貫通」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 柏溪鄉:「三型」黨建,引領鄉村基層社會治理
    今年以來,祁門縣柏溪鄉以創新基層黨組織結構為著力點,推行「黨建+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努力建設「三型」黨組織,為推進黨建引領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聚焦「三張清單」打造「規範型」黨建。實施「頭雁」培育工程,積極動員有思想、有能力、有威望的黨員幹部到村居擔任黨組織書記,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推動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完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8人,擇優發展黨員8人,為部隊輸送了3名優質兵員。組織開展黨員亮身份、黨員承諾踐諾行動。發揮鄉賢反哺桑梓、凝心聚力的作用,引導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為基層治理水平提升注入新活力。建立「制度」清單,實現共建共享。
  • ​(附視頻)姜曉萍:城鄉基層治理何以有效?——「三治融合」的...
    其次,它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我認為,只有通過基層治理的有效,才可能形成基層的認同,並最終向著社會認同、國家認同發展。最後,它是社會治理的基本。我們常說,基層穩則社會穩,基層安則社會安。因此,基層是衡量社會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單位。 (二)城鄉基層治理在社會治理中的定位社會治理的目標是堅持和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制度,使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中站區:「215」工作法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組合拳」
    「可視化」黨建地圖通過數字、文字、圖像等多種形式,對轄區內住戶信息實行動態化管理,以工作的「零距離」「透明化」,進一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成為社區工作最好的指向標,社區黨建體系脈絡清晰,運行順暢,社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建立「五級」自治服務體系,民情地圖暖人心。中站區在所有社區中,建立「社區居委會、網格長(片區長)、樓棟長、單元長、示範戶」的五級社區自治橫向架構,橫向拓寬自治體系。
  • 讓新鄉賢成為基層治理新力量(2)
    目前,各級鄉賢工作室已全面啟動參與日常矛盾調處,首批區級會商確定的16件矛盾事項已通過鎮級鄉賢娘舅工作室完成鄉賢領辦和辦理反饋,40件市級信訪積案由鄉賢一起參與推動成功化解,佔全區市級信案的40%。三是強化協同,凝聚「全方位」工作力量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多部門配合、區鎮村聯動,高效協同推進鄉賢參與基層治理。
  • 僰王山鎮:聚焦基層黨組織能力提升 推動城鄉基層治理
    僰王山鎮:聚焦基層黨組織能力提升 推動城鄉基層治理 2020-09-04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一體化平臺讓基層治理更智慧 實現從...
    基層是黨的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第一線。面對紛繁複雜的基層工作,如何解決「人少事多」的矛盾、破除條塊管理壁壘,實現從經驗治理向精準治理跨越?今年以來,蘇州在「三整合」改革中,緊扣「大數據+指揮平臺+基層治理」的思路,以一體化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基層治理更聰明、更智慧。   全域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實現多維度支撐   市級指導、縣區主導、鎮街主建,蘇州圍繞平臺建設目標任務,精準施策、靶向發力。
  • 鎮街黨校年底全覆蓋 基層治理裝上「發動機」——蕭山網 全國縣(市...
    今年以來,市委黨校蕭山分校著眼於提升基層幹部隊伍政策理論水平和能力素養,大力加強鎮街黨校建設,取得明顯實效。目前,已有18個鎮街完成黨校建設,預計年底前完成鎮街黨校全覆蓋。各鎮街黨校成立以來,共開展培訓活動190餘場,參加人員7800餘人。
  • 君山區:「五治」融合讓基層社會治理盛開和諧之花
    沿江村的村民自治是該區開展「五治融合」,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縮影。近年來,君山區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將區域社會治理體系的完善列為黨政「一把手」工程,堅持高位推動,廣泛發動,上下聯動,建立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 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 汲取疫情防控治理智慧,讓基層社會治理在疫情大考後換檔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一次大考,也是對基層治理活力的一次催化。在抗疫實踐中,我國成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並在疫情防控中對基層社會治理查短補長、揚長固優,推動疫情防控效能向社會治理效能全面轉化,交出了一份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答卷」。
  • 海報述評丨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是「楓橋經驗」的時代擔當
    浙江桐鄉「三治融合」館  黨領導下的「三治融合」是社會治理的必由之路  有學者總結中國傳統社會的基層治理:「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  起源於浙江桐鄉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近年來浙江基層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提出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