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升學規劃對學習興趣激發作用的實踐研究
台州市XXx中學課題組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理論背景及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2018年,我校嘗試開設生涯規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明顯感到學生對自己人生的迷茫,對自己將來所考專業的無知,同時,他們對大學充滿濃厚的興趣,急切想了解各大學的具體專業及各專業的就業前景。正是這種現狀提醒我,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針對自己做出相應的升學規劃,以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本課題研究針對學生生涯規劃中的高中升學規劃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實踐研究,結合我校的體藝見長特色教育開展研究,對校本建設具有積極的充實和探索的作用。
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運用心理學、腦科學和生涯發展學科的專業知識,利用生涯規劃技術、行為改變技術、潛能教育技術幫助個體發現最佳潛能優勢結構,併科學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核心目標,制定行動方案,解決在學習、工作中的各類問題。我們學校在這一方面積極吸收先進經驗,提出以體藝見長、適性教育為自己辦學特色。我校的部分體藝學生在升學中有比較明確的高校選擇和專業選擇,從進校以來就開始進行有目標的體藝專業升學規劃,學習興趣濃厚。
但還有大部分學生的文化成績普遍偏低,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學習興趣低下,雖然大多數同學主觀上都希望自己有好成績,但是對大學缺少了解,對專業的不明確,學習上缺少興趣。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學中首先面對的問題,而如何發揮學生升學規劃的作用幫助學生克服這種障礙,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需要我們研究的。所以,在當前的這個大環境下,我們課題組認為在我們院橋中學展開這個課題研究是相當有針對性的,也是必要的。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背景
職業生涯規劃最早起源於1908年的美國。有「職業指導之父」之稱的弗蘭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職業諮詢」的概念。到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在我國的學校,這一世紀初,紛紛把職業規劃列入教學課程,成為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如《高中生涯規劃讀本》這本教科書就從現高中學生身邊出發,對高一高二高三分別作了針對性的規劃。在心理學方面,當代很多的心理學家有相關的著作,如奧地利的維克多·E·弗蘭克爾著的《追尋生命的意義》,裡面講述的意義療法對學習和工作中的一些心理問題提出了現實的解決方法;胡紀澤的《拷問心理學》對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問題的解決以及面對不同的心理世界以不同的態度解決問題,這些都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在我們普通高中,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剛剛起步。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潛心於自身學科教學和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對生涯規劃的認識和把握不足;我們的學生對於大學的情況又不太了解,對於專業分類又不清楚,這都減弱了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尋找一條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根據新高考政策,教育部已明確要求,高中要開設生涯規劃或生涯教育必修課,當前的形勢「逼迫」我們每個同學,必須要有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浙江實行新高考之後,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也是浙江新高考的需要,新高考提出了新的科目組合要求,其中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科,分值不變,為必選科目,其餘7門,任選3門為選修科目。選科組合還和未來的報考大學、選專業有關,如果同學們隨意選擇科目,高三畢業時的升學就會出現問題。這也需要同學們跟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因此所有學生就要學會規劃,有了升學規劃,短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會更主動,激發自己學習的積極性。
2.研究過程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發揮特長。對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的學習,了解人的能力的多樣性,同時通過世界範圍內最廣泛的MBTI職業性格的測試,讓學生清楚自己更「偏好」於其中某一傾向,找出自己的特長,找到自信的感覺。
3.為以後學生升學提供參考。經過升學規劃,學習更有針對,目標明確,激發興趣。
升學規劃則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學科組合作為以後升學的專業傾向。在高中這個人生的轉折點,對自己升學作出規劃,使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知道自己將來可能要做什麼,然後合理規劃人生,列出具體措施和日程,通過具有前瞻性的生涯設計,減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猶豫,為主動迎接未來發展的挑戰好作充分準備。
綜上所述,本課題組努力研究,幫助每個學生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充分肯定自己,肯定學校,肯定發展前景,認真做好升學規劃,激發出學習興趣,從而愛學習到將來愛工作,將來做最幸福的人,也幫助他們在事業上取得最大的成功。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提高老師和學生的升學規劃意識,力求以升學規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方向指導;
2.建立一套適合我校的升學規劃指導方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社會推廣;
3.豐富我們的選修特長課程和完善校本課程建設,使我校的適性教育更具個性化。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組決定以本校高一(10),高二(1),高二(2),高二(7),高三(5)這些班級的學生為研究主體,通過對學生的入學狀況進行調查,並進行跟蹤研究,以期通過升學規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一)我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調研與問題研究
1.展開目前學校學生學習對學習困惑的討論,深入探討對學習缺乏學習興趣的討論,集思廣益,做好記錄;
2.在學生和教師中進行問卷調查,摸清學生入學時的原始底子,為研究提供原始資料,以及意見和建議;
3. 多方搜集相關資料, 聽取學習先進經驗, 建立資料庫, 積累經驗。
(二)以體藝為借鑑,發揮各人特長,形成有效的升學規劃指導方案
1.抓典型,利用興趣特長轉變升學觀念
入學我校的學生有些是存在自暴自棄心理的,因為成績不好,對這種存在學習障礙的典型同學進行設身處地的輔導,文化學習有困難了,引導他們換個方向前進,在「門」被關上的時候,看看「窗」是否還開著,用體藝特長進行轉換他們的學習思路,讓其重新看到希望,減小教學活動中的麻煩和阻力。
2.通過對部分高校的調研,了解各高校的專業特色,對自己做出升學規劃,激活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我們的學生入學時普遍沒有目標,處於隨遇而安的狀態。而且,大部分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對高考及高校的專業了解甚少。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升學規劃,引導學生走上正軌。
(1)開設講座,使學生和家長了解各高校及高校的專業設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遷移,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們計劃通過老師講座和以往畢業的成功學生開設講座,為學生打開眼界,明白讀書與未來走向社會就業的聯繫,現在可以開始對自己升學做出規劃,樹立職業觀。
(2)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合理的榜樣激勵機制,使之明確目標;剛入我校的學生不敢說宏偉目標,甚至喪失目標。後進生轉變成功的案例在我們學校舉不勝舉,我們準備整理以往的數據,為學生樹立榜樣和信心,進而建立目標。
(3)以體藝見長為榜樣,使自己看到比其他兄弟學校的優勢,明確各謀出路的生涯規劃準則,確立學習和擇業的強項;做出適合自己的升學規劃,找到學生發光點,給他們恰當的「小確幸」,讓他們建立信心,明白「我可以」。
3.探討文化學習能力不足的原因,利用加德納的能力多元理論,讓學生建立信心和明確努力方向,文化成績學習到一定的程度會存在瓶頸的,我們盡力讓學生明確優勢,發揮特長的主導作用,同時又看到不足,不逃避、不迴避,揚長避短,使專業和文化成績成為互相激勵的因素而綜合發展,運用專業的目標機制激勵學生提高文化成績。
4.聯繫社會上的力量,進行升學規劃輔導
就業輔導是職業類學校的特長,我們課題組準備通過多校聯誼的契機,通過職業類學校的老師為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輔導。在適當條件下,聯繫一些社會團體和事業上的成功校友講解有關他們在我校學習和生涯規劃上的心得。
(三)建立升學規劃的反思機制
生涯規划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貫穿於人的一生,升學規劃是其中的一個階段,並且,它還有一定的可變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完善教學和引導模式,適時調整方案,修改教學內容,及時總結和反思,並探討適度的推廣價值。在研究中關注教學與研究成果的相互作用;在及時地做好總結和反思的同時,撰寫相關的學術性論文,爭取把有效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並爭取能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推廣。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及研究方法
(一)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9年2月至2019年3月)準備實施階段。
做好課題前期準備工作,立項申報,開題論證,成立課題組,作初步研究。
1.組建課題組,進行成員分工,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
2.進行文獻研究,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確立研究的重點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3.定研究對象:從研究的實效性出發,確立研究的對象與實施計劃。
4.2019年4月 第一階段的小結。
第二階段(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重點研究階段(中期總結)。
根據學生的學情,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開展以升學規劃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成效關係的觀察,探索升學規劃和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可能性。
1.按照研究計劃,全面實施課題研究,建立一套適合我校的升學規劃指導方案。
2.對教學實踐過程中顯現的初步成果和問題,進行不同方面的課堂教學探索,搜集典型課例和課堂反饋等資料。
3.完善課題目標,開展好各項活動,各課題成員做好階段性小結與報告。
第三階段(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實施計劃修正和驗證階段。
課題組教師撰寫各階段研究成果報告,匯總模塊報告。
第四階段(2020年3月)總結階段。
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論文、案例等,形成完整的課題結題方案。
(二)研究方法
結合學生學情與策略實踐操作情況,結合實際,結合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研究。主要方法有:
調查研究法:這種方法有利於我們發現第一手的、直觀的研究材料;我們可以通過相關形式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師的基本觀點。
個案研究法:課題組初步確定以各年級的典型同學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的跟蹤研究。研究力求獲得個例在教學研究中所獲得經驗和得失以期為後續教學提供建設性依據。
經驗總結法:依據已有經驗,通過研究進一步獲得可取的經驗而更好地提高升學規劃的合理性。因此,經驗總結和推廣就顯得尤為重要。
行動研究法:對實踐活動進行相關分析總結,為課題提供現實依據。
五、成員分工及條件分析
本課題組成員有高度的研究熱情與比較豐富的科研經驗。
胡XXx,課題主持人,執筆。中學高級教師,有多年豐富的教學與課題研究經驗,負責課題組成立和課題策劃,具體分布任務和前期理論資料彙編,擔任開題報告、中期匯報、結題報告的主筆;撰寫論文。
張XXx,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多年一線教學,任校英語教研組備課組長。參與編寫過校本課程教材、台州市十一屆精品課程等,多篇論文在市區級以上發表、評比獲獎,多次參與市區級課題研究。擔任技術指導,負責課題策劃和宏觀上的指導;開設講座,為課題組和學生把握升學規劃的方向。
胡XXx,中學一級教師,英語教研大組長,擔任台州市精品課程主編,多次主持和參與過市級課題研究,有多篇在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並有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負責學校層面的調查,課題資料收集和匯總,統計數據,並進行分析,負責課題中其他各項內容的實施。
黃XXx,中學一級教師,體藝組組長,多次參與過市區課題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在市區級評比中獲獎。負責課題實施、資料收集,具體落實典型學生的跟蹤研究,負責案例的整理,協助數據分析和材料整編。
謝XXx,中學一級教師,多年的高中一線教學經驗,多篇論文在市區級評比中獲獎,並多次參加市區級課題研究。
課題經費納入列入台州市院橋中學教科研預算。包括資料列印彙編、專家講座、課題成員考察學習等費用。
六、預期成果
1.主報告:包括研究成果報告、每階段小結彙編、論文、總結材料及階段性實驗報告並裝訂成冊;
2.案例、論文。課題組成員定期進行討論交流,及時反思,並撰寫相關案例論文。
參考文獻
[1]熊丙奇.高中生涯規劃讀本[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馮衛東.今天怎樣做教科研:寫給中小學教師(第二版)[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二版 2013年7月第3次印刷
[3]程雪峰,繆仁票,潘怡紅,王靜麗,謝文婷,鍾峰華.生涯規劃(高中)[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奧]維克多·E·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M].何忠強,楊鳳池譯 新華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