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坊制」從《清平樂》看裡坊制如何在宋朝瓦解的

2020-12-23 小呱尋建築
《清平樂》劇照

《清平樂》這部劇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梁家在坊間違規開店,被惡霸欺凌也不敢報官。那麼為何出現禁止坊間開店的法令與百姓生活極大衝突的這樣一個狀況呢?後來宋朝又是如何改進的?這一期我們就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長安和《清平樂》中的宋東京,來看看古代城市建設從「裡坊制」向「街巷制」的轉變過程。

劇中所說的「市坊分開」的禁令中:

坊:指「裡坊」,是古代住宅區

市:指「集市」,是古代商業區

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中國的城市布局以封閉的街區形態為主,住宅區和商業區完全分離。裡坊是我國古代的基本居住單位,「坊者方也, 言人所在裡為方, 方者正也」。起源於西周,那時統治者根據宗法血緣的政治需要大力推行宗法分封,以穩固統治者政權。隨即從中央天子到各個分封諸侯相機進行大規模建設城的活動。為了指導營建活動,當時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營建制度,「裡坊制」的雛形就是這套營建制度確定下來的。出於封建統治的安全及軍事需要, 中國傳統的城市街區發展的政治性遠遠大於城市街區的經濟性。

唐朝平面圖

裡坊制極盛時期是在唐朝,以唐長安為例,東西11條大家,南北14條大街,將全城分為108坊。中心大街名為朱雀大街,寬155m,東西各5條大街,寬從25m到108m左右。一個小的坊裡約500*500m。 長安城中軸線貫穿全城, 北部中是皇家居住的宮城和帝國首腦的皇城, 棋盤式統一整齊的坊裡圍繞宮城和皇城的南面及東、西三面, 突出了封建帝王統治下的等級秩序至高無上的尊嚴, 使都城空間形態表現為較強的封閉性。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裡陳列的那些模型嗎?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這些模型都是以坊為單位拼接的,像劇中提到的懷遠坊,修正坊,平康坊等。坊都是正方形或矩形, 有封閉的坊牆和定時開閉的坊門。裡坊是在四面築坊牆,所以當我們在唐長安城大街上走的時候,街道兩旁是只有高立的坊牆。唐朝的宵禁制度非常嚴格,只有在特定節日,比如劇中的上元節,才會暫時取消宵禁。城內臨街的坊有圍牆,臨街的坊不準開門,更不準作為商鋪。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張小敬走在西市和東市時,一片熱鬧繁華的盛景;而到了坊間,則多安靜蕭條。這極大地還原了盛唐時期的市坊分開所呈現的城市景象。

唐代的裡坊制雖然規劃有序,制度健全,在形式上滿足了政治統治功能的需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唐長安和宋東京都屬於當年相當fashion的國際大都市,用於商業貿易的「市」的重要性漸漸凸顯出來,坊牆坊門造成的百姓出行障礙已經無法適應城市的商業活動需求。

到了宋代,商品經濟越來越繁榮,以侵佔街道作為突破口,城市中大量出現像梁家那樣破牆開店、坊內設店的現象。唐代時期為了加強管理和防止犯罪而設置的整齊嚴密的裡坊,就成了當時宋代社會發展的極大阻力。劇中宋仁宗問晏殊「前朝皇帝是否對於坊間開店的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宋仁宗前的幾任皇帝

據史料記載太宗和真宗為了維護原有裡坊制的城市格局,也是做過了一番努力。太宗時期模仿唐長安和洛陽的坊市制度,劃定街區表明各坊區域。並且在街上設置街鼓,用來告知市民坊門的啟閉。宋真宗年間甚至下令拆除權貴的侵街邸舍,豎立表木,作為道路「紅線」,要求「皆復長安舊制」。但由於商業經濟浪潮衝擊太大,這些法令都收效甚微。所以也不能說是前任皇帝不想,而是管不住了。經過百姓階層與朝廷之間的反覆對抗博弈,裡坊制逐步走向土崩瓦解。到了宋徽宗時期,以徵收「侵街房廊錢」的形式變相承認了侵街的合法性。隨著坊牆倒塌,大街小巷交織成網,用巷名代替了坊名。坊牆拆除後僅留坊門,坊門又演化為牌坊,成為劃分空間節點的標誌。這就使得宋東京的城市布局從裡坊制演化成了街巷制。

坊牆的演化

其實在晚唐時期已經出現了裡坊制度和商業活動的衝突,但裡坊制的瓦解和街巷制的形成,為什麼直到幾百年後的宋代才發生?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北宋城市人口激增,宋東京最盛時期人口約為盛唐的十倍之多。並且宋代人口高度集中,城市人口結構也逐漸產生了變化,市民階層和工商業者的地位開始提升。

第二,北宋政治相對安定並且出臺了各種促進經濟發展的國家政策,宋代手工業空前發達,商人地位大大提升,各個階層都有大量人員經商,資本主義在這個階段開始萌芽。

第三,由隋唐確立的科舉制度,在宋代得到改進,出現了科舉名額增加、門第限制取消、考試內容多元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士大夫階層壯大起來,就像劇中的王拱辰,寒門之子高中狀元,是宋朝很大的進步。底層階級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改變了統治階層的構成,進一步推動了裡坊的瓦解。

《清平樂》劇照——宋朝夜市

除了在空間上突破裡坊的束縛,宋代後期在時間上也突破了限制。在時間界限上,唐代依據街鼓,按時開閉坊門,嚴格實行宵禁。而北宋後來打破了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觀念,取消了宵禁制度,商販的經營時間不受限制,於是夜市應運而生。各個商鋪小販,不論雨雪陰天,三更方休,五更又起,甚至通宵達旦。同時由於舊城改建和人口稠密,導致眾多的中央機關安排在皇城前的街巷中,形成官民混居局面。這種現象打破了官民精神上的隔閡。於是,開放、自由的城市景象在北宋達到了空前繁榮的高度。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便是在劇中的宋仁宗後不到百年的時間,由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宋東京城市風貌和生活狀況。可以從畫中看出城市沿著街道、河流帶狀布局,商鋪臨街設市,完全不再有那種坊市的區隔,城內以街道為載體,遍布著街市、樓閣,官民混合而居,熱鬧非凡,呈現出嶄新的城市面貌。

總結一下,由「裡坊制」向「街巷制」的轉變,是唐朝和宋朝在城市規劃上的極大區別,也是體現了商業活動在宋朝的繁盛。

這裡是小呱尋建築,歡迎關注,看有趣的建築八卦~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王凱江疏影等演員的服飾完美詮釋宋代服飾,你們覺得呢
    文|汐汐「清平樂」的服飾是劇中的一個亮點。服化道真的很良心,官家的每一套衣服都很精緻,場景也特別漂亮。目前為止,#清平樂#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古裝劇 。宋仁宗 「清平樂」的劇照,我個人認為完美詮釋了宋代服飾,真的飽足了觀眾的眼睛,真的為劇加分。
  • 清平樂大火,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兩府三司如何運轉的
    反應宋朝生活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火熱播出,宮廷政治鬥爭的戲碼不斷加重,中書門下、樞密、三司等官員陸續登場。要說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首先要了解唐朝的制度,因為宋太祖初建國,承襲唐朝後期的官制。唐朝初期實行三省制,即"中書出令,口下審駁,(中書、門下)分為二省,而尚書省受成頒之有司",唐玄宗年間,宰相張悅奏請將中書、門下改為政事堂,合署辦公,三省制脫變為"兩省制"。到了唐代後期,原先出納王命的中書省的職權由"專掌內命"的翰林學士取代;門下省的職權由"宣付中書門下施行"的樞密使取代;執行政令的尚書省的職權則由中書門下代替。
  • 「借寶通靈渡眾生」 ——河南靈寶市羅家村一行人「坊口」考察、交流啟詩錄
    ——《何慧麗師等靈寶一行人來「坊口」考察、交流有感作》這是收錄在剛剛集結而成的《弘農人「坊口」行文集》裡的一首七言律詩,由無慢君所作。今河南省靈寶市古稱弘農。記得《紅樓夢》裡有一回,眾人在雪天裡聯句成詩,王熙鳳打頭,信口說了一句「一夜北風緊」,眾人笑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我以為這句話道出了格律詩首句的寫作秘辛。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清平樂》「劉娥」劇照虞雲國:《清平樂》裡劉皇后與李宸妃的關係,與歷史記載大致吻合。劉皇后之所以厚葬李宸妃,呂夷簡的勸諫起了很大的作用。蹴鞠圖虞雲國:「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在仁宗朝確已進入最佳運營狀態,這是因為在相對制約的權力格局中,基本滿足了明君、賢相、真臺諫的充要條件,這在《清平樂》的廟堂戲裡也有所表現。然而,應該看到,這種局面卻是不穩定的。這是因為,在君主集權體制下,君權仍具有至高無上性。
  • 《清平樂》看宋朝,一個值得被仰視的朝代
    高曉松曾經說過,如果有穿越古代的機會,穿越10次仍然選擇去宋朝。也許這個回答有點武斷,畢竟李唐王朝也是非常鼎盛的。中國歷史傳承5000多年,歷經很多朝代,為什麼以高曉松為代表的一大部分文人對宋朝如此情有獨鍾?
  • 《清平樂》中服化道還原宋朝歷史嗎?這三張皇帝服飾對比圖告訴您
    漢文帝大家都很熟悉了,明孝宗也經過《明朝那些事兒》好好宣傳過,唯獨宋仁宗可能對大眾陌生點,往往只在包青天的劇本裡作為配角出場。這部《清平樂》卻破天荒以宋仁宗為主角,當然是值得期待的,騰訊視頻今天播出了2集。就這兩集《清平樂》來看,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演員優秀的表現以外,服裝道具、場景布置、燈光運用都是一等一的。
  • 《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宋朝太監很守規矩
    從4月7日首播,一直到現在,熱播電視劇《清平樂》已經播放了20多集,佔據整部電視劇的三分之一。細心的觀眾一定留意到,《清平樂》裡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偶有出現,也是一晃而過。在古裝戲裡,太監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這與宋朝歷史上太監的「低調」密切相關。宋朝時期,太監很守規矩。
  • 王凱江疏影主演《清平樂》霸屏,今日書單帶你回溯宋朝那些人和事
    歷史上,宋朝文化既傳承了唐代文化的精華,又在寬鬆政治和良好社會風氣的醞釀中逐步成長,不斷繁榮,成為中華文明裡的一座豐碑,對後世文化發展也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當下,宋文化正打破清宮文化的壟斷,越來越多地得到年輕人的關注。
  • 清平樂:揭秘宋朝女子妝飾,張貴妃的頭冠為何如此搶鏡?
    在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中,張妼晗獨得仁宗恩寵,一時風光無限。恃寵而驕,張揚跋扈的性格,也讓她幾乎承包了劇中一個個誇張並且飽含雷點的髮型。清平樂:花團錦簇的張貴妃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風俗記》中寫到:一到春天,城中無論貧富貴賤都戴花,就連那些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也戴。
  • 2020「十大熱門古裝劇」流量王出爐!第一名居然是它
    、胡意旋領銜主演,雖然臺灣的觀眾對他們可能比較不熟悉,但一旦開始追劇保證你們會陷入這CP的魅力裡!究竟最後陳小千應該如何順利躲過女主的追殺回到現實世界呢?快點追起來吧!《錦繡南歌》《錦繡南歌》劇情的發展快速,首集李沁刺殺、第二集認親、第四集手撕妹妹,讓網友邊看邊喊「節奏快、看得爽」。戲裡李沁耍劍、拋盾、用腳勾刀換兵器、跨出一字馬等俐落又帶柔美的漂亮打戲動作,讓觀眾直呼過癮、驚豔,也成為2020 流量前十大古裝劇中最精彩的武俠代表作之一!
  • 從「清明上河圖」裡走出來的冰淇淋
    「清明上河圖」上的飲品店「香飲子」反應了宋朝的民俗生態,冰食從古至今都非常受歡迎。宋朝時候人們還會把果汁、牛奶、藥茶、冰塊等混合製成冰飲,叫做「冰酪」。這種口感是如何實現的呢?咳咳,作為冰淇淋界的資深從業者——種花冰,理性科學地為你解答:一是原材(不多闡述);二是乳酪之間的密度大小,決定著冰淇淋口感是否高級。而密度大小如何把握,則體現出冰淇淋製作工藝的水準。
  • 跟隨《清平樂》穿越宋朝,感受大宋服飾、珠寶髮飾和妝容的美學!
    宋朝清明上河圖宋朝是一個不太強大,但幸福感卻是最強的朝代。宋劇《清平樂》熱播劇《清平樂》是以宋仁宗為題材的大型古裝史劇,聚焦明君宋仁宗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前所未見、風情萬千的宋朝,還有眾多我們熟悉的老朋友:晏殊、歐陽修、範仲淹……誰才是你的"大宋男神"?
  • 【正字解析】 「制」與「製」有別乎?
    (另有一說,李旦丘認為「彡」為鋸末之象形)此說甚確,「制」字甲骨文左部即為木形,劉釗《金文編·附錄上》中認為「制」左部之「未」即「木」之譌。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制」與「折」同源,「制」以刀割木;「折」以斤斷木,所用工具有別而已。《廣雅·釋詁一》:「制,折也。」《魯論》中「折獄」作「制獄」。故「制」之本義為裁斷、切割。由此義引申指禁止、抑制、約束、控制等義,用於抽象意義則指裁決、決斷。
  • 清平樂趙禎有沒有歷史原型 宋仁宗是宋朝第幾位皇帝
    清平樂趙禎有沒有歷史原型 宋仁宗是宋朝第幾位皇帝  《清平樂》趙禎歷史原型是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在歷史上深受人民的愛戴,是一位好皇帝。清平樂趙禎有沒有歷史原型  趙禎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他廣納諫言,從不鋪張浪費,從來不會過度放縱自己的欲望,是一個非常能隱忍的皇帝,他從來不認為臣子犯言直諫是對自己的冒犯,是可惜歷史上的宋仁宗活得時間並不長久
  • 如何避免以太坊上的天價礦工費轉帳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imToken原文標題:如何避免以太坊上的天價礦工費轉帳以太坊上的每一筆轉帳都要支付一定數額的以太幣作為礦工費,我們日常轉帳的手續費 0.001 ETH 就足夠了。這兩筆異常轉帳的原因暫時不明,目前社區裡猜測可能是轉帳程序出現 bug ,也可能是該以太坊地址的所有者遭到了黑客的變相勒索。事實上,這並不是以太坊上第一次出現天價礦工費。早在 2019 年,以太坊鏈上就發生過一筆手續費高達 2,100 個 ETH,轉帳金額確只有 0.1 ETH 的交易。
  • 從古裝劇《知否》與《清平樂》開始,來談談我眼中的宋朝
    年輕時我對宋朝的認知年輕時,在我眼中的宋朝一直是我所鄙視的對象,在我的印象中,宋朝簡直就是「送朝」,君主不忠不孝、臣子則不仁不義;對內他們是殘酷鎮壓,對外他們則是一味忍讓、求和;它還是那種奸吝小人當道,迫害忠臣良將的垃圾朝代。
  • 「公雞人」吹嗩吶逛大街叫賣 詠春傳人坐鎮廣州永慶坊
    永慶坊為廣州西關舊址,被譽為當地最美騎樓街,經改造後,保留部分傳統建築特色之餘,同時注入文創概念,成為古今融合的網紅新景點。走進永慶坊街區,可以發現身著公雞裝、頭戴鬥笠且吹著嗩吶的賣貨郎,令遊客好奇駐足圍觀。
  • 《清平樂》中的人物服飾是否符合宋朝歷史?
    導語: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也是歷朝歷代中文人氣息最濃鬱的時代,同樣更是理學高度發展的時代。最近大火的電視劇《清平樂》就是以宋朝的宋仁宗為主角,描述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其實宋仁宗這個皇帝非常不錯,不管是能力還是人品,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中都是一等一的。
  • 宋朝人,為何愛「寫真」
    在畫裡,一位文人坐在家中榻上,手中拿著書卷,書童在為他點茶,身後的屏風描繪的是江邊景色,沙洲上長著蘆葦,芙蓉花下有一對鴛鴦,遠處大雁振翅飛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身後有一道屏風,屏風上掛著一幅主人自己的肖像畫。
  • 清平樂內東門勾當官張茂則,隸屬宋朝特務機構皇城司,為大內密探
    (喜歡我的分享就關注「梨白」吧,文章為梨白原創,)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終於結束了清宮娘娘們的互撕,帶我們走進了皇帝宋仁宗一生的家國情。趙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仁宗」皇帝,宋朝在他的統治之下政治還算清明,經濟、文化、科技皆是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