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西谷·接待站
家家有口還張口,借寶通靈渡眾生。
入味高陽才飲興,連珠妙語又發蒙。
道經引水存七善,往聖開石落一誠。
水土如斯冬種麥,來秋喜看谷豐登。
——《何慧麗師等靈寶一行人來「坊口」考察、交流有感作》
這是收錄在剛剛集結而成的《弘農人「坊口」行文集》裡的一首七言律詩,由無慢君所作。今河南省靈寶市古稱弘農。某自知此詩距古人的詩歌境界相去甚遠,本不應拿來「現世」,但為了應付「文債」,且何慧麗老師等靈寶一行人至「坊口」考察、交流,確實給「靜西谷」「坊口村」帶去了希望,指明了方向,甚至對千萬鄉村搞鄉建,也頗具啟示意義,不可不記,所以便免不得「獻醜」、貽笑大方了。
猶記現代文史大家陳寅恪先生在史學研究上,十分崇尚「詩文證史」的研究方法,即通過對詩詞文章等文學作品的分析、解讀,去探求、還原歷史的真相。本篇文章,無慢君就以拙作的創思為骨架,略存陳先生「詩文證史」之理念,對何慧麗老師等一行人來「坊口」考察、交流的場景予以再現,以為紀念。
靜西谷·長城小院
「意匠如神變化生,筆端有力任縱橫」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詩也如此。但凡詩文寫作,莫不以立意為先。由此可見,這個「頭」,在作詩為文上,不單指首句應從何處著筆的問題,應用何種手法寫的問題,更在於整首詩要表達一個怎樣主旨的問題。
無慢君於是在腦中回放了何慧麗老師等人來坊口考察、交流的場景,並捫心自問,哪個場景使我感觸最深?這個場景的主要基調是什麼?我於是想到了那天下午的「座談會」,瀰漫在真誠與忠誠,熱誠與坦誠下的「座談會」。好,這首詩的主旨也就有了,大體就是「誠」的力量對人們事業的巨大的積極影響,並以為以近體格律詩而論,非七律形式不能更好地傳遞思想與情感。
主旨有了,體裁定了,就該選「韻腳」了,我們知道,中國古典詩詞都是講求押韻的,這樣讀起來很有音樂美。這時,我想起晚清名臣曾國藩曾文正公所倡導的「作詩文以聲調為本」的詩文創作理念,於是對韻腳的選取就上心了。
曾文正故居·八本家訓
綜合考慮,就在整首詩某處就選用「誠」這個字作為韻腳,一來,表現主題需要這個字;二來,「誠」這個字韻母發音為「eng」,和它在同一韻部的字不但較多,便於打開思路,而且發音也響亮、雄渾,用之或更能接近「聲出金石,飄飄意遠」的境地。這樣,主旨、體裁、韻腳就都選定了,下一步,就要開個「頭」了。
「家家有口還張口,借寶通靈渡眾生」
首句應從何處著筆?應用何種手法?記得《紅樓夢》裡有一回,眾人在雪天裡聯句成詩,王熙鳳打頭,信口說了一句「一夜北風緊」,眾人笑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我以為這句話道出了格律詩首句的寫作秘辛。
其實就是先從與主旨的表現有關的小處著手,給下面要寫的詩句留足空間,這便是寫作方向。至於用何種手法來表現,就有很多選擇了。但我以為,就詩的本質而言,它一定是涵義雋永的,那詩句就一定要用「形象化思維」來呈現才好。
於是,我想到此次來「坊口村」考察、交流的團隊,均來自河南省靈寶市羅家村。他們給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坊口村」(「靜西谷」),帶來了許多寶貴的發展經驗。全國的「羅家村」不知有多少,然「靈寶市」的「羅家村」卻只有一個,而河南的「靈寶市」更是全國的僅有。
靈寶·弘農書院
名曰「靈寶」,很容易令人想到王勃所說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曹公筆下的「通靈寶玉」,總之,那片土地乃至生、長於斯之人,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很有生命力,很有靈氣的。
於是,這些地名,就在「形象化思維」的加工、統攝下,並考慮到平仄、韻腳的安排,就寫成了這首七律的首聯「家家有口還張口,借寶通靈渡眾生」,將「張家口」「靈寶」兩個地名形象、聯動地嵌入到了詩句中。
首聯既已寫成,那全詩的平仄格式也就確定了,即我選用的是七言律詩中的「平起仄收式」。這裡簡單說一下平仄。古今平仄有所不同,今人寫格律詩不妨直接用「新韻」。在「新韻」中,所謂「平」,就是指普通話裡的一聲和二聲;所謂「仄」,就是指普通話裡的三聲和四聲。平仄交替使用,方能使音韻和諧動聽。
至於「平起仄收式」的具體平仄變化,查閱相關詩詞格律書籍,或者「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接下來的頷聯、頸聯、尾聯,都需要按照「平起仄收式」的格律要求來才可。
「入味高陽才飲興,連珠妙語又發蒙」
寫完了首聯,算是鬆了一口氣,卻又要寫頷聯了。按格律要求,頷聯是要「對仗」的。所謂「對仗」,俗稱為「對對子」,就是要求出句和對句的詞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對,詞義要相關但不能完全相同。要求對仗的頷聯和頸聯是寫律詩的難點,這確實考驗著一個寫詩者的功底。饒無慢君自學寫詩有年,但在這方面也實在是勉強。
頷聯,從橫向看,要符合對仗、平仄等格律要求;從縱向看,也要承接、擴展首聯句意。這橫、縱兩方面都考慮周全,委實不易。無慢君當時就想,既然寫到「借寶通靈渡眾生」了,接下來就應該寫「通靈之寶」(指從靈寶至「坊口」的考察、交流團)如何的「渡眾生」。
我腦子立刻浮現出眾人在飯桌上頻頻舉杯、侃侃而談的場景。特別是何慧麗老師連番妙語,啟發蒙昧,既令人拍案叫絕而又引人深思。於是,要表達的句意也就有了,經過幾番斟酌、錘鍊,「入味高陽才飲興,連珠妙語又發蒙」就寫出來了。在這裡,化用了「高陽酒徒」的典故,意謂眾人在一起喝酒的興致很高,反襯酒席上交談的暢快。
「道經引水存七善,往聖開石落一誠」
頷聯完了,該寫頸聯了。頸聯和頷聯在寫作難度上相當,但又不完全一樣。從縱向看,頸聯的句意又需在頷聯句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於是,我想到了那天下午的「座談會」。參與「座談會」的,既有「靜西谷」的老總和員工,「坊口村」的村兩委,也有河南省靈寶市羅家村的村書記和代表,還有像中國農業大學名教授何慧麗那樣的學者。
靜西谷·座談會
在「座談會」開始之前,眾人先是聆聽無慢君講了「張良橋下拾鞋獲贈兵書」的傳奇故事,而後又齊聲朗讀了無慢君事先準備好的《大學》選段(大學之道……國治而後天下平),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其一)》(溢觴初引一泓泉)的詩歌。
其實,這些都有在說「誠」對於個人及其事業的巨大推動作用。現在回想起來,眾人齊聲朗讀經典詩文:態度端正若學生,聲音嘹亮似洪鐘,會場氛圍如聖堂,真真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樣,也就奠定了「座談會」的基調了。
隨後,就是按照「座談會」的既定流程開展會談、交流了。主要是各方就鄉村建設的經驗展開介紹、交流。特別要提及的是,何慧麗老師在這方面,提到了《道德經》裡老子以水為喻的行事「七善」,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她以為,這「七善」是七種為人處世的原則,倘若踐行好,必有助於人們在農村順利開展工作。
這樣,我寫的詩的頸聯就有靈感了。最先想到的便是「七善」對「一誠」,然後由曾國藩曾文正公的那句「從古精誠能破石」略加脫化,就得到了「往聖開石落一誠」。這樣,由對句再去構思出句,便也有了「道經引水存七善」了。
「水土如斯冬種麥,來秋喜看谷豐登」
寫好了頸聯,終於要開始寫尾聯了。尾聯按照無慢君我的理解,一般要起到收束全詩、升華主題的作用。能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當然最好,如果不好做到,也一定要承接頸聯,並留給讀者一點想像的空間。
這首詩的尾聯,承接頸聯「道經引水存七善,往聖開石落一誠」而來,想像著「所引道經之水」「往聖所開之石」能夠沉澱到鄉村的土壤中去,在冬日裡以此播種冬小麥,企盼著來年秋日的五穀豐登。特別要說明的是,「谷豐登」中的「谷」,既指糧食,也指山谷,即「靜西谷」,寓意「靜西谷」來年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尾聯主要是動用了一點「想像力」,但對選字、用韻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社會實踐上的事,跟寫文章不一樣」
以上,無慢君就何慧麗老師等靈寶一行人至「坊口」考察、交流所作之詩的心路歷程,做了自我剖析。當然,這也僅是一個普通古典詩歌愛好者的「拙作」與「妄言」,姑且看之、聽之,以作引玉之磚。
作詩為文,屬於精神上的實踐,固屬難能,然而,要把「座談會」交流出的經驗用於改變鄉村、建設鄉村,造福一方人民,確是需要實幹。這正如何慧麗老師所言,「社會實踐上的事,跟寫文章不一樣」。會「務虛」,更要「務實」,這或許才是避免作詩為文走入「虛華」歧路的一劑良藥吧!
但以此篇辭舊迎新。
——關 於 靜 西 谷——
路 線 圖
註:靜西谷(坊口村)距離北京城區約80公裡,需要行車1.5-2小時左右,請大家注意行車安全。
聯繫方式和地址
靜西谷電話:
13621332017(微信同號)
地址:
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坊口村
歡迎關注 掃碼預定
聯繫電話:13621332017(微信同號)
想要了解靜西谷更多,歡迎關注靜西谷媒體號:
微博:靜西谷
https://m.weibo.cn/u/5621575139
vue:坊口記
https://m.vuevideo.net/share/user/dashunsu
抖音:坊口記
http://v.douyin.com/2dUr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