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年過半百的人總是思鄉心切,在外面漂泊了半輩子,這些人總是希望能夠回到家鄉,尋找之前在這裡居住和生活的痕跡。
在異國他鄉時,所有的酸甜苦辣滋味都只能埋藏在心裏面,不能對外人講,也不能反覆的揣摩,這樣只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艱辛,而回到故鄉之後,那種靈魂的釋放以及自然而然的灑脫是無法作假的。
可很多年過五十的人回到故鄉時,又因為兩個人的離去,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此時的家鄉已經失去了以前的感覺,在他鄉拼搏了這麼多年,回到家鄉時,自己的思念和靈魂還是無處安放。
而無時無刻懷念的家鄉,也成為了內心的一個牢籠,即使知道自己再也沒有別的地方去,可仍不願意留在故鄉。
首先,留在家鄉年邁的父母早已經成了我們心頭的根,是我們永遠的思念,沒有人能夠忘卻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直到我們年過半百時失去了父母雙親,恍然回首時才想到生我之人已去,而我生之人還在慢慢長大中,這種在血液裡的親情和烙印是如何都不能被磨滅的,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牽絆。
每當我們在外漂泊時,只要想起家中的父母,我們內心總會有無數的衝動和感恩之情。俗話常說,父母在不遠遊,可為了能夠生存,我們遠赴他鄉經商求學,而在回來時總能夠看到父母的微笑和一個熱情的擁抱,當父母離我們而去時,人生卻只剩歸途未有來途。
其次,記憶中的故鄉,總是有很多兒時的回憶,與我們一起曾經放肆玩耍的那些發小,也來到了人生的轉折點,再次對望和問好時。
雖然大家都已年過半百,但腦海中迴響的依然是曾經的青春歲月,不論是高山小溪還是村口廟裡,都留下了我們歡樂的身影,那時的無憂無慮,天真浪漫與如今的生活所迫,種種壓力融合到一起,真是讓人淚流滿面無語,內心的激蕩更是筆墨難以形容。
這片最純潔的土地上給予了我們種種回憶,而童年時的故鄉在我們腦海裡一直是一方淨土,溫暖的回憶陪伴著我們一直到如今。可當故鄉裡的種種人或物逐漸離我們遠去,這故鄉是否還是我們要回去的故鄉呢?
如今的我們早已事業有成,兒女也都已成家立業,無憂無慮的,此時剛好是我們回鄉探親最好的時間。高興了就放聲大笑,難過了就痛哭一場,與幾個兒時的玩伴溫酒談往事,酒到濃時幾人唱著兒時的歌謠,此時的故鄉儼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避風港,它是通往內心道路的一道港灣,也是讓我們釋放壓力的一個安全屋。
漂泊異鄉時,每逢佳節都能夠想起在故鄉的這些人或事,天上的月亮越來越圓,心中的瑣事也變得越來越多,可當故鄉的人或事離我們逐漸遠去,當我們回到故鄉時,看到的都是一片新人新貌。你腦海當中最深處的記憶都尋找不到這片故鄉,我們是否還願意前往。
山也好水也好,在故鄉的一切都成為了我們的牽絆和記憶,打拼多年之後我們再次回到故鄉,而此時的我們在故鄉人看來,也仿佛是一個外鄉人,可又有幾個人知道遊子心中所牽絆的那一段段回憶,卻是在這片土地裡逐漸生根發芽的已經碎成片段的畫面,一個一個的在腦海當中重新閃過。
走過的路雖然不同,但斑駁的牆壁依然給我們訴說著兒時的故事,當歌謠和詩歌全部都失去聲音,這些建築和風俗依然能夠傳承的那些思念。
其實故鄉人不過是成年人,逃避的一個港灣,來到故鄉後我們可以忘卻在城市當中種種的不愉快,也能夠忘記,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所要面對的壓力互相。
對於每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慰劑,讓我們躊躇滿志,不知該如何繼續向前,我們不妨回到故鄉坐一坐,回想我們兒時如何無憂無慮的奔跑,若是能撿回當年的激情,便能在如今的生活當中無往而不利。
文 | 心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