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2021-01-14 霍妮心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年過半百的人總是思鄉心切,在外面漂泊了半輩子,這些人總是希望能夠回到家鄉,尋找之前在這裡居住和生活的痕跡。

在異國他鄉時,所有的酸甜苦辣滋味都只能埋藏在心裏面,不能對外人講,也不能反覆的揣摩,這樣只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艱辛,而回到故鄉之後,那種靈魂的釋放以及自然而然的灑脫是無法作假的。

可很多年過五十的人回到故鄉時,又因為兩個人的離去,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此時的家鄉已經失去了以前的感覺,在他鄉拼搏了這麼多年,回到家鄉時,自己的思念和靈魂還是無處安放。

而無時無刻懷念的家鄉,也成為了內心的一個牢籠,即使知道自己再也沒有別的地方去,可仍不願意留在故鄉。

首先,留在家鄉年邁的父母早已經成了我們心頭的根,是我們永遠的思念,沒有人能夠忘卻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直到我們年過半百時失去了父母雙親,恍然回首時才想到生我之人已去,而我生之人還在慢慢長大中,這種在血液裡的親情和烙印是如何都不能被磨滅的,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牽絆。

每當我們在外漂泊時,只要想起家中的父母,我們內心總會有無數的衝動和感恩之情。俗話常說,父母在不遠遊,可為了能夠生存,我們遠赴他鄉經商求學,而在回來時總能夠看到父母的微笑和一個熱情的擁抱,當父母離我們而去時,人生卻只剩歸途未有來途。

其次,記憶中的故鄉,總是有很多兒時的回憶,與我們一起曾經放肆玩耍的那些發小,也來到了人生的轉折點,再次對望和問好時。

雖然大家都已年過半百,但腦海中迴響的依然是曾經的青春歲月,不論是高山小溪還是村口廟裡,都留下了我們歡樂的身影,那時的無憂無慮,天真浪漫與如今的生活所迫,種種壓力融合到一起,真是讓人淚流滿面無語,內心的激蕩更是筆墨難以形容。

這片最純潔的土地上給予了我們種種回憶,而童年時的故鄉在我們腦海裡一直是一方淨土,溫暖的回憶陪伴著我們一直到如今。可當故鄉裡的種種人或物逐漸離我們遠去,這故鄉是否還是我們要回去的故鄉呢?

如今的我們早已事業有成,兒女也都已成家立業,無憂無慮的,此時剛好是我們回鄉探親最好的時間。高興了就放聲大笑,難過了就痛哭一場,與幾個兒時的玩伴溫酒談往事,酒到濃時幾人唱著兒時的歌謠,此時的故鄉儼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避風港,它是通往內心道路的一道港灣,也是讓我們釋放壓力的一個安全屋。

漂泊異鄉時,每逢佳節都能夠想起在故鄉的這些人或事,天上的月亮越來越圓,心中的瑣事也變得越來越多,可當故鄉的人或事離我們逐漸遠去,當我們回到故鄉時,看到的都是一片新人新貌。你腦海當中最深處的記憶都尋找不到這片故鄉,我們是否還願意前往。

山也好水也好,在故鄉的一切都成為了我們的牽絆和記憶,打拼多年之後我們再次回到故鄉,而此時的我們在故鄉人看來,也仿佛是一個外鄉人,可又有幾個人知道遊子心中所牽絆的那一段段回憶,卻是在這片土地裡逐漸生根發芽的已經碎成片段的畫面,一個一個的在腦海當中重新閃過。

走過的路雖然不同,但斑駁的牆壁依然給我們訴說著兒時的故事,當歌謠和詩歌全部都失去聲音,這些建築和風俗依然能夠傳承的那些思念。

其實故鄉人不過是成年人,逃避的一個港灣,來到故鄉後我們可以忘卻在城市當中種種的不愉快,也能夠忘記,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所要面對的壓力互相。

對於每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慰劑,讓我們躊躇滿志,不知該如何繼續向前,我們不妨回到故鄉坐一坐,回想我們兒時如何無憂無慮的奔跑,若是能撿回當年的激情,便能在如今的生活當中無往而不利。

文 | 心理君

相關焦點

  • 再次見到相愛過的人,會是怎樣的情感體驗呢?發現再也回不去了
    也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兩個人之間就沒有了相互的問候。曾經相愛過的人,已在不知不覺之中,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當初只要一個眼神的對視,都能夠感到一種特別的甜蜜,聽見自己的心在砰砰地跳動。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就算緊緊地擁抱著,心中卻再也無法激起任何情感的波瀾。才終於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原來並不是兩個人天各一方,而是相互近在咫尺卻視而不見。從此,沉默成為了兩個人之間再也無法跨越的鴻溝,離別就變成了最後永遠的歸宿。
  • 人過40才明白:這兩個人離開你之後,家就再也回不去了
    出門在外的人,最容易想家,尤其是經歷風吹雨打時,心中泛起委屈的時候,家便浮現眼前。那裡有愛的人,燒制好了一桌,平時愛吃的熱騰騰的飯菜,盼望你的歸來。正如網上有話所言:「一個人離家遠了,才知道什麼是思念;一個人離家久了,才明白什麼是鄉愁。」什麼是家呢?
  • 再次想起相愛過的人,才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有些感情錯過就是永遠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萬賴俱寂之際,通常我們忙碌了一天的心情,也可以真正得到最大的放鬆,只有此刻也才是最大程度的體現出完全的自我。在這種安靜的情景之下,會讓我們開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特別是曾經失去的那些感情,雖然從來不敢提起,但其實一直都在心裡,讓人根本無法忘懷,那些美好的記憶就像放電影一般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 人只有知道故鄉已回不去時,才真正知道什麼叫孤獨,寫完流淚了
    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關於「孤獨」的定義。是啊,當一個人,在遭遇情感變故,遭遇人事變遷等等的時候,就會感到孤獨。而這樣的孤獨,往往通過時間的轉移,就可以漸漸淡去記憶,但是,真正的孤獨,卻往往是刻骨銘心的,是一抹難以抹去的憂愁。有人說,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故鄉已經回不去的時候,才真正知道什麼是孤獨,是很有道理的。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小四在《悲傷逆流成河》裡這樣寫到:「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一句話,不是對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去。再也回不去,就是這樣簡單不過的一句話,生生將兩個原本親密的人隔為疏離。」林夕和小諾遇見的那一天,小諾正在電梯裡忙亂的收拾自己的頭髮。可是林夕還是看出了小諾眼神裡藏不住的悲傷。
  • 故鄉真的回不去了,因為我們生活很無奈
    那時候的生活雖然不盡如人意,可人的記憶卻總是很奇怪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記憶中那些原本不太美好的過往漸漸淡去,而那些甜美的瞬間卻越來越清晰,讓我們無限的留戀與回想。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我們長大成人之後,每個人肩上的擔子都日益沉重了,我們再也無法像小時候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了吧。
  • 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離開三十多年了,再也沒有回去過,隱隱的傷痛留存心間,有一種無根之萍的感覺。那才是我出生的地方,見證了我存在這世的地理基礎,有生之間一定要回去看一下這個讓我來到這個世界的地方。之後來到了山東的一個小村莊,但這裡只有我的少年時光,已經到上學年紀的我沒有完全融入這片土地。小學、中學,十年時光,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天天的學習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劉幼翠作品:回不去的故鄉
    這一年不同往年,我們舉家都在衡南縣雲集鎮過年。按照習俗,「初一崽,初二郎」,才剛過完初一,初二一大早我們一家就迫不及待地啟程前往寶蓋老家去拜年。考慮到過年路上人多車多,途中必經的茶市、上壁及冠市、寶蓋幾個鄉鎮,又是交通瓶勁逢節必堵,為避免堵車,我們選擇從東陽渡上高速。
  • 演講秀專訪|馬立安:回不去故鄉才是深圳人
    「當我們把海洋視為文化地理的中心時,我們才發現不同的可能性,即:閩南、嶺南和越南的海岸線是一個文化片區。」在第二個故事中,馬立安展示了古代三國地圖、16世紀中西合作的斯爾頓地圖,指出南洋文化片區恰好在兩大海之間,而深圳本土的海洋化無處不在。在她看來,深圳人的故鄉不是通過陸地來定義的,而是展開的海洋給了深圳人想像的可能性。
  • 失去了,再也回不來(深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感悟人生,ID:samick5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別等失去,才知後悔。很多緣分,一旦轉身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很多感情,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 漂泊在外才知道:回不去的老家,才是一種真正的孤獨,寫完流淚了
    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早就把異鄉當成了故鄉,但是,故鄉那種深入骨髓的鄉愁,卻常常把我從夢中推醒。在夜色中,我睜大茫然的眼睛,望著窗外隱晦的月色,我才真正明白:漂泊在外,回不去的老家,才是一種真正的孤獨。想到這,我不禁流淚了。
  • 回不去的故鄉,記憶中的外公
    恍惚間,隔著二十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那個秀麗的小山村看見外公清瘦的身影,我想看的真切一些,看了很久才明白,那個小村莊再也回不去了,而外公也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我的童年時期是在外公家度過的,而少年時又外出求學,所以我對故鄉的概念便是外公在的那個小山村。最難忘的是那青青的石板街,晨風中暮靄裡,一塊塊光滑的石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承載了年輕人的奮進中年人的奔波老年人的回憶。它也蕩漾著孩童天真爽朗的笑聲,感受著辛勤勞作後收穫的喜悅。
  •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和一個懂你的人說話, 是一種減壓
  • 張愛玲的《半生緣》: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而半生之後,便再也回不去了,不如放下。然而圓滿之所以如此美好,讓人倍感珍惜,大概也少不了缺憾和錯過的襯託。只有體驗過錯過,才更加發現圓滿是如此的彌足珍貴。我們已經不是我們,回不去了,就放下。然而,愛情都是讓人刻骨銘心的,說放下容易,做起來卻難。有時候也許不願去面對感情再也回不去的事實。慢慢試著接受,以悅納的心態面對感情中的錯過,也許會發現別樣的風景。朋友早幾天和我講起她的前任,兩人是校園愛情畢業後由於工作地點差異,中間各種誤會和糾纏後,一拍兩散。
  • 「春晚再也回不去了!」59歲蔡明含淚隱退背後,是誰在作怪?
    以前的春晚最期待的就是看到這些人的面孔。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一個個消失在了春晚舞臺。尤其蔡明吐露心扉:「春晚再也回不去了!」到底有什麼隱情?01蔡明出生在60年代,當時她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沒過兩年之後又與郭達一塊合作。兩個人的搭配完美極致,直接成為了黃金搭檔。兩個人成為搭檔之後,多次登上春晚舞臺,後來成為了春晚常客。03蔡明是一個在表演上塑造力特別強的人。
  • 人過五十,這三類人對我們越「薄情」,我們越應感到欣慰
    當你突然發現頭上一撮一撮的白髮,臉上的魚尾紋越來越深,才知道,這些年,扛著生活壓力往前衝,真的為難自己了。而人到了五十,有時候人際關係也就變得淡了,到了這個時候,要是這三類人對我們越來越「薄情」,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傷懷了,而是要感到欣慰。
  • 少數民族的部落文明輓歌:回得去的是家鄉,回不去的是故鄉
    2012年10月,金沙江下遊最末一級電站——向家壩電站蓄水發電,他的家鄉永遠淹沒在了電站庫區湖底,家鄉變成了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電站蓄水前的十餘年間,連他自已都記不清多少次從省城昆明跑回老家,用手中的相機,搶救性拍攝了兩萬多張家鄉的照片,用影像記錄下金沙江下遊兩岸的山川風貌、人文景觀,為家鄉立此存照。
  • 易經提醒你:人到五十才發現,這四個人已經和我們緣盡了,接受吧
    易經提醒你:人到五十才發現,這四個人已經和我們緣盡了,接受吧人到五十,是一個知天命的年齡,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很多事,我們都懂得放下了;而有些人,我們會猛然發現:原來,他們已經和我們緣盡了,特別是以下這四個人,寫完我不禁一聲嘆息。
  • 說再見才發現再也見不到,我不能就這樣失去你的微笑
    她不想要寵物。這樣的感情走不了多久。2.看一個國家的地位,看它有多少朋友;看一個制度是好是壞,看人民是否享受自由;看一個企業的價值,看它有什麼樣的對手;看一個產品前景和市場佔有率;看女人自信,看完卸妝;看男人成熟,看他們什麼時候失戀;看味道,看怎麼對待朋友;看你能走多遠,失敗後還是成功後;看兩個人的關係,看危機。
  • 留不住的瓦房,回不去的故鄉!
    可時間不疼人,老瓦房漸漸被一棟棟鋼筋水泥的洋樓替代,親人們也去到更遠的地方。 何處是吾鄉? 在千年的歲月中,中國人的瓦分陰陽,正面為陽,反面為陰,一塊陰一塊陽相扣相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大道。 更為讓人驚嘆的是,中國祖先們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於烈火中燒結成瓦,將瓦疊於椽木之上,一瓦遮頭,為中國人又遮風又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