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2020-12-22 自有我在5

離開家鄉已經三十年了,而且已經幾年都沒有回過養我的那片土地。近鄉情更怯,讀到閻海軍主編《崖邊:吾鄉吾民》時就有這種感覺。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有兩個故鄉,小時候,我出生在黑龍江的某縣城邊緣的小村莊,黑山一隊,很具有東北特色和時代感的名字。我在那裡生活了八年,出生後最初的童年就是在那裡度過。記憶已經模糊,但及膝的大雪,清澈的河流,遠處的小山,這些還隱隱留著記憶中時長的懷念。離開三十多年了,再也沒有回去過,隱隱的傷痛留存心間,有一種無根之萍的感覺。那才是我出生的地方,見證了我存在這世的地理基礎,有生之間一定要回去看一下這個讓我來到這個世界的地方。

之後來到了山東的一個小村莊,但這裡只有我的少年時光,已經到上學年紀的我沒有完全融入這片土地。小學、中學,十年時光,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天天的學習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同學,我的青春,我的初戀都留著了這邊土地上,但沒有學會鄉音,沒有完全的歸屬感。這確是我父母的家,也是我的家,有著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戶籍所在地。

之後上學就離開了,真的離開了,偶爾回去也只是住幾天,家成了永遠不關門的客棧。唯一可以留下回憶的也就是我的婚禮還是在這裡舉行,我的孩子還是在這裡出生,可這幾十年裡我在這居住的總時長不會超過兩個月,這還能算我的家嗎?也只能叫故鄉了。

最近一次回去是幾年前了,走在回鄉的路上,就和《崖邊》一位作者崔國輝的返鄉記一樣,家鄉還是一樣的家鄉,但對家鄉的感覺已經不是最初的感覺,家鄉的人也不是最初印象中的人了。走在故鄉的小路上,最大的感覺就是小,童年記憶中寬廣的田野怎麼會就是那麼一小片呢?漫長的上下學路,記得那時要走好久好久才能到家,怎麼現在看看才1公裡不到呢?幾分鐘就走完了。是少年在路上玩耍浪費時間了嗎?還是現在的快節奏生活把那段時光無限拉長了呢?見到少年的夥伴時也再也找不到玩玩鬧鬧,嬉嬉笑笑的感覺,一個個拖家帶口,一個個都是中年油膩大叔了。歲月已經不可避免的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故鄉已經是回不去的故鄉,故鄉人已經是進不了心的故鄉人。遠離故鄉已經很久,故鄉就已經成為心中遙遠的他鄉。

但為什麼故鄉還深切地埋在心裡,還深深地影響著我的靈魂,生活在都市越久,反而思念故鄉的請更為真切?那是我們曾經的心理港灣啊!

故鄉已經傳來了新的消息,故鄉的改革也一步步提上日程。村裡的路已經全部硬化了,村裡的房子要重新規劃了,村裡的新農村建設已經提上日程。現代化的建設已經進入農村,等待著的就是越來越好的生活了。

但在整個農村建設中,總有些東西會失去,有些東西會留下,我的文字只能記錄我自己的家鄉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變化。但閻海軍主編了一系列書籍《崖邊》,將我們對過去故鄉的懷念,現在故鄉的裂變還有將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故鄉的點點滴滴,那曾是中華文明的根脈,那是生我養我的土地,她們的故事值得有人去記錄,值得留下。

相關焦點

  • 中學生滿分作文《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港灣》
    美麗的地方去過很多,如江南,哈爾濱,但是都比不上我的故鄉美,只有故鄉才是最真的,離心最近的。真的好懷念,那最美的港灣。我總是愛鬧著爬樹,爺爺總是無奈地用他那蒼老而有力的手扶著我,千萬叮囑小心,我左扭右扭,每次都費了好大的勁才爬上去,我在上面向爺爺揮手,爺爺則伸出保護我的手站在下面衝我笑。烈日透過碧綠的葉子,在爺爺和我的臉上灑下一攤流動的光斑,我們的笑容就如同旁邊那朵金黃的野菊花一樣燦爛。我喜愛野菊花,總會東找西拼採回一堆拿給爺爺炫耀。
  • 故鄉農村簡譜平凡的家,是心靈的港灣
    中國人延續千年的重土安遷.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家是永恆的話題,故鄉是魂牽夢繞的地方,家是心靈的港灣.我的老家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普通鄉村的縮影,平凡而普通,簡單而質樸.作為皖北平原淮河支流北淝河岸邊,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濃厚的鄉村文化,風景宜人,淳樸的鄉民鄉親.作為異鄉打拼的遊子,鄉音難改
  • 人過五十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異國他鄉時,所有的酸甜苦辣滋味都只能埋藏在心裏面,不能對外人講,也不能反覆的揣摩,這樣只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艱辛,而回到故鄉之後,那種靈魂的釋放以及自然而然的灑脫是無法作假的。可很多年過五十的人回到故鄉時,又因為兩個人的離去,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 心靈的故鄉
    經常這個時候,舊事像碎片一樣迎面拂來,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故鄉——永州。記得,冰心老人《往事》中的詩句:「她是翩翩的乳燕,橫海飄遊,月明風緊,不敢停留——在她頻頻回顧的飛翔裡,總帶著鄉愁!」這讓我更加思念我的故鄉,連同鄉思、鄉情、鄉愁及鄉夢。21歲那年,「初生牛犢不怕虎」隻身南下,遠離了故鄉。從這時起,體味了思鄉的滋味。
  • 椒江,我的故鄉!
    3、屈國華先生於2019年2月21日駕鶴西去,享年84歲。但此文情真意切,深值得我等椒江人細讀回味。 4、謹以此文致敬屈國華先生! 02 正文 ▲港灣一角(照片來自《椒江工會志》),拍攝時間應是2000-2002年左右 雖然在首都北京工作生活了幾十年,但我仍時常懷念椒江,我的故鄉。
  • 我的故鄉在何方
    摘要:通過對出生地的遙想,自然流露出自己對歲月飛逝的不安和思念故鄉的愁悶,因為見不到故鄉,長期漂泊,身心憔悴,那些碧桃綻蕊,春色如畫的風景;那些涵澹澎湃,逸興遄飛的感覺;那些糾結盤繞,縈迴曲折的情懷;那些邂逅蒼涼,眸斷天涯的惆悵;匯聚成點點滴滴的煙雨紅塵,曉風遺夢,更加重了悲感傷情。
  • 散文詩丨蘇啟平:回不去的故鄉(組章)
    竹節拍客/攝回不去的故鄉(組章)老屋時光用青苔做腳,從山澗走上臺階。那刻我不知道誰是房子的主人。父母、我,還是門前朝夕相處的樹影。瓦片整齊地排列在屋頂,如同我胸膛的肋骨,連著我的心臟。我的心扉被煅燒得同瓦片一樣青黃。紅綢的花傘,鮮豔得如同我洶湧澎湃的血液。
  • 故鄉真的回不去了,因為我們生活很無奈
    那時的我們沒有漂亮的衣服和新奇的玩具,可那時的快樂依然是真實而飽滿的。沒有玩具,田間地頭家裡家外隨手拿起什麼東西就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玩具了。自己製作的玩具雖然簡單而又粗糙,也遠遠比不上如今孩子們玩的那些精緻的玩具,卻依然讓我們收穫了許多的快樂。那時候的生活雖然不盡如人意,可人的記憶卻總是很奇怪的。
  • 回不去的故鄉,記憶中的外公
    恍惚間,隔著二十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那個秀麗的小山村看見外公清瘦的身影,我想看的真切一些,看了很久才明白,那個小村莊再也回不去了,而外公也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我的童年時期是在外公家度過的,而少年時又外出求學,所以我對故鄉的概念便是外公在的那個小山村。最難忘的是那青青的石板街,晨風中暮靄裡,一塊塊光滑的石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承載了年輕人的奮進中年人的奔波老年人的回憶。它也蕩漾著孩童天真爽朗的笑聲,感受著辛勤勞作後收穫的喜悅。
  • 老家,是漸漸回不去的故鄉
    這種渴盼又有幾分膽怯的心情,古來已有之,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渡漢江》中寫道「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對於遊子來說,老家,是心中最溫暖的嚮往,卻也是漸漸回不去的故鄉。01老家有了新貌,讓人歡喜讓人憂。
  • 劉幼翠作品:回不去的故鄉
    聽堂哥說,大伯母已經兩個月水米不進了,隨時都可能油盡燈枯走人。大伯母的兒孫全部從外地趕回來了,神情不安地靜候著那一刻的到來。我到床前向她問候時,她雖然神智還算清楚,心裡明白是誰來看望她了,但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堂哥說,大伯母痛的厲害時就在床上打滾,胸口發燒腫脹,受不了時就哀求兒子把自己扔到塘裡去淹死以求解脫。兩個堂哥都很孝順,自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只得任其遭受折磨而百般無力。
  •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高秉涵和他的殷殷家國情「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我的故鄉是山東菏澤!」最初幾年,妻子石慧麗和三個孩子對此不太理解,曾經勸說甚至阻止過他,但都無濟於事。後來通過不斷了解,特別是1998年後,石慧麗和長子高士瑋先後隨高秉涵返回大陸,才了解到故鄉在高秉涵心目中的地位。從此以後,高秉涵再回大陸,一家人都非常支持。   在從菏澤去高孫莊村的路上,高秉涵看到幾個鳥窩,便詢問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這是螞嘎子窩嗎?它們冬天不冷嗎?」在菏澤方言中,喜鵲被稱為 「螞嘎子」。
  • 留不住的瓦房,回不去的故鄉!
    有人說:「有房就有家」,也有人說:「和親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可要我說,家是舊時江南的粉牆黛瓦,是尋常巷陌間燕子的呢喃,是不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依然默默等候我歸去的老瓦房。
  • 少數民族的部落文明輓歌:回得去的是家鄉,回不去的是故鄉
    2012年10月,金沙江下遊最末一級電站——向家壩電站蓄水發電,他的家鄉永遠淹沒在了電站庫區湖底,家鄉變成了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電站蓄水前的十餘年間,連他自已都記不清多少次從省城昆明跑回老家,用手中的相機,搶救性拍攝了兩萬多張家鄉的照片,用影像記錄下金沙江下遊兩岸的山川風貌、人文景觀,為家鄉立此存照。
  • 港灣造句和解釋_港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港灣(gǎng wān)。具有天然掩護或人工措施、可以停泊船隻的江灣或海灣。[瞿秋白《餓鄉紀程》:「可惜,狂波巨濤,既捲入深曲的港灣,轉折力盡,又隨『天然』的惰性律而將就澌靜。」]港灣參考例句:1、讓漂泊在外的心有個停靠的港灣。
  • 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到今天的武漢三鎮
    這兩種毒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故鄉,即使有的回得去,比如與冠狀病毒無關的;有的回不去,比如被病毒暫時籠罩的武漢三鎮的人們。但年雖然是團圓的日子,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再到今天的武漢三鎮,故鄉,只是跟回不去的童年一樣,她只會存在美好的記憶裡,一遍一遍地敲打人生而在世的惆悵。
  • 椒江,我的故鄉!|椒江|屈國華|東山公園|丁立平
    02正文▲港灣一角(照片來自《椒江工會志》),拍攝時間應是2000-2002年左右雖然在首都北京工作生活了幾十年,但我仍時常懷念椒江,我的故鄉。我懷念那奔騰不息的泱泱椒水,懷念那蒼翠、明淨的山巒,東山、楓山、白雲山…...
  • #夏收時節#近鄉情怯,揮不去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望著眼前的一幕幕畫卷,童年的記憶瞬間浮現在眼帘;不知從何時起,漸漸縮短了回鄉的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敢回歸故鄉,怕的是物是人非,怕的是明明就在昨天,卻恍然已過幾十載。揮不去的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 任祥| 我的故鄉——喇麻洞
    去樹林掏雀,上大石頭山掏小鷹,在村裡也不閒的,東跑西竄,不是害著,就是玩那,惹的大人不待見。  我記的,大人不讓孩子抽菸,可我們幾個偷出大人的菸袋,鑽在草堆裡,悄悄的輪流抽,煙都是自己家種的早煙,很衝,我們幾個小夥伴都抽醉了,頭暈眼黑,回不了家,在草堆屋裡躺半天。
  • | 我和我回不去的家鄉
    身在異鄉,越是思念家鄉,那份「再也回不去」的無奈就愈發強烈,心中最柔軟的那塊地方也就越被觸動。在離開家鄉後,有多少人會在一瞬間發現「還是老家好」!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同慶之際,我們搜集了幾個不同城市人,對於家鄉的思想與感悟,聽聽他們覺得「」還是老家好」的那些瞬間。01我從來不覺得老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