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羽
我的身邊,又有一個朋友加入養貓養狗大軍。
她近期買了一隻小狗,心中甚是歡喜,無比滿足。因為如今的她,貓狗雙全。
她的父母一直都不讓她養寵物,就是擔心她養了寵物以後,更加不想結婚了。
是的,這是她父母的原話。
但最終,還是沒有拗過她,終於妥協。
她父母的擔憂不無道理,她自己也這樣告訴我:「以前一個人在家,時常感覺比較孤獨,有時下班了想找個人聊天都沒有,現在生活充實多了。」她形容,那是一種回家就有人等著的感覺。
而且,每天的遛狗活動,也充實了她的下班生活。以前她不喜歡出門,一下班就自己一個人宅在家裡。現在因為要遛狗,不管周末還是平時周內,每天吃完飯都必須出去一趟。
如此,她就感覺生活已然足夠。
我這個朋友,家境不錯,畢業後她說不想再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就另外給她買了一套房,隔得不遠,開車一個小時左右。
她上班有點遠,父母就出了首付,讓她買了一輛車,她自己每個月需要還一千多的貸款。不過,相對她的收入而言,壓力不大。
現在的她,28歲不到,也可以說是有車有房吧,生活很不錯。
她的父母,最為著急的是她的人生大事,要她趕緊相親,然後結婚,說這才是人生的必然步驟。
她總是嘴裡答應著,實際卻比較敷衍。
每次家裡介紹的相親,為了應付父母,她還是會去,只是並不積極,從不主動。有主動聯繫她的,她的態度也比較冷漠,然後對方就知難而退了。
父母讓她自己在生活中多多留心,她答應得很好,只是從不行動。
包括有追她的人,她也總是拒絕。
她說,感覺現在懶了,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去了解,了解了也不一定會在一起,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夠走到結婚,能夠結婚也不代表可以生活一輩子。
她三言兩語,就把人生的走向概括完了。
發現這其中,充滿變數和不確定。
而且,她認為戀愛總是傷心的,讓人煩惱的,倒不如現在來得自由自在。
然後,她得出結論:我還是繼續單著吧,就這樣挺好。
現在年輕人,尤其是90後,為什麼寧願「貓狗雙全」作為心靈寄託,也不願結婚?
90後如今成了被催婚的主要大軍。
但是我發現,像我這個朋友一樣,態度懶散,壓根不想結婚的人,真的不少。
包括我家裡有些96年、97年出生的弟弟,也都已經在直言:戀愛太麻煩,還是單著好。
而且,只要有經濟能力和條件的,幾乎都在養寵物。目前沒有條件的,也表示嚮往,還有以後自己的人生計劃,結婚要麼沒在其中,要麼極其佛系,看緣分,養只小貓或是小狗倒是赫然在列。
家中大人很多都不理解,我有一個親戚就曾感慨:「我家兩個孩子都說不急結婚,不想結婚,我就在擔心,我70大壽的時候能不能做奶奶?」
每每說這話,眾人都大笑,當作玩笑一般。
我卻發現,這個親戚的眼中,是的確有著焦慮。
在她看來,大兒子已經快30歲,這個年紀還不結婚真的可以說很晚,因為她自己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孩子都生了兩個了。
但是,光是她著急也沒用,她的兒子一點也不慌的樣子。
說多了兩個人就要鬧矛盾,她也很無奈。
其實,從很多人養貓養狗都能看出來,內心很多時候還是比較孤獨的。既然如此,為何不找一個人一起面對這生活呢?
有的人,是怕麻煩,怕打破現在的寧靜和美好。
還是最開始說的那個朋友,她就是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很美好,要是找一個人,條件不如自己,她肯定不願意。
因為這會拉低她的生活水平和檔次。
能夠如她所願的,也不一定能夠彼此看得上。
最主要的一點是,她說自己很懶,從小被父母慣,現在也不會做飯這些,平時她要麼在外面吃,要麼開車回家吃,然後再回去。
想起以後身邊多了一個人,勤快點的肯定看不慣她這樣,要是兩個人都懶,這日子鐵定過不好。
她怕兩個人會吵架,會打碎現在的寧靜和美好。
她更怕自己識人不清,看人不明,到時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更是一種危險。
想來想去,她還是認為單身好。
有的人,是怕受傷害。
到了一定的年紀,人就失去了衝勁,包括對待愛情也是,年輕時候的那種一往無前會一去不返。
後來,我們都容易畏首畏尾。
遇見一個人,不敢輕易開始;開始之後,也不敢直接打開心扉。因為擔心自己付出得太多,最後會受傷。
網絡上,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很多戀愛中的負面,所以每個人都容易焦慮起來。
在面對感情的時候,也多了很多的懷疑,害怕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的人看別人被騙了,就擔心自己被騙;有的人對愛情失去信心,說了一堆感言,你感覺說得很有道理,自己也開始頹然,不抱著希望。
我們雖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但是思維依舊容易受他人影響。
因為害怕受傷,所以把自己包裹起來。
你不主動,我不主動,大家都不主動。
但我還是經常看到很多年輕人,感慨想要一段美好的感情,所以他們在看到別人的故事時,很容易熱淚盈眶,然後再加一句:「這個世上有愛情,只是我不相信會落在我的頭上。」
有的人,是經濟撐不起夢想,無奈自己折了翅膀。
不管戀愛還是結婚,都是需要經濟能力作為基礎的。
有些人,自詡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乾脆不去逞這個強。
我有一個同學的哥哥,就是這樣,35歲,沒打算結婚,他說:「我的錢只夠養活自己,哪裡養活得了家庭。」
他的父母,一開始還勸,現在都不說了,反正說了也不聽,便由著他去。
而他哥哥也自我感覺生活很充實,上班回來打打遊戲,去網吧通宵也沒人管,簡直不要太自由。
還煞有其事地對他說:「我們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加油。」
他有些無奈,但也認為哥哥說的是事實,依著他哥哥這種貪玩好耍的性子,收入也不高,結婚以後很容易過得不好。
他的哥哥也直言,我就不適合結婚,所以不去霍霍人家姑娘了。
以前的大人,都把成家視為人生中必須實現的目標,成家立業四個字,成家在前,立業在後,就可見人們對成家的重視。
而現在更多的年輕人,卻認為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種,結婚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他們更加關注的,是自己內心原本的充實,而不是為了湊合,去實現別人眼中的價值。
我身邊的90後朋友,結婚有了孩子的,有好幾個都和我說過一句話:「以後我的孩子,我不會催他結婚,我會尊重他所有的選擇,只希望他這一輩子,能夠活得快樂就好。」
你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然項嗎?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