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廣大網友踴躍推薦、投票、點讚、評議,中央、省、市、縣文明辦核實情況、層層篩選,1月份全國共有10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近日,從中央文明辦傳來好消息,我縣張基義、楊月華夫妻倆榮登2018年1月「中國好人榜」。
中國好人榜是由中央文明辦等組織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所產生的道德模範月度榜單。
張基義,1960年1月出生;妻子楊月華,1962年8月出生,萬載縣赤興鄉新華村人。張基義和父親張耀照一家幾代人誠守信諾,60多年一直守護著中共萬載縣委第一次黨代會舊址,風風雨雨中,留下了感人的事跡。今年1月,張基義、楊月華夫妻倆榮登「中國好人榜」。
(▲縣委書記胡全順等領導與張基義夫婦合影留念)
這個舊居,就是中共萬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土地革命鬥爭時期,彭德懷多次在這裡住過。張基義、楊月華一家為何長期守護這個舊址,背後有著很深的淵源。
張基義說,他的父親名為張耀照,生於1921年,革命戰爭時期加入青年團。從8歲開始,他便一邊放牛砍柴,一邊為駐紮在仁義寨的革命隊伍放哨,多次成功匯報敵人行蹤,為彭德懷部隊打擊敵人提供有用的情報信息。
轉眼幾十年過去,中國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張耀照依然堅守這一片曾經的革命故土。在他臨終前,對著自己的兒子張基義流下了眼淚,訴說著,紅軍不僅救了他的命,是他的恩人,而且他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加入紅軍隊伍,沒有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告訴張基義一定要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論任何情況,都要守護好萬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流著眼淚的張基義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和遺憾,遵從父親遺願,幾十年來夫婦倆一直堅守在仁義寨。
每天清早起來,張基義首要任務便是打開舊址大門,讓它通風透氣。哪裡蒙上了灰塵,他便進行打掃;屋頂哪裡會漏雨水,他便抓上去整理瓦稜;哪塊簷梁腐蝕了,他找來木頭幫襯著。
2016年,縣委、縣政府為了保護好這一舊地,撥付專項資金進行整修。儘管工人師傅認真修護,但是張基義心裡總是放心不下,於是他放下農活,天天守著維修師傅,生怕他們做得不盡如人意。
平日裡,只要有人參觀舊址,夫婦倆就悉心地向人們講述這舊居的歷史,講述轟轟烈烈的萬載革命鬥爭故事,講述彭德懷與紅軍的英勇事跡,講述他們父親幼年的鬥爭經歷。夫婦倆常常說,這個張家屋有歷史有故事,要永遠守護著它。
為了保護舊址,張基義夫婦倆做了不少工作。
他們一直就守在這座百年老宅裡,有一年持續大雨,漏雨嚴重,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張基義準備起床去上廁所,忽然聽到聲音,他就趕忙爬起來看,發現廚房那一處開始裂開了,準備回去廳內叫醒她的時候,恰巧廳內的一根房梁倒了,差點砸在張基義身上,張基義立刻叫醒了他老婆,並向院子外面跑去。幸虧跑的及時,才倖免於難。可是房子卻塌損了不少,特別是廚房基本毀了。
看著受損的房子,張基義心裡難受極了,他老婆勸他說,要不咱們搬到街上去住吧,這裡成這樣了,很難住下去了。張基義卻說,我答應了父親,要守護好這裡,我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這裡的,現在如果搬走了,那以後誰來看護這個房子?房子毀了,我人也就沒了。只要我人還在,我就要守護好它,保護好它,銘記歷史。
這座老屋,因為張家父子們60多年的守護,在革命時期,見證了當年的硝煙風雨,在和平年代,見證了張家幾代的守諾仁義。因為他們的無悔守候,我們才能見到這座充滿歷史與故事的革命舊址。
我縣舉行各界人士迎春茶話會
萬載兩家企業品牌入選「江西老字號」,宜春僅七家.
2月起,這些新規將影響我們的生活…第一條就發錢!
【視頻】1月29日《萬載新聞》看點:縣紀委:為棚改提供堅強紀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