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14位溫州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單,人數居全省第一。這一消息,就像冬日裡的陽光,讓這座溫暖之城更添了一份暖意。
「助人為樂好人」周躍南,替戰友盡孝28年如一日;「敬業奉獻好人」市長專線負責人胡瓊洲,一年化解群眾來電難題45000多件;「誠實守信好人」蒼南老爹吳乃宜,面對喪子之痛,信守承諾勒緊褲腰帶替子還債;「孝老愛親好人」張青青,拖著殘疾的身軀,用稚嫩雙肩撐起家的希望;「見義勇為好人」周震寰不顧個人安危,將深陷火海的兩位無助者救出……一次次踐行道德的義舉、傳遞道德的力量,讓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稱謂:好人。
2012年9月,「誠信老爹」吳乃宜榮登「中國好人榜」。2013年,我市共推薦52人次,37人進入候選,最終周躍南等14位先進人物先後順利登上「中國好人榜」。這些中國好人,如一個縮影,折射出溫州道德建設中湧現的溫州好人群像;這些中國好人,是一座座標杆,支撐起溫州好人之城的美名;這些中國好人,必將成為一股力量,激勵著更多溫州人民從我做起,爭當好人。
群眾舉薦層層篩選
好人好事不斷湧現
2008年,中國好人榜暨「學雷鋒 在行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開評,每月評選一期,設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個類別,每類原則上選出20人,每期共約100人入選。截至目前,已有6007位先進典型上榜。
「中國好人榜」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央文明網承辦,中國移動共同協辦。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中國好人」的產生,先由群眾通過當地文明辦、「身邊好人線索」推薦平臺等多渠道推薦。經深入核實、層層把關和逐級上報後,各省(區、市)文明辦按照「事跡感人、社會反響大、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標準,每月篩選15-30人作為候選,在中國文明網集中展示,接受投票評議,再由主辦方對建議名單進行審核,確定約100人上榜。
道德風尚趨於自覺
慈善美名傳播四海
隨著溫州好人的不斷湧現,曾以「商行天下」揚名的溫州,又多了「善行天下」的標籤。
30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富裕起來的溫州人民點燃起慈善的熱情,自覺萌發出慈善的意識。
於是,從個體萌發,20多萬志願者活躍在白鹿城內,扶貧助困、排憂解難;至團體行動,自發成立「三角洲」、「水上摩託艇」、「空中搜救隊」、「壹加壹」等志願組織,抱團行善。
於是,溫州城內,慈善地標「紅日亭」彪炳著傳統善行的現代傳承,百萬「助人為善」專項援助基金為好人「撐腰」;溫州城外,從「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到「愛心溫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溫州人民帶著愛心行走華夏。
亦因此,溫州慈善事業不斷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社會道德文明不斷從教化層面升華為自覺層面。這些善行傳播和展示著大愛精神,成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文明和核心價值體系的表現。
挖掘好人注重宣傳
道德風景打動人心
道德講堂上,先進人物現身說法;廣場道坦裡,溫州方言散講好人好事。
為廣泛宣傳道德模範、溫州好人的先進事跡,今年7月,「最美溫州人——溫州市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基層巡演巡講活動」向社區、機關、學校深化。一位位身邊好人走到聚光燈前,將他們的心路歷程向人們展示;觀眾們仔細聆聽,用掌聲致以敬意。今年以來,巡演巡講活動已經走進了溫州機場邊防檢查站、溫州交運集團城西公交公司、五馬街道和龍灣區等地。
播下一顆善的種子,期待在溫州的道德沃土裡生根開花。溫州文明網上,通過道德模範風採展示專欄、溫州好人視頻專區、「最美溫州人」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交流活動專題展播,對新出現的「平民英雄」先進事跡進行深度挖掘。同時,網站還開通溫州好人微博,讓市民通過網絡互動討論,參與人數已超萬人。
好人榜:
吳乃宜
84歲,人稱「誠信老爹」。2006年「桑美」颱風奪走吳乃宜的3個兒子,留下60多萬元債務。面對喪子之痛,吳乃宜承諾「人走帳不滅」,為了還債,他一方面拿出3個兒子的人身保險和船隻保險賠款,並將漁船變賣抵債;另一方面,4年多來,與老伴靠著每月200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每天喝稀飯省錢,去沙灘撿飲料塑料瓶、替人織漁網和做散工,想方設法籌錢還債。
吳乃宜老人用最質樸的行動,詮釋了珍貴的「誠信」二字。
周躍南
這名退伍老兵,為了當初的承諾,堅持替犧牲的戰友盡孝二十八年。
1985年冬天,周躍南退伍回溫,第一次和倆位戰友一起來到犧牲戰友陳雲生的家裡。至今,周躍南堅持看望、送上生活費,為老人排憂解難。
當陳雲生80歲的父親陳周興病故,周躍南請假3天當起了「孝子」;當老人家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而崩塌時,周躍南籌資3萬多元,修建了一間二層房子;得知老人生活無聊,周躍南送去21英寸彩電為其豐富晚年生活……
周震寰
江西上饒縣湖村鄉茗洋村人,在溫州務工20多年,是一名普通的保安。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知險而上、火海救人,被稱為「最美保安」。
2012年6月16日凌晨,樂清市城南街道一出租房起火,正在睡覺的周震寰被驚醒,聽到三樓的呼救聲,他衝入火海,踹開被堵死的房門,救出一人。經過二樓,又想起裡面還住著一個小夥,於是再次衝進火海將其救出。這時蔓延到一樓的大火將一輛電瓶車點燃發生爆炸,致使周震寰全身50%面積被燒傷。
胡瓊洲
他是市政府辦公室市長專線辦公室主任,是群眾眼裡的「貼心人」、同事眼裡的「工作狂」、領導眼裡的「實幹家」。
胡瓊洲每年指導化解群眾來電45000多件,先後推動楊府山「惡臭」整治、病死豬肉查處等。他敢於擔當,高效完成急難任務,30天內督查塘河沿岸22家市屬單位完成退讓路通,60天內督查市屬公營單位完成拆違142處、8萬平方米。他創新工作,在開發市長信箱受理平臺、推出承辦單位網絡派單的基礎上,2012年整合57條熱線資源,實現「一個號碼找政府」。
陳文波
他是一名普通的民警,今年11月1日下午,在處置一起摩託車墜河事故過程中,不顧傷者滿嘴汙泥對其實施心肺復甦急救,並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雖然最終沒能挽回傷者的生命,但陳文波的義舉仍受到了傷者家屬和圍觀群眾的高度讚賞。
其實,在平時工作中,陳文波也以認真出了名。哪怕是下班前一兩分鐘接到警情,他也要趕赴現場處置完畢了才回來,常常趕不上回食堂吃飯。久而久之,連食堂的阿姨都不認識他。
張青青
她是一名85後,雖然身有殘疾,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和聰明才智,為自己和家人撐起了一片天。
1周歲時,張青青因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下肢殘疾;17歲時,她父親患急性白血病,不幸逝世;21歲時,母親患上子宮癌,也離開了人世。此時,家裡負債高達19萬元,正讀高一的張青青毅然輟學,開辦來料加工代理點、服裝店,照顧上初中的弟弟妹妹與80歲的老奶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
蘭速文
他是文成縣郵政局黃坦郵政支局的一名鄉村郵遞員,做著最平凡的信件投遞工作。30多年裡,他負責的郵路從沒出現過誤遞、錯送的現象。
蘭速文共負責兩條郵路,涵蓋36個行政村62公裡路程。他每天早上4點起床,挨家挨戶送上信件、報紙。雖說村村通了公路,但山裡農家比較分散,蘭速文總是從一個村步行到另一個村,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卻從沒有抱怨、沒有放棄。
王進者
他憑著一顆熱心腸和過人的遊泳本領,救起了不少落水者。2012年5月1日,永中街道北頭橋一三輪車夫和一乘客墜入河中。面對又黑又臭的河水,年近花甲的他不顧有病在身,縱身一跳,勇救落水者,自己卻因傷口感染,一度需要截肢,住院治療一個多月才痊癒。其實,原先做過船老大的王進者可救過不少人。幾年前,他救過一個鄰居小姑娘,後來這個姑娘結婚,還請王進者坐上了「首席」。
章效通
2007年5月,章效通被浙江省執業藥師協會任命為「浙江省執業藥師協會志願者藥學服務團溫州市大隊」隊長。幾年來,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400多場,吸納藥師志願者1825人次,累計志願服務時長700多小時。在他的帶領下,服務隊籌集10餘萬元購買了大量常用藥品,送給貧困山區的困難家庭。「7·23」動車事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趕往事發現場參與救援,連續為傷員服務半個多月。
張光聰
他是蒼南縣公安局金鄉派出所社區民警,紮根基層三十年,被轄區群眾尊稱為「好人張」。
2013年5月16日9時,張光聰接到110指令:金鄉鎮環城河邊一小姑娘跳河。張光聰迅速趕往現場,脫掉警服跳入河裡。幾番摸索無果,51歲的張光聰已體力不支,但他毫不猶豫地再次下潛,終於將小姑娘帶到岸邊。
事後,張光聰因嗆進汙水,手腳有不同程度的受傷,並導致肺部發炎。網友在看過老張救人的照片後,送他「肌肉張」的暱稱,並評論說:「人人都若肌肉張,何愁善事不張揚!」
胡建立
他是文成縣公路管理段養護工。1980年,他放棄條件優越的工作崗位,毅然來到大山深處的養護道班,並多次主動要求到困難的地方去,一次次把「差等路」養成全段乃至全市「先進路」、「示範路」。
1994年8月,胡建立遭遇了一場交通意外,全身多處受傷,大小腿燒傷面積達50%。經歷多次手術的他,婉拒了擔負後勤工作的關照,來到當時工作難度最大的周南道班,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堅。現如今,即將退休的他,依然在百丈漈公路站一線忙碌著。
伍美英
這是一位兒媳孝敬兩位公公的故事。
25歲時,伍美英的丈夫患心臟病去世。村裡人看她艱難地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和一個老人,就勸她改嫁,伍美英反覆思量後點頭了,但提出條件——「要同意我經常回來照顧公公章立洪」。
30歲時,伍美英和張震華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婚後,伍美英毅然將照顧現公公張作良、前公公章立洪的擔子攬到了自己身上。29年過去了,她堅持孝敬兩位公公、照顧兩個特殊的家庭,用真情演繹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
鍾文力
他始終把群眾裝在心中,被稱為「最美邊防警官」。
2013年6月21日,正在值班的鐘文力接到報案:樂清黃華街道岐頭三村附近,一男子跳海輕生。鍾文力立即趕往現場,不顧暗流和礁石,毅然跳海營救,並現場對該男子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成功挽救其生命。
鍾文力俯身為被救男子人工呼吸的搶救場景被傳到網絡,立即引起網友關注,微博轉發達10多萬次,還被人民網、中國警察網等100多家電視、網絡媒體報導,網友紛紛贊其「有愛」、「好樣的」、「正能量」。
張紅軍
他是龍灣區永興街道一位普通的環衛工人,也是網友心目中的「最美環衛工」。
今年8月11日,張紅軍為道路保潔時,在垃圾桶裡撿到30萬元現金。還未細看袋子裡到底有多少錢,他便聯繫上路段管理員,並電話告知了永興街道市容環衛所相關負責人,請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把失主找到」。當他將錢悉數還給失主方先生時,方先生要以兩萬元表示感謝,張紅軍毅然謝絕。
吳小英
從嘔心瀝血地為聾啞的兒子訓練,到開辦語言康復訓練班,她從事聾兒語言康復工作已近20年,被稱為「愛心媽媽」。
1991年, 吳小英的3歲兒子因用藥物不善導致藥物性耳聾,雙耳耳力受損均超過100分貝,醫生診斷康復很難。但吳小英花了5年的時間,讓兒子掌握了單字的發音。爾後,她繼續堅持,重度耳聾的兒子學會了說話並走進了學校。2005年,吳小英開辦聾啞兒童語訓班,幫助30多名聾啞兒童開口說話。
(溫州日報夏晶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