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群眾推薦、基層遴選、網絡投票和評委會綜合審議,溫州和平國際醫院抗疫志願隊、夏克楚、王國標等9例入選2020年5月「溫州好人榜」,現予以公布。
助人為樂
溫州和平國際醫院抗疫志願隊
疫情發生後,作為浙江省首家浙臺合資醫院,溫州和平國際醫院第一時間成立以黨員為主的50多人的抗疫志願隊,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克服困難,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戰場。有人堅守隔離病房護理病患,有人駐守高速路口排查車輛,有人集中力量調集資源......隊員們如同戰士聽到號角聲一樣,發出「抗疫有我」鏗鏘有力的聲音,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其中一對外國夫婦主動請戰堅守抗疫一線,並通過國外社交媒體分享溫州抗疫好舉措,發出中國好聲音,築起中外友誼橋梁,成為全球合作共同抗擊疫情的縮影。3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點讚和平國際醫院抗疫志願者,經新華社、人民日報、新華網、新華日報、中新網、中國日報、浙江衛視、溫州日報、溫州人民廣播電臺等近百家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報導並轉發,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國際時訊》和綜合頻道《新聞聯播》節目在4月24日、4月27日4分58秒分別予以報導。
見義勇為
林何
男,1969年5月出生,籍貫溫州平陽,中共黨員,溫州長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馬正軍
男,1979年5月出生,籍貫溫州平陽,中共黨員,溫州長安集團有限公司黨政辦主任。
溫州長安公司職工肖某某長期消極怠工,經公司多次批評教育不予改正,並尋釁滋事,被派出所拘留兩次。2019年1月4日8:40正是上班時間,一心想報復社會的肖某某暗藏刀具進入公司辦公樓,在三樓走廊遇到本公司職工張某某,肖某某見人就砍,張某某不幸被一刀刺中心臟,後因傷勢過重沒搶救回來。這時,林何、馬正軍聽到張某某喊叫聲趕來,面對持刀惡徒,兩人臨危不懼,赤手衝向前,第一時間抓住了肖某某的手腕,控制住他繼續傷人,並用力一擰,打落他手中的刀子並用腳踢到一邊,合力把肖某某按倒在地。這一過程發生在幾秒內,他們倆人根本沒想自己面對的是一個砍急了眼的亡命之徒,只想著儘快繳下兇器拿下惡徒,不讓他再繼續傷害在辦公室上班的眾多同事。
林何、馬正軍在殘暴的歹徒面前,捨身奪刀,勇敢搏鬥,制止了流血事件的再次發生,保住了一方平安。兩人因此於2019年被平陽縣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榮譽稱號,林何曾獲得2016年度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G20峰會安全保衛先進個人、2017年度溫州市公安局經濟文化保衛支隊先進個人等;馬正軍曾獲得2017年度平陽縣交通運輸工作先進個人、2019年」平陽縣擔當作為好支書」等榮譽。
夏克楚
男,1974年11月出生,籍貫溫州文成,中共黨員,龍灣區公安分局狀元派出所民警。
「謝謝夏警官,多虧了你,我老公才撿回一條命!」獲救者家屬在醫院拉著夏克楚的手,表達感激之情。4月17日,夏克楚接到一起警情稱羅西社區響三路有一老人喝農藥(敵敵畏)自殺。聞訊,他火速地趕赴現場,並馬上通知120前往搶救。來到現場後,經驗豐富的他第一件事就是保護現場,隨後開展調查了解情況,得知了自殺者本身就患有疾病。在安全護送輕生者潘某上救護車後,細心的他並沒有離開,他用手機拍照記錄下了敵敵畏的型號,以及剩餘的量,將這些照片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發給醫生並告知老人本身患有的疾病,正是夏克楚的這一舉動,使得老人搶救成功,脫離危險!
「多虧了夏克楚警官提供的信息,讓我們能夠搶救得這麼順利」,陳醫生事後回憶說。此外,夏克楚的助人事跡不勝枚舉,慰問困難群眾,宣傳網絡詐騙,憑藉著自己從警多年的細心、真心、用心、公心成功地化解一樁又一樁的煩心事,成就了現在平凡又不平凡的他。
敬業奉獻
王國標
男,1975年2月出生,籍貫溫州樂清,群眾,樂清市雁蕩中心衛生院全科醫生。
1月底,美麗的雁蕩鎮西門島籠罩在疫情之下,島上岙裡片出現6名新冠肺炎確診對象,成為樂清第一個重點村。「請給我安排一個臨時診療室,讓我工作、生活都在那裡,如果感染了,也就我一個人。」雁蕩中心衛生院全科醫生王國標身為該片責任醫生,在疫情初期人人談「疫」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的情況下,主動請戰。他在村委辦公樓一住就是30多天,全面排查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為村裡的慢性病患者看病開藥等,讓村裡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這無私付出的背後,是一個人深處險境的堅守,是看到父母和妻子心疼的眼神的愧疚,是聽到3歲女兒的呼喚卻無能為力的無奈。在全市確診病例「清零」後,他仍在為治癒的確診患者提供1對6的專項服務,上門消毒、告知複查時間和結果、進行健康指導……王國標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詮釋著最美「逆行」,交出了一份有溫度的答卷。
陳萬早
男,1977年5月出生,籍貫溫州瑞安,群眾,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一名70後的創二代,陳萬早子承父業,創新研發,將企業發展立拔新高度;今年復工復產以後,他又帶領企業在疫情中逆勢突圍。
作為企業家,陳萬早帶領企業在市場的風浪中搏擊。在員工眼裡,他又是一個「溫暖」的大管家。受疫情影響,企業生產按下「暫停鍵」,陳萬早盡己所能保證員工在停工期間的工資足額發放;恢復生產後,企業還特別成立車隊,奔赴全國各地,免費接回20多名返崗員工,員工回廠率達到98.5% 。在企業穩步前進的同時,陳萬早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多次帶頭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活動,個人先後向各類公益活動捐款贈物累計50多萬元,同時還為「五水共治」捐款20萬元。
今年疫情期間,他主動投身防疫第一線,參與社區組織的檢查點站崗,此外還向社會捐款捐物15萬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曾榮獲「浙江省勞模」「溫州市勞模」、瑞安市「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提名獎等榮譽。
方升立
男,1987年10月出生,籍貫溫州蒼南,中共黨員,蒼南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副指導員。
方升立是年輕一代的急先鋒, 警界的網紅全能手。他是能通過群眾短短12字的舉報線索,奮戰90多個日夜,與滿屏數據入睡,守護網絡安全的衛士。
他穿梭於虛擬與現實之間,主偵18起公安部、省廳掛牌督辦重大網絡案件。主偵6.26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共刑事打處46人、扣押資金300餘萬元……他是能衝鋒在抓捕一線的硬漢,即便是需要與「亡命之徒」的近身搏鬥,他也毫無畏懼,接到命令的第一秒便敬禮轉身奔赴現場。曾獲「市『淨網』專項行動成績突出個人」、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3次等榮譽稱號。
誠實守信
姜方堅
男,1947年1月出生,籍貫溫州龍灣,群眾,龍灣區永中街道滄頭村村民。
在傳統手工逐漸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的今天,姜方堅卻一直在堅守著古老木工手藝。他14歲開始跟著父親學做木工,是滄頭下號稱「三百把斧頭」姜氏木匠的第四代傳人。
從事木工職業60多年來,他不斷鑽研古建木作、木雕技術,系統學習古建營造技藝,至今仍保留著純手工的榫卯技藝。在他的手裡,一塊普通的木頭搖身一變,就能變成各種人們生活所需的物品,甚至藝術品。74歲高齡的他,還主動參與永中滄頭上老人亭、姜氏宗祠等多處傳統木結構建築的公益設計,捐款獻愛心。對姜方堅來說,手藝不僅僅是謀生工具,更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他把「還原古建藝術,延續古建血脈」作為自己的使命,始終致力於傳揚、傳承古建技藝。
2008年,姜方堅從我市一家建築公司退休後,決定用自己的畢生技藝製作幾件精品古建模型留給後人,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古建技藝,讓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承下去。2013年,他耗時5年雕制完成了一座佔地1.8平方米,高逾3米的鼓樓;2020年,他又耗時7年完成由數萬個零件全部使用榫卯和竹釘連接的迷你版「黃鶴樓」。前前後後12年的堅守,他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老匠人的盡誠堅守與責任擔當。
孝老愛親
戴其麗
女,1975年2月出生,籍貫溫州瑞安,群眾,瑞安市塘下鎮雙橋村村民。
鄭美香
女,1952年12月出生,籍貫溫州瑞安,群眾,瑞安市塘下鎮雙橋村村民。
2007年,塘下鎮雙橋村村民虞海河創辦「幸福一家」,無償撫養來自瑞安一些失去父母的孤兒或困難家庭的孩子,直至成年。在這個大家庭裡,妻子戴其麗和母親鄭美香為這群孩子承擔起「母親」的角色,築起一座溫暖又特殊的母愛港灣。風雨十三載,她們已陸續撫養24個孩子。
自「大家庭」成立以來,戴其麗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及作業,夜裡照顧當時不滿周歲的兒子,周末帶孩子們遊玩採購。為更好的照顧「幸福一家」的孩子,戴其麗甚至狠心將年幼的兒子送去娘家撫養。69歲的鄭美香是「幸福一家」的頂梁柱,多年來,她幾乎包攬孩子們的煮飯、洗衣、拖地等家務,不辭辛苦,從無怨言。如今,幾個年長的孩子成家成才,是兩位無私奉獻的「特殊」母親最好的報答。其家庭曾榮獲「瑞安市最美家庭」稱號。
李玉鳳
女,1974年8月出生,籍貫溫州龍灣,群眾,浙南產業集聚區天河街道建豐村村民。
2014年一場車禍導致李玉鳳的丈夫章慶貴意外腦出血,使其神志不清並且伴隨著左側肢體無力,行走困難,鑑定為一級殘疾。作為婦聯委員的李玉鳳成了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她閒暇時去打零工掙錢,另一邊四處尋醫找藥為丈夫治病。每天定時為年過八旬體弱多病的公婆餵水餵飯、換衣洗臉、梳頭擦背、剪指甲,還經常給老人按摩,精心侍侯。六年來,2100多個日日夜夜,李玉鳳周而復始地重複著這樣的生活,她不離不棄、守護相助、患難與共。她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挑起了臨近崩潰的家,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著「妻子」二字的內涵,用孝心溫暖了老人的晚年。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市文明辦
編輯/版式:周斌傑